李寿民收拾东西正准备下班,见孟小冬过来,当即调侃道:“小冬,又来看你周大哥啊?”
孟小冬在周赫煊面前表现得小女儿态,但与李寿民相处却落落大方,而且开得起玩笑,她拿出戏票说:“寿民兄,我的复出首演,你可一定要来捧场。”
“当然要去,哈哈。”李寿民大笑。
这边正聊得热闹,沈从文和朱湘也过来了。他们不认识孟小冬,乍见美女,都有些放不开。
李寿民介绍说:“子沅、从文,这位是孟小冬先生,京剧名角。”
孟小冬拱手抱拳道:“称先生不敢当,小女子孟小冬,见过二位哥哥。”
沈从文和朱湘也连忙自我介绍,等孟小冬也给他们发了戏票,周赫煊说:“先去吃饭吧,我请客。”
“我来找地方!”李寿民连忙说。他没别的爱好,除了看戏外,就是喜欢美食,天津的许多饭馆李寿民都吃遍了。
众人坐着黄包车出发,在经过一条租界街道时,突然迎面驶来好几辆轿车。
李寿民透过车窗,看清里面坐着的人,惊讶道:“褚玉璞!他不是在南边打仗吗?”
何止褚玉璞,周赫煊还看到张宗昌和杨宇霆,这些军阀聚在一起,肯定又有大事件要发生了。
其实也没啥大事情,张作霖正在召集北洋各派势力,商讨联合对付北伐军和冯玉祥。如今大大小小的军阀们云集天津,包括孙传芳、阎锡山等人都来了,唯独缺了吴佩孚。
这次军阀聚会相当于会盟,十五个省联合组建安**,由张作霖担任安**总司令。
张作霖此时形式上已统一北洋军阀,各方大帅都甘愿听他指挥,只剩个吴佩孚还死不就范。他下月初正式就任安**总司令时,甚至穿着大礼服跪拜祭天,未尝没有学袁世凯称帝的意思。
当然,张作霖不敢真的称帝,只能通过祭天过过干瘾。
周赫煊对此毫无兴趣,他只关心自己的报纸销量。明天《大众》副刊就要发创刊号了,小说版连载有《神雕侠侣》,应该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吧。
101【郑证因】
天津西沽,这里也是混混聚居地。
郑家大楼后的一片空地上,有个汉子耍着九环大刀。刀身长达一米三,重足二十斤,却被他舞得虎虎生风,铁环撞击着刀背铛铛作响,隔得近了甚至能感受到气劲流动。
蓦地,汉子收刀而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好刀法!”
“郑二哥,再来一个。”
“我要看太极拳!”
“……”
围观的闲汉和混混们咋呼起哄,那汉子却笑道:“都散了,都散了,想看太极拳的改天再来。”
舞刀汉子名叫郑汝霈,西沽郑氏族人。
郑家在乾隆年间便是西沽望族,主要经营木材生意,附近好大一片地都为郑家所有。但到了民国年间,郑氏逐渐衰落,家族财产悉数转手于他人,只剩下郑家大楼还屹立如初。
取而代之的是教堂和杨氏家族。
杨家早年是基督徒,仗着洋人撑腰作威作福,后来又拜入青帮开设香堂,逐渐霸占西沽一代。
郑汝霈今年26岁,属于郑氏嫡系,家住郑家大楼后的一栋民房。他幼年就随祖父和伯父学武,后来又拜入北平国术馆许禹生门下,学习太极拳、查拳等功夫。
郑汝霈学武的动机很单纯,那就是自保。若非有他撑着,郑氏最后一点族产都被青帮夺去了。
“二哥,报纸,报纸来了!”族弟郑汝桐欢喜地跑来,手里还挥舞着一张报纸。
郑汝霈把九环大刀一扔,迫不及待地问:“可有《射雕英雄传》的续集?”
