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庸点头道:“我会安排好的,愿意留下来跟小日本干仗的就留下,想要继续读书的,我就送他们去北平。”

    周赫煊再次劝谏说:“汉卿,我还是希望你能正面抵抗日本人。”

    “明诚,不必再劝了,”张学良说,“国内的情况你又不是没看到,哪里能够再打仗?我相信日本内阁,他们能够约束好关东军的行为,这次的事态完全可以用外交手段解决。”

    周赫煊气得不想再说话,头也不回的走人说:“那就先告辞了,不打扰你继续做梦!”

438【再劝】

    9月10日,当沈阳兵工厂已经开始搬迁时,周赫煊再次来到了张学良的北平官邸。

    张学良苦笑道:“又要来劝我吗?”

    “六帅,前两次是我太冲动了,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周赫煊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轻松迟缓些,“咱们今天不提出兵与否,先来讨论目前的局势,可以吗?”

    “你说。”张学良点头道。

    周赫煊问:“沈阳有多少兵力?”

    张学良也不隐瞒,说道:“北大营有8000精锐,沈阳城内还有警察若干,周边还有数千守备部队。”

    周赫煊点头道:“也即是说,沈阳真正能打硬仗的只有8000士兵,那整个辽宁省呢?”

    “奉天省的总兵力共有9万,但大部分是战斗力低下的守备军,精锐部队不足2万人。”张学良道。

    周赫煊又问:“奉军总兵力有多少?”

    “40万,但有十多万属于屯垦军,这些士兵都是老弱病残,跟农民没有太大区别,”张学良说,“奉军精锐大部分在华北,留在的东北士兵以地方守备部队为主。”

    “也就是说,如今的东北四省,至少还有20万可占之兵,一旦战争打起来,还能从华北调10多万精锐回去,”周赫煊问道,“日本关东军的兵力又是多少?”

    张学良对此非常清楚,他说:“满编的日本陆军第2师团,兵力1万零500人。但实际情况不止如此,东北还有乡军人(退伍职业兵)1万人,警察3000人,日本在东北的兵力约有2万3千多人。另外,日本还有驻朝师团(朝鲜师团)3万人可以迅速支援,总兵力超过5万人。”

    周赫煊道:“也就是说,沈阳一旦开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8000奉军精锐加1万余地方守备队,对阵日本的1万零5百关东军。如果战事升级,就是10万奉军对付2万3千多日军。战事再进一步升级,就是30万奉军对阵5万多日本兵。你害怕打不赢吗?”

    张学良无语道:“不能这么算,奉军超过九成的主力精锐,都部署在华北地区。这些军队不能轻易调走,否则不但华北要出大乱子,西北数省也要跟着乱。”

    周赫煊说:“一旦奉军和日本开战,那就是打的国战,阎锡山、冯玉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添乱?”

    “那可说不准,”张学良道,“明诚你别忘了,阎百川这次是坐日本军用飞机回山西的。另外,我已经得到情报,南方的粤桂联军,很可能已经和日本陆军部有密约了。”

    周赫煊劝道:“就算彻底放弃西北,再放弃一部分华北地盘,那也只是兄弟阋墙。而失去东北,则是丧师辱国,孰轻孰重,请六帅三思而行。”

    张学良拍胸脯道:“不会的,明诚且安心。从现有的情报显示,日本陆军部被内阁斥责警告后,已经放弃了阴谋计划,关东军方面这些天也很安静,甚至都不再主动挑事了。”

    “事出反常必为妖啊,六帅相信一向跋扈的关东军,会变得那么乖吗?这是在麻痹你!”周赫煊说。

    张学良道:“关东军得不到日本内阁的支持,他们是没有久战之力的,至少军事补给就有极大困难。你提议搬迁兵工厂的计划,我反复思考后觉得属于良策,只要关东军无法获得弹药补给,他们就没有扩大战事的能力。”

    好嘛,张学良答应搬迁兵工厂,居然是不想关东军有后继之力。

    这特么算歪打正着?

    周赫煊问道:“如果日本军方发动政变,推翻内阁政府呢?”

    “怎么可能?国事岂是儿戏,哪有说政变就政变的道理。”张学良完全不相信这个预测。

    不仅是张学良,除了周赫煊这个穿越者之外,恐怕现在没人会相信日本军方能够搞出政变来连日本陆军部自己都不相信,政变是一小撮少壮派军官搞出来的。

    这让周赫煊如何解释?

    未卜先知也要别人肯信啊。

    周赫煊的劝谏陷入了一个死结,他和张学良之间的分歧,在于日本内阁是否会支持关东军。

    如果日本内阁始终反对关东军的计划,那么局势就会按照张学良的设想发展,东北方面最多再出卖一点利益而已。可按照历史轨迹来看,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半个月后,日本内阁就被军人政变吓破胆,转而开始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东军的行动(并非全部支持)。

    政变属于小概率事件,无法用来作为论据说服张学良。

    周赫煊转换思路道:“六帅,咱们换个方式来考虑。关东军如果制造士兵,你坚决抵抗回击的话,日本内阁见得不到好处,必然继续反对压制军方行动。而你如果选择不抵抗,关东军就能在沈阳获得大量资源,日本内阁见有利可图,极大可能会转变态度支持军方啊!日本国内分为主战派跟主和派,你这边打得越凶,日本主和派就越占优势。所以,不管如何,都必须迎头痛击!”

