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 第9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靖话音刚落,分立两旁的马超、黄忠、花木兰、鱼俱罗、高昂、关胜、秦良玉、陈登、彭越、尉迟恭等武将一起抱拳唱喏:“吾等谨遵陛下圣旨,以元帅马首是瞻,早日渡过黄河,平定魏国!”

    李靖自箭壶中拔出令箭,命黄忠、鱼俱罗、尉迟恭三员大将为先锋,明日率三万精锐乘坐战船渡过黄河,攻占彼岸,掩护大军渡河。

    又命马超、秦良玉、高昂率两万骑兵向东走一百多里进入蓼城境内,哪里有青州刺史萧何提前安排的五百条走舸在岸边等候。而且对岸没有唐军把守,马超抵达河边之后渡过黄河,然后顺着沿海北上直取阳信,攻下关隘之后再掉头回来进攻唐军的背部,与主力大军对李牧前后夹攻。

    剩下的诸将则与李靖拔营待令,只等先锋部队在彼岸站稳脚跟之后便陆续渡过黄河,继而重兵勐攻李牧大营,与马超率领的骑兵前后夹攻,力争歼灭这十五万唐军。

    只要灭了李牧的十五万唐军,则河北门户大开,李靖军团既可以向西直捣邺城,也可以北上攻取南皮,踏平幽州,直捣辽东。

    “呵呵……诸葛孔明、徐公明、关云长都盯着邺城呢,咱们还是断了再破邺城的念头,一路北上攻破辽东,摧毁李唐朝廷才是最佳选择。”李靖莞尔一笑,为下一步的战略定了基调。

    一时间马蹄声隆隆,人声鼎沸,众将各自依计行事,点起兵马执行李靖的命令去了。

    就在李靖调兵遣将之时,屯兵东阿的关羽也召集众将共商渡河之策。

    议事厅内关羽居中高坐,新并入的魏延因为资老、职位高特设了偏座,而龙且、关平、关铃、周仓、郭淮、魏无忌,以及新从军的关兴、张苞等两员小将则分立两旁。

    考虑到关羽性格高傲,有时候容易刚愎自用,而对面又是曹操、韩信、杨素、李牧等超级统帅,因此刘辩一纸调令把陈宫这个功勋从诸葛亮麾下调到了东阿,让他为关羽统率的十五万大军出谋划策。

    关羽扫了众将一眼,手抚三尺长髯,朗声道:“诸位将校,若非太后驾崩,需要守丧一月,说不定此刻我军已经击破了邺城,直捣燕赵大地。李靖对面有李牧,诸葛亮对面有杨素,徐晃、徐达对面有曹仁,而我们对面有什么?”

    众将无不哂笑:“听说对面的阳平县里驻扎了三千县兵,守城的是偏将夏侯廷。”

    关羽跟着抚须大笑:“哈哈……正是如此,我以十五万大军渡河,面对弹丸之地的阳平,犹如泰山压顶,势不可挡。我百万大军兵分五路,齐头并进,曹魏疲于应付,邺城空虚,此乃天赐我等立功的良机,若不能抓住,他日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吾等谨遵君侯之命!”众将齐刷刷的抱腕领诺,一个个斗志昂扬。

    关羽用睥睨天下的目光扫了龙且、关铃一眼,高声道:“本将命你二人为先锋,率领两万人马克日渡河,直叩阳平,破城之后本将自统大军过河,直捣邺城。”

    随着关羽一声令下,这支兵马也行动起来,人喊马嘶,刀枪蔽日,离开东阿直逼黄河岸边,准备渡过黄河直捣三百里之外的邺城。

    自东阿向西二百里,便是在此屯兵四个多月的诸葛亮军团,在接到刘辩的书信之后同样召开军议,磨刀霍霍,准备渡河向对岸的杨素发起勐攻。

    一身儒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生的身高八尺,举止间神态自若,透着大将风范,用自信而又儒雅的目光扫了一圈麾下诸将,高声道:“自许昌之战过后,诸将修养了将近四个月,是时候大干一场,灭亡曹魏了!”

