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豹诧异的看向华安,顿了顿,感慨道:“以你的武力和谋略,又能有如此胸怀,只怕我大赵的祸事不远了啊!”说完拔出佩剑,刎颈自杀。
桃豹自刎而死,身后的几十名龙腾死士皆是一震,纷纷举起兵器欲做困兽之斗,四周的北伐军将士亦举起兵器针锋相对。
华安摆了摆手,示意麾下北伐军后退。
“大哥,这是为何。”王三有些诧异。
华安并不回答,他看向几十名龙腾死士,大声道:“赵军士兵听着,本将今日决定放了你们,尔等带上桃豹的尸首快走吧!”说完命令麾下士兵让开一条道路。
几十名龙腾卫士皆不太相信华安所说的话,一个个怔怔的愣在那里。
“回去告诉石虎,中原是我大晋的国土,本将迟早要打进邺城,收复整个中原,你们快走。”华安再次说道。
见华安的目的是利用他们传话,众龙腾死士的怀疑打消了,他们放下兵器,抬起桃豹的尸体,顺着北伐军让出的道路向北奔去。
“大哥,难道就这么放了他们。”王三诧异的问道。
华安轻哼一声,道:“几个小兵而已,杀之无益,让他们带着桃豹的尸首回去,更能震慑石虎,让其不敢轻易南犯。”
“哦,原来是这样。”王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大战过后,华安和麾下的北伐军原地扎营歇息,负责打扫战场的将士,将敌我双方的伤亡情况都做了详细的统计。
第二百八十章 骇人的包裹
将士们清扫战场的时候,华安也没有离开,看着一个个倒在雪地里的尸体,华安感受到了什么是惨烈。
从尸体的分布来看,敌我双方的损失都是极为惨重的,但总体感觉还是赵军伤亡更多一些。
“咦,赵军士兵的尸体背后都有一个包裹,里面会是什么呢?”华安突然好奇了起来,命令身旁的两名士兵,将包裹打开看看。
两名士兵闻令,立即将赵军尸体身上的包裹解下,放在华安面前打开了。
“啊!是人手。”两名士兵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
华安亦是心头一震,呈现在眼前的居然是一只煮熟了的人手,看上去应该是一名少女的手,这一惊非同小可,这让华安的内心有了一丝可怕的预感。
“你们几个,把附近赵军尸体身上的包裹都解下来,看看里面是什么。”华安连忙向周遭的士兵下达命令。
十几名士兵闻令,从附近摘取了几十个赵军尸体身上的包裹,全都放在华安面前一一打开,当然,里面的东西也正如华安所料,无一例外的都是人的尸体,有手掌、胳膊、大腿、躯干、甚至头颅。
华安感到极为震惊,身旁的北伐军士兵也都惊呆了,很快,闻讯赶来的王三、雷暴等人也看到了眼前的一切。
“大哥,赵国的龙腾卫士真是一支**之师啊!居然以人肉为粮。”王三震惊的说道。
“这些尸首一定都是我大晋的百姓,里面还有几岁的孩子啊!这群可恶的**,一定要将他们斩尽杀绝。”雷暴更是暴怒不已。
“大哥,这群**还没有逃远,我军立即追击,为这些惨死的百姓报仇。”赵武极力请战。
“大哥,下命令吧!”铁牛跟着附和。
华安摇了摇头,下令道:“你们几个,将这些包裹里的尸首全都放在一起,单独安葬,立个无字碑吧!”
“是。”十几名士兵慨然应诺,前去收集包裹。
王三走到华安身前,轻声道:“大哥,赵军以人肉为粮,这太残忍,太可怕了,大哥为何不下令追击呢?”
