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宗昌:“他m的,这是哪个龟孙子的计划,弄得我们这样。”

    郭松龄:“你在骂谁?”

    张宗昌:“哈哈,这是我的口头语,并没有骂任何人。”

    郭松龄:“我x你妈!这也是我的口头语。”

    张宗昌:“郭二大爷,你x俺妈,你就是俺的亲爸爸,还有什么说的?爸爸!”

    张宗昌能叫郭松龄爸爸,自然也能叫日本人爸爸。一旦中日开战,不知道有多少人阳奉阴违,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当汉奸。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实力悬殊摆在那里,就算张作霖活着,这仗打起来也悬乎。奉军是没办法单独对抗日本的,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又毫无准备,根本帮不上忙。

    两人聊了一阵中日关系,俱都意兴阑珊。

    “砰砰砰!”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

    “进来!”周赫煊应道。

    一个青年推门而入,自我介绍道:“周先生好,鄙人北新书局李小峰。”

    “原来是李先生,请坐。”周赫煊笑着迎接。

    李小峰坐下寒暄了几句,很快说明来意:“周先生的《大国崛起》已经连载完毕,不知可否找到书局结集出版?”

    “暂时还没有。”周赫煊笑道。

    李小峰立即开始自卖自夸:“我们北新书局的影响力很大,刘半农先生的《扬鞭集》、《瓦釜集》,冰心女士的《春水》,许钦文先生的《故乡》,包括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都是我们在出版。《大国崛起》如果交给北新书局运作,绝对能在短期内卖遍大江南北。”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是知道李小峰的,也对北新书局很熟悉。

    李小峰几年前才从北大毕业,是鲁迅的学生,北新书局最初也是北大新潮社的简称。

    北新书局在历史上可是多灾多难啊,今年张作霖入京,北新书局因发行《语丝》杂志被查封,不得不转到上海去重开;1931年,又因经营销售共党地下书店出版物被国党查封;1933年,再因出版物涉及宗教民族问题被查封。

    周赫煊之所以如此清楚,主要还是源于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只打了两次官司,其中一次就是和学生李小峰对薄公堂,起因是北新书局拖欠大量版税,而且在印数上做手脚渔利。

    李小峰此人,最开始属于进步青年,后来就慢慢转变为资本家。当然,也是个思想先进的资本家,否则就不会帮我党卖地下刊物了。

    见周赫煊不表态,李小峰继续说道:“我们北新书局,专门出版发行进步刊物。周先生的《大国崛起》,于国家民族都大有裨益,我们一定竭力推广,让更多中国人读到此书!至于版税,可以按25%来算,你看如何?”

    “我再考虑考虑。”周赫煊敷衍道,他可不想以后因稿费问题跟人打官司。

    李小峰还想劝说,突然敲门声再响。

    “请进。”周赫煊道。

    房门推开后,进来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他笑着自我介绍:“周先生好,我是商务印书馆秦裕民。”

    好嘛,又来一个,而且都是从上海那边跑来的。

    看来《大国崛起》真的很受瞩目,连续两个上海的出版界人士登门拜访。

    李小峰脸色有些难看,北新书局虽然发展很快,但也不能跟商务印书馆比啊。

057【进京】

    《大国崛起》自连载以来,因其论著之系统性、全面性和条理性,深受民国知识分子推崇。虽然其中许多观点颇有争议,但大体上还是获得认可的,周赫煊也被誉为“世界史学研究权威”。

    这个权威是大家公认的,并非无脑吹捧。

    纵观西方史学研究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古典史学。

    第二,中世纪史学。

    第三,文艺复兴史学。

    第四,现代史学。

    现代史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学者们开始把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群众等因素也纳入史学研究范畴。而在此之前,史学研究的对象一直是上层统治者和精英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活动。

    也即是说,现代史学诞生至今不过十年时间。就连西方的史学家们,此时都还在逐步探索当中,现代史学理论还没有发展完善。

    而中国的史学研究就更落后了。

    直到晚清时期,梁启超才在日本学者的影响下,率先在中国提出新史学主张。这个所谓“新史学”,其实就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史学”,提倡以发展、进步、理性和科学的角度研究历史。

    大约四年前,梁启超又发表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史学界才终于步入“现代史学”阶段。

    也即是说,现代史学在西方诞生不超过10年,在中国仅才4年时间。而《大国崛起》对于各国历史的阐述,全都基于现代史学理论分析,如何不让人惊艳?

