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燮竖起一根大拇指,这是真心的表扬这小子了,真是聪明啊,举一反三。

    “就是这个道理,大明至今二百年来,其实很多制度都在变化。太祖那会,制定的大学士制度,实际上不过是简单的给太祖做一些文书的整理工作,没有多少实际权利。现在你看看大学士的权利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演变?太祖的时候。没有内廷,现在有了。这又是为什么?将来太子继承大统,一定要记住一个道理,时间的任何事情一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作为一国之君,要善于发现这些变化,并且在制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还有一句话,任何调整。都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好了,今天就说这些。还是去看看卷子吧,看完了说说自己的想法。什么都可以说,不要有任何顾忌,你现在就是来学习。”

    朱慈烺告辞出来,想了想决定自己要干什么,然后走向那些装落卷的竹筐。正在改卷子的十几位考官。看到他的举动,都好奇的看了过来,但是没人说什么。朱慈烺被围观了,立刻笑着摆手道:“不要管我,你们继续。”

    副主考朱大典拱手笑道:“太子殿下自便。”说心里话。朱慈烺在这个地方乱窜,真的很影响工作效率,朱大典就在心里猜,陈燮在里头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这可是储君啊,谁不想好好拍他的马屁啊?可惜,这个时候聪明人都不会凑过去,不是他们拍马屁的时机。

    拿起几份被淘汰的卷子,朱慈烺坐在一边自己看了起来,很快就发现,被淘汰的卷子基本上就是两个类型,一个是在八股文的时候,说了以德报怨的话。另外一个,就是农学和算学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过平均分数线的那种,直接就给淘汰了。每个人的卷子,都装在一个信封里,就算改完了也会装回去。所以,朱慈烺查看起来很方便。

    一连看了十几份卷子,都是这个情况,朱慈烺心里有谱了,走到朱大典身边道:“朱中丞,我能看看这些选上的卷子么?”朱大典笑着推过来道:“殿下随便看,微臣这里还有事情,就不陪殿下说话了。”说完还回头看看陈燮那里,没开门才回头继续。

    话说朱大典都这么小心,可见陈燮在江南的淫威。官绅对陈燮又爱又恨,爱的是这家伙带着大家发财致富,恨的是这货让那些商人来监督官员。以前哪有这些事情啊,当官的为所欲为,御史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次。现在倒好,什么咨议局成立,议员就能弹劾官员了。真是太反动了,这个陈燮就是官员的对头嘛。

    朱大典是个精明能干的官员,他对陈燮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是敬畏,一方面又是不满。他这种官员,现在是主流。只有阮大铖那种没节操的人,才会毫无原则的紧跟陈燮。

    看了一会卷子,朱慈烺大致明白了这个改卷的流程。外面还有一群书吏,他们先改农学和算学的卷子,分数不够的直接淘汰了,卷子装竹筐里抬进来。然后是里面这十几位考官,他们改八股文,发现“以德报怨”的直接淘汰。然后再根据那些没有被淘汰的卷子,分出一个先后次序来,选出前十名的卷子,交给陈燮来决定这十个名次,其他的都是他们拟定。

    那个秦教谕,已经被气走了,等于是放弃了这次改卷的权利。有趣的是,就算是气走了,秦教谕也出不了贡院。这可不是陈燮规定的事情了,而是以前的老规矩。

    这种改变过去以文章好坏来决定成绩的做法,现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是考试的内容和改卷的方式。朱慈烺想明白这个道理后,很自然的就会联系陈燮跟他忽悠的那些东西,在脑子里对照了一下,这就是所谓的改良么?在一个稳定的框架内,在不改变当前的稳定的局面,进行一些改变。本质上,还是通过科举为大明选举官员,实际上的效果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算学和农学这两个项目,以前肯定是作为杂学来对待的,除了经意,别的都是杂学。嗯,主流的还是经意,杂学不过是为了让官员们更好的融入职位而设。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朱慈烺不明白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为啥要只考八股文,考试内容还规定死了,就是四书五经范围内。不明白这个,又怎么能明白陈燮在改革时安的坏心眼。更不可能明白,陈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动摇朱元璋留下的这个体系。套句话来说,这是打着红旗反红旗。高举一个高尚的旗帜,干的实际上是在破坏现有体制的勾当。

    怀着这样居心的人,竟然还有足以动摇皇帝江山的实力,更离谱的是还伸手皇帝的信任。这样一个人,到底坏到什么程度了?估计能看懂陈燮的人,明朝是肯定没有了。就算那些内阁大臣们,也都理解不了陈燮的居心险恶。按照他们的思路,陈燮都这样了,不去造反自己当皇帝,你折腾个啥啊。你活着还好一点,等你挂了,后来的皇帝能吃你这一套么?

    姜逢源他们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抓住储君,留待将来再算账。朱由检知道这帮人心里怎么想的,所以要按照他的思路来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固,干脆给朱慈烺送江南来了。他对陈燮倒是很有信心,自己这个皇帝都被他说的动了心,何况一个小伙子?