“对啊!为何不痛歼这股**,留着他们也是祸害。”铁牛跟着说道。
雷暴、赵武亦投来疑问的目光,显然他们也愿出战。
华安回头看向四人,解释道:“龙腾卫士是石虎麾下的近卫军,战力远远超过我们的预计,刚才一战,我军之所以会击溃他们,并不是因为我军战力高于龙腾卫士,而是因为我军埋伏道路两旁,发起了突然袭击,赵军没有准备所致,如今,赵军已经冲出包围圈,对我军的实力也有了清晰的了解,此时追击,必是一场血战,我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大哥不能冒这个险。”
王三等四人听了,皆低头沉默不语,显然,经过刚才的一场血战,他们对龙腾卫士的战力也有了足够的认识,对于华安的担忧也就比较认可。
“大哥,石虎溃逃一定奔着当涂去了,当涂城只有二龙山的万余兵马,韩、马二位寨主,会不会有危险。”王三突然想到了石虎的退兵路线。
“是啊!大哥,我军当向北追击,分散石虎的注意力,为二龙山的兵马分担压力。”赵武也跟着附和。
华安微微一笑,轻松道:“你们不必担心,韩、马二位寨主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尤其是韩寨主,想当年,韩寨主率兵大破赵军,那是何等的威风,那时,你们几个还都趴在娘亲的怀里吃奶呢?”
“哈哈哈哈!”四人一听,都大笑了起来。
“不过,二龙山的兵马确实不是数万龙腾卫士的对手,要立刻通知二位寨主,放弃当涂城,向二龙山转移。”华安补充了一句。
“大哥,这个交给我了。”王三大声应道。
半个时辰之后,战场已经打扫完毕,通过细致的统计,北伐军伤亡足有三分之一,阵亡多达三千,龙腾卫士伤亡自然更大,并且丢下了六千多具尸体。
阵亡一比二,北伐军大胜,但华安的心情却是极其沉重的,一是因为北伐军阵亡了多达三千名将士,损失颇为惨重,二是,这场战斗北伐军准备充足,是有备而战,而敌军却是仓促迎敌,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损失如此之大,取得的战果也不是足够辉煌,这在华安眼里是难以接受的。
华安心下一次次的设想,若是在平原地带,两军列阵厮杀,公平决战,北伐军能否抵挡赵军的铁骑,战斗的结果又是如何。
一次次的设想,一次次的失望,不论华安如何设想,结果都是赵军大胜,北伐军将士无力阻挡赵军精锐的铁骑,阵型被赵军冲散,大军立即崩溃。
华安甚至觉得,师傅韩潜,国舅庾亮,以及许多北伐志士都是错的,如今,赵军兵力雄壮,江南之兵根本不足以收复中原,实力不济而要强行收复,结果很可能是连江南的一块国土也要沦丧。
但华安反过来一想,中原毕竟是大晋的国土,总不能一直拖着留给后世吧!是我们的领土,自然是要收回的。
“大哥,你愁眉苦脸的,在想什么呢?”王三见华安蹙眉,小声问道。
华安回头看了看王三,道:“我是在想,赵国实力雄厚,我大晋北伐中原的时机还未到来,也许还要等上十年啊!”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问道:“大哥所说不错,赵国实力确实强于我大晋,但十年之后又如何,只怕赵国会更强,我大晋就更难收复中原了。”
华安摇了摇头,微声道:“十年之后,中原必然大乱,赵国分崩离析,雄霸一时的大赵帝国将不复存在。”说完自信满满的看向王三。
“大哥,这十年之后的事情,你也能未卜先知。”王三摇了摇头,一脸的不信。
华安淡然一笑,也不想解释,毕竟,他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对历史的走向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偏移,十年之后,石虎过世,赵国诸位皇子为夺帝位,必将掀起一轮残烈的厮杀。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水宝地