“有,叫《神雕侠侣》,”郑汝桐乐道,“我在半路上看了,里面提到个叫李莫愁的女人,可厉害了。她每杀一个人,都要提前在别人墙上或门上留血手印。”
郑汝霈笑骂:“你小子,居然敢吃独食,说好了一起看的。”
郑汝桐挠头道:“我这不是没忍住吗?”
郑汝霈抢过《大众》副刊,找到连载小说那一页,就这么坐在地上读起来。
由于版面有限,第一章《风月无情》都没连载完,到李莫愁出场便戛然而止。郑汝霈看得心痒难耐,如果换做几十年后,他肯定要大骂:断章狗!
“真个没意思,才这么多点儿字,看得不痛快啊,”郑汝霈吩咐族弟说,“明天记得准时给我买报纸来。”
郑汝桐道:“二哥,《大众》每个礼拜一、三、五出刊,今天看了后天才能见着。”
郑汝霈郁闷道:“那还不得看到猴年马月去?”
郑汝桐说:“慢慢看呗,大不了重读一遍《射雕英雄传》。”
“唉,不提这事了,”郑汝霈转开话题,“你怎么小学毕业就不读书了?不读书哪成,明年给我去考中学。”
郑汝桐苦笑道:“二哥,我真不是读书的料,学手艺也挺好的。”
郑汝霈捡起大刀回家,看着简陋的屋子,指着前方的郑家大楼说:“五弟,读书才能有出息。我们郑家以前住在那栋高楼里,现在却只能住小房子,一定要想办法搬回去。”
郑汝桐嘀咕道:“我倒是想搬回去,住大屋谁不喜欢啊。”
“唉,不说了。”郑汝霈无奈道。郑家也是倒霉,先后遭遇义和团、洋人和混混,偌大的百年家族迅速衰落。现在混混们不但拜入青帮,而且攀上了褚玉璞的关系,根本不是郑家人能对付的。
郑汝桐却没那么多烦恼,好奇地问:“二哥,你说那个写《射雕英雄传》的金勇,是不是个绝世高手啊。说不定他还会降龙十八掌,要是哪天遇到,我一定拜他为师。”
郑汝霈笑道:“金勇就在天津,你想拜师就去找他啊。”
郑汝桐说:“听说金勇在给褚大帅当差,我可不敢上门讨打。”
“那都是老黄历了,金勇就是那个办希望小学的周赫煊,他是张少帅的人。”郑汝霈说。
郑汝桐惊道:“二哥,你怎么知道?”
“我听北平一个老朋友说的。”郑汝霈道。
他早年曾拜入北平国术馆,认识许多武术高手。北平国术馆去年登报,说武术可以强国强种,如今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特此告示国民及学生,希望大家能学习国术报效国家。
这份布告影响很大,北平40多所大学和中学,纷纷向北平国术馆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派教习前往学校传授武术,此举甚至得到教育部的经费支持。
以北平国术馆和各大学校之间的联系,有人知道周赫煊就是金勇,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郑汝桐听了颇为兴奋,怂恿道:“二哥,你的身手那么厉害,怎么不去找周先生切磋啊?”
郑汝霈说:“听说周先生好像不会武功。”
“怎么可能?他写的武侠小说可厉害了,不会武功绝对写不出来!”郑汝桐道。
“说的也是。”郑汝霈颇为意动。
“那还等什么,快走啊!”郑汝桐说。
郑汝霈问:“去哪儿?”
“找周先生切磋武艺去。”郑汝桐道。
两兄弟说着就出门,一直从城北走到城东南的租界,抵达报馆时都快大中午了。
郑汝霈一身短褂,走进去就问:“请问周赫煊先生在吗?”
“你是谁?找周先生何事?”报馆员工问。
郑汝霈说:“我是西沽郑汝霈,特来找周先生切磋武艺!”
员工差点笑喷,指着总编室说:“周先生就在里头,你自己进去吧。”
郑汝霈来到总编室外,也不敲门,而是高喊道:“西沽郑汝霈,特来拜会周先生,请求一见!”
周赫煊起身开门,一脸懵逼地看着来者:“你好,有事吗?”
