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是胜利在望了,龙腾军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木邦城。
全城顿时响起了,“投降不杀”,“丢下武器,跪地抱头”等声音。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人力来修路修棱堡,熊廷弼禁止军队进城之后进行烧杀抢掠。他准备有序进行抢劫。
明军一进城,罕凤带着人就往土司府退去,只不过跟随罕凤退到土司府的人只有几十号人了。
木邦城本身就不大,仅仅一个时辰龙腾军就完全肃清了木邦城除土司府之外的所有区域,而且龙腾军也将整个土司府围得水泄不通。
“将虎蹲炮拖来。”陈四吩咐道。陈四不打算强攻,直接决定就用炮轰。
仅仅一轮炮轰下来,整个土司府就被轰得稀巴烂。等陈四带人冲进去的时候,除了少数几个人还活着外,其他的人都已经被大炮轰死了,而且很多人还被轰得支离破碎。当然罕凤只是被震晕了,他被自己的亲信压在身下侥幸地活了下来。
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木邦军民宣慰使司了,而在大明版图了多了一个木邦府。对于缅军的处理,熊廷弼只是释放了丹拓和昂奈温及其亲信十数人而已,而其余的人全部被熊廷弼留下来修路修棱堡了。当然熊廷弼的理由是要等朱由校的旨意。
对于木邦的处理,熊廷弼完全按照规矩办事,整个木邦都被龙腾军洗劫一空,当然也包括人口在内,整个木邦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几乎快变成一座空城了,除了新军驻扎在这里之外,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原本计划在十一月份之前结束的木邦战役,在十月初就完全结束了。而新的官员还没有上任,换防的驻军也还没有抵达木邦,现在魏大中几乎天天忙这个事情。
木邦一战,熊廷弼虏走了近十五人口,其中包括超过两万的适龄女丁,还有大量的粮食、银两、珠宝等等。当然这一切还不知道能不能支撑魏大中完成对木邦的移民,以及棱堡和驰道的修建等工作。
魏大中已经在写奏章请皇上允许云南将赋税用来修路,魏大中还想修通从云南府到陇川的驰道。每次缅甸的东吁王朝用兵,陇川等地总是首当其冲,修通云南府到陇川的驰道,在防御缅甸北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魏大中决定将移民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现在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失地的农民太多,完成移民可以极大地减轻魏大中的治理云南的负担。至于棱堡已经在修建了,而驰道的修建,魏大中将这件事情的位置放在了最后,当然陇木驰道已经准备在修建了。
而木邦大捷的消息也被熊廷弼快马加急送到了京师。
十月十七日,下午时分,京师就迎来木邦大捷的报捷舍人。
木邦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师。在朱由校的宣传下,在大明百姓的心中,木邦之战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正义之战。
“木邦大捷!”
“我还以为最少要一年才能结束这场战争,没想到这么快。”
“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在陛下的新军碾压之下,东吁贼子还不望风而逃。”
“缅贼一再侵入我大明,欺我大明无人,现在陛下乃天帝转世,迟早会彻底消灭缅贼。”
“熊将军就应该乘胜追击,直接攻入阿瓦城,将这个所谓的东吁王朝彻底消灭。”
……
正是《大明帝国报》的影响,让大明百姓们对木邦战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非常高。
而朱由校此时也正在宫中阅览战报。木邦之战,朱由校知道肯定是会胜利的,就算东吁倾全国之力,朱由校也有信心击败东吁,只不过耗费要大一些,耗时要长一些。
对于龙腾军在木邦之战中表现,朱由校是非常满意的,此战的伤亡比朱由校预计的差不多,整场战役打下来,整个龙腾军伤亡不到五千人,其中战死的为一千一百四十八人。
而且时间也比朱由校预计要短,朱由校也预计要到十一月左右才能结束,他完全没想到木邦会这么不堪一击。
“传冯梦龙。”朱由校下令道。
朱由校再次打算发行《大明帝国报》的增刊,用来向全国百姓汇报此次战役。他知道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注木邦之战,而且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木邦之战的消息。而朱由校要的就是以后每场战争,全国百姓都能能关注,都能参与进来,都能支持他。