    比起那些书呆子,陈燮的蛊惑能力太强大了,甩他们几十里都绰绰有余。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书呆子讲书本肯定甩陈燮上百条街道,教书育人什么的,绝壁秒杀陈燮。但是教育太子,那就不一样了。这江山都是大明的,皇帝知道谁他们是嘴炮,谁是干活的人。

    而且陈燮有个特点,跟你讲一个道理,肯定不是空讲,有很多例子来作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这些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或者是在最近,你能看的到。就拿朱由检来说吧,国库没钱,内库也没钱,大臣们给出的解决方式千篇一里,就一招“加赋”。即不告诉你为什么,又不告诉你还有别的方式能受到钱。陈燮就不一样了,他很明确的告诉朱由检,大明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这些钱在哪,这些钱该怎么收,一条一条的去实施,事情还给他做成了。这样一来,什么道理都干不过他。

    朱慈烺现在就是这个状态,陈燮跟他讲的东西呢,都是他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一个堂堂县令,居然会被下面的人架空,真是匪夷所思。但是这样的事情,知道道理说明白了,他就明白了。这种事情不但会发生,而且还可能会经常发生。

    遇见个牛一点的人,在任期内还能挽回这个局面,遇见个书呆子,成天就知道享受,对政务不上心的那种官员,历史上可没少写啊。当今大明,也不少这样的官员吧?朱慈烺可是经常看邸报的,知道一些官员是怎么对待工作的。(我的小说《帝国崛起》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九章放榜

    PS:PS:今天是清明节,白天去祭拜先人,淋了点雨,回来后不久就头疼的厉害,今天就这样吧,强撑着写没意思。跟大家说一声抱歉。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帝国崛起》更多支持!

    第五百五十九章放榜

    几千份卷子,不是一天就能改完的,晚上这些考官还得留下来过夜,朱慈烺是不用留下来过夜的。回去之后,继续研究关于咨议局的文件。

    陈燮这边也得留下来,因为改卷的最后阶段要来了,他得留下来决定榜单。最终送到陈燮案前的十份卷子,陈燮其实就没打算好好看,原则上是要照顾这些考官们的面子的。但是也不能一点都不动,最后看看名单上有个顾继坤排在第三名,抬手给他的名字后面加一个“一”,徇私了一下之后,陈燮就把名单还给朱大典道:“要说文章,我是怎么都比不了各位先生的,所以就不看了。这个顾继坤,我是知道的,就当我徇私了。”

    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一帮考官心里很舒坦,陈总督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霸道嘛。具体接触之后,大家对陈燮的了解也加深了。这个人虽然混蛋了一点,但是规矩定下来了,他就会遵守,而且比任何人都遵守。说到徇私,这第三名和第一名,文章其实差的不多,就是看个人的口味,十一个改卷的考官们投票产生的名次,陈燮弄到第一,真不算徇私了。

    气氛有所缓和。朱大典挠挠头道:“那就放榜吧,开龙门!”陈燮拱手朝众人笑道:“大家都辛苦了,这些天估计觉都没睡好。这天气又犯冲,秋老虎比三伏天都要命。回去好好洗个澡,睡一觉。对了,走之前。都去总务处,签名领一份补贴。乡试以来的这些天,都算加班。不论官吏,每人都有一份。”

    这一招出来,所有人都没脾气了。就算是有脾气,估计也消了。尤其是秦教谕,这老先生倒是很负责的人,被气走之后,最后时刻又回来了。参与了投票决定前十名的排名。今天在场的这些官员,都是国子监和太学的教谕为主,这些人都是清水官,没什么油水的。听说有加班费,心情绝对好很多。

    等到领加班费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更好了,一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银票。秦教谕飞快的扫了一眼数字,小心的贴身放好。这几天加班就敢发一百个银圆,也就是陈总督才有这个大手笔吧?朱大典倒是没看,回到家老婆丢给夫人,结果那边一声惊呼:“五百银圆?哪来的这么多钱?”朱大典听了也很吃惊,心道这个陈思华,真是好大的气魄。次日再以打听。最差的小吏,都能领到十个银圆的加班费,朱大典就知道南京官场下面这些办事的人,对陈燮算是没脾气了。谁来都白给,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你说什么都白瞎。

    放榜的前夜,顾继坤也是很紧张的没睡好,能不能中举,差别太大了。老乡归庄兴更紧张,天没亮就来敲门,顾继坤本来就睡的晚,被吵醒了顾继坤只好起来。梳洗一番,归庄兴在边上念叨:“贡院对面的登云楼,我十天前就订下了位置。我们也别去那边挤了,就在楼上喝茶等待,回头让小厮去看榜。”

    每逢乡试,南京客栈都是满的,都是来考试的秀才。这俩以为自己起的够早的,没曾想带着各自的书童出来,客栈里一堆人都在往外走。好多都是认识的,一边走一边招呼,拱手致意,大清早的天还没完全亮,打着灯笼的一群书生,往贡院而去。

