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告让很多人鄙视不已,美国洪门和周赫煊都联合捐赠了35万吨粮食,中央政府居然才订购45万吨。
《申报》不吝赞美道:“中国今日遭遇百年难有之大水灾,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周先生个人捐赠粮食15万吨,当为华夏第一义士豪杰!”
于右任看到新闻报道以后,甚至专门写了副对联,从南边给周赫煊寄到天津,内容为:学贯中西,满腹锦绣栋梁材;活人无数,一腔热血菩萨心。
……
南京,憩庐。
宋美龄的母亲刚刚病逝,她已经回老家奔丧去了,常凯申却万万走不开。
常凯申放下手中的报纸,问道:“周明诚和美国洪门,真捐了几十万吨粮食?”
“此事属实,”宋子文说道,“我专门让人检查过,都是优等品玉米,暂时可以缓解江淮灾区的饥荒。”
“唉,天灾不断,贼寇又起,”常凯申郁闷地咒骂道,“娘希匹,这陈济棠、白崇禧真会挑时候!子文啊,你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广州一趟,争取把汪兆铭拉拢过来。他要多少钱,我给,他要当行政院长,我也给!”
宋子文迟疑道:“汪兆铭现在是广州伪政府的领袖,高官厚禄恐怕难以说服他吧?”
“就他汪兆铭还想当领袖?哈哈,”常凯申不屑地笑道,“他就是被陈济棠顶在前面的一块招牌而已。”
如今广州和南京属于敌对关系,宋子文可不愿意去冒险,他推脱道:“赈灾工作事务繁忙,我还是过段时间再去吧,至少得先把粤桂联军给击退。”
常凯申仔细想想,也觉得拉拢汪兆铭的时机还有些不成熟,点头道:“也好。对了,你以国府赈济水灾委员会的名义,给周明诚发一道嘉奖令。他喜欢收藏名人书法,上次缺了髯翁(于右任)的字,你现在请髯翁给周明诚再写一副。”
汪兆铭得到命令立即离开,他可是大忙人。
常凯申端坐在沙发上,精神疲惫地揉着太阳穴,他在国党内部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如今全国水患灾害严重,可广州国民政府居然不顾灾情,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开战。就在昨天,粤桂诸将在汪兆铭的督促下,由陈济棠为主帅,白崇禧为先锋官,携唐生智等各部,挥师5万北上进攻湖南。
造反的粤军已经和桂军联合出兵,而湖南守将又是何健。常凯申对何健很不放心,何健手下的军队又是唐生智旧部,很可能打着打着,粤、桂、湘三军都要联合起来反蒋。
此时已是九月初,粤桂联军大举北上,湘军岌岌可危,全国各地又被淹得一塌糊涂。常凯申一边要筹款赈灾,一边要筹款出兵,他已经穷得砸锅卖铁了。
不但如此,常凯申在政治上也非常不稳。国党诸多派系正在秘密搞事,准备召开国党第四次全国大会,使用政治手段逼迫常凯申下野。
而此时此刻,阎锡山也坐着日本人的飞机,从大连飞回老窝山西。
部下担心阎锡山的安全,问道:“司令,你回山西,不怕受常凯申和张学良的压迫吗?”
阎锡山笑着回答:“他们顾不上我的。”
确实顾不上,天灾、内乱、外寇入侵,阎锡山选了个东山再起的好时机。
九一八就要来了!
436【老毛病】
天灾属于凑巧,内乱却是精心策划的。
自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7月18日,石友三起兵反对常凯申和张学良。
7月2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北伐讨蒋令。
7月22日,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多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换取日本支持,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随即又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遭到拒绝。
8月5日,阎锡山乘坐日本军用飞机,返回山西重新主政。
8月底,冯玉祥策反甘肃旧部雷中田反蒋,一度控制甘肃军政。
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北方军政委员会委员。
9月2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兵。
9月13日,粤桂联军兵分五路进攻湖南。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动手。
常凯申已经连“剿匪”都不敢剿了,急忙调回部队应付反蒋联军。张学良也让人紧盯西北和华北,不敢有分毫懈怠,哪有精力去对付日本人?
如果一切都是巧合,那也太巧了吧。
……
北平。
周赫煊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学良官邸,当着于凤至的面质问道:“六帅,为什么还不调集精锐回防东北?”
张学良愣了愣,对妻子挥手道:“于大姐,你先回避一下,我跟明诚谈要紧事。”
于凤至朝周赫煊点头微笑,说道:“你们两个慢慢聊。”
等于凤至离开以后,张学良才说:“阎百川已经回山西了,冯焕章又在不断挑事,现在华北、西北各军皆不稳,随时可能串联反叛。我哪里还敢擅动军队?”