“陛下,臣以为有些东西不太适宜刊登在报纸上。”冯梦龙说道。
“哪些不太适宜?”朱由校问道。
“例如强征木邦百姓修路修棱堡一事,还有给大明单身汉配发媳妇一事。”冯梦龙建议道。
“好吧,就按你的意思来处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现在的确还有很多所谓的卫道士,而且他们的所谓仁义道德,甚至对那些屠杀了大明百姓的敌人都是有效的,朱由校的这个举动肯定会引起他们的攻击。那怕朱由校是皇帝,他们也会毫无顾忌地来攻击朱由校,以彰显他们所谓的仁义道德。朱由校也觉得犯不着和这样的人打口水战。
……
木邦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朱由校现在还要考虑怎么赏赐立功的将士,怎么抚恤阵亡的将士。金钱赏赐直接就朱由校否决了,此次木邦之战之后,龙腾军按照军功的赏银,最少的人都能分得几两银元,何况朱由校也不准备人人都赏赐,他只会重点赏赐一批人。
“宝珠,从宫内挑选出一百名才色俱佳的宫女出来,朕要她们赐婚。”朱由校想了半天,说道。
“赐婚?”张嫣惊讶地问道。一次性给一百名宫女赐婚,朱由校可算是开先河了。
第九十九章 卖报
“对,赐婚,朕决定待龙腾军班师回京之后,朕会从龙腾军中挑选出一百名未婚军官赐婚。当然按军功来排名。”朱由校笑着说道。他觉得自己的这个注意简直就是完美的,皇帝赐婚是何等的荣耀的事情,而且新娘子也无论长相还是才华也配得上他们,这绝对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妾马上安排。”张嫣回答道。
“给宫女说清楚,一切自愿,不可强求。”朱由校说道。
“妾明白。”张嫣说道。
朱由校处理完赏赐的事情之后,还有抚恤的事情,这件事情比较伤脑筋。
“朕在各地皇庄有多少?”朱由校问道。
“这……陛下,这需要重新计算。”王礼乾一下也答不出来。皇庄年年在扩大,具体数目王礼乾一下也无法回答。
“除了京郊之外,朕河北、山东和北直一带的皇庄数量清楚吗?可有数十万亩。”朱由校问道。
“数十万亩绝对是有的。”王礼乾回答道。
“朕决定从皇庄中给每名阵亡将士赐田八十亩,而且免税一年。这件事情必须在龙腾军班师之前完成。”朱由校说道。
皇庄问题也是明朝的一颗毒瘤,土地兼并严重,皇庄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论题,现在朱由校只能先从自己身上下手,逐步解决皇庄问题。
“诺。”王礼乾说道。
……
还有一件事情,是朱由校一直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建设帝国陆军学院和帝国炮兵学院,现在朱由校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时候武将的地位远不如文人,读书人大多都不愿意当兵。朱由校只能从军队中挑选优秀的士兵出来学习,而且朱由校打算以后新军中,千总及以上的军官必须是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当然朱由校也会允许特例的存在。
帝国陆军学院,朱由校决定设在京师附近,而帝国炮兵学院朱由校决定设到河北去。原本朱由校只打算设立陆军学院的,但现在朱由校觉得有必要增加一个炮兵学院,在这次木邦之战中,熊廷弼在战报中多次提到了虎蹲炮的作用,尤其是木邦之战的决战中,大量的火炮使用,才使得龙腾军在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就拿下这场战争。
火炮在后世被誉为战争之神,虽然现在的火炮距离后世的火炮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但是朱由校认为培养炮兵专业人才已经势在必行了。后面拿破仑能横扫欧洲,这跟他大规模使用炮兵是分不开的,他是第一个将炮兵正式定为一个兵种的人。
……
第二天一清早,《大明帝国报》增刊就发行了。现在的报社已经是初具规模了,再也不像以前临时要发一份增刊需要几天的时间了。只是记者的人数到现在依然还只有几人而已。
《大明帝国报》的影响也与日俱增,而京师其他民间报纸在朱由校的思想控制之下,几乎没有太多生存空间,要不就倒闭了,要不就迁往了南直。唯一让朱由校遗憾的是,现在《大明帝国报》还是亏损的,他想到要将《大明帝国报》降到半钱铜元一份的计划始终都无法实现。
“卖报咯!卖报咯!一元铜元一份。”《大明帝国报》催生了一个新职业,那就是报童,报童每卖掉一份报纸,就能获得半钱铜元一个,在这个时期,可算一份高薪的职业。
“今天报纸是不是有木邦之战的消息?”一名书生打扮地问道。
“公子,今天增刊就是关于木邦之战的,上面还有皇上的论疏。”报童马上回答道。
“还有陛下的论疏,给我来俩份。”书生掏出两个铜元说道。
“公子,给。”报童高兴地说道。
报童做完这单生意之后,意识他吆喝的方式有问题,他立刻换了一种方式,“卖报咯!关于木邦之战的增刊!上有皇上关于此战的论疏!”