    “不妥,不妥,”张学良连连摇头,“回击只能给关东军继续出兵的借口。这十多年来,日军多次出兵东北、天津和山东,只要中方妥协退让,他们都会自行撤退的。即便要痛击日本人,也需要等华北地区稳定下来,到时候再战不迟。”

    张学良说得好有道理,周赫煊竟无言以对。

    如果此刻换成老蒋,多半也不会听周赫煊的谏言,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日本内阁会发生政变。但老蒋很可能开始不听劝,等发现日本人无限度扩大战事,老蒋的腰杆必然会硬起来,而不是像张学良那样一退到底。

    周赫煊无奈地说:“六帅,那我就先走了,等关东军完全占领沈阳后,我再来劝你,希望你不要一误再误。对了,你最好把沈阳银行里的真金白银转移,免得被关东军白捡了。”

    “放心吧,我早有安排。”张学良自信地笑道。

    周赫煊摇头叹息,自己说了那么许多,希望情况比历史上更好吧。至少张学良已经有所警觉,不至于被人占了老窝还茫然不知所措。

439【国耻】

    9月18日,傍晚。

    “司令,沈阳急电,关东军有异动!”副官胡若愚拿着张电报纸进来。

    张学良愣了一下,开口道:“念!”

    胡若愚说:“关东军有一只部队离开驻地,沿南满铁路向南新进,具体意图和目标未知。”

    张学良吩咐道:“勒令北大营和地方守备部队,如遇关东军挑衅,不得应战,不可给日军大规模出兵的借口。”

    “是!”胡若愚领命离开。

    从今年初开始,关东军就在东北各种挑事,张学良对此都快麻木了。

    春天时,有个叫赫永德的中国人,骗取万宝山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非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种植水稻。朝鲜人开挖水渠,截流筑坝,严重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200多农民上告政府,吉林省政府勒令朝鲜侨民出镜。日本人却派警察阻止,到7月份时,当地农民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拆了朝鲜人的水坝。

    随后,朝鲜记者歪曲事实,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在朝鲜半岛掀起大规模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政府却诬陷中国人伤害朝鲜侨民。

    此为“万宝山事件”,刚开始属于偶然,后续发展却是关东军在策划安排,目的是为了制造出兵东北的舆论。

    接着是“中村事件”,关东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在兴安岭搞秘密军事调查,被当地屯垦军副团长抓获被扣留,并下令将中村震太郎秘密处决。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谋财害命,杀死了关东军士兵,威逼中国交出副团长关玉衡,并大肆在日本民众中制造舆论煽风点火。

    不止张学良这些事件很警惕,就连常凯申都不敢放松,专门把蒋作宾调回来当驻日公使,想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东北危机。

    蒋作宾还是很给力的,他很快跟日本外交部门达成共识,并通过日本内阁向陆军部施压,一切矛盾似乎都消失于无形。正因如此,张学良和常凯申才一致认为:东北局势虽然在恶化,但只要有日本内阁帮忙,肯定不会爆发大事变。

    前阵子,关东军甚至在沈阳附近搞军演,炮火连天瞎逼乱炸,但并没有发生什么过激行为。

    夜晚,十点半左右。

    张学良正准备睡觉,副官胡若愚再度进来报告:“司令,关东军炸毁了柳条湖小段铁路!北大营请求指示。”

    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离奉军的北大营非常近,关东军相当于在奉军眼皮子底下乱搞。

    张学良心中一震,响起周赫煊连日来的警告,他深吸一口气说:“勒令北大营官兵,严守营房,不必理会关东军挑衅。”

    胡若愚快步回到电报室,都还来得及让电报员把命令发过去。电报员就突然愣住了,惊道:“胡副官,北大营急电,关东军正在猛攻北大营,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请求司令指示!”

    胡若愚连电报纸都顾不上拿,疯狂的飞奔回去说:“司令,北大营遭到攻击了!”

    张学良如同听到晴天霹雳,事情果真如周赫煊预料的那样,关东军竟然在阴谋暴露后,提前发动了入侵计划。他的脸色变幻不定,沉思数秒后说道:“勒令北大营各部,不得抵抗,全部撤退转移!”

    8000奉军精锐中的精锐,负责镇守的北大营,就此被关东军500人攻下。

    张学良已经坐不住了,亲自跑去电报室,下令道:“给南京政府、日本外交部和驻日公使馆发电,告知他们关东军擅启事端,无故无理入侵沈阳北大营!”

