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月》诗刊由于“违规”刊载胡适的文章,前段时间已经被国党查封了。胡适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直接出书,因为再没有报刊杂志敢刊登他的文章。

    可想而知,新月书店离被查封也不远了,直到胡适避走海外才能恢复营业,《新月》诗刊也是如此。

    就在胡适他们讨论出版编校问题时,徐志摩和张嘉铸突然冲进来:“喜事,喜事,大喜事!”

    “什么喜事?”梁实秋好奇道。

    徐志摩高举着越洋电报说:“仲述兄(张彭春)从美国发来的消息,明诚兄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和龚古尔文学奖!”

    “真的?”胡适无比惊讶。

    罗隆基问:“这都11月中旬了,怎么国内都没见到相关新闻?”

    张嘉铸纳闷儿道:“我也不太清楚,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入围名单,早在十月份就公布了,南京政府应该收到了消息才对。”

    胡适很快想明白其中道理,叹气道:“恐怕南京政府早就知道了,这种大新闻,中国驻瑞典公使肯定会通知国内。但想想明诚的小说都写的是什么?不管是《神女》还是《狗官》,都在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这种作品要是真在国外获奖,恐怕政府那边会感觉脸面无光。”

    “确实如此。”梁实秋点头附和。

    如果换成去年,或许南京政府都不会如此反应。但今年不同,国党正在打压文化界,以前可以随便发表的问题小说,此时却要面临各种审查。

    北伐的最终胜利,意味着新文化运动的结束,许多东西是不能写的,就算写了也没法出版。

    想到这里,众人都陷入沉默当中。

    大家都是文化人,对此有切身体会,这对他们而言是莫大的悲哀。

    徐志摩道:“不管如何,都要把这个消息告知大众。中国作家入围诺贝尔和龚古尔文学奖,是值得全民庆祝的事情!”

    张嘉铸笑道:“别的报纸不说,《大公报》是肯定会报道的。”

    第二天,包括《大公报》、《申报》、《新闻报》在内的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头条登载消息中国作家周赫煊先生,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候选人名单。

    “据欧洲发回的确切消息显示,我国大作家周赫煊先生,已经成功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候选人名单。入围名单包括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27位作者,其中,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以及德国诗人史蒂芬乔治是周先生的最大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周先生还入围龚古尔文学奖最终候选人名单。龚古尔文学奖是法国最高小说奖项,迄今为止,还没有亚洲的文学家入围,周先生这次入围代表着整个亚洲的荣誉……”

    此新闻一出,顿时引发全国热议。

    特别是中国文学界,无数作者欢欣鼓舞,学生们更是把周赫煊视为“伟人”。

    是的,就是伟人!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此时的中国人心中也是个伟人,只因他是亚洲唯一荣获诺贝尔奖的学者。

    赞誉之声铺天盖地袭来,全国报纸到处都在报道,南京政府想压都压不住,这个消息太令国人振奋了。

    甚至有人说,周赫煊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崛起的先兆,是西方开始重视中国的证据。

    章太炎甚至为此赋诗一首,送去报纸换了顿酒钱,喝得酩酊大醉。

    林语堂撰文赞道:“周氏入围诺贝尔和龚古尔文学奖,乍闻之下令人惊异,但细想实属正常。《神女》意象瑰丽,构思精妙,结构离奇,放眼世界文坛,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实实在在属于伟大作品。事实证明,中国人在写文章上面,丝毫不弱于西方白人,周先生不愧为中国文学巨匠。”

    徐志摩写文章吹捧道:“初读明诚兄的作品,便能感受到莫名震撼,有一种拜读世界名著的惊喜。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我辈难以企及的,他是文学之神的宠儿,是文学精灵的化身,我要为他唱响一曲发自心灵的赞歌。”

    庐隐在《晨报》副刊写文章说:“《神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从一个弱女子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社会的扭曲,继而探寻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丁玲在《新闻报》文学批评专栏里写道:“《神女》和《狗官》对于现实问题的揭示,是最有力度,也是最深刻的。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作品,就影响力和文学性而言,第一当属《狂人日记》,第二就是《神女》,第三当属《狗官》。”

    茅盾在《小说月报》的评论文章里说:“文学的伟大在于其思想深刻,《狗官》的白描式风格相当于扒中国社会的皮,《神女》的幻想式描写则在拷问中国人的灵魂。”

    在一片赞誉声中,也有不少人唱反调,有些属于眼红后的尖酸刻薄,有些则更倾向于理智冷静。

    鲁迅和陈西滢这两位作家,曾经互相写文章唾骂,是打笔仗打了好多年的老冤家。

    可对于周赫煊入围西方大奖,两人的态度居然出奇一致。

    陈西滢号召大家要理性,周赫煊这次只是入围,并不一定能获奖呢。就算是获奖,也不代表中国文学已经达到世界巅峰,没必要往死里吹捧。

    鲁迅也号召国民要清醒些,不要因为有中国人获得世界性大奖,就认为中国真的已经强大了、觉醒了。更不要因为周赫煊入围或者获奖,而变得飘飘然自大,中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不要被这种大奖蒙蔽了理智。

