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封建社会,根本就不要考虑人权什么的,对于不听话的人,就直接封停关押。
朱由校又接着说道:“朕希望半个月之后能看到第一份报纸,能不能做到?”
“臣一定能做到。”冯梦龙保证道。
……
见完冯梦龙,朱由校又见了毕懋康,这位大明有名的武器专家。
“毕御史,涂文辅现在在制造燧发枪,朕要你和他一起制造,朕决定将兵仗局和军器局合并,成立帝国武器制造局,负责火药武器的制作。你担任制造局局正,正三品,而涂文辅担任局副,正四品。”朱由校说道。
“臣领旨。”毕懋康和涂文辅一起说道。
“陛下,不知燧发枪和以前的鸟铳有何区别?”现在的毕懋康并没有见过燧发枪。
但朱由校相信,依毕懋康的天赋,燧发枪只要有原件给他,他应该很快就能仿制出来。在历史上,毕懋康在1635年就独立制作出来了,可以推测毕懋康制作出燧发枪并没有发太长的时间,何况当时他还是顺带着完成的这项工作。现在在朱由校全力配合下,他相信毕懋康应该在一个月之内就能完成。
“涂文辅那里有一把燧发枪,不过已经有所损坏,你可以拿去研究,朕希望你能尽快制作出来,朕的新军在三个月之后需要装备一万支燧发枪。至于钱的事情,朕可以先从内努中拨给你。”朱由校说道。
“陛下,三个月之内连一万支铜铳都无法制作出来。”毕懋康一听朱由校的要求,心都凉了。
“朕知道很难,但朕可以叫你一个办法,你可以将整支燧发枪拆分成许多部分,然后将不同的部位分包给帝国境内的商人,让他们来帮你一起制作,而你只负责将它们组装在一起。这样的话,速度会提升上百倍,帝国境内数以万计的人来帮你一起做,是不是要很快很多?”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臣明白该怎么做了。只是这样的话,可能要比以前多花费一到两成。”毕懋康点头说道。毕懋康将部分零件交给商人来加工的话,成本肯定会增加,商人可是要赚钱的。
“只要质量能过关,多花一点钱是没有关系的,但钱必须花在明处。”朱由校强调道。
朱由校说完,又对涂文辅说道:“以后涂局副不再是宫里的人,而武器制造局的人,必须听从毕局正的安排,事情做好了,朕一样绝不会吝啬赏赐,到时候加官进爵,荣归故里也不是不可能的。你以前做的事情朕既往不咎,但如果去了制造局还敢贪污受贿的话,朕可是要数罪并罚的。”
“臣领旨。”涂文辅原本还想争取一下,看能不能留在宫里,但朱由校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熄了这份心思。
“毕局正,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句话的原话就是毕懋康说的,只不过现在毕懋康还没有说这句话,朱由校将他的这句话送给了他本人。
朱由校的话让他感同身受,他叩头说道:“臣明白,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
安排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事,而且每一件都是要花费大量的银子,怎么将每一分银子都用刀口上,这就关系财务和审计。朱由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到明朝中叶,单式记账法开始向复式记账法过渡,但明朝官府依然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但也吸纳了很多民间一些较好的做法,民间开始出现一种叫做“三脚帐”简单的复试记账法。
朱由校上辈子就没学过会计,但他的父亲是一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会计,而且他还知道一点,现代社会使用最广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并且记载在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正因为如此,卢卡?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
……
这本书已经上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争取让我推荐的成绩过关!
第三十五章 汤若望
朱由校下一个决定召见汤若望。
“汤若望,你是出生在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科隆吧?”朱由校闲聊似的问道。
朱由校的第一个问题就问得汤若望一惊,他的来历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根本没人关注,这个时期,明朝人有一种自信,甚至可以说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这点就好像后世西方人中白左一样,看那个国家的人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当然现在的大明百姓们他们根本就不关注其他国家,甚至都懒得开疆拓土,这种出自骨子里骄傲一直持续到清末,到了清末之后,很多国人看外国人整个就倒过来了。
“回陛下,我的确来自科隆。”汤若望虽很震惊,但是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了朱由校的问题。
“现在你的国家还处于战乱之中吗?”朱由校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1618年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爆发了内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十年,被称为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日耳曼的经济倒退了两百年。
“是的。”汤若望恭敬地回答道。
“你是坐西班牙人的船来的吧?跟朕说说西班牙和英格兰还有荷兰的事情吧。”朱由校说道。朱由校只知道现在正处于西班牙和英格兰争霸的关键时期,而荷兰正在趁势崛起,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但具体的很多事情朱由校并不太了解,他需要知道现在的局势,以及如何应付来自海上的威胁。
“是,陛下。”汤若望已经离开欧洲超过十年,很多事情他都已经不太了解,但他还是大概将欧洲的事情说了一遍。
“英格兰人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西班牙人将会失去一切。”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不知您为何有这样的判断?”汤若望在心里还是倾向西班牙的。
“有可能的话,朕会给予西班牙支持。”朱由校没有回答汤若望的问题。
“我一定会将这个话带给腓力三世陛下。”汤若望感激地说道。
“不,腓力三世在三年前已经去世,现在西班牙的国王是腓力四世。”朱由校说道。
“我离开欧罗巴太久了,很多事情已经不知道了。”汤若望一直以为东方人根本不了解西方,甚至不屑去了解西方,他也完全没想到朱由校会如此了解西方,如果说在东方最了解西方的人,那一定是这个东方最大的帝国的皇上,他甚至比在东方的西方人还了解西方,这一切真的让他很震惊!