    帅案左边设有偏座,自然是给副帅薛仁贵准备的,听了诸葛亮的话立即附和道:“孔明说得极是,春天的时候被曹操逃回了河北,这次绝不能再放过这个叛国逆贼,誓要斩下他的头颅!”

    在薛仁贵的对面还另外设了一个偏座,是给诸葛亮麾下的水师统帅韩世忠准备的,既然薛仁贵开口了,韩世忠便缄口不语,唯有颔首赞许。

    帅案下面众将分立两旁,由姜维领衔,向西依次站立着马岱、朱桓、南霁云、张巡、梁红玉、张嶷、文钦等人,以及从魏延麾下分过来的邓艾、孙礼等人,齐刷刷的抱拳唱喏:“吾等谨遵诸葛将军之命,渡过黄河,踏平曹魏,一统山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一千五百八十一 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

    曹魏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只有李靖、诸葛亮、关羽三个军团,驻扎在洛阳的徐达兵团与攻占了河东郡的徐晃军团同样对邺城虎视眈眈,分居河内左右,对曹仁兵团形成了夹击之势。

    徐晃以陈平为军师,率领张辽、甘宁、南宫长万、徐宁、程咬金、钟无艳、孟良、齐国远等人提兵十万,于今年二月渡过黄河攻占了河内郡,之后攻占轵县,东控河内,北逼壶关,对曹魏形成了巨大威胁。

    而在傅友德遭到司马懿伏击战死之后,徐达火速提兵从陈留返回洛阳,收拢傅友德旧部,并率卫疆、扈三娘、张须陀、霍峻、韩擒虎、王平等人屯兵荥阳,与对岸的曹仁隔河对峙,伺机而动。

    五路汉军同时出动,总兵力接近百万,对曹魏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生死存亡只系于一线之间。

    危急关头,韩信果断下令放弃乐陵阵地,命李牧率王伯当、袁崇焕三人提兵五万北上扼守南皮,阻断汉军北上的道路。自己则带着斛律光、冒顿、毛文龙二将率十万兵马星夜向西,到了邺城联合魏军勐攻其中一路汉军,先断其一指。

    给李绩做了多年的副手,本以为李绩回援国内之后自己将会独掌兵权,没想到韩信平白无故的从天而降抢走了主帅位置,自己还得继续做个“千年老二”。

    虽然有长孙无垢加盖了玉玺的圣旨,虽然有李绩的私信开导李牧以大局为重,虽然韩信的功绩的确很耀眼,但李牧心中还是憋着一股怨气,不公开与韩信唱反调就已经是忍耐的最大极限。

    此刻听闻韩信下令兵分两路,李牧马上提出反对意见:“李靖率二十多万汉军就屯驻在黄河南岸,如今何太后一月丧期已过,汉军怕是即将渡河强攻,只要我军稍微退后,汉军必然会长驱直入,威胁辽东,韩将军为何做此决策?”

    韩信手抚佩剑,胸有成竹的道:“李兄,如今汉军以百万之众来犯,我军与魏军联合,也不过才五十万左右,若是分散抵挡,势必会被各个击破。”

    韩信说着话伸出一根手指:“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军与其处处挨打,不如集中兵力勐攻其中最弱的一路,先斩断汉军一根手指,如此才有扭转局势的希望。”

    李牧到底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统帅,虽然心中因为被韩信压了一头而不忿,但也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知道以大局为重。

    仔细琢磨一番,韩信所言绝非危言耸听,何太后的丧期已满,而且天气日渐凉爽,想来厉兵秣马许久的汉军不日即将渡过黄河勐攻河北,而且必然是五路齐头并进的局面;以目前唐军与魏军的实力绝难抗衡,到那时唐魏所承受的压力将会空前强大,随时都有国破家亡,灰飞烟灭的危险。

    而且三十多万魏军之中有十余万是今年新春前后招募的新兵,在去年都还是扛着锄头的农夫,或者挥舞斧头的樵夫,根本没有经过沙场的生死拼搏,只怕战斗力根本无法与横扫天下的大汉雄师相提并论。

    如果采取分头阻挡的战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各个击破,最终被汉军一举平定河北,继而北上幽州,剑指辽东。在这样险恶的局势之下,只有韩信说的这一种战略才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在百万汉军压境的情况下绝境求生。

    沉吟片刻之后李牧最终颔首赞许:“韩将军说的这个战略,我李牧表示赞成。但李靖过河之后十有**会选择北上攻掠幽州,继而直捣辽东,你只给我五万兵马,怕是挡不住李靖的攻势吧?”

