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闲王-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都无权查看,可是现在若是让朝廷拿走了,那我们的银行还有什么信誉可言!”

    “嘶~,这位王相公也太胡闹了,银行可是关系到天下间半数的财富,若是因为他们搞出什么乱子,恐怕连我们大宋的根基都会动摇啊。”这时徐元听到曹嵩的话也是倒吸了口凉气道,他虽然接触银行的时间不久,但因为经常和赵颜在一起,所以对银行的认识比一般人还要深刻。

    “谁说不是啊,我们银行内部对那些记录也都进行着绝密保护,可是现在朝廷竟然无故要查看,这简直就是在挖银行的根基啊,万一传出去的话,恐怕我们的银行也就不用做了!”曹嵩说到最后时,再次气呼呼的坐下道,自从他开办银行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生气。

    “九哥儿你也不必生这么大的气,既然王相公看中了银行,恐怕以后还会派更多的人接管银行,所以你也要早点做好准备,大不了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直接辞去银行行长的职务,把银行整个的丢给朝廷就是了!”赵颜这时却是笑呵呵的道,虽然银行的建立他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甚至在其中还有不小的股份,不过王安石变法的大势已成,他也没办法阻止,所以还不如大方点,把银行交出去算了。

    “三哥儿,银行可是咱们的心血啊,就这么交出去难道你就不心疼?”曹嵩听到赵颜的话却是一脸焦急的道,他已经把银行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现在让他把一手养大的孩子送人,这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不要舍不得,现在交出去刚好让九哥儿你休息一下,也好有时间陪一陪我三姐,至于银行反正也跑不了,而且以后也未必没有机会拿回来!”赵颜这时却是笑着安慰道,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应对变法的计划,只是他现在却在犹豫是否要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六章 苏轼与沈括也来了

    熙宁元年二月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四月派人清查全国农田水利和赋役,七月就颁布了第一条新法,也就是历史上的均输法,九月颁布了青苗法,十一月颁布了农田水利条约,随着这三条新法的颁布,也标志着王安石正式的拉开了变法的大幕。

    “胡闹!这哪里是变法,简直就是向所有人宣战,按照他们这种搞法,最后非要惹得天怒人怨不可!”苏轼一掌重重的打在河边的柳树上,满脸都是痛恨的表情道,依然是赵颜家附近的汴河边,赵颜也依然悠闲的钓着鱼,只不过他身边陪他钓鱼的人多了起来,不但有徐元和曹嵩,另外还有苏轼和沈括,只是苏轼和沈括是今天才刚来,而且情绪十分的激动,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钓鱼。

    “可不是吗,虽然均输法和青苗法的本意都是好的,但他们也不想想能不能实行下去,其中均输法触动的是那些大商贾的利益,可是这些大商贾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或数个靠山,想推行下去几乎难比登天,而青苗法更是天真,若是让那些地方官府执行的话,最后还不知道被他们改成什么样子,恐怕这个利民之法最后会变成害民之法!”沈括这时也是捶胸顿足的道。

    沈括在地方上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地方上的官员都是什么德行,事实上他的判断也十分准确,在原来的历史上,均输法在颁布之后,仅仅只是在小范围内施行,根本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至于青苗法更是成为各官府强行向百姓贷款敛财的工具,使得各地的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成为后来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哥儿。眼看大宋就要被变法搞的乱成一团,难道你就不着急吗?”这时手持钓竿的曹嵩扭头向赵颜问道。

    前段时间曹嵩听从赵颜的建议,直接辞去了银行行长一职,说起来银行本来是一个私人的商业机构,背后有赵顼、赵颜和曹家三位股东,曹嵩的辞职也需要三家股东的同意。本来赵顼刚开始并不同意放曹嵩走,只是赵颜和曹家都同意,为此赵顼还特意找到赵颜,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挽留一下曹嵩,不过赵颜却告诉赵顼,若是他真的执意要变法的话,那么一定要把银行掌握在变法派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银行的威力。

    不过同时赵颜也告诉赵顼,银行若是使用得当。可以对他们的变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若是使用不当,甚至是连银行本身都发生了混乱,那么到时不但不会对变法有用,反而还可能产生危及大宋江山根基的后果,所以赵颜让他一定要想明白,是否要选择接管银行?

