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听得美目异彩涟涟,拍掌说:“他还真是精明,把美国、英国和日本都玩弄于鼓掌之间。”
常凯申笑道:“所以我才说他洞察世界。我手下那么多人才,要么向美国人摇尾乞怜,要么主张给日本人当狗,没有一个想到作局英国的。包括我在内,都把英国人算漏了。”
618【变色龙】
既然老蒋做出了承诺,周赫煊就没有找朱家骅帮忙,只是路过南京的时候,顺道去朱家拜访了一次而已。
7月30号这天,人们惊讶发现,关于周赫煊的负面新闻全部销声匿迹了。
常凯申在报界没有那么大控制力,他是无法左右许多大报的。但抹黑周赫煊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受到汪兆铭示意,中间夹杂着无数跟风卖销量的。
这些报纸属于软骨头,既然能听汪兆铭的话,自然也会听常凯申的话。
也只有某些不起眼的小报,依旧在报道周赫煊的花边新闻,在孟小冬、婉容、阮玲玉等女身上做文章。
不但如此,《中央日报》还带头夸奖周赫煊,由陈布雷亲自撰写社论,盛赞周赫煊为“晚清以来中国第一大文豪”、“足与泰戈尔比肩的亚洲贤哲”。
上海,霞飞路。
唐季珊看到最新一期的《中央日报》,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给联华影业打电话:“老吴,你那里有没有什么好剧本?对,我这里有三万闲钱,准备投资新片……嗯,我看阮玲玉小姐就很好,必须让她来做女主角……对对对,代我向阮小姐问一声好,以前是我冒犯了……嗯嗯嗯,有机会的话,你帮我约一下阮小姐,我在大华饭店设宴赔罪……嗯,好的,好的,就这样。”
电话那头的吴性载完全摸不着头脑,嘀咕道:“这姓唐的吃错药了?”
唐季珊没有吃错药,他是完全被吓懵逼了。
陈布雷是谁?
常凯申的文胆啊,天字第一号御用文人。
这次常凯申跑去江西“剿匪”,甚至任命陈布雷担任国党军委会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总揽老蒋在“剿匪”前线的行程安排工作,心腹里面的绝对心腹。
陈布雷在《中央日报》写文章夸奖周赫煊,等于是在给社会各界放出信号:周赫煊是委员长的人,谁都不要乱说话!
不止唐季珊被吓坏了,周佛海同样被吓得浑身冰冷。
周佛海坐在书房里,看着《中央日报》久久说不出话来,一副神游天外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福簋,出什么事了?”妻子杨淑慧关切地问。
周佛海浑身打了个激灵,喃喃自语道:“祸事,祸事啊!”
杨淑慧追问道:“到底什么事?”
周佛海猛地起身说:“不行,我要去一趟庐山,向委员长汇报工作!”
“现在吗?”杨淑慧问。
“对,就是现在,立刻,马上!快去给我收拾行李!”周佛海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周佛海并不怕周赫煊,即便有常凯申护着,他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但《中央日报》的社论太可怕了,完全打了前面抹黑周赫煊那篇社论的脸,这意味着常凯申对汪兆铭非常不满。
而周佛海,正好又跟汪兆铭搅在一起,这是政治大忌!
杨淑慧并没有去收拾行李,而是询问具体情况。在了解到事情经过以后,她突然说:“不行,你不能马上去见委员长。”
“为什么?”周佛海疑惑道。
杨淑慧分析道:“委员长虽然恶了汪院长,但不一定知道你跟汪院长有来往。就算知道了,你赶过去见他也无济于事,三言两语是无法澄清自己的。”
“那我该怎么办?”周佛海已经急昏了头。
杨淑慧出主意道:“你应该马上写几篇文章,让你的刊物和《中央日报》步调一致,以此来表示你坚决拥护委员长的决心。同时,你还要做出几件事来,证明你已经跟汪院长划清界限,证明你是委员长的忠直孤臣。”
周佛海瞬间念头通达,连连笑道:“还是夫人通晓事理,为夫差点误了大事!”
周佛海出生于湖南一个偏僻山村,同样是民国吊丝逆袭的典范。他第一次见到杨淑慧时,形象是这样的:头发乱蓬蓬的,一套山东府绸子的白西装,背上已染上枯草般颜色,脏得不成样子。
吊丝,彻底的吊丝。
而杨淑慧呢?有钱人家的富贵小姐,其父是上海总商会的主任秘书,她自己也是个进步知识分子,甚至还帮助**召开一大选过会址。
周佛海欢天喜地的跑回书房,准备写文章赞美周赫煊。他十二岁的儿子周幼海好奇地问:“妈妈,爸爸怎么刚才还苦闷,现在又高兴起来了?”