中原大乱之时,身为石虎养孙的汉人冉闵,将率领中原汉人绝地反击,与北方各胡族展开血战,而这正是大晋收复中原的良机。
此时,大晋军力有限,根本无力收复中原,只有等待十年后,中原大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而在这十年之中,晋军应该采取守势,并秣兵厉马,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从而一步步增强自身的实力,当十年后机会来临的时候才可以抓住。
华安仔细的对大晋的国情进行了一番设想,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下大晋必须固守江淮,发展生产,稳定内部,以待天下之变。
有了这个结论,华安觉得班师之后,有必要向朝廷禀明利害,让朝廷不要再有北伐的念头,对于朝廷能否接受,华安是丝毫都不担心,毕竟,朝廷之中热衷北伐的志士寥寥无几,而反对北伐的士族却多如牛毛,如今,国舅庾亮病重,韩潜阵亡,大晋已经无人能撑起北伐的大任了。
两个时辰之后,战场完全打扫完毕,华安率领北伐军主力向历阳城进发,同时派遣雷暴、赵武、铁牛三人,各领所部兵马,向北缓行,监视石虎主力兵马的动向。
进入历阳城后,看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和满大街的森森白骨,华安倒吸了一口凉气,命令麾下士兵打扫城池,将城中的尸体全部运到城外好生掩埋,并立碑纪念。
在得知韩潜的遗体被运回江南之后,华安连忙将大军交给王三,带领一百亲兵渡过大江,寻找韩潜的遗体。
刚到大江南岸,华安抬眼便看到沿江的一座小山峰上插满了白色的旗帜,并且隐隐约约的有哭泣之声。
华安一怔,随即带领亲兵向山顶奔去。
山顶之上足有数百人,个个披麻戴孝,华安随意扫了一眼,大部分是京北大营的水军将士,只有最前方的一老一少是平民百姓。
一座简易的墓碑上刻上了韩潜的生辰,虽然略显寒酸,但这里的风景却是不错,向北一望便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江对岸的树木和城池都清晰可见。
华安走向墓碑前双膝下跪,抚着墓碑,伤心的哭拜了起来,良久才抬起头来。
操办丧礼的水军营主安慰华安几句,并发自内心的赞扬韩潜的英勇,自责自己没能劝说韩潜上船。
他自作主张将韩潜下葬于此,是觉得此处地势优越,符合韩潜的身份,而且,当时韩潜身旁的北伐军大将都阵亡了,而华安还远在江北,为了让韩潜早日入土为安,他便狠下心自作主张了。
华安对水军营主的做法很是满意,此处面朝大江,用风水宝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这座山峰的旁边还有几处略矮的山头,陈雄等北伐军大将的遗体都被安放在此,他们围绕在韩潜的周围,陪伴着自己的将军。
华安祭奠完韩潜,便向四周走去,将陈雄等北伐军大将都祭奠了一遍,而后再次返回韩潜的墓碑前,扶着韩潜的墓碑诉说着心里话。
此时,祭拜的人群都回去了,韩潜的墓碑前只有华安、水军营主、以及各自的几名亲兵,华安诉说心里话的时候,也就没了多少顾忌,他在韩潜墓碑前,一吐心声,将自己对当前天下的形势都畅谈了一遍。
就在华安畅谈天下形势的时候,身后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华安闭上嘴巴,下意识的向后看去,却见刚才祭拜韩潜的少女走了回来,手里捧着满满的一束梅花。
这位姑娘面色略为发黄,似乎身体不是很好,但五官清秀,是个地地道道的美人胚子,对于姑娘的行为,华安充满了好奇。
姑娘走到韩潜的墓碑旁,将手中的梅花放到韩潜的墓碑前,真诚的说道:“将军,我和爷爷就住在山下,以后我每天都会来看你的。”说完向华安抿了抿嘴,转身离开。
