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壮丁们立即闹起来。

    周赫煊问:“为什么到四川抓壮丁?”

    送兵头子说:“凑数啊,这还要问?”

    一个壮丁大喊:“先生,我们离开贵州的时候有900多人,到了四川就只剩下300多了。这些狗x的不给我们饭吃,有时候两天才吃一顿饭。冷了也没有衣裳穿,我兄弟就是被冷得生病死的!”

    送兵头子反驳道:“发到我手头的钱粮就那么多,我给你们变出来啊!”

    不用说,征兵费肯定是被当地团管区司令给克扣了,而且黑了绝大部分,导致送兵的人无法提供足够口粮。壮丁饿死病死太多怎么办?那就只好沿途再抓,能抓多少是多少。

    周赫煊没有跟对方理论,而是说:“宜宾的壮丁都站出来,还有其他地方周家农场的也站出来!”

    这次只站出来十多个,其中一人哭道:“周先生,你要给我们做主啊。这些龟儿子不是人,我们从宜宾走到成都,才半个月不到就病死累死了两个!我隔壁的杨大哥,发起高烧还没死,他们就丢在路边上不管了!”

    送兵头子生气道:“我咋管?你说我咋管?我倒贴钱给他看医生啊!”

    “说得好,你很有道理,”周赫煊冷笑一声,突然大喝,“给老子全抓起来,让他们团管区司令亲自来领人!”

    没人动手,因为不知道该谁来动手。

    周赫煊指着负责接兵的团副说:“你还愣着干什么?手里拿的是烧火棍啊!”

    那团副为难道:“周先生,我没有抓人的权力。”

    周赫煊怒道:“抓人,立刻!出了事我负责。”

    “那个……”团副还是不敢动手。

    周赫煊冷笑道:“是要让我去请示何应钦,还是直接找常凯申评理!”

    团副咽了咽口说,这两尊大神抬出来,他顿觉压力山大,硬着头皮下令道:“全部带走,押送到重庆交由上峰处置!”

    “我看哪个敢动,老子又没犯法!”送兵头子也怒了,他手下五六个兵举起步枪武力拘捕。

    周赫煊理都不理,这些瘪三翻不了天。他对身边的李凤元和牛开阳说:“把人带回宜宾,其他四川壮丁也送回原籍,钱我来出,听到没有?”

    “听到了。”二人昂首挺胸回答。

    “先生,救救我们嘛!”

    “我给你跪下了!”

    “先生……”

    贵州的壮丁齐刷刷跪下一大片,周赫煊只能视若无睹,内心纠结无比的快步离开。周赫煊不敢管,也没法管,因为贵州来的壮丁属于正常征兵,他阻拦的话等于破坏抗日征兵工作,官司打到老蒋那里也不占理。

    南怀瑾跟随周赫煊来到城内的旅店,他问道:“周先生,真没法改善这种情况吗?”

    “没有。”周赫煊无奈摇头。

    想要杜绝或改善抓壮丁的惨事,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征兵系统。

    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户籍信息。一个地方有多少适龄青年,需要多少劳动力才能支撑地方农业,具体哪家什么情况……这些统统需要事先知晓,否则就要出乱子。

    而这在民国是不可能的,就算现编户籍,编到抗战结束都编不出来,因为缺乏可靠的基层官僚。编户人员必须会写字和算术,这就是个大难题,文盲率太高了,找不出来那么多念过书的统计人员。就算统计人员到位,那还得挨家挨户去调查,还得配向导和武装护卫人员,还要严防公务人员与地头蛇勾结。

    其次,即便有了户籍信息,那还得有人认真执行。如何动员,如何征兵,如何运兵,如何保障兵员的衣食住行……这些都需要一套新的公务员系统,凭空是变不出来的,组建这套系统又牵扯到太多其他的东西。

    就算以上这些全部实现,但依旧从技术上无法执行因为皇权不下县!

    从明清到民国,官府顶多控制到县一级,就算征税都需要地方士绅、乡老、小吏来执行。等于是把收税任务承包下去,怎么收、收多少、向谁收,都由地头蛇说了算,县长只需要看到收上来的钱粮即可。

    抗战时期征兵也是这样,国府命令发到县长、市长那里,再承包给乡长、镇长、保长、甲长。

    收税,地头蛇们要从中吃一层;征兵,地头蛇们同样要吃一层。

    若想绕开地头蛇直接收税征兵,那就是跟整个地方势力为敌,到时不知会发生多少“民变”事件。

    想要有所改变,只有一个可行但不切实际的方法消灭地主阶级!