杨淑慧笑道:“因为爸爸刚才遇到困难,现在把困难解决了啊。”
“哦。”周幼海听得半懂不懂。
杨淑慧这个女人很复杂,从夫而忠,聪明贤惠,却又泼辣野蛮。
因为周佛海经常在外面拈花惹草,杨淑慧曾经不止一次大发雌威,甚至把拉皮条的人淋得满身粪水。而当周佛海因为汉奸罪要被枪毙时,杨淑慧又直闯常凯申的侍从室,威胁说只要自己老公被杀了,她就马上公开常凯申的亲笔信,要跟常凯申同归于尽。
于是,大汉奸周佛海被改判无期,最后病死在监狱当中。
至于他们的儿子周幼海,长大以后却变成了共党,积极从事策反工作,成为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干将,他甚至把自己分家所得的1万美元全部交给组织。
当时周幼海这样的地下党很多,比如陈布雷的女儿陈琏、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傅作义的女儿傅冬……一个个都是国党高官子弟,却暗中为共党传递消息,完美诠释了“天下无人不通共”这句话。
周佛海的笔杆子还是很厉害的,只用了半个钟头,就写完一篇对周赫煊的赞美文章,对妻子说:“立刻送去《申报》报馆!”
杨淑慧接过稿件,笑着安慰道:“心别慌,委员长会明白的。”
周佛海看着妻子离开书房,心里却格外别扭。他为了向上爬,不得不给老蒋当狗,但其实已经对老蒋极为不满。
原因很简单,由于周佛海在私生活上毫无顾忌,经常闹出桃色丑闻,明摆着跟常凯申的新生活运动对着干。常凯申已经多次在会议上,公开批评周佛海的不检点行为,这让周佛海感觉丢尽了脸面。
周佛海未来投靠汪兆铭做汉奸,很大程度上也跟这个原因有关,他被常凯申批评太多,而且越来越不受重用。
619【论战再起】
由于周赫煊的及时提醒,史量才在七月底就离开上海,躲进天津的法租界找朋友喝茶看戏去了。
在离开上海之前,史量才希望鲁迅能写一篇文章,帮周赫煊说说话、正正名。
鲁迅当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他不想掺和这种破事。直到《中央日报》刊登赞扬周赫煊的社论,舆论风向瞬间翻转,鲁迅才突然用本体大马甲开了一篇,而且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文如下
《花边漫谈》
“周明诚在近日遇到了麻烦,中国报纸泾渭分明的分做两派,一派极尽诋毁,一派高高捧起……史君离沪前,曾邀我做文章,为周氏摇旗呐喊,尽一份朋友的心意。”
“我与周氏曾在北平见过一面,他不喜欢喝豆汁儿,可见并非同我一路人。他有他的想法,他对中国是抱有乐观主义的,而我恰好相反……我对周氏的私人生活并不关心,但他的文章我必看不落,不可不说他是中国顶有自我思想的学问家……”
“这次报纸论争的结果让人惊奇,短短几日时间,西风东风合做一团,骂得激烈,收得也突然。像是全中国的报纸,一夜之间忘了有场骂战,竟齐齐唱起了赞歌……”
鲁迅开始在文章里讲故事,讲一些让人摸头不知脑的故事,句句都在暗讽无良媒体溜须拍马,只知道逢迎上意。他根本就不是在帮周赫煊说好话,而是借机骂国党的舆论控制政策。
这篇文章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之后,鲁迅又加班加点的写出第二篇文章
《周氏与泰氏之比较》
“有个叫‘竺震旦’的印度诗人,曾在中国掀起大风浪,他即泰戈尔。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个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介绍了:‘叽里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
“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鲁迅虽然一向对泰戈尔不感冒,但还不至于公开批评,只是经常嘲讽那些无限吹嘘泰戈尔的国人而已。
但这回,鲁迅借题发挥,直接逮着泰戈尔开喷,还把泰戈尔的中文名“竺震旦”拿来开玩笑,就因为泰戈尔公开说自己是“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不言而喻,鲁迅是在嘲讽那些对日投降派及主和派,顺便把徐志摩给涮得不轻。
咱们继续看
“有人奉诏为周明诚正名,谓曰:‘明诚先生可说是晚清以来中国第一大文豪,是足与泰戈尔比肩的亚洲贤哲’。他显然未曾听说泰戈尔的投效之言,不料泰氏已做英国忠犬,错把巴掌拍到马腿上。”
这段话兜着圈子把陈布雷也骂进去,极尽讽刺之能事,就差没说陈布雷是溜须拍马还拍错的小人了。
鲁迅继续写道
“为什么定要拿中国人与外国人比肩?是不是在脑子里,就提前定下一个规矩,外国人肯定要比中国人高尚即便这个外国是印度?似乎有个中国人,能与外国人相提并论了,我等即可皆大欢喜、与有荣焉。”
“泰氏有‘诺贝尔’的黄袍加身,于是就在中国飞升成仙。周氏只有‘诺贝尔’提名,于是就天然比泰氏低上了一等?”
