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弗洛伊德的专业术语来说,周赫煊的“本我”最终战胜了“自我”和“超我”。他的理智和道德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消退,本能**接管了身体的控制权。
“砰!”
房门被周赫煊关上,费雯丽都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周赫煊猛地抱住强吻起来。
“唔!”
费雯丽惊慌地瞪大了双眼,她虽然也想跟周赫煊进一步接触,但现在的发展也太快了吧,完全超乎她的预料。
费雯丽刚开始在抵抗,不停地推搡挣扎,但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无谓的抗争,转而闭上眼睛迎合享受。直到被男人按到床上,她才发现自己的腰带都被解开了。
“我去,这破玩意儿!”
周赫煊忍不住用中文咒骂,费雯丽的衣服里面居然绑着束腰,任凭他再“善解人衣”,一时半会儿也弄不下来。
“噗嗤!”
本来羞怒难当又兼情动不已的费雯丽,见此情形突然笑出声来,抓住周赫煊的手说:“先解这里,慢慢来。”
此话说出口,费雯丽瞬间红透了耳根子,暗骂自己太过放荡,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事来?
可惜后悔已经晚了,周先生极富探究精神,分分钟就把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束腰搞定。费雯丽羞得趟床上不敢再说话,笨拙地接受男人的侵犯,恐慌之中又带着一丝兴奋之感。
外面的小雨已经停歇,房间内却掀起了狂风暴雨。
491【男人的占有欲】
当血液从男人的下半身,重新涌回大脑时,智商正常了,思路也清晰了。
清晨,窗外又下起了该死的小雨,周赫煊却在进行非常认真的思考。
身边的费雯丽还在熟睡中,她昨晚被折腾得太疲惫了。周赫煊只随意的看了一眼,就有些挪不开视线,那圆润精致的下巴,清晰优雅的嘴唇,弯弯翘起的细眉,光洁细腻的额头,所有部位都恰到好处,找不出任何的瑕疵。
难怪在原本的历史上,当费雯丽凭借《乱世佳人》获封奥斯卡影后时,宣读的评委说:“她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据说丘吉尔曾在一个餐会上见到费雯丽,属下对他说:“你可要接见她啊。”丘吉尔摇头道:“不,我要远远地欣赏上帝的杰作。”
这是一种让男人不愿亵渎的美。
此时的费雯丽还只有19岁,少了几分醉人的风韵,却更加的青涩靓丽,就像是一只没有熟透的青苹果。
一只被周赫煊咬了一口的青苹果。
周赫煊现在很头疼,脱裤子的时候没想那么多,提上裤子却必须面对更现实的问题。如何安置费雯丽,这是一个非常难搞的操作,他大概有以下几种选择:
第一,大家只做露水夫妻,无忧无虑的啪啪几场,等周赫煊回国时便断掉联系。如果费雯丽需要帮助的话,周赫煊可以给她一些钱,或者帮她介绍一些名人。但这种做法太过无情,费雯丽肯定会伤心一段日子,并且周赫煊心里也颇为不舍。
第二,继续保持着联系,偶尔见面时可以私会,大家以朋(pao)友关系相处,周赫煊也不用去管费雯丽今后的私生活。且不说费雯丽是否愿意,周赫煊一想起这位美女投入别的男人怀抱,他心里就跟吃了苍蝇般恶心。
第三,把费雯丽发展成自己的情人,或者干脆带回中国做姨太太。这个难度就比较高了,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费雯丽是有自己思想的独立女性,而非一件任人摆布的玩具。
周赫煊倒是很羡慕未来的菲利普亲王,就是那个超长待机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亲王殿下光是被媒体曝光的情妇,就有30多个,不知名的地下情人数不胜数,外加还有一大堆私生子女,最大的私生子比他和女王的长子还大两岁。
其中一位情妇叫彭妮,老爹是个富商,自己还是伦敦商学院的研究生,年仅22岁,青春貌美,要学识有学识,要金钱有金钱,可却义无反顾地投入55岁菲利普亲王的怀抱。后来彭妮嫁给一位勋爵,也算变成贵妇了,居然还在王室舞会上跟菲利普亲王当众亲热,那时的亲王大人已经是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子。
人家菲利普亲王,才是真正会玩的啊,周赫煊对此自惭形秽。
“嗯!”
