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赤点点头:“元俭所言极是,命你领五千人马前去,务必将敌军全歼!”
廖化便领五千人马前去迎敌。
这五千人马中仅有一千骑兵,便放在阵前,剩下四千步兵在骑兵身后,跟骑兵一起组成一个便于冲锋的锥形阵。
当廖化的五千人马刚刚冲到距离文鸯人马百步距离时,忽然发现,对方前面几排骑兵骑在马上,张弓搭箭,射向自己这一方,看他们的样子,没有追求什么准头,就是把箭矢抛射过来就算完事。
廖化暗笑,这么远的距离,对方又是在马上射箭,能有什么威力?
他继续领军往前冲。
一阵箭雨倾泻而下,廖化身旁倒下上百个骑兵,人仰马翻。
廖化这才大惊失色:“他们射程怎么能这样远?”
他仔细一看,发现敌军用的箭镞竟然都是又小又尖利,除此之外,敌军的弓跟寻常的也不太一样。
此时,敌军第二波箭雨又倾泻下来。
“放箭!还击!”廖化连忙下令还击,可他麾下这些骑兵,都只能勒着战马,等战马站稳了才敢在马上拉弓放箭。
反观敌军骑兵,在策马奔腾的时候,还能张弓搭箭。
而且,廖化这些骑兵射箭只能射到七八十步就软绵绵地落地了,距离敌军骑兵还有二三十步,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廖化没有办法,只好让麾下黄巾兵往前冲,努力拉近跟对方骑兵的距离。
此时,敌军已经来了四波箭雨。
当廖化的骑兵跟对方拉近距离的时候,正要勒马拉弓射箭,却发现,对方骑兵已经策马跑远。
廖化看步兵追不上,仅有的骑兵只剩下七百多人,便勒马回转。
这个时候,文鸯又领着一千骑兵冲了过来,又是一阵箭雨。
当廖化追过去反击时,文鸯又领兵远遁。
廖化追不上,只好再往回走。
此时,文鸯又领着那一千骑兵过来,箭雨抛射。
对于廖化而言,文鸯那一千骑兵,犹若附骨之疽,怎么都摆脱不了。
现在的廖化还很年轻,二十岁还不到,缺乏应对这种情况的经验。
其实不但是他,可能整个大汉境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应对这种技战术。
不过廖化非常冷静,知道这样下去讨不得好,便领兵回转大营。
他们的大统领张赤却怒了:“我大军数十倍于他,焉能让他如此嚣张!聚集所有精锐,追杀到底,务必把这一支人马全歼!”
廖化连忙劝道:“大统领,这些骑兵战术诡异,千万不可小觑!”
张赤怒骂道:“无能之辈,五千人马连对方一千人马都拿不下,滚开!”
张赤把各个山头的骑兵汇聚在一起,聚起三千骑兵,向文鸯的一千骑兵追杀过去。
廖化唯恐张赤有失,连忙领五千步兵紧随其后。
这个时候,文鸳这一千骑兵仗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优势,看似策马逃走,实际上却不断地回头放箭。
第78章 【擒获廖化】
张赤的三千骑兵骑乘的都是身形高大的西域马,冲刺速度也比匈奴马快,然而这样的优势,只会加速他们的死亡。
文鸯一千骑兵的箭雨袭来,张赤麾下骑兵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帮他们固定身体,他们要一手抓着缰绳,一手握着兵器,就无法拿着盾牌挡箭,根本躲避不了箭雨的洗礼,一会儿功夫又损失两百多个骑兵。
他们想要在冲刺中用兵器格挡羽箭,可他们的武艺大部分都不怎么精湛,根本无法做到水泼不进箭射不入的地步,而且在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帮他们牢固身体的情况下,在急速飞奔的马背上,一只手舞动兵器,上身不稳,非常容易坠马。
有些黄巾骑兵也想像文鸯他们那样坐在马上一边冲击一边放箭,随后他们用生命的代价领悟到,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固定住身体,只是战马急速奔跑时的颠簸和惯性的滑动,就足以让他们坠落马下被后面战友的战友践踏而死!
随后的时间里,文鸯这一千骑兵基本上不跟张赤的三千骑兵近距离战斗,就是一边逃一边往后面射箭。
本来张赤骑兵以西域马的速度,应该能追上,可对方的箭雨洗礼使得他们被迫放慢坐骑速度来躲避箭矢,当他们再度加速追上去,对方又是一阵箭雨,他们又要放慢战马速度。
如此这般,反复了好几次,极其无赖。
这就是后世某个游牧民族极其擅长的曼古歹战术,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个游牧民族便是曾经差点一统欧亚大陆的蒙古,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连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只有当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黄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张赤实在受不了对方的无赖战术,决定撤退。
这个时候,文鸯单人独骑,猛然冲到张赤阵中,两条钢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功夫便打死打伤近百人,然后全身而退。
张赤彻底怒了:“小儿敢如此欺我!全军冲击,一定要把他们全歼!”
