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公报》最开始是保皇党基地,报馆总部就设在天津,后来又跟皖系军阀联系颇深,在京津地区发行量极大。

    三年前,《大公报》的第二任老板在日本大地震中丧生,再加之直皖战争中皖系军阀落败,《大公报》接连失去金主和靠山,在去年终于停刊了。趁着这个空档,《新天津》报系才迅速扩大,占领了京津地区的报业市场。

    周赫煊来到报社时已经是第四天,他还带来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稿件,前后加起来有七万多字。

    “陶先生,这位就是周赫煊,从西洋归来的青年俊才。”李寿民介绍道。

    陶晋成热情地跟周赫煊握手,笑道:“周先生真是年轻啊。”

    周赫煊实际年龄已经28岁了,由于常年环球旅行,经常在野外经历风吹日晒,皮肤偏黑而且稍显粗糙。但不知为何,在穿越过来后,他的皮肤变得白净了许多,连脸上的些许皱纹都消失殆尽,好似重回了少年时代。

    “陶主编你好,”周赫煊问候一声,拿出带来的稿子说,“这是后续的内容,还请过目。”

    陶晋成见他直入主题,便笑道:“那就恕我怠慢了,周先生请坐,我看完稿子再说。”

    李寿民把人领来以后,自去处理他手头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周赫煊和陶晋成。秘书端来一杯茶水,周赫煊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茶,眼睛打量着屋里的陈设。

    小说里江南七怪和铁木真相继出场,这些情节让陶晋成眼前一亮。他看完稿子后笑道:“先生大才,《射雕英雄传》比之当下的武侠小说,确实写出了新意。”

    “陶主编谬赞了。”周赫煊谦虚道。

    陶晋成主动介绍了如今中国的稿费情况,然后说:“我希望《射雕英雄传》能在《新天津晚报》连载,千字1元如何?”

    对于武侠小说而言,这是个比较高的价码了,更何况周赫煊还是个新人,一点名气都没有。他也没再讨价还价,点头道:“可以。”

    至于小说火了以后再涨价,那是肯定的。就算周赫煊不说,报社这边也会主动提起,因为他们得用高薪把周赫煊套住,免得其他报纸跑过来挖作者。

006【穿越者的茫然】

    民国是一个畸形的时代,涌现了无数学者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年轻一代更是积极追赶国际时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就拿工资收入来说,那天周赫煊遇到的车夫,整日累死累活才能勉强养活家人。若染上什么疾病,那基本上是没钱医的,全靠身体苦熬,熬不过就只能等死。

    而周赫煊写小说的稿费却是千字一元,他随随便便写几千字,就够黄包车夫忙碌半个月。

    1元钱的价值有多大?

    如今上海的米价每斤才6分钱,京津地区的物价还要低20%,45分钱就能买一斤米。

    而此时的大学讲师,每个月工资100元起步,教授级别的月薪更是好几百块。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在民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很多教授和讲师哭穷,因为北洋政府总是拖欠薪水。有时候拖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发,有时候只能领到半薪。后来很多北方教授、讲师南下,除了政治原因之外,也有拿不到薪水的缘故。

    就拿大文豪鲁迅来说,他1920年被拖欠三个月工资,1921年被拖欠半年工资,1922年又被拖欠三个月工资。鲁迅只能靠写文章和外出讲学赚外快,不然他在北平买房子都买不起。

    连鲁迅这种大喷子的工资都敢拖欠,小讲师们就更惨了,有的北大老师甚至靠借钱度日。

    李寿民以前也在北平做小公务员,他闲聊时曾向周赫煊抱怨过,说当北洋政府的公务员没啥意思,干一年能拿到半年工资就算运气好。

    就凭发不出工资这件事,即可判断北洋政府迟早要倒台,太不靠谱了!

    后世很多人羡慕民国生活,崇拜鼓吹所谓的民国范儿。真让这些人回到民国去待上半年,估计都得挽起袖子骂娘。

    ……

    周赫煊那七万多字的稿子,一下子就拿到70多元稿费,这让他的腰包终于鼓起来,不用担心下个月的生活费了。他给了周夫人10块大洋,算是这个月的饭钱,以后都在李寿民家蹭饭吃。

    不过《射雕英雄传》暂时还没开始连载,必须等别人的作品完本才行。

    这天晚上,李寿民很晚了才回家,唉声叹气脸色极为难看。

    周赫煊问:“出什么事了?”

    “北平发生了惨案,冯玉祥手下的军队向请愿学生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者足足有100多个,”李寿民气得拍桌子道,“真是岂有此理,简直无法无天了!那么有能耐,怎么不敢朝日本人开枪?”

