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就像一个说相声的,一个人说,你得有个捧哏的。之前就是单口相声,原定的捧哏是两个女的。现在杀出来一个张巡,当起了义务捧哏。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里我要说一句。今天来到这个的各位,都将自动获得大明丝绸行会理事的资格。这个理事有什么权利呢?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今后所有对外贸易的丝绸,如果没有这个理事的身份,呵呵。就算丝绸烂在大海里,也别想卖出去一匹。”这个话有料,还是重磅的料。所有人立刻都眼睛一圆,还有这么说法么?丝绸在国内不是卖不掉,但是能对外卖,挣的更多。如果连海都出不了,你卖给谁去?
崔新看出大家的反应后,得意的微微一笑,说出了下一句让人更为震惊的话。(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用心良苦
第四百九十三章用心
(PS:纠正一下,有读者指出,前文有两个错误,第一,橡木板没有英尺的说法,只有英寸。第二,包铁皮不成立,只能是铜,)
“所有理事,原则上都有机会,得到新的生产工艺的技术支持。”这话给打击带来的冲击简直就是海啸山崩一般。苏州张家与登州联合商号合作的纺织厂和丝绸厂,凭什么能在市场上立足?很简单,价格低,质量高,颜色花样多。这三个因素,都跟生产工艺有关。机器生产的棉布和丝绸,在价格上有绝对的优势,质量上未必能胜出多少,但是所有布匹和丝绸的质量几乎是一致的,不存在好坏差别太明显的时候,再有一个就是染布的技术了,这一点上其他商户简直就没任何竞争余地,搞不来现代的工艺,搞一些近代的工艺一点,就像《大染坊》里头那种半手工作坊的工艺,在明朝实现难度不大。
之前的条件不过是开胃菜,这个条件才主菜,正餐端上来了。实际上崔新也好,周、叶两女也好,对这个条件都不支持。不过是陈燮决定的,她们没有反驳的余地。尤其是周秀英,代表沈家出席这个会议,沈家不过是剩下一口气,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谋求今后的活路。陈燮就算是放过了沈家,在叶纤云的大工业生产面前,沈家也没多少竞争余地了。这个技术上的支持,沈家也很想得到。经过周秀英的努力。沈家内部也做出了妥协,丝织这一块交给周秀英去打理,其余的权利她都放弃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指望陈燮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后半生全在这上面了。周秀英和沈家谈的条件,就是接过这一摊子,让沈家写休书。这一摊子看上去很大,实际上早就在负债经营了,背的债务也不小的。不然沈家怎么会放手。
会议还在继续,陈燮看看下面商户的反应。就知道事情妥了。来的都不是傻子。没有人能抗拒这种诱惑。至于为何送出技术,陈燮没有跟大家解释。他也不需要解释,也没法子解释。总不能告诉其他人,我要培育一个新的阶级出来吧?自秦一来的中国。帝王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君主集权。儒家思想占主导的根深蒂固。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简单的改革就能推翻的,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自发的去改变一些东西。而且这个群体本身,还得具有强大的实力,没有实力谁他妈的鸟你。培育一个群体的同时,培育这个民族对外的眼光,而不是始终盯着国内那一亩三分地,动不动就天朝上国挂在嘴边上。
陈燮很放心的下楼,从后门离开了。带着三个近卫,在新区空旷的街道上漫步。这个新区的位置,应该就是旧上海的浦西一带。在这个地方从无到有的建设一个新城市,做这个事情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成就感和满足感。还有一种使命感。华亭本地的商人,已经闻风而动,未来这个地方,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对外的贸易。船舶司的存在,注定了这个新区的繁荣。江南商人对利益的嗅觉,根本就不用别人来指点。只要传出开海的消息,这一片低价就能涨十倍。当初用白菜价买下这一大片土地的陈燮,本钱早就回来了。
整个新区,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工地,码头上工人在忙碌,街道两边的门面房早就销售一空,就等着交房进入,开张做买卖。江南既然开了海,今后苏浙两地的丝绸,陈燮就不打算往大员运了,在那边交易肯定不如让欧洲人自己来新区这边交易。理由很简单,大明需要了解世界,关上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就算有人还想这么继续下去,也得问陈燮答应不答应。工商业繁华的江南,未来将是大明的标杆。而华亭这个地方,今后就是大明对外的一个重要窗户。大员那个地方,怎么看都没法取得在华亭这里的效果。