    对于赵颜的话,赵顼也十分的重视。不过这时的他满心都是变法,所以最后依然选择接管银行。同意了曹嵩的辞职请求,所以现在曹嵩也彻底的闲了下来,每天和徐元一样,大早上就与妻子一起来赵颜府上,然后三个大男人坐在河边钓鱼,直到日薄西山才回去。有时甚至一日三餐都是在赵颜这里吃,搞的赵颜都想让他们给自己交伙食费了。

    “有什么可急的,我又不是朝廷的官员,而且若是变法真的惹出事来,朝堂上不是还有那么多的大臣吗。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赵颜依然十分悠闲的回答道,现在新法才刚刚实施,不但效果没有显现,连一些问题也同样没有出现,现在一切都还只是处于猜测之中,所以赵颜也并不心急。

    “可是朝堂上的有识之士并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已经预见到这几项新法的弊端,特别是均输法和青苗法牵涉实在太大,简直是向大地主、大商人和大贵族宣战,变法之初就使用如此激烈的手段,我很担心新法是否能够推行下去!”沈括这时再次开口道,他从开始时就和赵颜一样不怎么看好变法,现在见识到变法派的手段后,心中更加认定这次变法恐怕根本无法成功,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因为变法把大宋给搞乱了。

    “现在已经快要推行不下去了,朝中的大臣现在已经暗中准备弹劾王相公,而且听说这次参与的官员并不在少数,恐怕又是一次大的朝争啊!。”这时苏轼忽然开口道,在座的人中也只有他算是正式的朝廷官员,平时也需要经常上朝,所以对于朝堂上的事也比较熟悉。

    “哦,没想到朝中的官员这次反应倒是挺快,看来朝中的有识之士还真不少啊!”曹嵩听到这里也不禁开口道。

    不过曹嵩的话刚一出口,就见旁边的沈括笑道:“曹衙内错了,虽然我不在朝堂,但是也能猜出来这次跳出来反对的官员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均输法和青苗法损害了他们背后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急切的跳出来,而且我认为这次反对的人也不会很多,他们只不过是借此试探一下陛下的态度,若是陛下态度坚决,恐怕他们会消停一段时间,等到日后反对的人多了,他们才会再次跳出来!”

    沈括不但博学,而且对官场上的门道也十分清楚,别看他现在离开了官场,只掌管着格物学院,不过对于官场却依然看的十分通透。

    “呵呵,存中兄倒是觉得官场三味,以你的才能不去做官实在太可惜了。”苏轼听到沈括的话却是笑道,不过他的话明着是夸奖沈括,但认真听时却又有些讽刺之意,说起来他们虽然不在一起为官了,但平时遇到一起也难免会起冲突。

    “子瞻兄性格耿直,在我看来实在不怎么适合为官,所以我若是子瞻兄的话,还是早点辞官回乡,找几个学生教一教诗词才是正理!”沈括听到这里也是毫不留情的反驳道,其实他倒是很希望苏轼能够来格物学院教学,虽然苏轼不懂得物理化学,但以他在诗词上的造诣,却是无人能及,到时格物学院又可以增加一门新的学科了。

    “嘿嘿,苏某之事不劳存中兄费心!”苏轼这时却是冷笑一声道,他对格物学院其实也很有好感,时常想若是不做官了,倒是可以去学院里教教书,只不过一想到若是进入格物学院,就要在沈括手下做事,这让他想到以前在军器监与沈括争吵的不愉快时光,这让他当即就打消了这种想法。

    “哈哈~,存中兄与子瞻兄还是老样子,不过说到变法,军器监和学院那边应该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吧?”赵颜生怕苏轼和沈括再吵下去,于是急忙打断他们道。

    听到赵颜问起自己所受的影响,苏轼和沈括这才停止了争吵,当下由沈括率先开口道:“学院不属于朝廷管辖,暂时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不过学生中对于变法的讨论十分激烈,绝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冲动,被变法的美好前景所迷惑,所以他们对于变法也是十分支持的,另外一些学生因为家族的利益,对于新法比较抑制,只有极少数学生十分清醒,认为新法的推行太过急切,恐怕会引发大乱子,也正是观点不同,所以学生中经常爆发一些激烈的讨论,不过学院对此一般不怎么过问,只要不发生冲突就行。”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然后考虑片刻开口道:“学院虽然是我提议创办的,但也是学院的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果,我担心日后变法会波及到学院,所以日后若是有朝廷的人想要插手学院的管理,存中兄一定要严辞拒绝,同时也要派人通知我,绝对不能让学院有任何差池!”

    赵颜说到最后时,脸色也十分的凝重,王安石的变法不但涉及到经济政治,同时也涉及到学术与思想领域,比如王安石创办的“荆公新学”,并且强行推广天下的官学教授新学,虽然格物学院不属于官学,但是有了银行这个前车之鉴,再加上格物学院的影响力已经丝毫不逊色于国子监和太学,所以他担心王安石也会插手格物学院,这是赵颜绝对不允许的。

    “郡王放心!沈某知道轻重!”沈括这时也一脸郑重的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学院的重要性,虽然现在学院还不是太过耀眼,甚至在别人眼中还不如军校,但是他相信只要等到学院真正发展起来后,将会影响大宋未来几十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国运。

    赵颜听到沈括的保证也是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苏轼,只见苏轼则是微笑道:“对于军器监郡王可以放心,无论新法如何实施,都与军器监的关系不大,而且军器监关系数十万禁军的武器供应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大宋的军事实力,所以我相信就算是王相公,也不敢轻易的动军器监!”