    至于国党那边,态度似乎很微妙。

    国党的御用文人和报刊,对周赫煊的作品内容只字不提,同时又开始表扬周赫煊个人。甚至于,他们把周赫煊入围世界大奖,认为是国党的功劳,是国党带领下的民族进步。

    同时,南京《中央日报》还发表社评道:“中华民国在伟大领袖常凯申先生的领导下,已经一步步走向强大,并获得世界列强的认可。周氏入围诺贝尔奖,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党国坚持中山先生的训政纲领,便能最终取得令世界瞩目之成就。”

    不管如何,周赫煊这次是真的出风头了。

    龚古尔奖是啥?

    很多国人根本不知道,但诺贝尔文学奖,那却是一个只能仰望的存在。即便只是入围,那也是值得无尽赞美的,周赫煊几乎成为大家公认的中国文坛第一人。甚至是取代鲁迅,成为中国文坛领袖。

    不仅《神女》、《狗官》和《狗官外传》销量大增,就连周赫煊的几本学术著作和武侠小说都卖脱销,出版社根本印不过来。

    国党的中央党部就尴尬了,他们是倾向于封杀《狗官》等作品的。现在却想封都封不了,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入围作品给封了,怎么平息滔天舆论?

329【巴黎】

    跟太平洋比起来,横渡大西洋就要快速得多了。

    周赫煊这次乘坐最新式的快船,半个月时间都不到,便已经抵达法国西海岸。

    勒阿弗尔港。

    周赫煊走下轮船悬梯,忍不住朝附近的沙滩看去。

    20多年后,这里的沙滩将会炮火纵横、枪林弹雨。从附近登陆的盟军士兵,一直攻入城中,整个勒阿弗尔市被打得稀巴烂,八万多市民无家可归。

    嗯,诺曼底登陆。

    周赫煊没有在这座城市逗留,带着孙永振直奔火车站,然后急匆匆朝巴黎而去。

    龚古尔文学奖即将公布获奖者并颁奖,周赫煊的获奖希望很大,所以那边急匆匆把他叫过去。

    事实上,这个奖项的流程设置是不合理的。按照此时的交通情况来看,一位亚洲或美洲的作家如果获奖,根本来不及去参加远在巴黎的颁奖仪式。

    诺贝尔文学奖就考虑周到得多,早早宣布评选结果,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留给获奖人慢慢赶路10月份宣布结果,12月中旬颁奖。

    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有点特殊,一直拖到11月,瑞典文学院都还在争论当中。

    早在八月份,本该筛选出5名最后候选人,瑞典文学院的成员突然抽风,足足选出27人的大名单。一直到十月,本来应该评选出获奖人,但连续四轮投票都无法通过。

    问题出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投票规则上,只有得票率超过半数的作家,才有资格最终拿奖。

    然后搞笑的一幕出现了……

    第一轮投票结果:托马斯曼(德国小说家)4票,史蒂芬乔治(德国诗人)4票,周赫煊5票。作废。

    第二轮投票结果:托马斯曼5票,史蒂芬乔治3票,周赫煊5票。作废。

    第三轮投票结果:托马斯曼6票,史蒂芬乔治2票,周赫煊5票。作废。

    第四轮投票的时候,瑞典文学院把其他候选人剔除,单独对托马斯曼和周赫煊两人进行投票。结果是:托马斯曼6票,周赫煊6票,1票弃权。

    神特么弃权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就没出现过这种情况。而弃权的那位老兄,人家的理由很充足,那就是无法判断两位候选人孰优孰劣。

    一直到李石曾给周赫煊发电报时,瑞典文学院终于进行第六轮投票:托马斯曼7票,周赫煊6票。

    得票超过半数,这次终于有结果了。

    中国那边铺天盖地吹捧周赫煊的时候,其实瑞典文学院已经揭晓答案,只不过消息没有传过去而已。

    获奖者:德国小说家,保尔托马斯曼。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托马斯曼虽然获奖,但他公开表示非常不爽。因为他觉得自己写得最好的小说是《魔山》,评委会居然说他是因为《布登勃洛克一家》获奖,这是对一位伟大作家的侮辱!

