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刘辩也不觉得自己能说服郑玄出仕,毕竟二十年前他拒绝了父亲,也不一定会给自己面子。但无论如何,也应该姑且一试!

    封完了朝廷的文官,也不能冷落了在外面的其他人,因此刘辩又下旨,赏给刘晔、徐庶各自一个兵部侍郎的投降,继续随军参赞。升顾雍为扬州刺史,负责处理吴郡、会稽、鄱阳、豫章、建安、庐陵六郡的政事。赏赐诸葛瑾礼部侍郎头衔,仍然在青州担任别驾从事,辅佐王猛,另外给十二岁的诸葛亮赏赐一个兵部员外郎的虚衔,可以参赞军事。

    文官各个升职,也不能冷落了武将,刘辩再次传下金口玉言,赏岳飞新亭侯头衔,继续担任镇西将军,领江北大都督,假节钺总督宛城。秦琼仍然官居镇南将军,赐爵石亭侯。

    薛仁贵仍居安北将军,由关内侯晋升为都亭侯,安西将军甘宁、安东将军魏延全部赏赐关内侯。韩世忠升安南将军,同样赐爵管内侯。

    南方军团的徐晃仍旧居平南将军,赐爵关内侯,林冲赏赐折冲将军之职,卢象升赏兵部郎中头衔,由裨将军晋级为偏将军。

    宛城军团方面,杨再兴赏赐荡寇将军封号,纪灵、董袭、高长恭皆为偏将,吕蒙、霍峻、陈庆之皆为裨将军,另外给陈庆之赏了一个兵部郎中头衔。

    青州方面,太史慈扫平胶东半岛有功,官拜平东将军;常遇春协助秦琼击破黄巾有功,官拜平西将军,两人皆赐爵关内侯。陆文龙屡次陷阵,亲冒矢石,生擒高览,斩首最多,升平北将军,暂不赐爵。

    赵匡胤升军师将军,赏兵部郎中头衔,其余的田真、高览、花荣、凌操、马忠皆有封赏。在胶东海边组建青州水师的郑成功封横野将军,领青州水师都督。

    征战四方的文武各个加官进爵,留守金陵的武将也没有被刘辩遗忘,孟珙、周泰、关胜等武将俱都加官进爵,掌管禁军的廖化、掌管御林军的卫疆、文鸯也都被赏赐了杂号将军的封号,甚至就连岳云、程咬金、徐盛这些刚刚被赏赐了官职的人也再次升级,刚刚投军的吴县朱桓也被皇帝亲自点名赏了一个裨将的职位。

    一时之间,皇恩浩荡,人人加官,各个有赏。金陵朝廷因为卢植的死而引发的政治改革大幅的凝聚了满朝文武的忠诚。而井然有序的分工,各项内政措施的推行,也在悄无声息的促使刘辩治下的国力稳步提升。

    刘辩站在太极殿前举目向北眺望,相信直捣洛阳,拿下长安的这一天已经不再遥远!(未完待续……)

二百八十五  大剑师

    在漫天纷飞的冥币中,与世长辞的卢植被安葬在了金陵城外的钟山上,永远的沉睡在了青山绿水的怀抱中。

    卢植的葬礼结束后,刘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名满天下的郑玄邀请进乾阳宫,设宴款待,黄琬、孔融、陆康、刘基等重臣悉数出席作陪。

    但不出刘辩所料的是,已经年届六十的的郑玄果然干脆的拒绝了天子授予的学部尚书之位,“老朽一介山野村夫,闲云野鹤惯了,实在受不得各种礼仪约束,只能有负陛下厚爱了!”

    既然郑玄话说的如此坚决,并非推辞谦虚,而且从他多次拒绝便宜老爹授予九卿职位来看,此人对官场十分抵触。刘辩也不好再强人所难,只能作罢,命孔融暂代学部尚书之外,待将来有合适人选的时候,再另外任命。

    郑玄屡次拒绝朝廷征辟,自己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遂向天子推荐道:“玄有一友人,常年游侠各地,剑术过人。玄从高密来金陵千里迢迢,唯恐路遇强人,故此学生召唤了他作伴,一路来到了江东,若是陛下有意。玄愿举荐此人出仕!”