“荷兰人提出交赎金么?”陈燮登上辽东号的时候,见到了匆匆赶来的恭撒录。走这一趟,不是单纯来的送战报,还有下一步的行动需要陈燮的知识。
“是的阁下,按照惯例,他们有权赎回自己。当然,这是贵族之间的事情。您是一个贵族,卑职以为,您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揆一和普特曼斯,都愿意以五千个紧闭的价格,把自己赎回去。”恭撒录恭敬的回答,他说的也是实际情况。欧洲那边,确实有这个传统。至于是不是贵族,这个事情陈燮不清楚,恭撒录也说不明白。
“军官一万个金币,士兵五百个金币。拿不出这笔赎金也没问题,在煤矿挖一辈子的煤还账好了。对了,根据你们的了解,如果我们的价格太高,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是否会进行报复?”陈燮对此很不伤心,这笔赎金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不放狮子大开口,看看荷兰人的反应。由此来做出一个判断,远东的荷兰人的实力如何。
恭撒录摇摇头:“不太可能,荷兰人在远东的实力并不强,就算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商战船倾巢而出,也不可能获得胜利。而且这样做的代价太大,就目前的局势而言,荷兰人应该会寻求一个和解的机会。”
这个答案让陈燮陷入了沉思之中,就个人的想法而言,现阶段还不适合立刻进军南阳,最佳的时间,应该是英荷战争爆发以后。大员可以作为一个前进基地来培育,有一个地方,倒是可以去占下来,那就是琉球。一旦占据了这个地区的岛屿,整个日本航线就在掌握之中了。对于陈燮来说,诱惑太大了。荷兰人一旦失去了日本的贸易航线,会不会狗急跳墙的问题,不能不好好的考虑一下。
“你回去告诉方斯谷,现阶段不考虑进军南阳的问题。荷兰人要谈,那就慢慢的谈。大员,可以看做一艘永不沉没的战舰,有了这个岛屿,从爪哇到日本的航线,随时都可以切断。谈判的目的,不是为了跟荷兰人讲和,而是为了摸清楚荷兰人的底细。这一点,千万不要弄错了,所以在谈判的时候,尽可能的提出一些让荷兰人无法接受的条件,做好迎战的准备。先这样吧,有什么变化,随时跟我联系。”陈燮终于做出了阶段,恭撒录仔细的看看谈话记录,贴身收好。然后才道:“英国人的特使亚当斯,就在我的船上。他乘坐的船,目前留在大员,方斯谷的意思,没有您的同意,英国人的船不能进入我们的领海。”
陈燮满意的点点头:“他做的很好,你也很好。既然来了,那就带来见一见吧。我想,在这艘战舰上会见英国人的特使,将会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恭撒录立正敬礼道:“毫无疑问,您的丰功伟绩,将载入史册!”
洋鬼子的马屁,拍的水平很高啊。陈老爷很爽,满意的点头,示意他去叫人。
乘坐江南号战舰来到华亭的亚当斯,这一路上受到的震撼太多已经麻木了。等他真正登上这艘专为远洋打造的战舰时,新的震撼让麻木的神经又被震了一次。毫无疑问,这是一艘很专业的战舰,不像荷兰人以商战船为主,兼顾运输和战斗。明国人的战舰,就质量而言,丝毫不逊于欧洲的战舰。看清楚黑漆下面的铜板时,亚当斯觉得这帮明国人太有钱了。申请去看看战舰上四处看看,也得到了同意。每一个角落都走遍之后,亚当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很专业的海军。至少是在朝着专业的方向在努力的明国海军。士兵们看上去或许没有那么高大,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章法,一切看上去仅仅有条。
优质的战舰,优质的素质,优质的武器,庞大的规模。欧洲人还沉浸在自己的航海辉煌之时,明国人已经悄悄的赶上兵完成了超越。这艘船上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骄傲。尽管他们面子上做的还很不错,但是眼神里若隐若现的轻视很清晰。亚当斯完全能理解这中心态,换成自己也对上印度的土著,也会这么看待他们。
一路上可刻意的与恭撒录交谈,获悉这个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对北方鞑靼人的战争,还有一场内部的叛乱战争。虽然两场战争,都在这个伟大的内阁大臣阁下的指挥下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是也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这大概也是内阁大臣阁下发出邀请的主要原因吧?
