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儿行- 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鳎∫坏愣疾辉┩鳌P∪烁詹牛詹潘淙幻桓狭ǚ绫ㄐ拧?桑墒钦娴脑嫘南胩嫠岛没袄醋拧Kツ瓯唤抵埃娜肥蔷逃勺匀 5锤∪艘谎缇桶研悦舾级健K洌渚潘蓝藁冢 �

    “好了,我知道了,你们都是好样的!”朱重九最见不得人哭,笑着伸出一只胳膊,将杨元吉用力扯了起来。“不要跪,男儿膝下有黄金。你既然是从老左军出来的,应该知道我不喜欢别人动不动就下跪!”

    “小人,小人刚才没跪。是,是趴,趴在了那儿!”杨元吉不敢违抗,顺着手上传过来的拉力快速爬起,顶着一脸鼻涕眼泪低声自辩。“小人,小人知道都督不待见这个,所以,所以小人刚才膝盖就没着,没碰到粮包!”

    “你小子啊?”朱重九笑着摇头。这个杨元吉一看就是个曾经在蒙元地方官场上打过滚儿的积年老吏,油滑、胆小、谨慎,但是同时又特别擅长把握机会。只是才能与其他各方面恐怕有一些短板,否则也不会以老左军仓库帐房的资历,熬到现在才是个地方上的户科知事。

    但是在具体用人方面,他也不想对政务院做太仔细的干涉。因此想了想,又笑着补充,“好了,不说这些了。你们都是好样的,做事都很用心。咱们淮扬如今正在大步向上走,只要努力跟得上队伍者,将来前途绝对不止于此。这点,朱某不说,想必尔等平时也能感觉得到!”

    “多谢主公盛赞!我等必竭尽全力!”杨元吉立刻退开数步,与自己麾下的属吏们一道,按照今早听闻主公要来视察的消息之后偷偷排练过的套路,齐声表态。

    “好!大伙都不必客气!”朱重九笑着点头,然后将左手心里最后了几颗稻粒凑到一起,缓缓丢进芭斗。“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今天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看夏粮入库的情况。看到门**粮食的农夫排起了长队,看着你们做事都有条不紊,我自己心里就立刻安生了许多!”

    “主公放心,此乃臣等份内之事,绝对不敢怠慢丝毫!”众扬州路户科的官吏们,又躬下身躯,齐声表态。

    朱重九又笑着点点头,目光从芭斗中的稻粒上扫过,然后信步走向下一排靠近后门的临时周转仓库。

    兵科的后门,正对着的是一条与运河相连的小河。为了运输方面,户科很自然地就在后门所对的河畔修了一座简易码头。大批基层差役根本不知道今天会有“大人物”要来,正在指挥着临时招募的力工们用独轮车,将成袋成袋的稻谷,朝码头旁停靠的货船上运送。

    徐洪三轻轻丢了个眼色,周围立刻有化妆成寻常差役的亲卫,快速走过去,与码头上正在干活的差役们混在了一起。并且悄无声息地在码头与后门之间排出了一道隔离墙,避免任何人突然暴起发难。

    朱重九见了,心中立刻就涌起了一丝疲惫。叹了口气,停住脚步,回过头来对这杨元吉问道:“那边仓库里装得也是夏粮么?准备运到哪里去?怎么看起来袋子的颜色与这边明显不同!”

    “那不是夏粮,是户局委托沈家从专程南洋购买回来的占城稻谷。原本想留着做种子的,但是后来发现集庆路那边早就有了引种,并且繁衍数代之后比占城稻更适合淮扬的天气。所以户科今年收了夏粮之后,就准备明年让各地都改种集庆稻种,把库存占城稻种全都送去江边磨坊,脱了壳做军粮!”杨元吉非常有眼色地追赶上来,小心翼翼地解释。

    “差别大么?”朱重九困惑地皱了下眉头,非常耐心地询问。

    对于稼穑诸事,他乃十足的外行。但好歹另一个灵魂所携带的信息量足够丰富,不用太仔细琢磨,就明白长江流域的气温远远低于越南老挝一带,所以稻谷引进过来之后,难免会存在适应性问题。

    果然,杨元吉给出的答案,和他想像的相差无几。“主公英明,区别肯定有一些。占城那边来的稻谷,颗粒略比集庆稻大,也略比集庆稻齐整。但占城稻插播之后,会死掉一部分秧苗。而集庆那边运过来的稻种,就不会出现这类的问题。所以仔细核算下来,咱们淮扬百姓还是种集庆稻更好!”