“那日本人就不防了?”周赫煊说,“日本人在东北策划有大阴谋,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别跟我说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但那是日本军部自作主张。”张学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局势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常凯申、张学良、阎锡山都知道日本人会动手,甚至连中国和日本的报纸都有相关消息。
早在七月份,察觉日本人阴谋的贺耀祖,便密电南京国民政府:“日军事参议官会议,决于南满设置常备师团,此种于我国主权极有妨碍,即于领土之完整上可谓发生大危险……查日本政府对满政策近有改变……如宇垣总督正式言明,原来统治鲜满为二元制,现改为一元制……”
张学良拿出一份机要文件,递给周赫煊说:“明诚且勿担忧,你先看看这个。”
周赫煊翻开文件仔细阅读,却是奉系间谍从日本发回来的情报,情报内容明言:日本关东军准备9月底动手。但关东军的阴谋已经泄露,日本政府对此深表愤怒,外相币原为此向陆军大臣南次郎提出质问。
等周赫煊把情报文件看完,张学良才说:“明诚,你对东北的判断非常准确。但我们不必担忧,日本内阁是反对军部出兵的,他们自会约束关东军的恶劣行为。而且,关东军策划多时的阴谋,已经完全暴露无疑,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将计划作废。”
周赫煊瞬间想明白,为什么老蒋会压制国内的排日运动,为什么会密电张学良不得挑衅日方。
原来,不管是常凯申,还是张学良,他们对日本关东军的阴谋都已知悉,也知道日本内阁坚决反对军部的计划。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日本内阁身上,认为内阁可以约束关东军的自作主张,而东北军需要做的,就是忍让再忍让,坚决不给关东军出兵的借口。
周赫煊苦笑道:“六帅,你真的认为,日本内阁能够约束关东军?”
张学良非常肯定的说:“这是自然,日本跟中国不一样,他们是政权稳固的统一政府。既然日本内阁反对武力扩张,关东军又怎么可能成事?”
“日本文官是反对,但武将早就想着打仗啊,”周赫煊大声疾呼道,“关东军决定9月底动手的计划虽然暴露,但他们绝对不会把计划作废,反而可能提前行动,行动日期多半就在九月中旬!”
“明诚,你想得太多了,”张学良安抚解释道,“这一年来,我加大了对日本国内的情报工作。日本内阁和陆军部是观点对立的,陆军部想要在东北扩张,但一直遭到内阁的否定和打压。我们必须配合日本内阁,尽量予以忍让,不给日本关东军出兵的借口。一旦我们反应激烈,很可能日本内阁就压不住军方。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天灾内乱频发,就算要和日本人动手,也得把眼前的难关先渡过再说。”
周赫煊眼神冰冷地瞪着张学良,质问道:“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关东军攻打沈阳,你会选择不抵抗?”
“关东军没那么大胆子,最多在南满线一代挑衅,”张学良自信地说道,“就算关东军真的攻打沈阳,我们也可以联络日本内阁和国联,勒令其即刻退兵,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周赫煊问:“如果日本关东军攻下沈阳后,不听日本内阁的命令,继续进攻侵占整个东北呢?”
张学良说:“不可能的,日本内阁和国联不会容许关东军胡来。”
“你已经决定了?”周赫煊失望地问。
张学良点头道:“决定了,也只能这样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那你就等着成为中国的罪人吧,告辞!”周赫煊拂袖而去,他要亲自去一趟东北。
张学良的老毛病又犯了,那性格从来就没改过。“中东路事件”时,张学良把希望寄托在苏联内乱,不敢大规模打仗上边;而即将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又把希望寄托于日本内阁和国联,想要等关东军自行撤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哪有等着对方出差错的?
日本内阁确实反对关东军出兵,但他们在满蒙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关东军制造出既成事实,那么内阁就必须妥协历史上,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内阁对此强烈反对,确实如张学良所期待的那样,敦促关东军赶快撤兵。
然而结果如何呢?
至10月份,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虽然这次政变以失败告终,却把日本首相给吓到了。为了延续内阁寿命,日本首相不得不开始协调军政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东军侵占东北。
日本陆军部对此还不满意,最终在12月份把日本内阁逼得集体辞职,他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实施扩张计划。
437【劝谏】
沈阳郊外,冯庸大学。
操场上,一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学生们手持木枪,跟着教官一起练习刺刀拼杀。
“喝!”
“杀!”
“杀!”
抬枪,前突,刺杀,收枪,格挡,刺杀……一个个简单有效的动作,重复了不知多少遍。
早已戒烟的冯庸,此刻站在校长室的窗后,抽着烟默默注视那些学生,突然转身问道:“你真的肯定,关东军近日就要动手?”
周赫煊说:“五哥你长期在东北,应该知道日本人的动向。今年关东军三番五次挑事,前不久甚至在沈阳街头搞军事演习,他们难道是闹着玩的?”
