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朱由校差点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这句话要是放在后世非被吐沫星子淹死不可,“谁说的?宝珠没听说过: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吗?”
“皇上圣明,为天下百姓着想,只是要委屈皇上了!”张嫣说道。
“宝珠,朕绝对不委屈。”朱由校说道。
“皇上乃是一代圣君,以后不要嫌弃宫里的妃嫔们年老色衰就好。”张嫣微笑着说道。
“三十岁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那里谈得上年老色衰,如果是五十岁,宝珠你再说这句话那还差不多。”朱由校解释道。
“妾知皇上爱美人,更爱江山,皇上为了帝国,不愿意耗费民脂民膏,更不愿意伤害百姓以满足一己私欲。妾会帮皇上安排的。”张嫣微笑着说道。
“朕在你们心中是不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朱由校见怎么都说不通,他忍不住问道。
张嫣等妃嫔都笑而不语,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宝珠,你先来回答?”虽然从众女的脸上能看出答案,但朱由校依然不死心。
“皇上乃是有为的圣君,自天启四年开始,宫内一直才裁撤宫女,除了宫内禁卫女兵之外,宫内的宫女从近万人到现在已经不到两千人了,而且新进宫的宫女都是皇上从民间收养来孤儿,皇上虽然爱美人,但并没有任何错,更没有从民间索取,如果说皇上的色,只能说是色而不淫。”张嫣想了想说道。
“归根到底,朕还是一个好色之人。”朱由校无奈地说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何况皇上乃是一国之君,能做得今日的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范慧妃也说道。
“好吧,这个问题不讨论了。”朱由校觉得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帝国上下已经形成共识了。
说完,朱由校又说道:“不过女子三十岁以后怀孕的确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尤其是三十五岁以后要更加注意了,女子过了三十五岁怀孕,对大人,对小孩都会有影响。”
在后世,三十四岁就属于高龄产妇,在这个时代,医疗水平更加落后,危险性更高。朱由校现在又不缺子嗣,完全没有必要让后宫妃嫔去冒这个险,这如果没处理好,极有可能就是一尸两命。
“妾知道了,妾会让敬事房注意此事的。”张嫣说道。
“宝珠,今天晚上,朕就留宿坤宁宫了。”朱由校说道。
“诺。妾会安排的。”张嫣微笑着说道。张嫣明白朱由校的意思。
……
用完晚膳,朱由校在乾清宫批了一会儿奏章,便直接去了坤宁宫。此时坤宁宫内,除张嫣及宫女之外,杨爱也在。
“杨爱,你今日也来了,正好给朕沏一壶茶来,朕就喜欢喝你沏的茶。”朱由校说道。
“诺。”杨爱娇羞地点点头。
“是妾让杨爱过来的。”张嫣微笑着说道。
“杨爱,在女子学校教书还适应吗?”朱由校说道。
“还好。”杨爱羞涩地说道。
“杨爱,你喝酒了?怎么脸怎么这么红?”朱由校问道。
“没有,没有。”杨爱赶忙摆手说道,“皇上不喜欢喝酒,妾也不喜欢喝酒。”
“不会是得了伤寒吧?”朱由校紧张地问道。此时杨爱的脸似乎更红了。
“没有,没有,妾身体好得很!”杨爱说道。
“皇上,不要乱猜了,是妾让杨爱过来侍寝的。”张嫣说道。
“噗!”朱由校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喷了对面的张嫣一身。
“皇上,让杨爱来侍寝,您也不用这么激动吧!”张嫣赶忙给朱由校拍了拍后背,打趣地说道。
“宝珠,你这真是胡闹,杨爱这才多大?你就让她来侍寝。”朱由校说道。
“妾今年十八了。”这次杨爱抢先说道。
“朕将你招进宫来养育,可不是让你来侍寝的,是希望你将来能更有出息的。”朱由校解释道。
“皇上,妾就算更有出息,妾最后还是要嫁人的,妾认为嫁给别人,还不如嫁给皇上得好。”杨爱毫不示弱地说道。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不了手
根据历史记载,朱由校推测杨爱,也就是柳如是应该是有很深的恋父情节的,看她两次嫁人就看得出来,如果说第一次是身不由己才嫁给了比自己大五六十岁的老头子的话,那第二次嫁给比自己大三十六岁的钱谦益完全就是她的自己的决定,要知道当时要娶柳如是的青年才子无数,而柳如是则挑选了已经年近花甲的钱谦益,这在当时可是头条新闻,柳如是这个举动让江南一地的才子大跌眼镜,甚至不少人都对此冷嘲热讽。
“皇上,妾当年收养杨爱便有今天的想法。杨爱,可是妾一手调教出来,要将她嫁给别人,妾也舍不得。”张嫣也说道。
“说实话,杨爱是朕看着长大的,朕下不去手啊!”朱由校说道。张嫣的话说得让朱由校有点觉得邪恶,这分明就是萝莉养成嘛!