    “呵呵……康成先生推荐的人才,必有过人之处,愿闻其名!”刘辩微笑着拱手询问。

    郑玄抚须道:“我这好友乃是辽东燕山人,姓王名越,表字墨石,他自幼习武,研习剑术,一口剑已经使用的出神入化……”

    听了郑玄的话,刘辩和坐在下面的卫疆同时大感意外。刘辩意外的是没想到王越竟然与郑玄是故交,而卫疆惊讶的是没想到自己的授业恩师竟然来到了金陵。而自己却毫不知晓。

    刘辩笑道:“原来康成先生推荐的是王墨石啊,朕自从两年之前就寻找过他。可惜墨石先生闲云野鹤,杳无影踪。没想到这次竟然随着康成先生来到了金陵,倒是有趣!”

    “哦……陛下竟然也听过王墨石的名字?”郑玄愕然问道。

    “哈哈……朕身边的御林军统领正是王先生的弟子,朕如何不知王先生大名!”刘辩笑着给出了解释。

    郑玄听后哑然失笑:“哈哈……看来陛下与王墨石注定有君臣之谊,玄在来乾阳宫赴宴之前,他还曾托我向陛下举荐他。却没想到他的弟子竟然是天子身边的侍卫统领,当真让人感到意外呢!”

    卫疆起身拱手问道:“恩师来到金陵,疆竟然丝毫未知,真是不该!不知恩师现在何处?”

    郑玄答道:“墨石兄弟此刻正在驿馆等候我的消息呢,若是他知道自己的徒儿做了天子身边的御林军统领。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刘辩前世记忆中的王越曾经在在许昌教导过刘协剑术,后来又担任过曹丕的师父,说明他还是有很强的出仕意愿的,这也和郑玄刚才所说的的王越托他举荐对的起来,看来此人定是那个在野史中颇有名气的“剑侠”王越无疑了。

    “既然令师来到了金陵,又有出仕之意,建业你马上去一趟驿馆,把墨石先生邀请入宫,共同赴宴!”刘辩大手一挥。果断的下令。

    “臣遵旨!”

    卫疆得了吩咐,立刻跟着郑玄的学生出了乾阳宫,快马直奔郑玄下榻的驿馆。

    王越今年已经四十有二,身材略显瘦削。高约七尺五寸,从相貌上来看并不像胸怀绝技之人。但卫疆却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分别了十年左右的启蒙恩师。

    “恩师,还认得徒儿么?”卫疆见到王越之后立即单膝下跪。施礼参拜。

    王越刚听说御林军来了驿馆,心中有些兴奋。估计是郑玄的举荐起了作用,急忙出来迎接。没想到英气勃发的御林军头领走到自己面前竟然单膝跪倒在地。不由得吓了一跳。

    待听了卫疆的话语之后,王越急忙仔细的去打量他的模样。虽然他们师徒只是相处了一年的时光,那时候正是王越在东莱游侠的一段岁月,虽然那时候的卫疆才只有十二岁,虽然已经分别了将近十年,但王越还是认出了卫疆。

    “你是建业?东莱卫疆,卫建业?”王越把卫疆扶起,还是有些不太肯定。

    卫疆大笑:“是我啊,师父!我就是卫疆啊!”

    “哎呀……想不到建业你竟然做了天子的御林军,真是让师父大出意外啊!早知道你在天子身边效力,为师也就不必托郑康成举荐了。”

    确认了卫疆的身份之后,王越喜出望外,上下打量着昔日的徒儿,一脸的喜悦:“好啊,我的徒儿竟然从军了,还混成了天子身边的御林军,真是让为师高兴!”

    卫疆身后的御林军小头目讨好的道:“王剑师,卫将军可不是一般的御林军头目,他是五千御林军的统领,也是陛下身边最信赖的人之一!”

    “哎呀……建业你竟然成了御林军统领?”

