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搞什么搞?陈燮心里捋了一趟,没做啥伤天害理的事情啊?黑心资本家这个事情,一直都这样,也没人闹事啊。三斤高粱米一天的工钱,让人在砖窑打一天的砖坯,是黑了点!这不是惦记着农闲的时候,修土围子么?

    镇定一番,陈燮出来,站在台阶上,地上的人刷的很整齐,把额头都抵在地面上,也不嫌脏的慌。带头的是葛老汉,整齐的喊:“我等给老爷赔不是来了!”

    “都起来说话,大清早的,赔什么不是?说清楚了赶紧滚蛋,老爷昨晚上睡的迟,还得回去补一觉。”陈燮是真糊涂了,这都是唱的哪一出啊?

    葛老汉等人起来,陈燮看清楚了,差不多每家每户当家的夫妻都来了,有百十号人呢。

    “回老爷,昨个家家户户都收了新粮食,玉米、土豆、番薯,都是大丰收。马铃薯平均下来,每亩有5000斤,玉米每亩也有2000斤。今年冬天,家家户户都不怕挨饿了。昨夜大家伙凑一起,一琢磨这个事情,都绝对亏了心,得给您赔不是。当初您让多种,大伙都不乐意,勉强种了一些,您还答应不收地租。”

    “打住!”陈燮听明白了,然后怒不可遏的大骂:“葛老汉,就为这点破事,一大早的就来打扰老爷睡觉就算了,你把老爷心脏病都差点给吓出来咯。知道的,本老爷为了大伙能吃上饭,从美洲弄回来高产作物,不知道的,还当老爷我抢了谁家闺女。滚,都滚!”

    陈燮一边骂,一边回头气呼呼的招呼下人:“来人,拿扫帚,都给我撵走,什么事嘛?”

    早准备完毕的家丁们冲出来,如狼似虎的一顿扫帚飞舞,一顿鸡飞狗跳的撵了个干净。陈燮犹自不解气,站在门口大骂:“都给我听好了,下次再有人敢打扰老爷睡懒觉,我带人抢你了家闺女去。”

    屁滚尿流的村民们跑的远了,好几个脑筋不好的汉子凑一起闲聊。“我说,这要闺女被老爷抢进去,不就发了么?我家可有三个闺女,大的都十三了,可以嫁人了。”

    “赶紧拉倒,就你家那闺女,大字不识一个,长的跟芦柴棒似的,没**没屁股,还指望老爷看上抢回去?做你的白日梦吧!”

    “我想想还不行?真是的!我说,老爷的起床气可真不小,这都啥辰光了?”

    “要我说,没见着玉竹姑娘,没准正那啥呢。”一群老爷们,说起这个就淫、笑不断。

    张家庄丰收这个消息,就跟瘟疫似的,很快就传遍了登州府。张瑶也听说了,就在他还不确定这个消息,正准备找陈燮来问一问的时候,陈燮的马车进了登州城,停在张府门口。

    “水根,张叔在家么?”陈燮的嗓门很大,按照陈燮的建议,早早起来在院子里活动身子的张瑶,听的个清楚,信步往门口走的时候,又听陈燮道:“这不快过节了么?赶上地里的美洲庄稼丰收,给叔叔婶子送一点,尝尝鲜。”

    堂堂的神医老爷,也不叫人帮忙,自己担着两个**袋,里头满满的,扁担都压弯了。水根倒是想帮忙,一看这扁担是铁的,赶紧死了这条心,扯开嗓子就喊:“让让,都让让。”其实这一大早的,家里也没啥人,下人扫地洒水的,根本不碍事。

    碍事的就是张瑶了,站在道路上,陈燮见了赶紧放下担子。“张叔,给您送点新鲜玩意。”

    扯开麻袋,往地上一倒,一麻袋番薯,一麻袋新采的玉米。张瑶笑眯眯的,蹲下仔细看了看,抬头便问:“思华,听说这美洲粮食都高产,你可不能骗我。”

    陈燮一笑道:“骗谁都不能骗您不是?这些粮食确实高产,种子都是从美洲来的。这是番薯,要是伺候得当,肥力跟的上,亩产一万斤都不是不可能的。这是玉米,产量要低一些,玉米粒晒干了,亩产能有个一千多斤。还有土豆,也能产个五千斤一亩,那玩意不好吃,我就没带来。水根,这玉米是嫩的时候采的,赶紧下锅煮,正好当早点尝尝。”

    陈燮说个不停,张瑶听着脸色都变了。进士出身,当过官,怎么不知道这粮食的重要性?