“皇上,你就这么嫌弃我吗?”杨爱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朕绝没有这个意思,杨爱你才貌双绝,放在整个帝国也是上上之选,朕怎么会嫌弃你?只是朕需要点时间来适应和调整。”朱由校解释道。
“那请皇上给我一个时间。”杨爱一咬牙不管不顾地说道。
“等你到二十岁,如果你还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再讨论此事如何?”朱由校说道。
“希望皇上不要忘记今天的承诺。”杨爱说道。
“朕金口玉言,自然不会骗你的,朕觉得这段时间你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许会有所获。”朱由校建议道。
“皇上何时出巡,我随驾侍候皇上就行,其他的时间我不想出去。”杨爱倔强地说道。
“天色不早了,你先下去吧,此事以后再议。”朱由校觉得目前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多聊。
……
待杨爱离开之后,张嫣才轻声说道:“这丫头被妾惯坏了,皇上可不要怪罪她冲撞了皇上。”
“朕是这么小气的人,杨爱也只是……算了,不说了。”朱由校无奈地说道。
“杨爱性子妾是非常了解的,既然她喜欢上了皇上,就算你让她等到三十岁也不会改变的。”张嫣说道。
“你说朕如果不是皇上,会不会有这么多女子喜欢?”朱由校突然问道。
没等张嫣回答,朱由校接着说道:“朕明白,正因为朕是皇上,才会有这么多女子喜欢,而朕又爱好美女,所以来者不拒,才会有这么多风流债。”
“在皇上的妃嫔中肯定有许多这样的人,例如顾媚就是这样,但杨爱绝不是这样的,杨爱最亲的人就是皇上和妾,喜欢上皇上也没什么奇怪的。”张嫣说道。
“杨爱的这种应该叫依恋,如果换个角度来说,也有可能是恋父情结。”朱由校解释道。
“皇上,这有什么问题吗?”张嫣疑惑地问道。
“似乎……好像没什么问题。”朱由校想了想尴尬地说道。
“既然没什么问题,那就无妨。”张嫣哭笑不得地说道。
“其实说来说去,朕觉得让杨爱来侍寝,总是感觉到有点邪恶。”朱由校坦白地说道。
“邪恶?!就算邪恶跟皇上无关,妾真的从第一天带杨爱进宫之时便有了今天的想法。”张嫣再次强调道。
“宝珠,你说这后宫其他妃嫔会不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朱由校问道。
“皇上自己的妃嫔,还要来问妾吗?”张嫣白了一眼朱由校说道。
“朕的确不知,就如杨爱的事情,朕从来就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朱由校认真地说道。
“这后宫的妃嫔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尤其是那几个贵妃和妃子们更是如此,岁月不饶人啊!现在妃嫔们的年级都已经大了,意味侍寝的机会也少了,可妃嫔们都还有好几十年要活了,皇上去的少了,这宫里可就冷清了,这一冷清,可就意味着失宠,她们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肯定都巴不得皇上能多去她们的宫中走动。这个时候,她们肯定会想尽办法来讨皇上的欢心。皇上你说你的妃嫔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张嫣说道。
听了张嫣的话,朱由校想到一句话: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这句话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条真理。
“坤宁宫朕可是常来的,那你还安排杨爱来侍寝?”朱由校问道。
“一代贤后——长孙文德皇后被唐太宗如此宠幸,可她也是经常安排美人给唐太宗侍寝。从古至今,凡是称得上贤后的,无一不是知书达礼之人,皇上中兴大明,乃是一代圣君,妾虽称不上贤后,但也知道什么事情是皇后该做的,妾已经无所出,如果还善妒的话,妾真的就再无脸面待在这皇宫了。”张嫣义正言辞地说道。
在这个时代,张嫣的一番话是说得极有道理的,朱由校既然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朱由校才说道:“在朕的心中你就是朕的贤后。”
“谢皇上夸赞,妾愧不敢当!”张嫣施礼道,“自从妾入宫到现在,如果张妍不算,妾还只是给陛下安排了一个杨爱而已,可没想到皇上还给拒绝了。”
“杨爱真的是朕一时下不了手,下不为例,下不为例。”朱由校突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有愧于张嫣的一片苦心了。
张嫣笑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
二月,山西一地上报,山西多地连年遭受旱灾,颗粒无收救灾的压力巨大。朱由校知道光靠救灾已经不行了,国家的压力太大了,必须要将山西的百姓移民出去。这次朱由校决定依靠民间力量来解决此事。
“朕决定放低缅中及仰光两省的地价,地价同中田计。”朱由校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所有的人默不作声,他们知道朱由校肯定还有话没说完,果然朱由校又说道:“此次这两省的田地买卖会以一百亩为一组起卖,要享受这个价格的,必须将十户山西百姓的移民到这两省,同时为了补偿所有人,这两省的田地将会免税十年。”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九章 拖
