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人选出现空缺,这是朱由校也必须解决的问题。商议完摊丁入亩之事,自然就落到内阁空缺的事情之上。
“臣举荐杨涟入阁。”韩爌首先说道。韩爌知道杨涟极受朱由校的重视,以为让杨涟入阁朱由校一定会同意。
“督察院左都御史之职至关重要,目前杨涟是最合适的人选。”朱由校拒绝道。
“臣举荐周应秋入阁。”魏广微说道。
“吏部尚书周应秋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朕准了。”朱由校点头说道。魏广微现在也是小病不断,看来很快也要告病请辞了,朱由校决定在内阁放入一个听话的人。而魏广微和周应秋的关系不错,两人理念相同,所以就主动举荐了周应秋。
“陛下,臣以为内阁需从尚书中挑选,以后当形成定制。”王绍徽建议道。
“王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以为当从各部尚书中挑选。”朱由校赞成道。
“除吏部尚书周应秋之外,还有户部尚书郭允厚,礼部尚书薛三省,兵部尚书高第,刑部尚书徐兆魁,工部尚书董可威五人,剩下一名内阁成员当从五人中挑选。”王绍徽说道。
王绍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打击东林党人,这五人中可没有一人是东林党人。而且王绍徽最近被“鬻官”案牵连,督察院正在追查此事,他已经有心请辞了。他在临走前还不往恶心一下东林党。
“臣以为薛三省最为合适。”韩爌再次建议道。
“既然是韩爱卿所举荐,朕准了。”朱由校点头说道。
“既然内阁已经补缺,那吏部尚书一职可由谁来担任?”朱由校问道。
“臣举荐右都御史房壮丽。”黄克缵说道。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问道。房壮丽,朱由校是知道的,据说在王恭厂大爆炸中,房壮丽的轿子被摧毁,但是人没事儿,一时传为奇闻。
“臣附议。”众人齐声说道。
“那朕准了,那礼部尚书一职由谁来担任?”朱由校接着问道。
“臣以为李思诚最为合适。”黄克缵第一次举荐成功,似乎尝到了甜头,他再次说道。
黄克缵的举荐再次获得了通过,黄克缵是中间派,是东林党和阉党都想争取的人,所以他的举荐获得了两方的支持。
只是黄克缵的举荐是成功了,但是房壮丽和李思诚两人却都请辞了,两人的请辞与举荐发生在同一天,这让黄克缵始料未及。不知道是反感朱由校的新政,还是其他的原因,这段时间请辞的官员特别多,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由校也完全也没放到心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官。
最后吏部尚书一职给了王永光,王永光也是个中间派,历史上说他廉洁勤政,忠厚正直,敢于直谏。而礼部尚书一职却是给来宗道。
朱由校没想到的是内阁刚刚补缺完成,黄克缵就请辞了,主要是他的举荐接连不成功,有欺君的嫌疑,现在成了御史弹劾的一个重要对象,魏广微也因身体的原因请辞了,而王绍徽受到“鬻官”的牵连也请辞了。刚刚补缺的七名内阁,一下又走了三个,朱由校不得不又要补充。
这次董可威、郭允厚、来宗道三人被召入了内阁。来宗道在历史上因七次进阶,显赫一时,在这个时空,他又做到了。
(本章完)
第两百四十二章 切磋姿势
ps:感谢书友1190483491的月票支持
……
内阁在接连调整两次之后,终于稳定了下来。韩爌依然是内阁首辅,其他六名成员分别是李起元、周应秋、薛三省、董可威、郭允厚、来宗道,其中周应秋和董可威算是阉党的成员,而东林党现在只有韩爌一人而已。
而工部尚书一职落到崔呈秀的身上,崔呈秀在历史上是魏忠贤的“五虎”之首。户部尚书一职由毕自严出任,毕自严长于理财,甚至可以夸张地说他用他的理财知识成功地为大明续过命。而礼部尚书一职由孟绍虞出任。关于孟绍虞的记载很少,只说他在明亡之后,忧愤而死。
只是大明朝廷的官场波动还远没有停止。三王的叛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三王叛乱案却是远没有完结,现在还只有福王和肃王被擒,庆王和韩王两人正在被押往京师的路上。
林丹汗攻破鄂尔多斯的额璘臣之后,为了与大明重归于好,派遣使臣出使大明,并将俘虏的庆王和韩王一并送给了朱由校。
福王被押倒京师之后,郑太皇太贵妃数次要找朱由校,请求朱由校赦免福王。朱由校一直避而不见,今天朱由校刚退朝,就被郑太皇太贵妃堵住了。
“太皇太贵妃,朕只能答应您,不杀福王,但是削爵流放是肯定的,否则的话,朕何以治理天下?”朱由校面对郑太皇太贵妃的哀求,信誓旦旦地说道。其实朱由校从来就没想过要杀掉三位藩王,而是准备将他们流放到冷洲去。
“谢陛下不杀之恩,我还请陛下,在流放常洵时,尽量不要将他流放得太远,常洵自小就没吃过苦,我怕他受不了。”郑太皇太贵妃含着泪水请求道。
“这次流放,朕会派遣一万大军跟随一起前往流放之地,不会有任何危险。”朱由校说道。
“陛下为何要派一万大军随常洵一起前往流放之地?”郑太皇太贵妃诧异地问道,她问完,又马上问道,“还请陛下告知要将常洵流放到哪里?”