    而且,就算把地主阶级消灭了,还得整肃军队,整顿送兵和接兵的那些人。绝大多数的壮丁死亡,都归咎于那些喝兵血的家伙,他们把不断的送兵接兵当成敛财手段,弄死一批再来下一批,反正每个死去的壮丁都有财政拨款。

    即便换周赫煊来当国家元首,在征兵一事上,他也不见得比老蒋做得更好。所以他不想劝谏,也懒得反映情况,因为就算老蒋给他最大的权力,让他来负责处理此事,周赫煊也绝对束手无策。

    还是那句话,国民政府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不过虽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作为穿越者,周赫煊还是心有不甘。至少,他必须做些什么,让糟糕的情况稍微变得不那么糟糕。

932【派出记者】

    自武汉沦陷以后,《大公报》总部就搬到重庆,由张季鸾主持工作,而胡政之则担任香港分社主编。两人的职务没有高低之分,同样都很要紧。重庆总部主要关注国内之事,香港分部则主要关心国际新闻。

    周赫煊还在成都的时候,就给张季鸾、成舍我、张恨水、史量才打了电话,约他们在3月10日于重庆周公馆聚会。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传统农历中的“青龙节”,也是传说中的“土地诞”。不管是龙神还是土地公的生日,反正今天是要祭祀的,古时皇后送饭、皇帝亲耕,以保证一年的农业丰收。

    周公馆附近就有几块农地,小麦郁郁葱葱,油菜花已快凋谢,看那模样就是个丰收之年。

    成舍我和张恨水走在山间小道上,一路欣赏着盎然春色。

    “心远,你说周先生约我们有什么事?”成舍我问。

    张恨水笑道:“普通聚会吧。”

    成舍我摇头说:“我看不像,他电话里的语气有些着急。”

    “管他那么多呢,周家的伙食好,今天又能够美餐一顿了。”张恨水乐道。

    两人从周公馆后大门进入,来到会客厅时,才发现史量才和张季鸾也在。

    史量才笑着招呼道:“二位快来看,这是明诚从富顺文庙带回来的照片,简直匪夷所思。”

    “什么照片?”张恨水凑过去。

    “裸童,”张季鸾说,“崇圣祠房顶上的,多稀奇啊。”

    几人传阅着照片阵阵惊叹,对裸童的来历各种猜测,但终究还是没能破解这一谜团。

    闲聊片刻,张恨水突然问:“明诚兄,你今天约我们来就是看照片的?”

    周赫煊突然收敛笑容,摇头道:“不,另有要事,我需要诸位先生的帮助。”

    “请讲……咳咳咳!”张季鸾连声咳嗽,他的身体不是很好。

    周赫煊把抓壮丁的情况详细诉说一番,郑重道:“我打算做一份调查报告,派记者分别前往云贵川湘豫粤各省,搜集国府征兆壮丁的详实数据。”

    早在1939年的时候,抓壮丁就已在各省激起数次民变,但总体来说还不算太糟糕。

    特别是抗战初期的两年,新兵以自愿参军为主。1939年前后开始抽丁,就是各家抽签决定谁参军,除了少数急于立功的地区,大部分的情况都比较正常,而且壮丁死亡率也很少超过一成。

    但这玩意儿是愈演愈烈的,因为国府对基层和军队控制力奇差,导致许多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把抽丁参军作为谋利工具。加上1940年征召兵额突然变多,而且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国府拨发的征兵款本来就不够用了,被层层侵吞后所剩无几,连壮丁一路上的饭钱都不能保证,于是壮丁死亡率呈几何倍增加。

    根据蒋梦麟的回忆录来看,他1941年夏天访问一个壮丁收容所,700名壮丁从广东曲江走到贵阳,竟然死得只剩下17个途中无人逃跑,因为赤地千里,就算逃了也是死。

    蒋梦麟遇到的应该是个特例,毕竟97。5%的壮丁死亡率也太恐怖了(送兵的懒得给他们烧开水喝,也不准他们自己生火,于是路上喝生水集体患了痢疾,得了病自然更不可能给药医)。

    在座的都是报界人士,他们对壮丁情况有所了解,但都只停留在前两年的老印象中,还没对今年的情况有新的认识。

    成舍我说:“《立报》的记者不够用啊,别说是外省,就是川内也没几个记者。”

    张恨水笑道:“我亲自到湖南或广西走一趟吧,就当是沿途采风了。”

    史量才说:“这个新闻视角有点意思,《申报》可派三名记者采访。”

    张季鸾道:“《大公报》也派三名记者。”

    显然,这四人都还没引起重视,因为国家需要士兵打仗,抓壮丁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周赫煊也不刻意说服他们,等记者采访回来就知道厉害了。他说:“我是这样计划的,每省派去三名记者,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名义,沿途采访壮丁收容所。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暴露记者身份,把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回到重庆来进行汇总。”

    成舍我苦笑道:“《立报》真没那么多记者可派。”

    周赫煊说:“记者不够就另外再招,但派出去的记者一定要可靠沉稳。”

    “行吧,你也是股东,你说了算。”成舍我没再拒绝。

    张恨水道:“我亲自去湖南。”

    “记者们的红十字会身份我来解决。”史量才道,他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那就拜托了!”