    “集庆稻在春天时比占城稻可以早插半个月的秧,收完了第一季之后,农夫们可以不慌不忙地插第二季。不像占城稻,万一耽搁了几天,节气就过去了。再插秧就很难保证收成!”另外一名户科副知事夏柳松也追了上来,笑着补充。

    “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在里边!怪不得人们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朱重九闻听,又嘉许地点头。然后再仔细斟酌了一下,终究还是缓步走到了后门口,俯身在地上捡起数粒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谷,举在眼前慢慢观瞧。

    的确比刚才他把玩过的另外一批稻谷饱满,稻壳的颜色也更有光泽。但是传进鼻孔里的气味却要略差一些,好像在隐约宣示着此物与当地品种的不同。

    “粮食装船之后,户科会有专人负责打扫地上的遗漏。重新筛干净后,颗粒归仓!”杨元吉眼巴巴地跟过来,小声解释。

    “嗯!”朱重九笑了笑,姑且听之。颗粒归仓的承诺,在另一个时空都粮食运输过程中都做不到,更何况在眼前?光凭着简单的扫帚和簸箕?但对于这种事情,他也没必要过于严苛。毕竟从今天亲眼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来判断,扬州路户科的日常运作非常流畅,几个官吏做事也极为用心。

    想到官吏的素质,他的思维又开始迅速跳跃,“最近运河上过往的粮船多么?咱们淮扬粮价下来了,有没有人就地收购粮食往北边卖?”

    “这个?这个。。。。。,主公勿怪,且容,且容属下仔细想想。”杨元吉的思路跟不上朱重九的节奏,迟疑了半晌,才用非常不自信的语气给出了答案,“运河上过往的粮船明显比往年多。至少,至少多出了三成。但,但从咱们淮扬收粮的商贩却没几个。第一,咱们当地的商贩都有的是生意好做,看不上倒卖粮食那点儿辛苦钱。第二,咱们淮扬的粮价虽然比往年低了一大截,但是还远高于江南。所以从咱们淮扬收购粮食很不合算,再往南一些,去张士诚那边才好!反正都走水路,往返加在一起也差不了半个月的日程!”

    “主公,需要设卡把粮船截下来么?卑职听说今年北边很多地方都闹旱灾,麦子收成非常差。”副知事夏柳松的反应速度,略高于杨元吉。紧跟着凑过来,压低了声音询问。

    “不用!”朱重九想都不想,迅速摇头。随即,回过头,大步流星走向正在院子内不远处对着粮食发呆的刘基,用只有双方才能听清楚的声音吩咐,“回头派人给沈家和船帮撮合一下,让沈家运几批占城稻,交给船帮贩往大都。听说北方夏粮收成不好,咱们好歹也替老朋友哈麻分一次忧!”

第六十三章 经验 (下)

    第六十三章经验(下)

    “运粮?主公,请恕伯温愚钝!”刘伯温正琢磨着如何趁北方干旱的机会痛下杀手,猛然间闻听自家主公居然要主动帮蒙元朝廷化解缺粮危机,忍不住皱着眉头询问。

    “无他,不想让蒙元朝廷轻易做出取舍而已!”朱重九笑了笑,非常自信地解释。“运河上向北去的粮船,据说比往年多出了三成。这恐怕不完全是因为天旱的缘故。与那些王爷们竞相将土地圈起来养绵羊,想必脱不开关系。既然如此,咱们何必不帮哈麻将大都城内的粮价稳定下来,让那些王爷们更积极地把良田变成牧场?”