剩余两千多黄巾骑兵和后续的四五千步兵,潮水般地向文鸯的一千骑兵袭来。
文鸯便领兵继续往前奔驰,他们奔驰过程中,还能一直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时不时地往后面飞射箭矢。
当张赤感到有点不对,想要放弃追杀时,文鸯便又领兵掉头,向黄巾骑兵攒射,又是一阵箭雨射下,射的黄巾骑兵人仰马翻。
张赤又勃然大怒,命令麾下兵马继续追杀。
就这样,不一会功夫,便到了一处两坡夹一沟的地带。
廖化看四周地形,心中大为警惕,连忙拨马紧追张赤。
等他追上张赤,张赤的三千骑兵全都进了山谷。
廖化连忙告诉张赤:“大统领,此处两侧山坡山高林密,恐怕敌人设伏。”
张赤这才意识到,刚才他被那个小子气坏了,一路追杀下来,却忘了要防备敌人设伏。
他连忙下令:“撤!马上撤!”
这个时候下令,已经迟了,两侧山坡箭矢如雨,还伴随着滚石、檑木,黄巾骑兵一片大乱。
廖化保着张赤,转身要杀出山谷。
此时,一只两千人的骑兵已经堵住谷口。
从山谷里跑出来的黄巾兵已经溃不成军,迎接他们的命运就是,或者投降,或者被射杀。
张赤策马从山谷里跑出来,环顾四周,身边只剩下十几个骑兵,他远远看到对方骑兵阵中有一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胯下乌骓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正是敌军的主公魏延。
这些日子,魏延的武勇名播四方,按说张赤应该会感到害怕,但张赤并没有跟胡车儿、张绣交过手,无从间接体会魏延的武勇到了何种地步!
而他的山寨里,除了廖化之外,全是溜须拍马之辈,那些人的吹嘘,让他感到自己的武勇已经不亚于吕布了。
张赤挺枪跃马,直奔魏延,试图生擒魏延来挽回败局。
魏延瞥了张赤一眼,一眼就看出来,这人武力才70,其他属性全都不及格,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大统领之位的。
两马交错,只是一个回合,魏延一刀斩飞张赤的头盔,张赤跌落马下,昏死过去。
这个时候,有个小将挺枪跃马,大声喝道:“休伤我家渠帅!”
魏延定睛一看,来人二十岁不到的岁数,浓眉阔目,精神抖擞,仪表不凡,唯有头上黄巾让他看上去有些不堪。
这个时候,魏延脑海里响起种子神器空空的声音:“主公,发现良将种子廖化,武力71,统率70,智力64,政治45,魅力62,此人成长性极佳,建议重点培养!他对张赤忠诚度70,对主公好感度为50。”
两马相交,三个回合,魏延也把廖化击落马下。
这个时候,管亥按照魏延的命令,已经领一千步兵换上黄巾兵的衣服,混入黄巾溃兵,逃往黄巾兵在平春城外的大营。
魏延来到廖化面前,开门见山地说道:“元俭,黄巾军日薄西山,去日无多,而刘表拥兵十多万,蒯越为其谋士,神机妙算,你若继续为黄巾贼,终其一生,无法报仇,不如归顺我,我来帮你报仇!”
廖化惊愕道:“你怎么知道我和刘表、蒯越有仇?”
魏延淡淡一笑:“我还知道,你老母现在就在桃山,我已经派人将令堂请到义阳新城安居!”
第79章 【收服廖化!】
廖化更为惊愕:“魏文长!你到底还知道我多少事情?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魏延微微一笑:“元俭,何须惊慌,我是看在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才多加留意!你原名淳,世代为沔南中卢县的豪门世族,与同为中卢县豪门世族的蒯家乃是世仇,数年前,刘表刚到荆州,听从蒯越之策,派人诱请宗族五十五人赴宴,全部斩杀,并袭取了他们的部众,其中便有你廖家,你背负母亲,四处逃亡,最后在汝南桃山落草,改名廖化,我可有说错?”
廖化惊异地看着魏延,继而苦笑道:“在下明白将军意思,是想招揽在下,可将军您现在是刘表的部将,在下又怎么能相信将军会帮助在下报仇呢!”