“朕只能保证此次流放不会有危险,如果太皇太贵妃担心的话,您可以跟随福王一起前去。”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隆恩!”郑太皇太贵妃客气说道。能随福王一起走,这对郑太皇太贵妃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恩赐。
“朕还有事,先告退了。”朱由校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还请陛下告知流放地在哪里?”郑太皇太贵妃想起这个重要问题还没有答案,她又追了上来问道。
“到时候太皇太贵妃自然会知道。”朱由校边走边说道。
……
张嫣远远地就看到郑太皇太贵妃堵住了朱由校。见到郑太皇太贵妃,张嫣也没有靠近,她也知道郑太皇太贵妃找朱由校是为了什么事情?待郑太皇太贵妃走了之后,张嫣才走过来问道:“皇上,太皇太贵妃还是在为福王求情吧。”
“嗯,朕已经答应不杀福王,只是流放福王。”朱由校说道。
“皇上,您这是准备要将四位反王全部流放到冷洲去吗?”张嫣问道。
“你怎么知道朕要将他们全部流放到冷洲去?”朱由校反问道。
“您以前可说过,如果以后流放,就只流放到冷洲去。”张嫣说道。
“朕是准备将他们全部流放至冷洲,而且此次朕还打算派遣一万大军前去,甚至朕会允许军队携带家属前往。”朱由校说道。
“皇上似乎很看中冷洲。”张嫣说道。
“是啊,冷洲下面可全都是值钱的矿产。这是上天所赐给帝国的宝地,不取,实在是有违天道。”朱由校点头说道。
“皇上,慧贵妃求见!”
“让她进来吧。”朱由校说道。
“妾叩见皇上!叩见皇后娘娘!”范慧妃恭敬地说道。
“慧贵妃,急着见朕有何事?”朱由校问道。
“皇上前日所说的动作,妾已经领会了。不知皇上可有时间?”范慧妃轻声地说道。
“慧贵妃真是聪明,晚上朕去试试,哦,去看看。”朱由校笑着说道。
“那妾先告退了,妾晚上等皇上您过来。”范慧妃说道。
张嫣见范慧妃说了一句话就走了,她忍不住好奇地问道:“皇上,慧贵妃的话是什么意思?妾怎么听不太明白?”
“以色娱人,终非长久之计。”朱由校还没有回答,张妍抢先说道。
“张选侍,你这话怎么讲?”张嫣瞪了一眼张妍说道。
“皇上不是经常挂在口里说什么姿势全解锁,听慧贵妃的话,还不就是为娱乐皇上而已,皇后您蕙质兰心,自然不会去做这等事情的。”张妍说道。
朱由校经常不在宫中,而且随着子嗣的增加,张嫣以前定的侍寝的规矩不知不觉中就被废掉。现在朱由校去哪儿,全凭的是朱由校的兴趣,他愿意夜宿哪里就是哪里。而朱由校又经常在后宫说什么姿势全解锁,开始妃嫔都听不明白,但很快大家就领会了,范慧妃有舞蹈底子,人也很聪明,举一反三,一点就透,弄得现在朱由校经常去跟范慧妃切磋姿势。
“张选侍,这话是你能说的吗?”张嫣斥责道。
“妾知错了。”张妍委屈地说道。
“皇上,当以身体为重,皇上不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吗?皇上要中兴大明,这才刚刚开始而已,后面的路还很长。”张嫣劝说道。
“朕明白,朕今天就在坤宁宫了。”朱由校点头说道。
“皇上今天还是去吧,这要是传到外面去,等下不知道还会说妾善妒了。”张嫣说道。
“不去了,朕做事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朕希望你也如此。”朱由校说道。
张嫣点点头说道:“妾知道了。”
……
范慧妃听说朱由校留在坤宁宫不来了,她虽然十分恼火,但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流露出来。
“范小霜现在倒哪里了?”范慧妃大声问道。
“禀娘娘,按行程算,应该已经进入河北藩司了,最多再有十日应该就会到京师了。”
“派人去催催,让她加快速度。本宫等不了了。”范慧妃不满地说道。
“诺。”
……
(本章完)
第两百四十三章 流放冷洲
十一月一日,第二代大明宝钞正式发行,这次新宝钞覆盖的地点已经扩展到了整个长江以北的省份,而纸钞的印制,目前依然只有京师的制钱局可以印制,其余的制钱局依然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
朱由校首先只覆盖了北方的省份,这是考虑到北方省份缺少银子流通,纸钞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而且用纸钞就可以完成以前只能用银子才完成的事情,例如缴税。
在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北方缺银,是引起陕西流民起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朱由校的纸钞可以替代银子来缴税,这在北方是很受欢迎的事情,避免了百姓在兑换银子中被盘剥的风险。而且眼前又有山西成功的案例,这使得纸钞很快就在北方流通开来。现在在北方,纸钞和银元铜元等同时流通。