朱由校一直有意降低田赋,明朝的工商业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发达,朱由校明白只要能将工商业的税收征收到位,田赋征收与否问题都不大。只是现在天灾**不断,再加上科技水平等等原因,在一两百年之内是不可能完全废除田赋,但降低田赋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免除缅中与仰光两省十年的田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相对于十年的田赋,移民的成本要低上许多。现在山西多地绝收,百姓全靠朝廷的救济在续命,而连续几年的旱灾,让许多百姓几乎都看不到希望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的动员,百姓也都愿意出去找寻希望。
而商人们在移民的成本控制上绝对要比政府做的合理,他们不可能像朝廷这样无所顾忌的花钱,他们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在刀刃上,而在移民运输上,他们依然是走海运,走海运要比走陆运的成本要低很多。
二月十七日,淮安武举陈启新奏陈时弊:今天下有三大病:一为科目取人,一为资格取人,一为以推知行取科道。当内阁成员看到这份奏章之时,立刻就被内阁搁置了,而朱由校根本就不知道这份奏章,就连王礼乾都不知道。
朝廷重臣也都知道朱由校要废除科举取士,而这份奏章就像是在煽风点火,所以内阁一致同意暂时搁置。
三月份,朱由校再次收到了灾荒的消息,河南南阳等地饥荒。朱由校记得这次饥荒是非常严重的,史载“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南阳等地的饥荒情况如何?”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河南的饥荒跟山西不同,山西是连年受灾,而河南只是去年受了灾,当地的饥荒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朝廷已经派人赈灾了。”毕自严回答道。
“看来要比朕想象中的情况要好。”朱由校满意地说道。
“自从新农作物推广之后,帝国已经很少发生非常严重的饥荒了。”毕自严解释道。
“徐少保功不可没,只可惜走得太早了,农部可不要让朕失望,更不能让徐少保失望。”朱由校感叹道。
……
而在此时,来自帝国各地的商人或者商人代表齐聚阿瓦,开始了缅中行省的田地买卖。缅中行省的田地平均价格在七两一亩,这个价格放在整个帝国来说都是非常便宜的价格。
缅中行省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下田分给移民,上中两等田地拿出来拍卖。缅甸的土地肥沃在后世闻名于世,与泰国、越南并称为世界三大稻谷产区。
而此时经过《大明帝国报》长时间的宣传,帝国许多商人都知道缅甸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而且每一季产量也是非常的可观。
经过上次屠城之后的阿瓦,在这次土地买卖之中再次繁荣起来,此刻阿瓦城已经聚集了上万人,而聚集在此处的人几乎超过九成的人都是为了购买田地而来的。
“所有的人都不用抢,此次缅中藩司和仰光藩司需要出售的田地多达数千万亩,而且都是上田或者中田,所以说人人有份,人人都不会吃亏。只要有钱,就一定有好地。”城中负责田地买卖官吏大声吆喝道。
“另外请各位看好购地的细则,这里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凡购买土地的人,无论购买田地数量多少都必须在两年完成规定的移民数量,陛下考虑到实际情况,已经将移民的条件降低到每一百亩只需要完成一户山西籍百姓的移民即可;第二,凡购买了的田地,如果某块田地荒芜的年限达到了三年,朝廷将会将这块田地视为无主的田地,朝廷将有权收回这块田地;第三,缅中和仰光两藩司虽然免除田赋十年,但日后田地所产,有三成必须卖给朝廷,价格则按江南一地的粮价征收。”
“大人,缅中藩司被暹罗人杀得可是鬼影都看不到一个了,如何在三年之内完成耕种?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吧。”有商人问道。
“根据本官的消息,在东吁应该还有五十万人左右,其中逃到缅挝藩司的人就有二十多万,其余的大部分都藏在深山之中,朝廷已经下了安民告示了,暹罗人在帝国领土妄杀无辜已经全部被驱逐回暹罗了,现在不会再有人屠杀他们了。他们现在无钱无地,你们可以招募他们进行耕种,朝廷已经同意凡是在缅中和仰光两藩司耕种五年以上者,帝国将会给他们颁发户籍,允许他们的子女进入乡学、县学、府学等学校学习。我身边的这位便是缅中布政使波道,他会协助大家招募百姓耕种土地的。”
暹罗人成了这次大屠杀的背锅侠,对此,暹罗人对帝国不敢有丝毫的不满,巴塞通王也想得明白,这些残余的东吁人以后是不可能威胁到暹罗的。
“另外有三年的时间,我相信你们完全可以从缅挝,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招募百姓来开垦,这四藩司距离此地也并不太远。”
“如果三年都不能解决耕种的问题,我建议你还是不要买了,这点能力都没有,还不如早点回家守着自己家那点祖业混日子。”此时人群有人起哄道。说话的人是海运公司的股东派来的代表,实际上也算是朱由校的托,当然他也的确是来购买土地的。
“还未请教这位兄台的尊姓大名?”刚开始的商人强忍着心中的怒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