    “思华,可不敢瞒我。”张瑶声音都抖了,今年天旱,地收成不好,一个冬天挨过去,明年三月多少人家抗不下去,这是要闹民变的。张瑶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崇祯2年,也就是明年冬天,白莲教起事,上万人围攻莱州。

    现在事情没发生,张瑶不过是未雨绸缪的去担心这个问题。

    “真的,张叔。这些都是高产的作物。”陈燮很认真的回答,张瑶当时就激动的在原地转圈:“祥瑞,这是祥瑞,应当告知官府,推广种植。”

    陈燮道:“张叔,别激动啊。这事情不着急,今年已经赶不上了,等明年吧。”

    张瑶性子急啊,连声道:“不可,此事必须立刻上报巡抚衙门。”

    陈燮一听这个,也不拦他了,也拦不住。再说了,明朝地方大了,登州莱州才多大地方?推广,哪有那么容易?就算胶东半岛都推广了,未必能解决多少问题。

    很快张瑶又回来了,对陈燮道:“此事不能着急!适才稍稍沉思,觉得不妥。”

    陈燮奇怪道:“如何不妥?”张瑶道:“眼下不过种植少许,如果上报,朝廷必将逼要种子,届时未必能解决太大的问题。不如私下里先做起来,明年种的多了,再行上报。”

    陈燮一听就明白了,两个意思,一个是个人和本地利益,张瑶是本地人,他得先紧着自家人。第二是为了保护陈燮,这美洲高产作物的种子,大家都要,陈燮哪有那么多?有的人拿不到种子,就会心生歹念。很可能就给陈燮带来麻烦。还不如以静制动,等到明年种的多了,就不担心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中秋节刚过,下了一场小雨,没几滴雨水下来。硬着头皮,冬小麦也要往下种,不然明年吃啥?

    官道上烟尘滚滚,一群破衣烂衫的行人,带着简单的行李,拖家带口,老的小的,缓缓的往登州方向走去。

    一群官兵身着破旧的鸳鸯战袄,各带刀枪,前前后后看着这些人,面露嫌恶。要不是为了银子,谁愿意每天看着这些低贱的匠户,还怕他们跑咯?

    前方的道路上圈起烟尘,一看就是大队人马来了。领头的陆成,坐在马背上,手搭凉棚瞧了一下,来的人不会太多,百十来号。打头的是一辆马车,样子真怪。嗯?后面好像还跟着一群人,都推着独轮车。

    马车上陈燮面色不善,对面的钱不多陪着笑。

    “我怎么说你才好?这五六百人,老的小的,走那么远的路,你就不知道弄点牲口拉车?这点钱都舍不得?你知道这一路走来,一千多里路,搞不好就能死三分之一。死人老子要来干啥?”陈燮吼了起来,钱不多嘿嘿的笑,也不争辩。匠户也能算人?老弱死了不就死了么?

    钱不多不争辩,陈燮还是没打算放过他,继续喷:“你知道不知道?匠户这一行,越老经验越丰富,老人都是宝贝,都是银子。”

    这话算是把钱不多给惊着了,一拍大腿道:“坏了,我怎么把这个给忘咯。”

    陈燮无语的看看他,钱不多心虚的嘿嘿笑道:“思华,我千万叮嘱过,一路上要善待这些匠户,那边还派了一个哨长,带了一百兵丁护送。匠户们按人头,每人给了半个月的干粮。”

    明朝的人命不值钱,这个陈燮早有体会,但是涉及到匠户们,陈燮总是无法冷静。

    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些什么人在引领技术?都是工匠!大明朝的工匠一点都不差,只要给他们机会,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正确的引导下,没准就能在登州搞出一个工业基地来。

    可以说,匠户在陈燮的眼里,就是宝贝,就是银子。

    钱不多让这些匠户走一千多里路的作法,陈燮真是恨的牙根痒痒,弄点车拉着走不行么?才尼玛几个银子?舍不得银子你吭声,算我的不行么?