    周赫煊说着又强调:“我再提醒一遍,记者不要擅自发稿,因为这会影响民众参军报国的积极性,也会严重打击前线官兵的士气。”

    “明白!”众人听周赫煊说得郑重其事,也都开始重视起来。

    三份报纸的记者很快被派出去,不到半个月,周赫煊就收到第一封记者来信。

    那记者负责川东地区的采访,在信中如此说道:

    “周先生敬启……我出发的第二天来到万州,那里正好有一支湘西来的送兵队伍……我的红十字会身份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兼且我随身带着药品,所以他们对我非常敬重。领头的人还向我打听买药途径,说想顺便买些特效药回去倒卖……壮丁的惨状令我触目惊心,他们大部分是被抽丁入伍的,但每人的安家费竟只有1元钱(是1元法币,不是现大洋)……”

    “我又向送兵的那些人打听,他们也不加隐瞒……从湘西送壮丁到重庆,每个壮丁的沿途伙食费国府拨款3元,这在两年前还勉强够用。但随着物价上涨,3元钱的伙食费都不足熬粥喝。而当地团管区司令竟每人克扣1。8元,只剩下1。2元用于壮丁伙食,这剩下的1。2元伙食费还要被送兵的人克扣……”

    “壮丁们长期翻山越岭,体力消耗本就严重,他们却每天仅能喝一小碗稀粥。大山里夜晚寒冷异常,团管区并未准备足够的防寒之物,不少壮丁又冻又饿很快就生病了。生病者根本没有得到医治,还会被鞭打着催促赶路,实在走不动就被遗弃在路边……”

    “这一支送兵队伍,从湘西出发时有800壮丁,走到万州时只剩下648人,且个个虚弱,患病者近半……”

    “周先生,我会继续采访下去……由于通信不便,所有采访材料将在回重庆时送交,请静待。”

    周赫煊读完这封信,竟是松了一口气。

    还好,壮丁死亡率不到二成,这已经超过周赫煊的预期了。

933【大轰炸与报告书】

    时间转眼就来到五月,负责在川内采访的记者陆续回来,汇集成7万多字的壮丁调查报告。

    而整个五月,重庆市民都是在轰炸中度过的。

    日军大本营制定出“101作战协定”,由海军航空队负责主导执行,陆军航空队负责协同作战。日寇从各战线调集飞机近300架,对重庆进行集中持久性轰炸。重庆广阳坝机场已经不敢用了,日机又连续轰炸白市驿和梁山机场,并对成都、温江、南充、宜宾等地进行大轰炸。

    但凡是建有机场的四川城市,都逃不开被日机轰炸的厄运,日寇的目标就是彻底摧毁中国空军力量。

    中国空军健儿奋起抗击,但终究寡不敌众。

    连续半个多月,几乎天天都有空战,中国战机已然消耗殆尽。当初到周公馆做客的14名青年飞行员,如今阵亡过半,仅剩下5人还活着,接连收到阵亡通知书的林徽因不知哭了多少次。

    在将中国空中力量消灭后,日寇随即把目标转向主城区,每天分两到三批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持续时间长达10天。

    重庆市区内硝烟弥漫,尸横满地,到处废墟。人们甚至都被炸得麻木了,连修复工作也懒得进行,反正今天修好明天又被炸烂。一户户都住在窝棚里,随时准备跑防空洞。

    周公馆也被炸了一次,后大门和花园都落下炸弹,爆炸气浪将所有窗玻璃全部震碎,幸好都躲在地下室里无人伤亡。

    到了六月份,日军对重庆的轰炸终于减缓,人们开始进行着恢复重建工作。

    周公馆的后大门和围墙都需要修复,花园里的大坑也得请人来填,家里一时间变成了吵闹的工地。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周赫煊正在整理报告数据派到省外的记者也陆续回来了。

    “简直丧心病狂!”林国达突然大声唾骂。

    周赫煊抬头问:“怎么了?”

    林国达气愤道:“老师你看,这是记者从河南带回来的采访报告。那里负责征兵的军官,从去年起就开始走私水银卖给日本人,由于获利巨大,这种里通外敌的行为竟蔚然成风,变成了河南征兵机构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壮丁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为军官千里挑运物资到重庆贩卖,往往1000个壮丁从河南出发,走到重庆只剩下不足500人!”

    周赫煊早就看过类似的历史资料,但此时再度,依旧被气得浑身发抖。

    “先生,张恨水先生来了。”马珏突然敲门。

    周赫煊说:“请他进来。”

    张恨水风尘仆仆的推门进屋,端起周赫煊的茶杯就一通牛饮,随即怒道:“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在湖南采访调查了一个多月,所见所闻简直触目惊心。那边采用的是抽丁入伍的办法,但真正的抽丁不足八成,剩下全是冒名顶替。地方豪绅勾结流氓混混,专门抓无依无靠者做壮丁,甚至连羊癫疯、神经病都被抓来凑数。我亲自走访了一个农村家庭,大哥有病,二哥残疾,三弟才14岁。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不用抽丁,但保长却硬说三弟虚报了年龄。那家人的老父母没有办法,只能把唯一的女儿卖给人做童养媳,以此换钱来请人顶替。从乱抓壮丁,到买通体检医生,再到冒名顶替,以及随后的敲诈勒索,已经在湖南形成了一个行业。”

    周赫煊要来张恨水的采访报告,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完,连说道:“还好,还好!”

    “这还好?”张恨水怒视周赫煊。

    周赫煊苦笑道:“八成新兵属于正常抽丁,沿途的死亡率不到三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