“要我说,周氏的成就早已超过泰氏。文学层面,周氏的小说蔚为大观,在国际上开创了一个全新派别。周氏虽然只做了几首诗,但在中国诗坛也有着普罗米修斯的意义。在学术层面,周氏史学开宗立派,欧美日本都有他的徒子徒孙。”
“或者,只因周氏的中国人身份,我们就自觉把他看低,连夸赞他的时候,都要用一句‘可与泰戈尔比肩’。莫要自惭形秽到丧失理智……”
鲁迅把周赫煊全方位的夸了一遍,简单的说就是周赫煊吊打泰戈尔。然后借此大肆抨击国人的自惭心理,陈布雷首当其中被骂个狗血淋头,通篇文章看不到一个脏字,却句句如刀,把中国人的不自信剖析得淋漓尽致。
陈布雷若是看到这篇文章,估计要吐血三升,心中大喊妈卖批。
好吧,开玩笑而已。陈布雷先生还是很大度的,多半只是付之一笑,顺便赞叹鲁迅的文章写得好。
不管如何,鲁迅的文章再次掀起论战,引起国内周赫煊的粉丝和泰戈尔的粉丝互怼。
泰戈尔在中国有无数粉丝,首当其冲就是徐志摩,他们早已把泰戈尔吹捧上天做了神仙泰戈尔在民国思想界的地位,是同达摩、真谛、不空等古印度先哲齐平的。
现在居然有人敢说,周赫煊可以把泰戈尔碾成渣渣,立即引起那些粉丝的不满。
陈寅恪的同班同学、南京政府监察院秘书钱智修首先跳出来,直接开喷鲁迅胡说八道,然后又说周赫煊虽然学术成就丰硕,但依旧不能跟泰戈尔相提并论。他说泰戈尔是把自己“献身于永久之完全者”,也就是“献身于国家,献身于人类之福利者”,泰戈尔的思想,激烈着无数落后国家的青年不断奋斗前进,这是泰戈尔对于全世界的巨大贡献。
紧接着冰心先生也站出来,纯从诗歌文学的角度,分析泰戈尔的伟大成就。认为周赫煊虽然历史学术成就惊人,但在文学领域无法与泰戈尔并驾齐驱。
徐志摩的处境很尴尬,他两边都不好批评,连忙写文章呼吁大家冷静。
但根本冷静不了啊,泰戈尔虽然在中国粉丝众多,但黑粉也多,当年他访华的时候就展开了一场大骂战的。那场骂战声势浩大,吓得泰戈尔第二次来中国时不敢宣扬,只在徐志摩家里住了三天。
钱智修和冰心的捧泰文章一出,等于吹响战斗号角,一时间无数泰氏黑粉冒头。随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和黑粉加入,双方在报刊杂志上战得如火如荼,那场面就像后世tfb粉和exo粉的“小学生世纪骂战”。
黑粉们为了攻击泰戈尔,疯狂的吹捧周赫煊,咱们的周先生直接白日飞升上天了。
挑起骂战的鲁迅,再一次作壁上观,似乎这事儿跟他完全没关系。
倒是周赫煊的各种成就,在这次骂战中被反复提起。以前许多人只知道周赫煊写文章厉害,看了这次的骂战文章,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周先生在历史学界如此牛逼啊,已经成为国际新派史学的泰斗了。
这一次莫名其妙的论战,后世称为“周泰之争”。
620【家事与国事】
在外面被人吹上天的周先生,回到家里只能装怂。他这次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家里几个女人早就炸了,就连孟小冬都连续摆了好几天脸色,张乐怡更是连续一个星期不跟他同房。
最可怕的是费雯丽,她已经产下女儿43天,周赫煊居然才回家看望。
由于远离他乡、丈夫又长期不在身边,费雯丽有些产后抑郁的征兆,反正无端的就要发点小脾气,周赫煊只能哄着惯着。
“爸爸,爸爸,你快看我的书包!”小灵均蹦蹦跳跳地跑来。
周赫煊笑着抱起女儿,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笑道:“小书包真漂亮,灵均的校服也很漂亮。”
小灵均瑟地说:“姨给我缝的书包,你看上面这朵花,是我画的。”
“画得真好。”周赫煊哈哈大笑。
小灵均已经5岁半了,本来依周赫煊的意思,明年再送她去读小学。可孟小冬却显得很着急,非要今年就入学,她对自己的戏子身份颇为自卑,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民国时期最好的小学有两所,一个叫“成志学校”,另一个叫“南开小学”。
成志学校,就是后世的清华附小,甚至学校内部还设有幼稚园,清华教职工的子女都在那里读书,学校董事会成员包括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叶企孙等名家。
至于南开小学,其前身叫做严氏家馆,比如现任清华校长梅贻琦及其夫人,以前都是严氏家馆毕业的。
成志学校和南开小学虽为小学校,但教学内容甚至比民国的许多中学还强,开设有国学、数学、物理、英语、音乐、绘画、体育等诸多课程。而且两校非常注重德育,从小就教育学生“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包括站姿、坐姿、行姿、穿衣打扮都有严格要求。
以民国的普遍教育水准来看,只要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小学生,智商稍微正常的,以后肯定能归为精英一类。
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连如何待人接物都要教。
此刻小灵均穿着崭新的校服,头发编成两根小辫,斜挎着漂亮的书包,站在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