费雯丽秀眉一皱,似乎睡得不舒服,翻身侧躺着把薄毯踢开。
那完美浮凸的身材顿时若隐若现,周赫煊只看了一眼,便立即再次起了生理反应,这就是个能吸人骨髓的魅惑妖精。
“唉,见一步行一步吧。”周赫煊只能自我安慰道。
他起床洗漱完毕,又下楼在侍者的帮助下,亲自端着一份早餐上来。刚推开房门,就看到费雯丽羞涩的转身,却是已经醒了正在穿衣服。
周赫煊笑道:“饿了吧?不知道你的口味如何,只随便拿了一点上来。”
“谢谢。”费雯丽悉悉索索地穿好衣服,转身甜笑道。
英国菜虽然以黑暗料理著称,比如什么吓死人的仰望星空派。但英式早餐还是很丰富的,周赫煊端上来的早餐,就有煎鸡蛋、培根、香肠这种正常的东西,也有古怪的烤番茄和茄汁黄豆,另外再配了一杯印度茶。
费雯丽下床接过餐盘,突然瞥见床上的点点落红,羞得连忙俯身掀被子盖上,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品尝早餐说:“嗯,这家店的培根不错,煎得恰到好处。”
“改天我带你吃中式早餐。”周赫煊笑道。
费雯丽点头道:“好啊,我还没吃过中餐。我妈妈会做印度菜,改天也要请你尝尝。”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周赫煊趁机打听道,他对此还真不是太清楚。
费雯丽想了想说:“我爸爸叫格鲁特哈特利,他最开始是英国驻印度的小军官,后来改行经商,偶尔也出演一些戏剧。至于我妈妈,她以前也做过戏剧演员,现在是标准的家庭主妇。”
“哦,原来是这样。”周赫煊的信心增加了一些。
一个曾经的底层军官、业余演员,如今又做了小商人,这样的男人顶多算中产阶级。再加上现在英国经济不景气,费雯丽的老爹估计过得很糟糕,稍微费点劲应该可以搞定。
费雯丽也不怕吃胖了,居然把一个烤番茄、两个煎蛋、三块培根和若干茄汁黄豆全部搞定,然后捂着饱饱的肚子说:“周先生……”
“你可以叫我的英文名查尔斯,或者中文昵称煊。”周赫煊笑着说。
“那我就叫你煊,”费雯丽咯咯笑道,“真是奇怪的名字,很有远东情调。”
周赫煊问:“你愿意离开英国吗?”
“当然,”费雯丽憧憬地说,“我的梦想是前往美国拍电影,我以前在圣心修女院的好朋友玛丽安,都已经是好莱坞的女明星了。就是因为这样,我才到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表演的,我父母非常支持我的理想。”
汗!
周赫煊本想把费雯丽拐到中国去,没想到她的理想居然是好莱坞明星。
周赫煊顺着话头说:“我的一个朋友跟卓别林关系不错,有机会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是喜剧之王卓别林先生吗?”费雯丽惊喜道。
“当然是他。”周赫煊笑道。
“煊,你真是太厉害了,什么大人物都认识。”费雯丽由衷说道,在她的眼里,周赫煊无疑是世界顶级的大人物。
周赫煊说:“你想认识萧伯纳先生吗?我在离开英国以前,会去拜访他。”
“当然,当然!”费雯丽连忙点头。
萧伯纳乃是英国戏剧界的泰山北斗,而费雯丽在学校又是学的戏剧表演。就像刚进大学的物理专业学生,可以亲眼见到爱因斯坦一样,费雯丽不感到兴奋才怪。
492【周先生是语言学家】
“啦啦啦啦啦……”
费雯丽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手里捧着几本杂志,脚步轻快地跑回学校宿舍。
“什么事情那么高兴?”丹妮笑问。
在听说费雯丽成为周赫煊的女友,并且还参加了王室舞会后,闺蜜丹妮就跟她和好了,经常打听一些关于贵族的事情。特别是艾伯特王子居然口吃,把丹妮惊得连连怪叫,哀求费雯丽下次参加贵族舞会一定要叫上自己。
费雯丽把手里的杂志排列整齐,放在铺面上,甜蜜地笑道:“都是关于煊的文章。”
丹妮心头酸溜溜的,却露出一张灿烂的笑脸,随便翻开一本杂志读起来,只见文章写道:
“来自远东的文学家周赫煊先生,近日对莎士比亚戏剧做了新的解读。周先生认为,隐喻对戏剧情感的体现,依赖于隐喻的概念化,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它让认知主体在对命题或概念结构的判断、推理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并体验戏剧情感……
周先生认为,认知莎士比亚戏剧,就是认知代表着文艺复兴整个欧洲的文明成果的一部百科全书,是认知那个时代的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大背景,也认知当时的人们冲破中世纪束缚、超越抽象的存在,以及对现实人类生活、兴趣、价值、才能、尊严和成就的推崇……
莎士比亚戏剧通过隐喻所反映的一些意象图式,来表达当时人们对于时代的体验和经验,比如《哈姆雷特》代表悲剧主题的疾病意向图式,以及代表仇恨主题的狩猎意向图式……
莎士比亚戏剧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隐喻概念重构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莎士比亚戏剧不同的主题意象呈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分析剧本意义和情感的再现……
周赫煊先生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的隐喻的重新解读,无疑是最近来戏剧研究的重大突破,他给戏剧研究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丹妮迷迷糊糊的把这篇文章读完,满头雾水道:“我好像还是没有读懂。”
费雯丽笑道:“我也没有怎么读懂,但只要知道煊很厉害就是了。”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是一直存在的,也经常有人对此展开研究。但近百年来,“莎学界”因为对悲剧的模仿功能存在与否有争论,导致对莎士比亚意象和英语的不同见解。
意象语义学派认为,意象是带有诗歌特质的悲剧的生命观法则。克勒曼强调意象形式与内容对剧情发展的关系,幽尔曼把意象看作直观语言的本质,主张通过媒介来表达思想。
至于牛津学派,一贯认为隐喻没啥屁用,更觉得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都是嗦的多余句式。
周赫煊现在提出认知语言学概念,并从认知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瞬间就引起整个英国戏剧界的轰动。