    “然后等时机一到,主公就突然发难截断运河,蒙元那边粮食立刻难以为继!”刘伯温听罢,顿时心中一凛,回国头来望着朱重九,愣愣地说道。

    这,可比他刚才正在想的计策狠毒了十倍。先给北方提供大量的粮食,将已经渐渐露出的缺粮危机遮盖下去。直到危机大到彻底无法收拾,再来一个釜底抽薪。届时,蒙元朝廷恐怕连最基本的赈济粮食都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军民百姓纷纷饿死!

    自家主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阴狠了。是不是自己平素给他献毒计,献得太多了一些,以至于彻底改变了他?

    刹那间,刘基刘伯温就觉得有股寒气从脚底板处“哧溜溜”直逼自己的顶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朱重九却又笑了笑,毫不经意地补充,“如果现在就放任北边的粮食涨价,万一令妥欢帖木儿察觉到,来年肯定又要强行把牧场变回农田。而只要粮价波动没那么厉害,蒙元朝廷就不会断然采取措施。偏偏北方麦田产量不高,养羊远比种麦子划算。如此,那些蒙古王公贵胄,就更愿意找人放牧而不是种庄稼。而他们开辟的牧场越大,就越舍不得跟咱们这大买主翻脸。妥欢帖木儿想插手咱们与福建蒲家之间的战事,就越容易受到那些王公贵胄的擎肘”

    原来还是为了避免两头作战!刘基刘伯温闻听,正从脚底板处往上涌的寒气,立刻就又下降了一大截。但是自家主公真的仅仅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么?真的没想过在北方人为地制造一场大饥荒?抬起头,目光迅速从朱重九脸上扫过。依旧是那幅人畜无害的笑容,熟悉而又陌生。

    “这是一种商业手段,就好比。。。。。”没来由被刘伯温看得心里发虚,朱重九顺嘴解释。然而,话说到了一半儿,他却忽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将话题继续。

    在朱大鹏的记忆中,有的是类似的营销手段。比如说先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打印机,然后以十倍以上的利润出售墨粉和墨盒。再比如先用免费的软件占领市场,然后再通过软件的衍生品,或者夹带广告来收回资金。林林总总,都远比粮食和羊毛之间的关系复杂。

    然而,除了他自己之外,整个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拥有同样的记忆。所以无论跟任何人解释,都难免会把问题越解释越复杂。

    这突然间的迟疑,落在刘伯温眼睛里,则变成了良心未泯,或者欲盖弥彰。因此后者立刻又笑着摇了摇头,抢先说道:“两国交锋,无所不用其极!主公不必多说,一切交给微臣去做就是!”

    “那。。。”朱重九张了张嘴巴,想再补充几句,但终究想不出该从何处说起。于是乎,也摇了摇头,笑着道:“那就有劳伯温了!趁着最近各部陆续开拔过江,咱们俩还能在扬州闲上几天。你让参谋部尽快拿出一个方略来,给我过目后立刻付诸实施!”

    “遵命!”刘伯温收起笑容,郑重施礼。

    朱重九冲着他点点头,笑着走向扬州路户科的前门。该看的,他已经看过了。一些以往不太有把握的东西,如今在心里也有了实底儿。所以他也就没必要再继续于户科逗留。否则的话,非但会让地方官员们感觉到压力太大,他自己本人也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然而,当脚步刚刚出了户科的大门儿,远远地看见隔壁兵科衙门前报名参军的长龙。他又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停住脚步,对紧跟在身侧的徐洪三询问:“辅兵从各军团剥离的事情,枢密院那边已经着手开始做了么?进行到什么程度了,近卫旅下面的各辅兵团,反应如何?”

    徐洪三早就习惯了在做贴身侍卫的同时,兼职贴身参谋,想了想,大声回应,“启禀主公,刘知院已经着手再做。但动作不大。目前给南下的各支队伍,搭配得还是原来的辅兵。只是在数额方面,多少做了一些裁剪。截留下来的各支辅兵,则暂时留在扬州城外的军营中。先尝试着统一整编,统一训练。然后再根据具体需求,陆续向外调拨!”