“你知道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吗?”朱由校问道。
“知道。”汤若望现在对朱由校充满了敬佩,这个眼前比他还小十几岁皇上,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智慧,汤若望甚至想过,中国的皇帝是不是真的上天之子?
“他有一本书名字叫《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你带来了吗?”
“我从欧罗巴带来了大量的书籍,我记得里面好像有卢卡?帕乔利的书,如果没有的话,我会去一趟澳门寻找,尽快将它带给陛下。”汤若望想了想说道。
“不,在这本书里面介绍了一种复式记账法,朕要你将它整理出来,然后结合帝国民间的三脚帐记账法,建立一种新的复试记账法,同时帮助朕培养一批熟悉新式记账法的人,事情办妥之后,朕会赐‘钦褒天学’四字给你,以确保天主教在帝国的合法地位。”朱由校再次画了一个饼。
“谢陛下隆恩,愿主保佑您!”汤若望感激地说道。
“朕乃天帝转世,谁都无法保佑朕?只有朕才能保佑朕。”朱由校笑着说道。
……
朱由校的后宫生活也过得十分惬意,一个多月来,除了宠幸皇后,范皇贵妃,陈美人之外,他又宠幸了王良妃、李成妃以及段纯妃。在朱由校的妃子中,现在只有任皇贵妃和张裕妃没有得到宠幸了。张裕妃在被客氏幽禁的时候,伤了根本,现在还在恢复当中,而任皇贵妃是魏忠贤的人,以前在宫中非常嚣张跋扈,朱由校故意冷落她一段时间。
这时朱由校也发现有些地方已与历史有一点点不同了,首先张裕妃没有死,而原本应该有孕在身的李成妃居然也没有怀孕。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穿越,已经引起历史发生了偏离?但庆幸的是,历史总体还没有偏离原来的轨道,否则的话,他真的是一抹两眼黑了。
“娘娘,皇上今天晚上在坤宁宫留宿。”说话的是任皇贵妃的贴身宫女小莲。
在宫里,得不到皇上的宠幸,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任皇贵妃曾经在宫里也是呼风唤雨般的人物,现在客氏和魏忠贤倒台,导致宫里的宫女和太监现在都避之不及。一夜之间,任皇贵妃也算是云端跌倒了谷底。在被朱由校警告之后,她的确平静一段时间,但一段时间之后,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实在是不甘心。
“如果陛下再不来,本宫这里都要变成冷宫了,宫里的人现在对本宫都是避之不及。”任皇贵妃郁闷地说道。
“娘娘,奴婢发现除了皇后,皇上在范皇贵妃和陈美人那里留宿得最多。”宫女轻声说道。
“小莲,你的意思是……”任皇贵妃听出小莲的话中有话。
“奴婢以前就听下面的人说过范皇贵妃得宠,得益于她在行房之时,穿着妖娆,极尽诱惑之事,而陈美人完全得益于皇上设计的新衣。”小莲轻声说道。
“皇上都不愿意来本宫这里,本宫又该当如何。”任皇贵妃隐隐觉得好像有一丝机会。
“皇上既然不愿意来,我们引皇上来。”小莲说道。
“该如何引?”任皇贵妃激动地问道。
“皇上喜欢穿着漂亮的妃嫔,奴婢以为可以将襦裙等服饰稍作修改,如果有可能的话,奴婢建议衣服进行修改时,让衣服穿着显得更贴身,也会使得娘娘更加迷人。”小莲建议道。
“此计如果可行的话,本宫一定不会亏待你。”任皇贵妃显然不知道此计是否可行,但是她还是决定要去尝试一下,她不会甘心地坐着等死的,否则她也不会认魏忠贤为义父进宫来。
第三十六章 高产农作物
朱由校此时宫中和张嫣商议汉语拼音的事情。张嫣帮助朱由校推出标点符号之后,因其便捷实用,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张嫣在民间这次也算是声名鹊起。
这次推广汉语拼音,朱由校也准备让张嫣来帮忙。但学汉语拼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尤其是对于发音养成了习惯的人,更加难以学精。
朱由校首先教的是二十三个声母,这二十三个声母朱由校都教了一个晚上。
“皇上,妾身是不是很笨?”张嫣学了一个晚上,还有些声母都无法做到准确地发音。