    瑞典文学院里有几位院士同样不爽,因为他们非常喜欢《神女》,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开创意义的作品。但却因为某些人的顽固,无法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周赫煊,这实在太遗憾了。

    后世人们经常开玩笑说,诺贝尔奖属于终身成就奖,没有一大把年纪,你都不好意思去领奖。

    如今的诺贝尔奖稍微要好些,经常颁发给年轻人,但仍旧会考虑候选人的资历和影响力。

    托马斯曼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了,其获奖作品是已经出版十年的小说。他在欧洲名气极大,影响力也非常恐怖,参与投票的人好几个都跟他认识,比人脉周赫煊也比不赢啊。

    还有就是,《布登勃洛克一家》是描写资产阶级的小说,对西方评委而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神女》所展现的中国社会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因此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公布后,没人质疑其公正性,反而被认为非常正常,托马斯曼获奖属于实至名归。

    至于周赫煊,他虽然没有最终获奖,但在欧洲文坛却打出巨大名气。因为小道消息早就流传出来,一个中国青年作家,让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公布日期推迟了一个月。

    据说,至今还有两位评委对此愤愤不平,认为《神女》远比《布登勃洛克一家》更优秀。

    ……

    12月6日,巴黎车站。

    周赫煊还没走出车站大厅,便看到外头站着数百中国人,他们高举“欢迎周先生”的牌子,人手一本法文版《神女》,站在凛冽的寒风中耐心等待。

    周赫煊见状,连忙快步走过去。

    李石曾就站在人潮的最面前,他看到周赫煊出现,立即热情地过来握手道:“明诚啊,你这次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

    “当不得大家如此厚爱。”周赫煊说。

    李石曾又给周赫煊介绍了几人,都是些在法的知名华人。至于那些举着牌子迎接周赫煊的,则大多是留法学生会成员。

    周赫煊不敢倨傲怠慢,跟李石曾他们寒暄过后,立即走进人群跟大家握手,连连说道:“辛苦诸位了,让大家在这里挨着冻苦等。”

    “周先生,签个名吧!”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神女》说。

    周赫煊接过钢笔,放开扉页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男生答道:“我叫傅雷,在巴黎大学旁听文学课程,同时攻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我特别喜欢先生的《神女》,这次肯定能荣获龚古尔文学奖!”

    “希望如此吧。”周赫煊多看了眼前这个学生两眼,提笔在扉页写下:傅雷同学惠鉴周赫煊。

    一看到傅雷索要签名成功,旁边的留法学生纷纷效仿,周赫煊瞬间陷入了签名潮。

    李石曾笑着看了一阵,过来说道:“你们还是放过周先生吧,他估计都还没有吃午饭。”

    周赫煊边签名边说:“石曾先生,这附近有什么好的餐厅,我请客,全体都去。”

    “那估计是坐不下,人太多了,”李石曾笑道,“我知道有一家中餐馆,是欧战赴法华工开的,咱们可以去那里。”

330【华工】

    在21世纪,世界各个角落都有“唐人街”,而巴黎的华人聚集地叫做“13街区”。

    1929年的巴黎,还没有“13街区”这个称呼,但却已经聚集了不少华人。比如我朝的周、邓两位伟人留学法国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周赫煊在众多留法学生的簇拥下,来到塞纳河左岸的一片街区。

    严格来说,不能叫街区,有点类似于棚户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不似巴黎主城区那么繁华,但也不至于被称为贫民窟。

    此地的建筑明显没有经过严格规划,七歪八扭的随处乱建,大多以平房和二、三层小楼为主。虽然凌乱繁杂,但乱中有序,街道两旁挂着不少汉字招牌,一些小店的生意也颇为繁忙。

    李石曾介绍道:“留法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他们租不起城里的房子,只能住在巴黎近郊,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周赫煊问:“此地有多少常驻华人?”

    “不太清楚,”李石曾想了想说,“至少也有一两万吧。不只是华人,许多来自东南亚和东亚的移民,到巴黎后也会选择在这里定居。所以你别看到处是黄皮肤,但并不都是中国人。”

    周赫煊问:“这里的华人生活如何?”

    李石曾苦笑道:“也就那样。只要努力工作,还是能够维持生存的。关键是社会地位比较低,属于巴黎的边缘人物,虽然他们已经入了法国籍,但却没有选举的权利。”

    几百人走在街道上,这里的居民纷纷好奇观望。

    有个包子铺的店主在人群中遇到熟人,过来问道:“林同学,你们这是在搞游行?”

    那留学生笑道:“我们刚从火车站接了周先生回来,看到没有,前面那位就是周先生。”

    “就是那个让法国人都称道的周先生?”店主惊讶地问。

    “当然是他。”留学生自豪地说。

    店主闻言立即跑回包子铺中,捡出十多个肉包子,用上好的牛皮纸包着,冲到周赫煊面前说:“周先生,您吃包子!”

    “谢谢。”周赫煊诧异之下,随即笑着掏钱。

    店主连忙拒绝:“不要钱,都是白送的。”

    周赫煊说:“那怎么好意思?”

    店主满面笑容道:“周先生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这只是本人的一点心意。”

    “多谢了。”周赫煊抱拳道,让孙永振把包子收好。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人口锐减,开始大量接收外来移民。如今华人移民法国是很容易的,但在传统的观念中,不管自己取得了哪国国籍,依然自认为属于中国人。

    美国那边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