    “子云是个谨慎的!”朱重九笑着点头,随即,又低声吩咐:“明天你去枢密院一趟,跟他知会一声。就说我发现韩老六能说会道,可以去帮忙训练辅兵!”

    “是!”徐洪三想都不想,毫不犹豫地答应。然后,才意识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愣了愣,脸上涌起一丝惊喜。

    都督还是原来那个都督,无论新人如何得势,他心中却始终都没有忘记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无论老弟兄的表现有多令他失望,只要能痛改前非,他就不吝再给对方一个机会。让对方重新回到他的身边,继续并肩而战。

    可共同打江山,也可以共同享受富贵。这样的主公,谁还能忍心弃之而去?这样的主公,谁遇见后,还能不死心塌地的追随?

    正感慨间,却见刘伯温又快步追了上来,低声提醒:“主公,今日前来投军的青壮颇多。微臣本该为主公贺。然而那么多田产分下去,岂不是会有很多人要去种地?此策,似乎与主公先前倾力扶持工商之策略有不符!”

    “伯温果然看得长远!”朱重九听了,只是略作斟酌,就笑着摇头。“无妨,种地的收益终究有限。并且要严重受气候和时令的影响。而只要江水不断流,作坊就能持续运转。就能不断地将羊毛和棉花纺成线,织成布,而后行销天下。所以今后的天下大势就是,种地不如养羊。而养羊,终归不如开工厂和作坊。只要我淮扬不被敌军攻陷,这便是常理。而百姓们,最终必将彻底改变他们的谋生方式,被迫或者主动从土地上转移到城市当中!”

    “这。。。。。?”听朱重九说得如此自信,刘伯温微微一愣,眼睛里露出了几分困惑。

    又是一个无法解释给对方听的问题,朱重九笑了笑,轻轻叹气。圈地运动和羊吃人,在另一个时空的记忆里,不是传说,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所谓“工业化国家的猪,都比纯农业国家的百姓吃得好!”,也不仅仅是一句笑话。

    另一个时空中,还有一个更生动的例子就包产到户。当农民们又一次获得土地之时,他们是何等的欢欣鼓舞。而短短三十年不到,务农就又变成了一件苦差。大量的田地被抛荒,大量的农夫宁可跑到城里来做最简单的工作,拿最低的薪水,也不愿意再回到各自的故乡。

    只要工业化开了头,传统的农业,就迅速失去容身之地。此乃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之谈,只可惜,周围没有人能听得懂。

    想到这儿,朱重九把心一横,突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伯温,我有几卷书,乃师门秘传。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找时间到我家里来取。”

    “主公的师门秘传?”刘伯温闻听,又是微微一愣,旋即脸上就涌满了狂喜。上前半步,躬身下拜,“多谢主公!主公知遇之恩,伯温纵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他一直就不相信朱重九只是个简单的杀猪汉,他的自尊,也不准许朱重九真的是个大字不识的屠夫。大字不识的屠夫,写不出《沁园春》那样霸气的绝妙好词!大字不识的屠夫也不可能造出那么多巧夺天工的神器。

    唯一一种解释就是,朱重九曾经像张良那样,偷偷拜过一个隐者为师,并且得到了其倾囊相传。这是刘伯温最能接受,也最符合其想象的一个答案。而今天,朱重九居然主动揭开了秘密,并且愿意将其所学与自己共享,让他如何能不激动莫名?

    “伯温快快请起!”朱重九双手扶住刘伯温,笑着补充,“这些东西,原本就是早晚都要流传出去的。所以,干脆先从你这里开始。”

    说着话,他又迅速将头转向徐洪三,“你明天再让枢密院给王克柔和吴永淳两个下一道命令,从即日起,若是有北方百姓过河逃难,就尽量放行。咱们淮扬既然不缺粮了,多收留几批流民,没什么坏处!”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