果然换了一种方式来卖报,报童的报纸销量比以前翻了一倍多,刚过中午时分,他的报纸已经全部卖完了。
……
而此时的茶馆里也是人山人海,有多人都是专门赶来听报的。
“陛下言:”说完这三个字,读报人变得庄重严肃起来。
刚开始读报的时候,一说到这三个字,所有的人都要下跪,朱由校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特赦在听报时,不用下跪。
“木邦之战,关乎着帝国的荣耀,这是帝国近百年来第一次主动出击,主动教训那些觊觎帝国的魑魅魍魉,从今以后,帝国不再以守为主,而会将曾经伤害过帝国的人,那些挑衅帝国的人全部彻底地消灭,让所有人都知道帝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想侵略的帝国外族,任何想奴役帝国百姓的外族,必定会失败,必定会付出血的代价……”
说书人在用语气调动人的情绪上是有自己专门的一套的,读报人将朱由校的这段话,读得慷慨激昂,听的人也是热血沸腾。
“陛下说得好!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有人激动地击桌大声说道。
“听了陛下的话,让我都想去当兵了。国难当头,今日若无人慷慨赴死振我国威,他日更不会有后来者重整山河。”有人激动地说道。这两句话,现在很多经常听报的人都可以脱口而去。
“就你这个样子还想当兵,我可听说现在新军的俸禄高得很,这次出征木邦,新军最少的人都获得了十几两银元赏银。”
“就算我不行,我还有儿子,等过几年,我儿子就能为皇上当兵了。”
……
整个茶馆都在热闹地讨论着木邦之战和朱由校的论疏。只有在茶馆的雅座中坐的几个人显得很平静,轻声地发表着其他的看法。
“韩阁老,你对这事怎么看?”高攀龙问道。
“云从,你看现在这民情,现在恐怕想阻止都没那么容易了。”韩爌摇摇头说道。
“下官以为,陛下这是要走上穷兵黩武之路,汉唐都以强亡,难道陛下忘记了吗?作为御史,臣有必要规劝陛下放弃这样的想法。”说话的是黄尊素,他抢先说道。在后世有东林六君子和东林七君子的说法,这第七个就是指的就是黄尊素。
第一百章 颜思齐
“我觉得黄御史所言极是,我听闻陛下在木邦强虏妇女嫁给当地百姓,逼迫木邦百姓修棱堡,修驰道,一时间死者无数。我等作为臣子,应该规劝陛下明圣学以端治本,躬圣学以建治要,崇圣学以需治化,陛下应该修德治心,亲近儒臣,而不该听信熊廷弼等人的话,做此等有伤天理之事。”刘宗周可以算是守旧派的代表,但他又不同于那些所谓的卫道士。
“规劝陛下一事,得从长计议,不可急于一时。”韩爌规劝道。
“我以为趁陛下所陷不深,正是规劝之时,我明日就会上奏章。”刘宗周说道。
韩爌见规劝无用,也不多说了。在这里他算是最了解朱由校和刘宗周两个人的,他知道刘宗周为人固执,坚持仁义治天下,跟朱由校的想法已经相去甚远,朱由校一直想的就是改变大明的现状,从他一系列的新政就能看得出来。
韩爌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朱由校要再次征召刘宗周?
要说刘宗周做学问的能力绝对是当世无双,连他都非常佩服,但刘宗周却不适合当官。这时韩爌有个不可思议的想法:难道皇上就是让刘宗周来整顿国子监的吗?难道就是让刘宗周来背国子监这个锅的?
国子监的问题盘根错节,积重难返,在整个大明,要说谁能治理得好,在韩爌的心中绝不会超过三个人,而刘宗周刚好就是其中之一。刘宗周为人古板固执,坚持原则,他为了要将国子监整顿好,可以得罪天下人,甚至是皇上。
而事实上刘宗周的确也得罪了许多人,从这段时间弹劾刘宗周的奏章就看得出来,这些奏章要是堆到一起有一座小山那么高。但刘宗周有个优势,就是他名扬大明,支持他的读书人同样也不再少数,双方可以说势均力敌。
正是这样,刘宗周在国子监的改革才能进行得下去。
让黄尊素没想到的是,朱由校已经影响到了黄宗羲。
说起黄宗羲就必须得提一下,在历史上,他远比自己的父亲有名,他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如果没有满人入关,他在历史上地位应该不下于西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
而黄宗羲也算是东林党人,他曾经自评: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
当黄尊素回到家的时候,正好看到黄宗羲拿着报纸,眉飞色舞地在给自己弟弟讲述木邦之战,而且对朱由校的那篇论疏非常推崇。如果报童看到黄宗羲,就知道黄宗羲就是一次买他两张报纸的人。
黄宗羲现在还只有十四岁,正是容易热血上头,极其冲动的年龄。对于木邦之战的观点,严重受到了朱由校的影响,看到木邦之战的报道,他都有冲动地想去当兵的想法。要不是家教极严,从小就将黄宗羲培养得比同龄人理智得多,他真的会离家出走去当兵。
“麟儿,你跟弟弟们在讲什么?”黄尊素问道。
“父亲,我跟弟弟在讲木邦之战,以及皇上关于木邦之战的论疏。”黄宗羲恭敬地回答道。
“麟儿,你是如何看待木邦之战的?”黄尊素问道。历史上的黄尊素在教育上是很有一套的,五子个个都才华出众,聪慧异常,长子黄宗羲、次子黄宗炎、三子黄宗会兄弟三人人称“浙东三黄”。
“孩儿以为缅贼乃寡国小民,但自万历年间数次对帝国用兵,帝国已丢地几千里,可见其心之贪,其志之大,不可不防,皇上此次出兵木邦,不但可以震慑缅贼,而且还有利于在云南等地推行改土归流。云南等地的土司叛乱时有发生,今年年初安邦彦叛乱,就说明云南等地的土司不安宁。只有真正地完成改土归流,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