很多人支持周赫煊的这种研究思路,也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认为周赫煊的那一套属于歪理邪说。
牛津学派的加塞特就写文章反驳说:“隐喻是毫无用处的修辞格,它淹没并消解主题,除了骗稿费实在没有别的作用。在戏剧创作的时候,应该用直白的语言,直接的表达思想和主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没有周赫煊先生分析的那么复杂,它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创作手段,我们不应该对此进行过度解读。”
短短几天时间,英国的文化界、戏剧界就吵起来,一派支持周赫煊的观点,并就此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派嘲笑周赫煊的解读纯属多余,属于戏剧创作理念的倒退式研究。
与此同时,英国的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周赫煊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甚至有语言学家给出版社写信,向周赫煊请教认知语言学的详细内容。
周赫煊非常大方地回信,把认知语言学从头讲述。
比如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就分为三种,即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取向隐喻隐喻并非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平时说话也经常用到,比如骂人说“你这头猪”。这就是隐喻,人非猪,但可以跟猪一样笨。
在回信以后,周赫煊干脆写了一篇关于认知语言学的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学术期刊上。
如今西方正在兴起一种“结构语言学”,常常以城市来命名,比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像布拉格学派,就是专门研究“功能语言学”这一分支,美国那边还有美国结构主义学派。
周赫煊提出的“认知语言学”,既不同于当下主流的传统语言学,又不同于新兴的“结构语言学”,立即引起英国诸多语言学家的兴趣,竟然在30年代中期形成一个“伦敦学派”,接着传播到美国和法国形成“巴黎学派”、“纽约学派”。
周赫煊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全新解释,在英国一直没有定论,拥护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反而是他提出的“认知语言学”,飞快地在英国传播开来,并开花结果酝酿出多个分支。
至4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已经成为世界两大新兴语言学流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周赫煊的“认知语言学”,甚至被欧洲一些学者做为反法西斯的武器使用。因为这种语言学的理论,充分注意到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以及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周赫煊也被公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在语言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实上,周赫煊只写过一篇论文而已,大致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剩下的内容都要靠后来的研究者去补充。
但不管如何,后世在提起周赫煊的时候,“语言学家”这个头衔是摘不掉的。也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一些周赫煊的研究者,信誓旦旦地声称周先生会说20多种语言和方言。
还有好事者编撰着花边故事,比如周先生初到某国时语言不通,跟一位当地的姑娘相爱同居并学会了那里的语言。这种扯淡的爱情传说,居然还被拍成了电影,结果被周赫煊的后人告上法庭。
493【伟大的段子手】
伦敦西北方约50公里处,有一个叫卢顿的小城。城郊东面的静谧村庄中,住着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萧伯纳。
从1906年开始,直到萧伯纳去世,他一直住在这栋乡村小屋当中。
萧伯纳今年已经76岁了,满脸络腮胡子都变成银白色,但却没有显出半点老态,依旧如年轻时候那般精神矍铄。他翻看着一篇杂志文章,自言自语地笑道:“暗喻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个阐述还真是有趣儿。”
“有趣儿的人来拜访你了。”妻子夏洛特突然站在书房门口说。
萧伯纳立即站起来,笑道:“我要亲自迎接那个小家伙。”
萧伯纳几天前接到周赫煊的来信,他在回信当中,约定好了两人在这几天见面。萧伯纳快步来到客厅,只见周赫煊已经进来坐下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美得惊人的年轻女子。
年事已高的萧伯纳先生,忍不住有些心旌荡漾,他收回目光转而跟周赫煊握手道:“你好,来自东方的客人。”
“你好,西方的幽默大师,”周赫煊笑着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薇薇安。”
费雯丽连忙躬身握手,犹如朝拜偶像,甚至身体都在轻微颤抖。
夏洛特老夫人亲自端来咖啡,朝周赫煊、费雯丽两人微微一笑,就这么在旁边坐下说:“周,我看了你关于莎剧研究和语言学方面的论文,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只是自己的一点小想法。”周赫煊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