    周赫煊默然,著名的“三一八惨案”终于发生了。

    事情的起因是北洋军阀混战,冯玉祥为了防御张作霖从海面进攻,于是在大沽口布置水雷。此举引起英美法日意等八国不满,联合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并下达了44小时的最后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防御,否则将以武力解决。

    这八个国家不仅是抗议那么简单,还把军舰开到大沽口。

    八国通牒不只是撤除水雷而已,还要求北洋政府把大沽口至北平一线的炮台全部削平,这已经远远超出《辛丑条约》的内容。

    消息传出后,爱国学生和群众对此义愤填膺,国共两党联合召开会议,并组织学生和群众集会请愿,希望北洋政府拒绝八国列强的无耻要求。

    惨案发生的时候,冯玉祥将军其实不在北平,他早就通电下野了,准备去苏联考察(避风头)。是他手下的将领擅自下令开枪,共打死打伤学生群众近200人。

    ……

    第二天早晨,周赫煊出门买了几份报纸,果然头条新闻尽是三一八惨案,各大报纸全在抨击北洋政府。

    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因为北洋政府实在太离谱、太过分了。学生群众进行的是爱国请愿,矛头指向八国列强,当兵的不去跟列强打仗,居然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这特么像什么话?

    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也很快出炉,发表在《语丝》周刊上:“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周赫煊一直是以局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时代,他早就知道3月18日这天会发生惨案。但此时看到报纸上的声讨文章,看到鲁迅的那篇杂文,心头还是感到无比憋屈。

    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混账社会!

    周赫煊终于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民国时候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只是想再造一个朗朗乾坤而已。

    或许自己该做点什么?

    周赫煊忍不住这样想道,但他毕竟名小势微,也不想南下报考黄埔军校,哪天做了炮灰多不值啊。就算推翻了北洋政府,也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周赫煊思考得越多,就愈发感到茫然,他找不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存在价值。

    如今中国的热血青年们,或慷慨激昂的加入某个爱国团体,或投笔从戎带着理想报效国家。但周赫煊做不到,因为他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他不想掺和进去,加入哪一边都有生命危险。

    唉,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周赫煊脑子里存着鸵鸟心态,暂时还不敢投身于时代大潮当中。做为寄居在天津的小老百姓,他更直观的感受是物价涨了!

    因为张作霖正在攻打天津,日本人拉偏架帮忙,冯玉祥的国民军明显撑不住,城破只在旦夕之间。

    兵灾眼看就要降临,城里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很多市民早早就在家里屯粮屯水,以备各种不时之需。

    然而讽刺的是,天津城的茶馆生意照做,喝茶打牌的并不比往日少。戏园子里依然喧嚣热闹,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台下叫好声如雷的捧场。

    似乎大家对打仗这种事,早已经习以为常。

    不管城头如何变幻大王旗,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他们只想吃饱穿暖,有几个闲钱就去喝喝茶、听听戏,管他娘的是谁在当大总统。

    周赫煊的《射雕英雄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连载。

007【变天】

    阳春三月(西历4月),天津城已然刮起了东风,天气终于暖和起来。

    下午时分,阳光偏照进胡同,一半墙面阴,一半墙面阳。老黄狗蜷缩在墙角,眯眼享受着春日的温暖,偶尔有行人经过,它才半睁开一只眼看看,然后视若无睹地继续打盹儿。

    单成福笼着袖子走到胡同口的大树下,跟隔壁的张四爷打招呼道:“今儿这日头正好。”

    张四爷打开怀里抱着的木盒子,慢条斯理地从中取出象棋子儿,无奈说道:“日头是好,就怕晒不了几天。等东北张大帅的兵打进来,也不知那群丘八会把天津城祸害成什么样。”

    单成福放下小马扎,安慰也似自我安慰说:“张大帅这回是要杀进北平做大总统的,总该知道收敛些,他多半不会乱来。”

    “但愿吧。”张四爷叹了口气,与单成福对坐。

    两人摆开车马炮,就在胡同口的大树底下,隔着棋盘厮杀起来。

    树下很快又渐渐聚集了几个老头,站在旁边围观还不过瘾,不时有人指点江山。

    “嗨唉,老福头,你这马刚才跳错了!明摆着是送。”

    “摆车,快摆车啊。开局都走了六步还不摆车,要被人堵在老窝里了。”

    “马后炮!诶呀,先炮坐中将他军,然后再跳马后炮绝杀。这你都没看到,臭棋篓子!”

    “……”

    观棋不语真君子,这群老头里面显然没有君子,一个比一个叫得厉害,最后下棋的跟看棋的吵成一团。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身材佝偻的送报夫快步走来,他身上挂着沉甸甸的邮包,扯开嗓子喊道:“送报了,送报了,订了晚报的快来领嗨!”

    各大晚报基本是上午就编好,下午两点钟以前印刷完毕,然后就开始陆续派发销售。

    听到送报夫的喊声,树下有几个老头立即转身看过去,单成福也站起来说:“我订的《天风报》和《新天津晚报》快拿来!”