在十一月,成都都督府也完成了组建,秦良玉出任成都都督府都督,在成都都督府一共有正规军队三十万,分别是十万山地军,十万狼兵,十万天府军。孙传庭留下的两万乞活军被分别安排到三个军中担任军官。在孙传庭的帮助下,成都都督府也建立军事学校,用来培养军官和士兵。
成都都督府成立之后,在得到朱由校的许可之后,秦良玉亲率十万狼兵准备在明年三月出征贵州的安邦彦,她打算一举剿灭安邦彦,彻底平定贵州的叛乱。
同月,朱由校又将陕西分割成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和甘肃承宣布政使司两个省。
……
林丹汗的使者脑毛大带着庆王和韩王也已经抵达了京师。
“传旨,擢左光斗为大理寺卿,负责审理三王叛乱案。”朱由校下旨道。明代的大理寺只负责审判的复审复核,在三法司中大理寺的职权和品位都低于刑部和督察院。
“陛下,三王叛乱案事关重大,应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司会审。”董可威建议道。
“可以由刑部和大理寺共同会审,但大理寺为主审,而督察院以后不再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如果大理寺的刑事裁决或裁定确有错误,督察院可以提起抗诉。”朱由校说道。
在朱由校的新政中十条有一条就是司法改革,而且这条和朝廷六部的改革并没有放在一起,而是分成了两条。这两条新政虽不是急需执行的新政,但是牵扯到整个帝国的行政机构,一直以来反对声音极大,朱由校也并没有急着推行这两条新政。
“陛下,臣以为司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周应秋见状马上说道。
“陛下,削藩和摊丁入亩刚刚才开始执行,而前两条新政也不过才执行一两年而已,光是消化这四条新政就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现在整个帝国都在忙于这四条新政,根本无暇顾忌其他,如果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最后不但达到陛下的期望,甚至还会留下许多的隐患。”郭允厚躬身说道。
“臣附议,臣也以为新政之事绝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将好事变成了坏事。”薛三省也说道。
“今日不讨论新政之事,只讨论三王叛乱案和林丹汗朝贡之事。”朱由校见状说道。
“三王叛乱案极其复杂,在没有结案之前,臣以为不适宜过多的讨论。”来宗道说道。从目前得到消息的来看,三王叛乱案牵扯到了不少的朝中大臣。
“那朕就三王叛乱案定个调子,第一,此案必须一查到底;第二,朕绝不杀牵扯到此案中任何一人;第三,凡牵扯到此案的藩王,除了肃王、庆王、韩王、福王四人之外,其他藩王朕一律不再追究;第四,凡牵扯到此案中的官员,情节轻的,朕允许其辞官归隐,情节重的,一律流放;第五,流放地朕选在冷洲。”朱由校说道。
“陛下,此去冷洲,如果从京师出发的话,快则一年半,慢则需要两年,甚至更久,臣以为流放地放在琼州便好。”韩爌建议道。
“此次流放冷洲,反而会非常安全,朕已经令王梦熊招募一万远征军,携带战船数十艘一起前去冷洲。此次去冷洲的军士,朕允许其携带家属,每一人可在冷洲分得田地五十亩。而且此次被流放的官员和藩王,一样可分得一百亩地,朕还会委派官员,在冷洲正式开州立府,愿意去的官员一样可分得地一百亩。”朱由校解释道。
“冷洲太过遥远,就算是开州立府,帝国也难以管理的,对于冷洲,帝国只能是鞭长莫及。”董可威说道。
“就算鞭长莫及,朕也要在冷洲开州立府,以后帝国所有的罪犯只流放冷洲一地。”朱由校说道。
“陛下,被流放到冷洲的人将来回不回来都无关紧要,但远征军和朝廷官员他们肯定要回来的,这该如何处置?”韩爌问道。
“远征军在冷洲服役五年以上者,朕允许其退役,享受正常的退役士兵安置费,退役之后,不愿意回来的就不说了,但如果要回来的,帝国会出钱购买分给他们的土地,当然他们也可以自行出售给其他人,而且帝国会负责将他们接回来。但如果是朝廷官员在冷洲任期满五年者,一律官升三级,其获得的土地处理方式同远征军士兵一样。”朱由校解释道。
看到朱由校说得一套一套的,在场的大臣就知道这件事情朱由校已经是思考了许久的,反对似乎是行不通的了,众位大臣也都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何况朱由校说的这些,里面是有许多漏洞可以钻的,例如官升三级,在大明官职可是有散官的,有品阶但无实权。
“陛下,林丹汗朝贡之事该当如何处置?”韩爌换个问题问道。
“原西土默特部的地盘必须给朕,朕不但要库库和屯城,朕还要重建东胜卫,云川卫,玉林卫,镇虏卫。原鄂尔多斯及以西的地盘全部归林丹汗。”朱由校说道。
“陛下,这恐怕林丹汗不会答应吧。”韩爌说道。
(本章完)
(本章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