魏延正色道:“刘表一直疑忌我,他派来的复阳县令王粲、平春县令蒯祺、义阳校尉文聘皆是跟我有宿怨的人,前些日子张绣领兵攻打我义阳,刘表按兵不动!我在刘表麾下,就像东吴孙策昔日在袁术帐下一样,静待时机,图谋自立!若元俭愿助我扫平汝南黄巾,平定南阳、汝南两郡,多则五年,少则三年,我必定挥师南下,进取荆襄九郡,为我们的大业奠定基业,也为你报仇雪恨!”
廖化听到魏延这样推心置腹的话,鼻子一酸,眼圈红了。
他身负血海深仇,逃亡江湖六七年,尽管不齿黄巾军行径,却也不得不投靠黄巾军,因为此时其他诸侯都不愿因为他一个落魄子弟而得罪坐拥荆襄九郡的大诸侯刘表,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顶多只能通过劫掠一些蒯家商队的物资来稍微发泄一下那刻骨的仇恨,因为实力弱小,一直不敢真的跟刘表对抗,这次是他得知蒯祺重病,才极力劝说张赤联合其他山头一起出兵洗劫平春县,实际上,即使是成功了,只是发泄一点仇恨,他对刘表、蒯越还是毫无办法。
现在,他终于遇到一个坐拥数万人马的诸侯肯诚心实意地说帮他复仇,那种感觉如同吴王阖闾(夫差他爹)跟伍子胥说愿意帮他报仇灭掉楚国一样,感激涕零!感激涕零!感激涕零!
廖化扑通一声,跪在魏延面前:“末将廖化拜见主公,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虽万死而不辞!”
此时,魏延脑海里响起种子神器空空的声音:“主公,你愿帮廖化报血海深仇,廖化感激涕零,好感度提升100,现在为150,现在转化为忠诚度150。”
魏延极度惊讶:“只是愿意帮他复仇,就能增加这么多忠诚度?”
空空说道:“主公回想一下,春秋时期,公子姬光跟伍子胥说自己成为吴王后便帮他报仇灭掉楚国,结果伍子胥推荐刺客专诸刺杀当时的吴王僚,扶助姬光成为吴王阖闾,随后对姬光赤胆忠心一辈子,姬光死后,伍子胥对姬光的儿子夫差也忠心耿耿,虽死无悔!”
春秋时期确实是有这么一出,魏延释然了。
而且,魏延知道,廖化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
人们都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却不知廖化也曾千里走单骑,而且比关羽走的更为艰难!
《三国志》记载:“廖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意思是,廖化在关羽兵败后,和当初关羽假降曹操一样,“身在吴营心在汉”,假装投降孙权,却在时时刻刻寻找逃走的机会。终于,廖化想出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主意:诈死。他成功了,带着他的老母亲历经千里从吴国跑回蜀国找到刘备。这么远的路程,吴国又突然丢失了一位蜀国“诈死”的大将,能不全国通辑围追堵载吗?廖化历尽的艰辛可想而知,刘备见到他以后,感动得当时就封官许愿,给了他个“宜都太守”。
廖化情义如此深重,所以他对魏延答应帮他报血海深仇才有那么大的感动!
如果换个人,比如司马懿那种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狼顾鹰视的家伙,或者像春秋时期伯那种被伍子胥救了好多次最后却恩将仇报害死伍子胥的家伙,恐怕就没有那么深的感动了!
魏延费这么大劲来收取廖化,是因为他觉得,廖化除了情义深重之外,并不是人云亦云的庸才,他其实是大将之才,只不过三国前期没有表现出来,让人以为他很平庸。
实际上,廖化是智勇双全的大将,稍加培养,便能独当一面。
先看他的勇力。
关公败走麦城,被吴兵包围得水泄不通,急需搬兵求救,“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挺身而出:‘某愿往’”。廖化能成功突破吴军重重包围,说明廖化的武艺确非常人可比,毕竟古往今来能单人独骑突围求援的都是该势力武力名列前茅的人,比如太史慈,比如杨七郎。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祁山,廖化以副将的身份参战,遇曹真的副将秦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姜维与邓艾对决祁山,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郑伦是邓艾的先锋官,武艺不会稀松平常,却被廖化一合斩了,足见后期廖化的武勇提升上来了。
除此之外,史载,廖化还曾击破魏国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
廖化不但有勇,也有一定的谋略,刘备赤壁大战取得荆州后,议取西蜀,此时廖化趁机来投,当了关羽的主簿,辅佐关羽镇守荆州,主簿是文职官员,说明廖化除武艺高强外,文才谋略也在一般人之上。
纵观历史上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枉!
更重要的是,廖化是三国时期少数几个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寿星,这样的人,好好培养,便能用他一辈子,可比陈登那种三十多岁就死的人性价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