    王越听后更是又惊又喜,本来还以为卫疆也就是一般的百夫长,至多就是校尉的级别就已经足够了不起了,没想到竟然是五千御林军的统领,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样的话,昔日的徒儿很可能会成为自己仕途上的靠山,命运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卫疆憨笑道:“徒儿运气好罢了,陛下乃是千古难遇有道明君,所以徒儿侥幸混了一个将军职位,现在被陛下委任掌管御林军!”

    “好啊,简直太好了!师父之前不知道此事,若是知晓我的徒儿在江东混的风生水起,为师早就来投靠你了!”王越手抚胡须,连声感叹。

    卫疆的身份一直是刘辩身边的侍卫头目,从来没有单独统军,所以名声不显,比起岳飞。薛仁贵、秦琼等镇守一方的大将,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王越一直在边塞游侠,活动足迹大部分都在辽东,以及长城外面,所以没听说过卫疆的名字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师徒寒暄完毕,卫疆把自己的来意道明,最后鼓励师父道:“陛下最是爱才,用人不拘一格,师父本事这般了得,陛下一定会加以重用,徒儿这就带恩师入宫面圣!”

    当下,卫疆师徒一起上马,带着随从直奔乾阳宫,然后来到紫微殿赴宴。

    初次进宫的王越心中思绪万千,面对着皇帝及满座的文武大臣,浑身倍感压力,在卫疆的指引下跪地施礼,口呼万岁。

    刘辩拱手还礼,招呼王越起身,并且寻找机会向脑海中的系统下达了指示:“给我查询一下王越的属性!”

    “叮咚……系统正在查询中,请稍等!”

    “叮咚……王越——统率62,武力95,智力73,政治38。特殊属性:授剑——拥有剑师天赋,传授徒弟剑术之时,有机会促使武力不超过90的人在满值状态下提升1—3点武力值。”

    “95的武力已经足够优秀,但却没有传说中足以打败吕布的实力。而且统率只有62,基本上是校尉水准啊,说明这人更加偏江湖类型。授剑的天赋倒是不错,只可惜朕的武力已经超过了90,不能在他的教导下提升武力值了!”

    刘辩不动声色的示意王越起身,心中却在暗自盘算怎么安置王越,“从他的能力值与属性来看,更加适合做师父,怪不得历史上的王越曾经担任过刘协、曹丕的师父!既然这样,便让他继续担任武师教头吧,等将来我的儿子长大了,在他的授剑属性激发之下,说不定能把上限提高1—3点,而且陆逊、凌统、薛丁山什么的也可以跟着他习武!”

    刘辩打定主意之后,朗声道:“墨石先生,你教出来的这个徒弟是个出色的人才,心细而睿智,武艺过人,胆识超群,这说明你是一个优秀的师长!守卫京城的一万五千禁军,以及五千御林军缺少一个优秀的教头,在这里朕就任命你为禁军及御林军的总教头,并且授予兵部员外郎头衔,还望墨石先生好生教导军师,让他们各个变得出类拔萃!”

    “庶民拜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万岁!”

    王越听后喜出望外,连忙跪倒在地,稽首顿拜。在谢恩的同时也送上了自己的愉悦点。

    数日之后,郑玄入宫辞别,要返回老家高密。

    刘辩挽留不得,只好同意郑玄返回故乡。反正高密乃是北海辖下,郑玄回老家仍然还是在自己的治下,也就没必要悖逆他的意思。遂派遣邓泰山引领二百御林军,护送着郑玄及几个徒弟渡过长江把郑玄送回高密。

    卢植的国葬之礼结束,各地兵团又开始各自根据形势调兵遣将,每日从四面八方传到金陵的奏折一下子多了起来,犹如雪片一般,顿时让刘辩忙碌了起来。

    而其中最为让刘辩瞩目的就是荆州方面的战事,杨再兴、陈庆之、纪灵三人率领的三万人马在淯阳境内屯驻了将近十天之后,已经于昨日傍晚逼近了襄阳门户新野县城五十里,岳飞军团与荆州刘表的大战一触即发。

    “也好,那就让岳飞试试荆州兵的战力吧,朕在这里拭目以待!”刘辩将奏折压在掌下,低声沉吟道。

    (最后求一下月票支持,剑客已经很久没求了,有票的兄弟还望支持下)(未完待续……)

二百八十六  黄忠大爆发

    杨再兴决定全军出动,直寇新野城下叫阵。

    陈庆之对此持反对意见:“用兵之道当虚实相间,奇正相辅,以谋略为主,以力拼为次!故此,以某之见,当分兵前进,互为犄角,步步推进方为上策!”