    韩信莞尔一笑,肃声道:“这个自然,李靖乃是刘辩麾下头号大将,纵横十余年未尝一败。莫说凭李牧将军手中的五万兵马无法抗衡李靖麾下的二十五万人马,就算我们手中现在所有的兵马退守南皮,怕是也无法取胜,只能稍微阻挡一下李靖北上的速度而已。”

    李牧手抚胡须注视着韩信,默默的听这个平步青云,短短一年时间就从无名之辈夺走了自己兵权的家伙究竟有何见解?

    “李将军啊,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进攻,我计划联合魏军先勐攻徐晃军团,等予以重创之后再反攻长安、洛阳,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如此一来李靖势必不敢北上,继而回兵救援,那么辽东也就化险为夷了。如果我军撤退之后李靖当真北上的话,只需要李兄在南皮阻挡其半月左右即可。”韩信向李牧抱拳施礼,说的言辞恳切。

    李牧闻言耸然动容,还礼道:“韩将军啊,你年纪虽轻,但谋略与见识却远在我李牧之上,今日所言让我李牧不能不服啊,看来大魏皇帝信任你并非心血来潮。你放心,给我五万兵马,凭借南皮城池,至少能够阻挡李靖二十天!”

    韩信急忙向李牧施礼拜谢:“韩信在这里谢过李兄了,如今唐魏岌岌可危,我等必须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方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两人商议完毕便分道扬镳,李牧率五万人马星夜北上南皮,堵死汉军继续北上的道路,而韩信则率十万将士星夜兼程向西进军,准备前往邺城会合魏军,以徐晃军团为目标打开突破口。

    大军动身之际,韩信下令留下寨栅与旗帜,作为疑兵之计拖延李靖军过河的速度,让汉军有所顾忌,不至于快速追了上来。

    随着韩信一声令下,唐军连夜行动,人缄口,马摘铃,星夜摸黑舍弃了乐陵大营,一路向北,一路向南。

    次日晌午,黄忠、鱼俱罗、尉迟恭三人率领的先锋部队渡过黄河,小心翼翼的逼近唐军寨栅,一路上没有遇到抵抗,心中很是疑惑。

    唯恐唐军使诈,三人迟迟不敢靠近,一边派出小股队伍试探,一边派斥候飞报李靖,直到傍晚时分才确定了唐军弃营而走,留下的只是一座空营,这才一拥而入查看,只见哪里还有一兵一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一千五百八十二 古今恶来

    就在五路汉军先后接到刘辩圣旨,准备渡河强攻曹魏之际,曹操也在邺城皇宫召集了麾下文武共商对策。为了避开汉军锋芒,曹操接受范增的提议,准备从邺城迁都。

    贾诩建议迁都巨鹿,理由是巨鹿地处冀州中心,便与发布命令,指挥各军团协同作战。况且巨鹿距离黄河前线还有五百多里路程,距邺城也有三百多里的路程,战略纵深可以得到保证,短时间内应该无虞。

    范增则建议迁都并州晋阳,理由是晋阳南有壶关要塞,西有太行天险,况且徐晃兵团的实力要远逊于李靖军团和诸葛亮军团,所以晋阳的安全性要远远高于巨鹿,但在发布命令的便捷、快速方面却是不及巨鹿方便。

    范蠡、程昱支持范增的建议,而刘馥以及从徐州逃回来的曹刿则支持贾诩的建议,两派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最后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才曹操,请大魏皇帝定夺。

    曹操的偏头痛最近又开始犯了,捂着脑门扫了众文武一眼,沉声道:“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晋阳有雄关天险,易守难攻,但位置偏颇,不利于调度全局。巨鹿虽然地处冀州中心,发布命令快捷迅速,但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若汉军直逼城下,则朝野震动。”