    等单成福的报纸领到手,一个看棋的老头把他给挤开:“老单,你慢慢看报纸去,这盘换我来下。”

    “马扎还我。”单成福摊开手掌。

    “给,你个老抠!”那老头一脚把小马扎给支开。

    单成福就这么坐在小马扎上,晒着太阳背靠大树,端起报纸慢悠悠阅读起来。他定的这两份报纸皆是消遣物,特别是《天风报》,新闻内容没有几条,剩下的全都是各种小说连载。

    翻开《新天津晚报》,单成福直接去看后面的评书版面。看完之后又去看小说版,突然惊讶地说:“咦,这《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名字没听过啊。”

    “写得倒是不错。”胡同尾的陈二爷接话道。

    单成福问:“你也在看这小说?”

    陈二爷瑟道:“我看报速度比你快,《射雕英雄传》已经读了上千字了。”

    单成福撇撇嘴,懒得理那老货,自个儿埋头继续往下读。

    “嗨呀,这段写得精彩,杨铁心真乃伟男子也!大丈夫该当如是。”陈二爷突然拽着文叫好,引来周围几个老头一阵侧目,不知道他又在发什么疯。

    单成福的阅读速度有点慢,他老眼昏花又没戴眼镜,只能把报纸贴到面跟前,一个字一个字的认过去。

    他才读2000来字,陈二爷那边已经完事儿了,兴高采烈的当起说书先生,给老头们照着报纸念道:“……忽听得东边大路上传来一阵踏雪之声,脚步起落极快,三人转头望去,却见是个道士。那道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条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

    单成福也懒得自己费劲了,闭着眼靠树上优哉游哉地听陈二爷说书。

    陈二爷是前清的读书人,考了好些年也没考上秀才,干脆掏钱去捐了个监生,说起来也勉强算是有功名的。可惜他捐的钱不够,一直补不到实缺,最后只能做点小买卖讨生活。反倒是他的儿子,留洋日本跟着中山先生闹革命,如今在南方政府当上官老爷。

    一直讲到太阳快要落山,陈二爷终于拍着腿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就没了?”

    “杨铁心到底死了没有?”

    “丘处机呢?丘处机会不会出来救这两家人?”

    “真是吊人胃口!”

    “……”

    由于报纸版面不够,《射雕英雄传》的第一章并没有连载完,正打得最精彩的时候就断章了。老头们听得心痒难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剧情,一个个围在陈二爷身边让他继续讲。

    陈二爷一摊双手:“报纸上只有这么多,想听故事就等明天吧。”

    收起报纸,陈二爷背着手昂首挺胸回家去也。虽然大清国早就完了,但他在一群老家伙当中还是很有优越感的,毕竟功名在身嘛。

    剩下的老头们还在议论剧情,单成福也聊了一阵才回家。他心里跟猫抓一样,恨不得明天下午早点到来,那样就可以知道接下来的情节了。

    陆续连载了一个星期,《射雕英雄传》终于进入大漠剧情,小郭靖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还跟着神射手哲别学箭术。

    随着剧情一点点推进,《射雕》终于崭露峥嵘,呈现出与当下武侠小说的不同来。这本书的格局更大,节奏感也更强,爽点层出不穷,看得民国的读者们欲罢不能。

    《新天津晚报》的销量,竟然因为这一部武侠小说受追捧,短短几天就增涨了一千多份。

    天津城的茶馆里,也经常有人在议论丘处机、江南七怪和郭靖,《射雕》似乎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不过也仅此而已,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多是小老百姓,没有在民国文坛上引起啥关注,进步青年学生和学者作家们,根本看不上这种消遣读物。

    而就在此时,张作霖终于攻入天津。

    或许张大帅真想觊觎大总统的宝座,他的军队并未在城里胡作非为,只留下一个小队守城,大军立即转向跑去攻打北平。这次更加干净利落,冯焕章兵败如山倒,张作霖轻轻松松就占领了京城。

    九州震动,大部分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认为张作霖很可能真正统治中国,张大帅一时间威望滔天。

008【民国第一诗人】

    新天津报馆。

    由于《射雕英雄传》的热销,当周赫煊再次来到这里时,终于见到了新天津报系的社长刘髯公。

    刘髯公本名忠儒,髯公只是他的号,年轻时当过兵、革过命,两年前跟朋友合伙创办了《新天津报》。在民国历史上,他是有名的报业大亨,几年之后《新天津报》将行销华北数省,最高销量达到5万多份,就连《新天津晚报》的销量都涨到2万多份。

    直至日本全面侵华,占领天津后逼迫刘髯公为日军做宣传。刘髯公坚决不从,最终被日寇折磨而死,受得起爱国报人这一敬称。

    此君面容清瘦,全无富态,蓄着八字胡,身穿一件发旧的长衫,乍看上去就像个落魄书生。他主动和周赫煊握手,赞道:“周先生,真是幸会!这几日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