    常凯申是被人从床上叫起来的,他跟张学良的想法一致,连忙密电张学良不要抵抗,尽量避免事态恶化。同时又命令驻日公使蒋作宾,立即质问日本外交部,并联系日本内阁妥善解决此事。

    日本内阁的反应非常快速,异常愤怒地斥责了陆军部,勒令关东军必须马上撤兵,日本的政客和军人吵成一团。

    就在日本国内争吵之际,9月19日凌晨时分,关东军分别向沈阳、营口、凤凰城、安东、长春、二道沟、南岭等地发起进攻。到上午十点钟,日军先后攻占包括沈阳在内的18座城镇。

    那速度太快了,张学良和常凯申根本反应不过来。他们想要用不抵抗的方式,换取日本内阁和英法美等国的支持。可仅仅半天时间,奉军的老家沈阳便丢了,而日本政客和军人还在继续争吵当中。

    长春那边的守军自发进行了反击,但守备部队战斗力低下,艰苦战斗一天一夜,长春城还是被关东军攻破。而吉林的边防军副司令熙恰,这家伙本姓爱新觉罗,直接投敌做了汉奸,关东军轻轻松松拿下吉林全省。

    张学良听到熙恰投敌的消息,整个人都懵逼了,这丢的不止是吉林省啊,还有吉林的数万守备部队以及屯垦军关东军因此兵力扩充数倍。

    短短两三天时间内,关东军在东三省势如破竹,大肆攻城略地。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外,更是由于奉军精锐都在华北,地方守备部队根本扛不住。再加上有汉奸投敌带路,东北局势以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在糜烂。

    常凯申见此情形已经反应过来,特么的日本内阁根本靠不住,连忙密电张学良出兵反击。周赫煊也追着张学良跑去锦州,天天劝谏张学良坚守城池,不得让关东军继续扩张。

    但局势已经完全失控,奉军将领中涌现出无数汉奸带路党,而从华北调来的东北军精锐,又暂时无法前往支援黑龙江和吉林。

    这等于说,黑龙江、吉林两省,已经基本不在张学良的控制之下,只剩部分爱国将士还在自发的进行抗击。

    10月初,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虽然政变失败,但标志着日本内阁完全失去对军方的控制。一向反对武力入侵中国的日本首相,为了延续本届内阁的寿命,开始向军方做出妥协让步。

    苦等日本内阁解决问题的张学良,终于等来了让他后悔的结果日本内阁对此不闻不问,默认了关东军的行动。

    到10月中旬,关东军基本占领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始集中兵力向辽西大举进攻。不但如此,日本还派出本土部队和朝鲜师团增援,张学良亲自镇守的锦州被团团包围。

    张学良这个时候想要抵抗,他已经无力抵抗了。他本以为,就算妥协忍让的策略失败,也完全可以组织力量放攻。却万万没有预料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东北局势便已经不是他能掌控的。

    20天,才20天啊!黑龙江(哈尔滨还没丢)、吉林尽皆陷落,辽宁也被关东军吞了近半地盘。

    如果张学良能够早日调回奉军精锐驻防各地,那关东军的攻势就没那么顺利。10多万的地方守备部队,以及10多万的屯垦部队,看似数量很多,但分摊到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就像漏洞百出的筛子,关东军能够轻易的各个击破。

    如果奉军里面没有那么多汉奸,那么关东军的攻势也不会很顺利。这些汉奸带领部队往往成建制的投降日军,让本身兵力微薄的关东军,如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

    然而,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

    说张学良一抢不发就放弃东北,那是鬼话。张学良还在坚守锦州,他从日本内阁背信弃义的那天起,就丢掉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他还想把东北打回来,可是已经回天乏术。

    历史上,张学良在锦州坚守了近三个月。但面对日军的日夜猛攻,面对常凯申勒令坚守的命令,面对顾维钧等诸多老友的劝阻,面对无数部下的请战,张学良最终还是放弃了锦州他深感大势已去,再打仗也打不赢,只能放弃东北。

    总的来说,在“九一八事变”上,张学良和常凯申最开始观点差不多,都希望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在局势迅速恶化以后,他们也都想要反抗坚守,很可惜已经太晚了。

    不同的是,常凯申希望张学良能够坚守锦州,这是东北的最后屏障。只要守住这里,日军就无法完全占领东北。

    而张学良呢,他刚开始想要坚守,可渐渐就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因为关东军越打越多,连日本国内都派部队增援了。在根本无法获胜的情况下,张学良转而想要保存实力,干脆把东北全部丢给了日本人此时东北实质上已经沦陷大半。

    周赫煊在关东军攻打锦州时,便没有再继续劝谏了。因为劝也没用,大势已去,日本占领东北已成定局。

    即便张学良热血报国,把奉军精锐全部搭上,最多也就拖延几个月时间、增加关东军的伤亡而已日本国内可以无限制的增兵,因为在关东军围困锦州的一个月以后,日本内阁就被逼得全体辞职,日本军方想干啥就能干啥。

    日本这台军国主义机器,已经猛烈的开动起来。

    别说东北,那些发了疯的日本军人,还在天津搞事想占领天津,甚至特么的派兵攻打上海“一二八事变”。

440【进退】

    “娘希匹!”

    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