“这不怪你,这些朕在梦里也学的时候,也是学很久才学会的。梦里的神仙教朕都教得有些不耐烦了。”朱由校安慰道。现在所有来自后世的知识,朱由校都假托在神仙身上。
“这些都是神仙传授给你本事,可不能丢了,妾身一定会努力学好的。”张嫣听说是神仙传授的本事,赶忙说道。
“这些自然不能丢,朕打算将妃子们都召集过来一起学习,学得好的将来要负责教授皇子。学完之后,你要负责组织大家编写成书,刊行天下,作为蒙学的识字教材,拼音学得越早就会学得越快。”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皇上何时有空?妾召集她们来坤宁宫跟皇上学习。”张嫣说道。
“明日晚膳散完步之后,朕在坤宁宫教大家。”朱由校想了想说道。根据消息,徐光启已经进京,朱由校准备明天接见他。
……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而此时徐光启已经有增订,批改以前所写的《农书》的想法,此次增订,批改完之后所形成的《农学》就是后面闻名于世的《农政全书》。
“徐子先,朕知你精晓农学,你所著的《农书》朕也看过,写得很好,朕深感欣慰。”朱由校夸奖道。当然《农书》朱由校是一个字也没看过,但他相信徐光启绝不会考核他的。
“臣惶恐,《农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臣正准备增订修改。”徐光启回答道。
“朕在你的《农书》里看到有土豆一物,你这里可有样品?”朱由校问道。
“臣有样品,但并没有带进宫来,如果陛下想看,臣派人去取。”徐光启刚开始对朱由校说看过《农书》一书还有些将信将疑,现在他是完全相信了,他心里:看来皇上真如传言一样,学习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朕听闻此物耐寒耐旱,而且产量极高,最高苗产可达到三千斤左右。”朱由校说道。土豆在后世最高苗产能超过一顿的,只不过在这个时期,这个种植条件下,朱由校不敢往高里说,只能往最低里说。
“此物种植得当的确比粮食产量要高,但是却也达不到陛下所言的三千斤。”徐光启反驳道。
“不,一定能达到,这件事情是朕在梦中,有神仙亲口对朕说的,朕相信这关系到如何选种,如何种植等多方面的问题。神仙不会对朕说谎的,他还说此物关系到帝国的江山社稷。”朱由校信誓旦旦地说道,口气几乎毋庸置疑。
徐光启将信将疑地说道:“陛下,这臣不敢保证,但臣需要尝试。”
“朕准备将京城外的皇庄用来试点,皇庄的佃户今明两年都不用再缴纳任何税收,只需全力配合你。这件事情朕准备完全交给你来负责,同时擢升你为礼部右侍郎,专门负责这件事情。此事可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生计,不可有任何懈怠。”朱由校叮嘱道。
“臣领旨。”徐光启说道。
“玉蜀黍知道吗?也叫玉米。”朱由校问道。其实现在玉米在明末已经开始在推广了,但是苗产不高。
“臣知道,此物也能高产吗?”徐光启问道。
“当然也能高产,只要要做好选种,育种以及满足种植条件,苗产达到五石不是问题。这次也必须同时培育。”朱由校说道。
“臣领旨。”
“还有一种,叫番薯,也叫红薯,听说过吗?”朱由校接着问道。
“臣只是听说过,也吃过,但还没种过,听说在沿海地区有人种植。”徐光启回答道。这时红薯也才刚刚传入中国,种植历史才二十多年。
“此物苗产能达到五百到一千斤左右,此物也必须同时培育。”朱由校叮嘱道。
“臣领旨。”徐光启已经有点麻木了,他甚至已经开始相信朱由校真的见过所谓的神仙了。
“番椒听说过没有?”朱由校又接着问道。
“此物臣并没有听说过,难道也是一种高产作物?”徐光启疑惑地问道。现在徐光启还真有点相信朱由校的神仙托梦的说法了。
“此物不是高产之物,但是却是难得的调味品,同时也是一种药材。下江人有种植,但现在却被当成是花卉来种植的,并没有用来食用,真是暴殄天物。”朱由校怕只说调味品的话,徐光启不会去种植。
“此物是不是也在皇庄同时种植?”徐光启问道。
“对,此物必须同时种植,朕现在时常茶饭不思,急需此物,如果没有此物,长此以往,朕肯定会再也无法用膳了。”朱由校愁眉苦脸地说道。
“臣领旨,臣会立刻去办。”徐光启说道。
“朕有心在五年之内成立农业部,专事农业生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