    登云楼早早就开了门,这里的位置三天前就预定完毕,归庄兴砸了二十个银圆,才拿下的这个位置,二楼靠窗,正好对着贡院大门,五十米之外就是贴榜的告示栏。

    得知两人有位置,另外四个同乡也都一起上来坐下喝茶等待。一般有钱人才这么干,穷秀才都在榜前站着,跟大家一起挤,那真不是滋味。

    叫了茶水早点,这几位也没什么心思吃喝,各自的书童都派出去了,都在榜下挤着。

    眼看龙门打开,出来一队威严的士兵,挤在榜下的人群自觉让道。一名官员出来,拱手四下道:“各位,这就要开榜单了,不管中没中,都悠着点,别整出事情来。”一句笑话,真是一点都不好笑,这帮秀才哪有心思听他这个,自然无人附和。

    自觉没趣,官员下令开始帖榜,一个一个名字,大红榜上一出现,人群中有人在嚎哭:“中了,我中了,我中了。”众人立刻注视过去,这是最后一名啊,问题是就算最后一名,也是举人了,不然那叫名落孙山。下一个名字贴出来的时候,这位仁兄瞬间被大家遗忘了。

    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在盯着榜单看,突然听到一声大笑:“哈哈哈,我中了!哈哈哈!”这笑声里充满了得意,瞬间整个人都变的有了光彩,仔细一看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如在云端一般,脸上满是红光。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就知道,里面有个“范进中举”的故事,一个穷秀才,屠户的岳父都敢欺负他,看他不起。觉得他几十岁的人了,一直不中举,当初的投资算是打了水漂。待他中了举,岳父大人一个巴掌打醒了发癫的范进,看着自己的手掌都后怕,觉得打了文曲星,是要遭报应的。仅仅是中举而已,个人地位瞬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清两朝差不多都这个路数,法律严格规定了这些有功名的人拥有人上人的社会地位。朱元璋搞的这套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平,最大的坏处就是把读书人都约束在四书五经之内。学这玩意你想造反是不可能的,皇帝也就安心了。这样一来的后果,往往是官员的实际办事能力低下。但是最为统治者,最关心的还是王朝的延续,自然是什么对他有利怎么来。

    “恭喜太仓XX老爷高中乙榜第二百六十一名……。”报喜的人一路喊着往楼下跑过,奔向一个幸运者,下一个幸运者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但肯定希望自己是其中一个。这一次的乡试,进行了不少改动,规则上的变化,秀才们倒是欢迎的。不用那么辛苦了,不像以前那样,你得一个人在贡院里生活三天。运气不好的,考棚在厕所边上的,你都能熏的死。这一次不一样了,不用在这里头呆三天。而且里面的设施也改进了很多,厕所也重新修了一个,带水来冲的,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着一个茅坑。这些,都是陈老爷的善政,据说这笔钱都是陈老爷向商人募捐来的。指望其他官老爷,那是不现实的。这些人都是从科举里出来的,怎么会让他们的后辈在考试的时候轻松快活?

    一个又一个报喜的人过去了,楼上不断听到有人在喊:“我中了,是我,在这呢。”这一座六个人,都绷着一张脸在等待下一个。可惜,都过去五六十个报喜的,就是没有点到他们的名字。大家的心都揪着呢,谁的脸上都没笑容。就算是大大咧咧的归庄兴,也都很安静。

    “恭喜昆山归庄兴老爷,高中乙榜第一百九十八名……。”报喜的嗓门很大,现在还有喇叭这个新装备,声音更是穿的很远。远端安坐如山的归庄兴,就跟听到鬼叫他似得,身子一晃,往后一倒,啪的一下屁股坐在楼板上了。

    但是瞬间他就跃起,冲到窗前,在一桌人的羡慕之中,大声冲报喜的喊:“这里,这里,归庄兴在这里。”整个人身子都在发抖,声音也是颤抖的,声嘶力竭。巨大的喜悦之下,人的过激反应,在座的诸位,三年前都经历过了,有的甚至不止经历一次。

    “恭喜归兄……。”一干同乡纷纷拱手说话,从此大家就是两个级别的人了。从秀才到举人,可以说是一步登天的差别。理由嘛很简单,中举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官了,虽然只能做小官,但是也有举人做官做的很大的,典型的代表例子就是海瑞。

    辛苦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么?所以,举人和秀才的区别就在这里了。报喜的人上来,归庄兴把准备好的银圆丢了五块过去,赏钱给的算很重了。消息到了昆山老家,还能热闹一番,到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砸他家的大门,这叫改换门庭。

    时间一刻一刻的过去,同桌的六位,除了归庄兴,都没有被点到名。派出去的书童,也迟迟没有回来,这就不存在什么看错的话了,肯定是没有自己。等待是最难熬的,中了举人的归庄兴也没有刻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