    远在西欧,当《大国崛起》的一篇篇文章传过去,那边的学者们如获至宝,已然引发欧洲史学界轰动。只不过因为距离和通讯原因,中国学界并不清楚此事,否则周赫煊的名声将大得吓死人。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如今还未创立)的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上个月就在讲课时对学生说:“你们应该读一读《大国崛起》,那是世界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学史的人绝对不能错过。”

    英国著名学者、后世被誉为“近代最伟大历史学家”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也在他正在创作的巨著《历史研究》第一册中写道:“《大国崛起》给予我很多启发,很难相信它出自一个中国学者之手,它对科技与文化的历史论述令我深深着迷。”

    不管是法国的费弗尔,还是英国的汤因比,都是对现代史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但他们此时虽然很有名气,各自的经典著作却还未诞生,可想而知如今的现代史学研究还多落后。

    周赫煊的《大国崛起》,就算放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现代史学”的奠基性作品之一。

    特别是中国的各大高校,学生们已把这一系列文章,视作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出版社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出版发行此书。除了北新书局和商务印书馆,还有新中国印书馆、开明书店、亚东图书馆、京华书局、现代书局……等等众多出版社,都陆陆续续派人前来接洽。

    甚至连发行通俗读物的励力书局,也想攀关系(出版了《射雕英雄传》),希望周赫煊能把《大国崛起》的出版交给他们运作。

    周赫煊也不着急,整整拖了一周时间,才终于和商务印书馆达成协议:《大国崛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版税40%,版权期限20年,海外版权不包括其中。

    ……

    转眼进入七月,学生们已然放假,北平的许多老师纷纷南下,其中就包括鲁迅先生。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张作霖的文化高压统治,选择在学期结束后,投奔更为开明的南方政府。

    没错,如今的国党还属于进步团体,深受广大学者和知识分子赞同。

    七月四日,国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随即接连攻克株洲、长沙等地。战事告急,吴佩孚的大量部队却被冯玉祥拖在北方,真真是腹背受敌,难受得很。

    冯玉祥还是很给力的,一力独扛奉、直、晋、鲁联军,打得有声有色。历史上,他把北洋联军整整拖住三个月,给南方革命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才有北伐初期的节节胜利。

    不过这些都跟周赫煊没啥关系,他的主要精力扑在报社和基金会上。

    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已经筹备完善,除了一位会长、三位副会长以外,还建立起委员会和秘书处。

    委员会由捐款最多的富商、名声在外的学者,以及教育部的官员组成,负责基金会的协调、监督和宣传工作。秘书处成员则多是张学良的人,特别是常务秘书长,负责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张学良的英文秘书季成栋全职担任。

    七月下旬,《射雕英雄传》的连载已经接近尾声,出版事务仍交给励力书局代理。而直隶地区的首批30所希望小学,也已经选址完毕,只不过校长、教员等人事安排还在确立中。

    周赫煊终于得以抽身出来前往北平,他此行要去拜访两个人,一是教育总长任可澄,一是著名学者梁启超。

    从天津到北平有条铁路,叫津芦铁路,连接天津至卢沟桥。

    自晚清以来,这条铁路就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当初袁世凯时常进京见慈禧,完事儿后还得回天津办公,隔三差五就要在这条铁路上走一遭。到了民国,掌握政权的北洋军阀,在失势下野后,也是坐这条铁路逃进天津租界当寓公。

    这条线路的列车上,你随时随地都能遇见名人。

    周赫煊此行就遇到一个,他带着孙家兄弟坐的是普通车厢,刚刚放置好行李,就有个30多岁的青年走过来。

    此人身材瘦高,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读书人。他随身物品整整有四大箱,也不知是怎么搬上车的,此刻正一箱一箱地往这边拖。

    “永振、永浩,快去帮忙!”周赫煊吩咐道。

    “好嘞!”

    孙家兄弟别的不会,卖力气可是一把好手。当下就冲过去,一人拖着两箱就走,还顺便把箱子给安放到货物架上。

    “多谢几位相助,”那青年抱拳道,“在下梁簌溟,字寿铭。”

058【传说中的周先生】

    周赫煊对梁簌溟可是闻名已久,此人号称“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建国后敢在公开场合与太祖争辩。撇开其学术成就不说,梁簌溟还是“民盟”的发起人之一,这位先生在品格上是毫无缺点的。

    周赫煊突然想:或许自己也可以混成民主党派人士,好歹也是一块政治护身符。

    “梁兄你好,鄙人周赫煊。”周赫煊热情地说道。他没有提康有为取的字,若愚,若愚,听起来就他妈是“像个傻瓜”的意思。

    “周赫煊!”

    现在轮到梁簌溟激动了,瞪大眼睛说:“可是写《大国崛起》那个周赫煊?”

    “一家之言,难入先生法眼。”周赫煊谦虚道。

    “先生过谦了,”梁簌溟拉着周赫煊的手说,“君之文章,令我获益良多,早就想当面请教。”

    怎么一个个都喜欢拉手啊?

    周赫煊暗自吐槽,转开话题问:“梁兄是要去北平公干?”