    “算了,怪我,当时忘记交代你。”最后陈燮进行了自我检讨。

第七十五章亮相

    第七十五章亮相

    快马如龙,壮士如虎!

    马背上的王启年玩了个漂亮的花活,胯下战马前蹄抬起,生生勒住缰绳,止住战马。

    “来的可是南直隶陆成哨长?”马背上举手喝问,一股气势生生给陆成这个大明正规军哨长压住了,再看其后滚滚而来的队伍,心道这是登州军哪一支,装束如此怪异。

    “在下正是陆成,奉命押送一干匠户来此,交予钱员外。”

    南直隶来的战兵落在王启年的眼里,真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也就是这个哨长还有点人样,其他人都是歪歪倒倒的,吓唬这些匠户还行。大明精兵在九边,王启年看不上这些来自南直隶的战兵,也在情理之中。

    “让你的人都停下吧,原地休息,我这就回去禀报。”王启年也不废话,调转马头,疾驰而去。百十米瞬息便至,马车已经停下,其后家丁所部也整齐的停下。

    “老爷,问清楚了,是南直隶来的战兵和匠户。”王启年马都没下,直接就汇报。对此钱不多诧异的看看对面的陈燮,发现神医老爷一点脾气都没有。

    “老钱,辛苦了,告诉他们,匠户交给我的人带走。带队的哨长打赏50两银子,队长30两,什长20两,伍长10两,战兵每人5两银子。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钱不多赶紧答应,这事情他办的不够地道,不是说他怕陈燮,而是利益太大。没人会跟银子过不去,更不要说,陈燮也是为了大家能多挣点。

    钱不多下了马车,带着几个跟班走了过去,看见陆哨长便道:“我就是钱不多,把匠户都留下,带上你们的赏银,可以回去了。”这话说的很不客气,不过两名家丁抬着装了银子的木箱过来,大声宣布赏银分配时,百余战兵一起欢呼。

    别看一个战兵只有5两银子,寻常人家一两银子就够吃一个月的,还是吃的不错的类型。军官们也满意,本来这活就没啥油水,上官有令不来还不行。这一路多亏钱不多交代了给半个月干粮,不然还不定能走的到登州。这笔赏银,可以说厚赏了。

    陈燮真不是穷大方,这里是明朝,从南京走到山东,这距离可不近。虽然有运河可以乘船走,但是明朝出远门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活。半个月能到,真值得好好犒赏。

    刷刷刷,整齐的脚步声打断了欢声笑语,大头皮靴踩在地上,整齐如一人在行走,大地似乎都在颤抖。南直隶这些官兵们,很快就进入了目瞪口呆的状态。

    人不多,一共就四个方阵百十来人。每个方阵前面,都有一名带刀的军官。每一个人都是昂首挺胸,步履坚定,仿佛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照样一往无前。

    这支兵马真是太奇怪了,服装奇怪,帽子也奇怪,鞋子更是奇怪。所有的奇怪,都比不上最后一个奇怪,那就是人人扛着一只鸟铳,而且这支鸟铳也很奇怪,柄部没有弯曲。

    就是这么一支奇怪的兵马,让这些南直隶的战兵们羞愧的把头低下,飞快的在钱不多那里领了赏钱就站一边,生怕挡了这支兵马的路。

    “一班、二班,警戒,三班、四班负责秩序。”

    命令一下,前两个方阵的士兵快速越过数百米长的匠户队伍,剩下两个方阵的士兵散开,接管了原来南直隶战兵活,道路两侧数米一个,手里的鸟铳上多了一把乌蓝油光枪头(军刺)。