“小六子怎么说?”冯庸问。
周赫煊道:“张汉卿已经接到确切情报,日本人会在月底出兵。但他跟常凯申都倾向于不抵抗,认为日本内阁会勒令关东军撤兵。”
“日本内阁又是什么态度?”冯庸问。
“这一届的日本内阁,是几个月前刚刚组阁的,”周赫煊解释说,“由于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所以日本内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政建设上,坚决反对武力扩张。”
冯庸松了口气说:“那还好,只要日本政府不想打仗,那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周赫煊道:“五哥你看过我那本《菊与刀》,应该知道日本人有下克上的传统,日本内阁怎么可能管得住那些军人?”
冯庸喃喃说道:“不至于吧,连内阁都无法约束军队,那日本陆军部岂不是要造反?”
周赫煊说:“自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一直在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军费为7亿3千万日元,到去年截止,已经裁剪到5亿日元以下。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奉行军事优先原则,培养了大量职业军人。这些职业军人没有其他特长,只会打仗,裁军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我猜,只要日本内阁反对扩张,日本的少壮派军官很可能发动政变。”
“那么激进?”冯庸惊讶道。
“我无法说服张汉卿,你知道他的脾气,他打定的主意很难更改,所以我才来找你。”周赫煊说。
周赫煊对张学良的称呼都变了,显然对此极为生气。冯庸叹息道:“我能做什么?”
“一旦日本人动手,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炸掉沈阳兵工厂,”周赫煊咬牙切齿道,“即便是全部毁掉,也不能留给日本人!”
冯庸迟疑道:“万一我们把兵工厂炸掉,关东军却退兵了怎么办?”
周赫煊反问:“你觉得可能吗?”
“我再劝劝小六子,让他把兵工厂先搬走。”冯庸不敢答应,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他负不起那个责任。
沈阳兵工厂的搬迁很困难,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拥有铸枪、铸炮、炮弹和轻机枪四厂,机器8000余台,还设有科学研究会,集中研发军工科学技术。
就在两个月前,沈阳兵工厂甚至自行研发出10发子弹的自动步枪。历史上,这款自动步枪的图纸消失不见,很可能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有人故意销毁或带走了。
如此规模庞大的兵工厂,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的毁掉,更何况那里还有军队驻守。
冯庸带着周赫煊,又再次赶往北平,深更半夜的把张学良从床上叫起来。
张学良揉着惺忪睡眼,苦笑道:“明诚,你还真不放过我啊。”
周赫煊语气冰冷道:“我知道你胆子小,不敢招惹日本人。但沈阳兵工厂你能做主吧,难道你想资敌,把那些东西都留给关东军,以后用来侵略中国?”
张学良安抚说:“明诚,我已经拍电报跟日本外相币原先生交涉过了。他向我保证,东北绝对不可能发生大事变,他已经严厉斥责日本陆军部了。只要关东军敢乱来,日本陆相就会被弹劾,甚至是被撤职,关东军也必然撤兵。还有,南京政府那边,已经知会了英美法三国公使,他们也向日本政府发出了谴责,国联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国联的谴责有用,还拿军队来干什么?日本内阁更是不靠谱,他们自己都要完蛋了!”周赫煊气愤道,“你要是不搬迁军工厂,我就亲自帮着炸弹,去把那里全部炸掉!”
冯庸也跟着劝说:“六子,凡事防患于未然。你采用不激怒日本关东军的做法,可能是对的,但也需要给自己留后路啊。先把兵工厂的机器运走,等事态平息以后,再运回来也不迟。”
张学良默不作声,表情极为纠结。
冯庸又说:“如果真的如明诚所言,到时候悔之晚矣。你忘了上次的中东路事件?”
张学良犹豫道:“可沈阳兵工厂那么大,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搬不完,而且那么多工人也难以安置。”
“能搬多少是多少,搬不完的直接炸掉!”周赫煊斩钉截铁道。
张学良说:“我再考虑考虑。”
“考虑个屁,”周赫煊厉声嘶吼道,“张学良,你要是再婆婆妈妈,老子跟你绝交!”
张学良和冯庸吃惊地看着周赫煊,他们还从没见过周赫煊发这么大的火,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就像一头择人而噬的怪兽。
张学良与周赫煊对视了几秒,突然低头道:“那就搬吧。”
周赫煊又对冯庸说:“五哥,你的学校也要准备好,日本人是不会放过那里的。”
冯庸豪气地笑道:“只要小日本敢来,老子亲自开飞机跟他们拼了,大丈夫唯死而已。”
“冯庸大学有很多理工科学生,他们是国家民族的种子,不能轻易毁掉。”周赫煊说。
冯庸点头道:“我会安排好的,愿意留下来跟小日本干仗的就留下,想要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