    梁簌溟在周赫煊对面的空位坐下说:“清华国学研究院邀请我去任教。”

    “先生大才。”周赫煊由衷赞叹。

    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堪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看看学院里的老师就知道: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堪称大师级人物。

    梁簌溟对周赫煊的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很感兴趣,不断地询问着各种详情,若非他已经答应去清华当老师,估计二话不说就要加入教育基金会。

    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隔壁几个座位也聊得起劲。

    那应该是一群放假回家的青年学生,身上穿着改良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朝气。

    其中一人说:“敏之,把你的《大国崛起》借给我吧。求求你了,我保证万分爱惜,连一个折皱都不会留下。”

    叫“敏之”的学生连连摇头:“不行,我耗费半个月才抄好的,准备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学习呢。”

    “真是小器!”那人不高兴道。

    敏之说:“我小器?当初是谁不愿手抄的!自己懒还怨别人。”

    他们的同伴连忙劝道:“好啦,因为一本书吵什么?凭白让人看笑话。”

    先前那人默不作声,其他学生却议论开来:

    “《大国崛起》包罗万象,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科技无不涉猎,你们说周先生该有多渊博的学识,才能写出这等巨著!”

    “那还用问?周先生当然是经世致用的大学者。”

    “是啊,就连我们学校的洋人老师,都对《大国崛起》赞叹不已。”

    “哪天周先生能写下《大国崛起之中国篇》就好了。”

    “呵呵,且看这国家军阀混战、百姓贫弱,可有一点大国的样子?”

    “何必说这种丧气话?《大国崛起之中国篇》,当由我辈用血和汗来书写!”

    “说得好!”

    那群学生越聊越兴奋,引来车厢内的乘客阵阵侧目。

    孙永浩笑道:“先生,他们在说你呢。”

    “先生现在可是大学问家,走到哪儿都受尊敬。”孙永振与有荣焉地说。

    周赫煊笑笑不说话,他就一个在乱世偷生的穿越者,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梁簌溟突然问:“贤弟,你的《大国崛起》已经连载完毕,该付梓出版了吧?”

    周赫煊点头说:“已经交由商务印书馆运作了,如今正在进行编校工作。我这趟入京,还要去登门感谢梁启超先生,他答应为《大国崛起》题词做序。”

    “那正好,任公先生也住在清华园,我们同路。”梁簌溟高兴道。

    就在此时,两个女学生挽着手款款走来。经过周赫煊身边时,其中一人惊喜地喊道:“周先生!没想到在火车上也能遇见你。”

    “你是……陆小姐?”周赫煊猛然回想起来,此女正是以前在沙龙上见过的陆静嫣。

    “多亏周先生还记得我,”陆静嫣高兴地笑道,又介绍身边的女伴说,“这是我好朋友吴婧(赵四小姐的未来嫂子),我们都是中西女中的学生。”

    周赫煊点头道:“吴小姐好。”

    吴婧疑惑地问:“静嫣,这位周先生是?”

    陆静嫣乐得大声笑道:“哈哈,他就是你一直念叨那位周先生,大名鼎鼎的周赫煊!”

    “周赫煊?!!!”

    不仅吴婧惊呆了,就连隔壁那些青年学生,也都齐刷刷地看向这边。

    想知道周赫煊在当今中国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看这些人的反应就清楚了。十秒钟不到,就冲过来一大群,甚至还有人扯开嗓子大喊:“都过来啊,周赫煊周先生在这里!”

    却是这截车厢还有其他的同学,一个个闻风而动,甚至还跑来几个中年人,瞬间把过道堵得水泄不通。

    “周先生好年轻啊,我还以为他是位老先生!”

    “借过,借过,快让我看看周先生长啥样。”

    “周先生,这是我手抄的《大国崛起》,你能给我签个名吗?”

    “周先生,你认为中华崛起该仿效哪国列强?”

    “周先生,你能谈一谈诗歌创作吗?我特别喜欢你那首《一代人》。”

    “周先生……”

    周赫煊看着疯狂的学生和乘客,简直哭笑不得,这待遇都赶上后世的大明星了。

    陆静嫣和吴婧已经被挤到一旁,吴婧吐吐舌头说:“好可怕,差点把我衣服都挤破了,这周先生真是声名远播啊。”

    周赫煊随手给了几个签名,其他人的热情丝毫不减,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根本无从回答。

    陆静嫣见状,高喊着替他解围道:“大家都安静,让周先生说几句!”

    “对对对,都安静,听周先生说话!”陆续有学生跟着喊道。

    周赫煊见继续吵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便起身说:“承蒙大家厚爱,我周赫煊感激不尽。刚才有人问,中国该学哪个国家才能崛起,我只能回答,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法国的革命不能套在德国身上,德国的铁血在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