郑汝霈抱拳道:“久闻先生大名,郑某粗通武艺,今日想要请教一二!”
尼玛,什么鬼?
周赫煊额头上冒出三根黑线。
然而周赫煊不知道的是,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正是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郑证因,另外四人分别是:李寿民、王度庐、宫白羽和朱贞木。
郑汝霈的武侠创作之路颇为离奇,宫白羽为了糊口写武侠小说,但他不懂招式,就请郑汝霈担任武术指导。由郑汝霈在纸上画下打斗招式,他再看图写成文字。
后来宫白羽在写《牧野雄风》的途中患病,一度由郑汝霈代笔。直到宫白羽跟郑汝霈闹翻,郑汝霈才开始自创武侠小说,取笔名“证因”。
至于朱贞木更搞笑,他跟李寿民是电话局同事。看到李寿民写小说能赚钱,于是自己也动笔创作,后世那些“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主”的后宫套路,就是朱贞木创造的。
这些都是30年代的事情了,如今还未发生。
周赫煊不清楚郑汝霈的底细,只能苦笑着解释说自己不会武艺,把孙家兄弟叫来陪这人慢慢玩。
102【又一个入伙的】
“周先生真不会武功?”郑汝霈惊讶地看着周赫煊。
“真不会。”周赫煊苦笑。
郑汝霈道:“可我听人说,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三拳两脚打倒谦德庄的混混李二。还有人说你惯使铁砂掌,一巴掌过去,把李二的脸都打肿了,牙齿掉了好几颗。”
周赫煊瞬间无语,这也太离谱了吧。他就狐假虎威,仗着褚玉璞的名头教训混混而已,居然被传扬成武林高手。
“我不会武功,真想切磋的话,我给你找两个人来,”周赫煊走出去,对正在打盹儿的孙家兄弟喊道,“永振、永浩,有人上门切磋,你们过来接待一下!”
“谁?谁要打架?”孙永振属于武痴,一听说要动手就兴奋起来。
郑汝霈抱拳道:“在下西沽郑汝霈,擅使大刀、太极和查拳!”
孙永振立即回应:“太谷孙永振!粗通形意和八卦。”
“孙兄,我俩在哪儿练练?”郑汝霈笑问。
“就街上吧。”孙永振朝外面一指。
两人说着就要出门比试,报馆的员工觉得很稀奇,一个个挤到窗户口看热闹。
“什么情况?”沈从文听到动静,好奇地问。
朱湘喜欢新鲜事儿,他兴奋地说:“好像是有人要比武,快过去看看。”
“同去,同去。”李寿民虽没练过武艺,但他会吐纳法,严格说起来算是曾修习内功。
周赫煊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大堂,顿时哭笑不得,干脆也挤过去看好戏。
大街上。
两人相对而立,郑汝霈道:“孙兄请!”
“额来了,你要小心。”孙永振说着就冲上去。
孙永振并非直来直往,他脚下踩着从李景林那里学来八卦步,以弧形路线穿到郑汝霈侧面,兜拳直奔对方的腰部。
“好狠!”
郑汝霈连忙架拳躲开,那一拳若是打实了,很有可能断子绝孙。因为孙永浩要打他腰子,也即后世网络游戏中的“肾击”。
孙永振一击不中立即游走,斜线踏步想要绕到郑汝霈身后。郑汝霈不得不随着他转身,还没站稳就趁机贴身冲撞,同时打出太极炮捶直攻中门。
至此,两人功夫的特点已经显露无疑。
郑汝霈走的是刚猛路子,不要怂,就是干。孙永振却像刺客,狠辣而致命,专门抽冷子攻击要害。
两人越打越快,但围观众人却大失所望,因为他们打得不好看,跟混混街头斗殴没啥两样。
特别是出招速度加快后,招式往往变形,哪有表演的时候那样精彩纷呈?