    匠户队伍一阵骚动,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一双一双麻木的脸,呆滞的眼神看着这些杀气腾腾的士兵。马车上下来的陈燮很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兵,心里也很清楚,这些兵暂时还是样子货。吓唬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没有见过血,手底下没几条人命的士兵,肯定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暂时也就是这样了,严酷的军纪约束下,对所有指令做出条件反射的执行。一群新兵蛋子,能有这个素质就不错了。

    张家庄的青壮男子几乎倾巢而出,人人一辆独轮车。现在的张家庄,神医老爷的话非常好使,不听老爷的,不用家丁动手,自家老子就能给打断腿,然后丢老爷府门口,什么时候老爷出来看一眼,什么时候拖回家。

    200多辆独轮车推过来,端着上了寒光闪闪军刺的士兵,目光毫无感情,语气非常粗暴。

    “你,带上家人和家当,跟着这辆车走。你……。”

    交接过程简单粗暴,但是效率很高。一辆独轮车,就能装上一户人家少的可怜的家当,有的直接丢车上,青壮跟着车走,妇孺老弱被丢上随后过来的二十辆平板四轮马车。整个过程非常干脆简练,没有人敢质疑这些当兵的刺刀,甚至不敢有丝毫的迟疑,生怕刺刀捅过来。

    半个时辰后,四轮马车载着妇孺老弱先出发,马车上的老人和妇女,无不紧张的抱着自家的孩子,害怕的看着这些士兵。

    突然,一个孩子因为害怕,扯开嗓子哇的哭了起来,刚哭一嗓子,母亲就伸手捂着孩子的嘴,这孩子双脚乱蹬,菜色的脸上憋的通红。

    一为衣着光鲜的青年男子走到第一辆四轮马车跟前,冲那个孩子一笑,拿出一块纸包的糕点,撕开纸包后,递给孩子道:“吃吧!都有。”

    如此气氛之下,这个场面显得很滑稽。但是当这些匠户看看周围的士兵眼神都变的温和起来时,似乎一切变的都不那么真实了。年轻人背着个样子奇怪的包,从里面拿出一块一块的糕点,是个孩子就发一块,车子往前走的时候,还有士兵拿着水壶,做了个拧开水壶的示范后,塞给车上两位长者,丢下一句话:“给孩子喝的。”

    气氛变的有点诡异,一辆一辆马车从年轻人的面前经过,然后一个又一个孩子吃上了糕点,孩子们吃的都很急,水壶在孩子们之间传递。一路艰苦的行程,在这个经过那个年轻人面前的时候,突然变的不那么累了,人也有了精神。

    五百多人,拖家带口,就这么安静的继续上路,一点乱子都没闹出来。

    金老实作为这批匠户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手艺最好的烧窑匠人,小心翼翼的开口问前面驾车的车夫:“这位小哥,咱这是要出哪?”

    驾车的车夫是一个年轻的后生,一脸和善的笑着回答:“老师傅,我们这是去张家庄。到了那,你们就知道了。呵呵,神医老爷就是活菩萨,好日子要开始咯。”

    目睹着大队人马消失在官道上,拿着南京兵部发的文书,摸了摸马背上包袱里的银子。陆成的心情也很不错,强兵什么的跟咱有啥关系。“兄弟们,回了,口袋里有银子,到哪都是吃香喝辣的!”

    明朝的武人挺惨的,作为战兵,就算是从南直隶来的,他们也不能进县以上的城。只能在城外才村镇落脚。这不,登州就在眼前,怀揣南京兵部开出的文书,也只能直接掉头回去。

    落在最后的王启年对陆成喊了一声:“兄弟,这里有点吃食,让兄弟们休息休息,吃点东西在走。”丢下这话,战马掉头走了,最后一组人马跟着走了。

    留下来的是一个一个纸箱装,陆成让手下上前去看看,刀子划开纸箱后,一名士兵惊呼:“包子,是包子,还是热的诶。”

    马车上,钱不多对陈燮道:“一群丘八,白瞎了猪肉馅的包子。”

    陈燮淡淡的斜他一眼道:“平时不好好的养着当兵的,等到天下出了乱子,这些兵手里的刀迟早落在官老爷们的头上。”

    语气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