    众文武一起低着头洗耳恭听,静等曹操的抉择,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寂的仿佛能听见心跳的声音。

    曹操清了清嗓子,加重了声音:“朕思前想后,决定把朝廷迁徙到晋阳。当然,朝廷中枢虽然搬走了,但朕却不能走,朕要学习刘辩天子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精神,留下来继续坐镇邺城,总揽全局,与汉军一决胜负。”

    曹操的决定完美解决了贾诩和范增的分歧,众文武在一致赞成的同时纷纷躬身表示忠心:“陛下不走,臣等便不走,誓与陛下共存亡!”

    曹操挥手道:“众卿不必意气用事,你们该走的朕一定不会留,该留的朕一定不让走。”

    商议一番之后曹操做出最终决定,由范增、刘馥、任峻等人带领文武公卿簇拥着太子曹植,以及众嫔妃克日离开邺城,迁都晋阳。曹操则带领范蠡、贾诩、程昱、典韦、许褚、曹彰、史建瑭、杜等悍将率领十四万人马等候韩信的到来,再决定下一步的战略。

    因为就在昨天傍晚,曹操接到韩信使者送来的书信,说是韩信已经主动放弃乐陵阵地,正率领十万人马向邺城移动,请曹操点起兵马静候自己的到来。

    百万汉军压境,曹操与麾下的文武也明白曹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所以必须仰仗韩信、李牧率领的十五万唐军,方有希望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曹操的命令下达之后邺城里面人喊马嘶,鸡飞狗跳,一片嘈杂之声。

    邺城在去年被李靖攻克之后元气大损,实力早就不复存在,粮仓里的粮食、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库府里的甲胄兵器大部分已经迁徙到了晋阳,即便邺城失而复得,曹操也没有把这些物资迁回来,而是一直留在了并州晋阳。

    为了对抗汉军,曹操派曹仁率领司马懿、司马错、曹参、巨毋霸、赵普、夏侯尚、夏侯真等人率领十万人马驻守河内,抵挡徐晃、徐达对邺城的威胁。

    之后又派杨素率领荆布、张绣、胡车儿等人提兵八万屯驻黎阳,与黄河对岸的诸葛亮军团隔河对峙,拱卫邺城的门户。

    而并州的安全曹操则交给了族人曹彬,命他率领满宠、王凌、朱灵等人率四万兵马扼守壶关,保卫上党与太原,提防徐晃军团入侵并州。

    以上各路兵马,总计三十六万人,其中十一万是冀州刺史程昱、并州刺史荀攸这半年来从冀并两州招募的新军,虽然经过了许褚、典韦、曹彰等人的高强度操练,但装备落后,经验匮乏,战斗力让人担忧。

    得知曹魏朝廷决定迁都晋阳,一些忠于曹操的士族唯恐汉军破城后会秋后算账,纷纷裹挟了家产跟着范增、曹植踏上了西去并州的旅途,在晌午时分浩浩荡荡的出了邺城西门,直奔太行山方向而去。

    曹操亲自带着范蠡、贾诩、典韦、许褚等文武送到邺城西门,并登上城墙目送浩浩荡荡的队伍西行,一个个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范增等人前脚刚走,就有斥候快马来报:“启奏陛下,羌王彻里吉接受了陛下的馈赠,集结了七万羌兵,命越吉元帅为先锋,目前已经进入上党境内,不日便可抵达壶关。”

    曹操闻言喜出望外,当即命毛、郭奕前往上党迎接彻里吉,好酒好肉的招待羌人,让他们吃饱喝足了之后好替魏国卖命,应付即将爆发的汉魏大战。对于捉襟见肘,兵力不足的曹魏来说,彻里吉的七万羌兵简直是雪中送炭。

    曹军大营扎在邺城西门外,濒临漳河,取水方便,周围鹿角遍布,营内旌旗招展。此刻数万新军正在曹彰、史建瑭、杜等武将的指挥下在校场上操练,其中一个大汉身高近丈,生的膀大腰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