    杨再兴朗声大笑道:“陈将军多虑了,我军已经在宛城休养生息了一年有余,各个精锐,人人骁勇,此次以猛虎下山之势而来,定以万夫不当之勇摧城拔寨!若不是因为卢文忠的国葬之礼耽误,此刻某已经攻拔新野城了。军未战,陈将军身为副先锋官岂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传言荆州军中有一员大将名唤黄忠,武艺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绝对不可轻敌啊!”陈庆之仍然力劝。

    “呵呵……那黄忠已经四十有余,纵然有些武艺又能强到哪里去?刘表以文人自居,自称八骏之一,荆州地方重文轻武,这黄忠也不过是矬子里拔将军,又能强到哪里去?”

    不等杨再兴开口,旁边的纪灵已经抚摸着虬髯,冷笑着开口。

    实事求是的讲,一开始纪灵并不是特别想归顺刘辩,更多的目的是为了保住一家老幼。可是这一年的时间下来,天子待他这个降将还算不薄,从最初的偏将军到现在已经升迁到了杂号将军,顶头上司岳飞也没有任何歧视,这让纪灵的内心暗自感激。

    但对于去年刚来宛城就被天子委任为参军,并且兼职裨将的陈庆之,纪灵心中就有些不服气了。

    倒也不是因为资历的问题。董袭与陈庆之一块来到的宛城,也是裨将身份。纪灵就没有任何轻视之意,反而与身材雄壮的董袭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为何?就是因为董袭有力气,武艺与自己在伯仲之间,纪灵觉得这样的人才配上将军的身份,才能让手下的士卒心服口服。像陈庆之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将军,连普通弓箭都拉不开,一个辎辅兵都能单挑狂虐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将军?

    “或许这人是是出自江东豪族,走后门才混成将军的吧!”纪灵这样在心里看待陈庆之。

    但毕竟纪灵也是降将身份,虽然内心看不起文弱的陈庆之。但表面上倒也不会表现出来。事实上,宛城大营的十万将士,看不起陈庆之的大有人在。以他这种弱不禁风的体格,若是像刘晔那样做个参军、谋士,自然不会有人看不起他,反而会给予足够的尊重。

    可这厮偏偏担任将军,而且处处以武将的身份自居,私下里就免不了被人嘲笑。但陈庆之也不在乎,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个儒将。谁爱嘲笑就嘲笑好了,自己早晚会让人刮目相待!

    听了纪灵的反驳,陈庆之据理力争:“这黄忠名闻荆襄,定然不是空穴来风!以某之见。不可轻敌,当先试探对方的虚实之后,再做计较也是不迟!”

    纪灵顿时有些不耐烦了。冷笑的声音更是透着嘲讽:“当然,我忘了对于陈郎中来说。这黄忠的确是难以战胜的猛将,你这话说的倒也不错!”

    自从陈庆之被授予“兵部郎中”的头衔之后。纪灵便不再称呼他将军,而是以郎中相称。私下里,纪灵觉得这个职位倒是很符合陈庆之,手无缚鸡之力,像郎中大夫一样絮絮叨叨。

    大军尚未出战,两个副先锋官便吵了起来,这成何体统?

    杨再兴咳嗽一声,劝解道:“好了,两位不要再吵了,既然陈将军不愿意出战,某便拨给你五千人马看守营寨吧,我与纪将军率兵向前,直叩新野城下!”

    “既然两位出战,某便随军一块出战好了!”

    胳膊拗不过大腿,陈庆之还是最终屈服在了杨再兴与纪灵的压力之下。自己这次要是再临阵退缩的话,估计会被士卒们骂死,还是跟着出去打一仗试试再说吧!

    号角呜咽,旌旗飘扬。

    随着杨再兴一声令下,三万汉军在杨再兴与纪灵的引领下,浩浩荡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