    对于苏轼的话,赵颜却并不怎么赞同,因为他知道王安石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认准的事,就肯定会全力去做,至于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他倒不是不考虑,只是他坚信有赵顼的支持,再加上他的能力和决心,就肯定可以克服各种困难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是这种想法在赵颜看来,却是十分的可怕!(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旧党争

    不出赵颜等人的预料,在新法正式颁布之后没多久,朝堂上终于迎来第一位反对新法的大臣,御史中丞吕诲历数王安石变法以来的十大过失,请求赵顼停止新法,可惜这位御史中丞却是撞到了枪口了,这时的赵顼对王安石正是信心十足的时候,所以接到他弹劾王安石的奏折后,几乎是在第二天就把吕诲贬为地方官。

    不过吕诲的弹劾虽然没能成功,但是却开启了新旧党争的序幕,其中以王安石为首主张变法的称为新党,而以反对变法的大臣则组成了旧党,刚开始旧党的实力并不强,很多大臣都对变法并不抵触,虽然王安石有些失误,但他们依然处于观望之中,所以旧党在开始时除了那个吕诲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人物,而且在吕诲被贬出京之后,旧党也的确像沈括预料的那样消停了好一段时间。

    本来按照变法之初的局势,王安石遇到的阻力并不大,甚至不少人还暗中为新法开绿灯,但是随着王安石顽固、不懂变通等性格缺陷的显露,以及他在用人方面的不当,使得新法在推行之初就暴露极大的缺陷,不少人私下里都劝王安石暂停一下,最好是能够整顿一下变法派的内部再推行变法也不迟,可惜以王安石的性格若是能听进去才是怪事,反而还会与劝说他的人产生争执,比如身为王安石挚友的司马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王安石闹翻的。

    要知道司马光与王安石可是交情莫逆,当初王安石隐居在南京教书时,全都靠着司马光等几个好友帮了扬名,那句“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就是出自司马光的书信中,由此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的看重。可是现在王安石连这位至交好友都得罪了,就更别提因变法而得罪的其它人了。

    也正是王安石得罪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很多本来新法持观望,甚至是支持态度的大臣纷纷改变态度,转而加入了旧党之中,这也使得旧党的实力越来越强。若非王安石的新党一直受到赵顼的无条件信任,恐怕新法早就推行不下去了。

    不过就算是有着赵顼的支持,新法的推行遇到的阻力却还是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旧党实力的增强,使得新旧两党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尖锐,眼看着两党之间就要爆发一场剧烈的争斗,最后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形成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暴,对大宋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也就是在这种风雨欲来的关键时刻。远在河北大名府的韩琦忽然上书赵顼,他在奏折中为赵顼列举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时,给百姓造成的恶劣影响,并且规劝赵顼停止青苗法的推行。另外他这样做也有更深一层的用意,那就是在停止了青苗法后,从而平息一下旧党的怨气,从而缓和两党之间的矛盾,避免接下来发生的党争惨剧。可以说韩琦这份奏折可谓是用心良苦,真正的做到了无论在外还是在内。都为大宋朝廷着想这一点。

    对于韩琦这样三朝为相的老臣,赵顼也十分重视,接到他的奏折也十分犹豫,也就在这时,大宋仅有的三位宰相中的两位,也就是除了王安石之外的曾公亮和陈升之也忽然求见赵顼。表达了他们对韩琦提议废除青苗法的支持,这下终于让赵顼对新法产生了一些动摇,甚至还单独召见王安石,希望可以暂停一下新法的施行。

    王安石也没想到新法才刚施行没多久,就遭到这么多人的反对。特别是韩琦和曾公亮等几位老臣对青苗法的反对,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只不过他的性格执拗,否则也不会被人称为“拗相公”了,所以对于赵顼想要暂停新法的想法,王安石也是坚决不同意,甚至在离开皇宫后,直接称病在家,继而还向赵顼提出辞官归隐的请求。

    对于王安石准备辞官的要求,赵顼也十分着急,毕竟他可不想轻易的放弃变法,也正是在这时,新党之中的韩绛等人也向赵顼劝说,希望他可以留下王安石继续变法,这下终于使得赵顼心中的天平倒向新党一侧,主动出面去了王安石府上挽留他,也正是趁着这个机会,王安石借机向赵顼陈数朝廷内外诸官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其实言下之间就是韩琦虽然离开了京城,但是对朝堂上的动向依然十分清楚,由此可知朝中肯定有不少他的眼线,从而可知韩琦并没有完全放下手中的权势,这也让赵顼终于对韩琦不再信任,自然也不会听从他的劝说。

    可叹韩琦本是一片为国为民的好意,却是被赵顼给误会,而且连他的意见赵顼都没有听进去,这下终于让旧党再也坐不住了,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旧党终于与新党暴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争斗。

    熙宁二年初,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