猛然间,孙永振一拳击中郑汝霈软肋。与此同时,郑汝霈顶肩把孙永振撞飞,在地上滚了两滚才狼狈爬起。
周赫煊不明就里,问孙永浩:“你哥输了?”
“也不算输,那人也疼呢。”孙永浩说。
郑汝霈何止是疼,他被揍得整个左半身都麻了,忍痛道:“孙兄好把式,是我输了!”
孙永振憨厚地笑道:“额也被你摔了个四脚朝天,算平手。”
怎么说呢,郑汝霈的功夫适合冲锋陷阵和群殴,反正就是刚就是猛。特别是一人单挑众多混混时,绝对大杀四方。孙永振则更适合小规模打斗,敌人数量太多他就施展不开。
两人切磋一场,颇有些惺惺相惜。
郑汝霈感觉这家报馆很有意思,跑去问周赫煊:“周先生,你的报纸还招人不?”
“什么招人?”周赫煊没闹明白。
郑汝霈笑道:“我觉得你这里不错,想留下来讨个差事。”
周赫煊委婉地说:“报馆暂时不缺保镖。”
“不是保镖,我是说想做报馆编辑。”郑汝霈道。
“你做编辑?”周赫煊看着眼前五大三粗的汉子,那一手老茧,实在不像握笔杆子的。
郑汝霈说:“校对也可以,我以前就在《京报》做过校对。”
《京报》可是大报,可惜被张作霖查封了。周赫煊惊讶问:“你读过书?”
郑汝桐突然跳出来说:“我二哥还当过私塾老师呢。”
好嘛,原来是个文武全才。
周赫煊脑子一转,有了好主意,他说:“我在小说版开三分之一个版面,用来刊登国术内容,就由你专门负责。”
郑汝霈喜道:“好嘞,包在我身上。好像写文章都要笔名,周先生你学问好,帮我想个笔名呗。”
“你随便取一个就是。”周赫煊狂汗,眼前这位太自来熟了,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郑汝霈冥思苦想道:“以前西沽破庙里那个瞎和尚,老说要证得因果,他待我不错,干脆我就叫‘证因’吧。”
证因?
郑证因!
周赫煊诧异地看着郑汝霈,心想不会就是写武侠小说的郑证因吧?
这位老兄在武侠小说史上影响力太深远了,草上飞、八步赶蝉、追云赶月等轻功,日月双轮、九连刚环、离魂子母圈等兵器,七星透骨针、金刚燕尾镖、梅花夺命针等暗器,都是郑证因写小说时创造的。还有并肩子、暗青子、架梁子、风紧扯活、点子扎手等江湖暗语,也是从郑证因开始才广泛运用于武侠小说,被后来的作家们继承借鉴。
古龙曾说,他最佩服的武侠小说家,就是郑证因。看古龙的《大旗英雄传》等作品,就能察觉到郑证因的影子。
说穿了,是郑证因让武侠小说更具专业性。因为他自己就从小习武,常年跟帮派打交道,对江湖事门儿清,不像其他作家完全靠想象。
此人就像个江湖隐侠,建国后也未离开天津,且不再动笔创作小说,安安稳稳做平头老百姓。甚至连郑证因的邻居,都不知道他是个小说家,只把他视为性情古怪的老光棍(一生未娶,只与刀枪棍棒作伴)。
周赫煊感觉很有趣,他虽然不能改变时局,却能改变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大公报》提前复刊,北大提前复课,希望小学创立,李寿民、沈从文、朱湘、孟小冬、郑证因等毫不相干的民国名人,因为他而汇聚到一起成为朋友。
从郑证因上门切磋,就可知《射雕英雄传》有多受欢迎。
《神雕侠侣》做为续集故事,一经发表便引起北方读者追捧。周赫煊本以为,《大众》副刊撑死能有3000份日销量,结果实际情况出乎预料。
《大众》创刊仅一周,销量便稳定在5000份以上,并且还在逐渐增加。好多读者购买《大众》,纯粹是为了看武侠小说,其他内容他们根本不在乎。
郑证因上任做编辑后,他负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