华安心头大为诧异,他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少女,为何对自己的师傅这么好。
身旁的水军营主看出了华安的疑问,于是,一五一十的将韩潜救下这对祖孙的英勇事迹诉说了一遍,华安这才恍然大悟。
看着年轻少女离去的背影,华安心下感叹其知恩图报。
######
当涂城方向,韩晃和马雄的兵马挡住了淮河北岸赵军的进犯,让豫州的赵国大军无法增援石虎,有力的支援了华安主力人马的作战。
此时,石虎主力人马在遭受华安的重创后,重新集结向当涂城方向进犯,早一步得到消息的韩晃和马雄,决定听从华安的建议,放弃当涂城,率领大军返回二龙山躲避。
二龙山的兵马在韩晃和马雄的率领下,仓促撤走,石虎率领大军不费吹飞之力便占据了当涂城。
占据了当涂城,后续的粮草便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至,石虎仍可以再次动员麾下兵马向南进攻,但经历了数月的鏖战,尤其是被华安击溃后,赵军将士普遍厌战情绪严重,而且石虎本人也受了不轻的伤,诸将皆劝石虎返回邺城,日后有机会再南下不迟。
既然部下都极力劝说返回邺城,石虎在当涂城歇息一夜后,第二日一早,便率领主力人马渡过淮水,向邺城方向进发。
石虎离开后,当涂城再次回到晋军的手中,负责监视石虎的雷暴、赵武、王三率领麾下人马返回江南。
#######
荆州方向,入侵的赵军在荆州军大将庾翼、李阳等人的合力绞杀下渐渐不敌,其主将夔安收拢人马在襄阳城附近,准备与荆州军决战。
庾翼、李阳等大将率领荆州军主力,分三路合围襄阳城,并在城下与赵军主力展开了一场血战。
一场大战杀的昏头地暗,荆州军和夔安的人马损失都不小,但双方主力尚存,仍可再战。
夔安的赵军远离后方,属于孤军深入,在形势上处于弱势,所部将士也是思乡心切,厌战情绪严重。
而大晋的荆州军经过了数月的厮杀,也是元气大伤,各军将领也不想和赵军死磕到底。
恰好在这时,石虎下令北撤的消息送到了夔安的手中,数万赵军在夔安的率领下,放弃襄阳城,急速向北撤退。
第二百八十二章 喂奶
赵军全线撤出荆州,荆州军得以从容占据失地,对于逃跑的赵**队则并不追赶,两国鏖战前后历时三个多月,最终以赵军狼狈退兵结束。
前线各军将领班师回朝,朝廷根据立功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的赏赐,华安和麾下的北伐军立功最多,得到的赏赐自然也最多。
对于毛宝、樊峻、韩潜、陈雄等朝廷栋梁的战死,皇帝司马衍深表痛心,并表示要派遣使者前往墓碑前一一祭拜。
韩潜身为北伐军主将,既然已经战败身死,北伐军自然需要一位新的领导,这位新的领导自然非华安莫属。
司马衍当庭正式册封华安为平北将军、冀州刺史,接任韩潜的职位,统领整个北伐军。
封赏完毕,华安跪拜谢恩,并当庭向司马衍进言,痛陈厉害,要求朝廷停止一切北伐活动,休养生息,以待天下之变。
华安的这一建议完全否定了师傅韩潜的理想,而韩潜尸骨未寒,这使他背上了欺师的罪名。
不过,这一建议却受到了朝廷中,几乎所有大臣的赞赏,各位大臣随声附和,更有人私下里对华安赞不绝口,称华安识时务,比其师韩潜强多了。
如今,一心北伐的庾亮还在病榻上,朝廷之中大臣全都反对北伐,皇帝司马衍自然是接受建议,决定韬光养晦,以待天下之变。
华安正式接掌北伐军之后,思虑再三,决定给皇帝司马衍上书,提出建设北伐军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为练兵十万,囤于淮河两岸,可以防御赵国的进犯。
中策为练兵五万,囤于江淮之间,练兵屯田,已备不时之需。
下策为练兵三万,囤于京城附近,既可拱卫京师,也可支援紧急之处。
皇帝司马衍接到华安的奏请,与朝中的大臣商议,众大臣一致认为,既然已经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