亚当斯从恭撒录的眼神里多次看见了狂热的崇拜,尤其是提到那位内阁大臣的时候,开口闭口都是“伟大”二字。这些细节,加深了亚当斯的印象。从恭撒录的言谈之中得知,正是这为伟大的内阁大臣,他给大明带来了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从无到有,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无敌的海军和一支无敌的陆军。不管是对北方的鞑靼人,还是对内部的叛乱,每一场战斗,这为内阁大臣都取得了胜利。
明**队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火器化,他们的燧发枪技术非常成熟,甚至可以一千英尺的距离上,用步枪进行精确的射击。这是多么可怕一件事情?(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四章其实就是一个通知
第四百九十四章其实就是一个通知
一百年以后,欧美还在玩一百米以内的排队枪毙战术,现在这个阶段,火绳枪还是主流。亚当斯甚至还想到了一个事情,是不是从明国进口一批步枪回欧洲去贩卖呢?三十年战争,狗脑子打了一地,各国都需要新的装备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的更加的强大。
就在亚当斯胡思乱想的时候,船舱的门被打开了。一名士兵站在门口道:“跟我走。”看看亚当斯听不懂,通译不在身边,士兵做了个收拾,亚当斯这才明白,赶紧跟着他走。下了船,登上码头的时候,亚当斯的脑子有点乱了,惊叹于这个码头的规模的同时,更惊叹于那些高高竖起的吊臂。
看清楚自己的目的地之后,亚当斯似乎明白了什么。这艘战舰太特别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华丽的感觉。通译告诉他,战舰上有一面巨大的红旗上面有一个巨大的“陈”字。好吧,汉字真是太难掌握了,绝大多数欧洲人大概是没什么机会掌握这种语言的。至少亚当斯认为自己的语言天赋,是没有太大的机会了。
这个舱房很大,远远超出了亚当斯的想象,地板上铺着来自土耳其的地毯,门把上镶嵌着金边。门口的卫兵,站的跟一根木桩一样,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恭撒录就站在门边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亚当斯踩着软软的地毯走进来。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年轻的贵族。他的服饰很简单。就是普通的军装,但是那股傲睨之间的气势,任何情况下都非常随意的举止,都说明了他的身份。亚当斯的脑子里翁的一下,突然短路了。
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自己预想中的是一个中年人,所有策略都是围绕这个来进行的。没想到这个内阁大臣,如此年轻。“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特使亚当斯,拜见阁下。”亚当斯本能的上前,单手按在胸上。鞠躬致意。他说的是英语。通译正准备结结巴巴的翻译时,对面的内阁大臣已经先开口道:“欢迎,请坐。我叫陈燮,对贵公司的邀请。是我发出的。”
一口英语很流利。缺点是强调有点怪。不像是正宗的英国人,倒像是在美洲殖民地那些粗人说的口语。亚当斯也算是见多识广了,英语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什么主流。如果这个贵族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他不会惊讶。但是说出英语来,他就无法理解了。欧洲的上流社会,华丽的法语才是主流啊。一个明国规矩,却学会了一口粗鄙的英语,真是太震惊了。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场过于正式的会谈。这点从这个贵族的语气就能得出结论,他显得很随意,就像一次朋友间的聚会,随便聊聊的感觉。
“请坐!”两名美丽的少女,搬来一把椅子的时候,亚当斯才算是回过神来。看看这两位长的一模一样的女子,一身华丽的装束,再看看自己已经穿出最好的衣服了,还是有点乡下人的感觉。明国女子的头上,可都是金灿灿的亮眼的首饰。
隔着巨大的办公桌,那位贵族坐下之后笑道:“喝点什么?有茶和新鲜的果汁。”
下意识的,亚当斯道:“茶!”年轻的贵族对一个少女道:“来一杯红茶,英国人应该喝不惯绿茶。”这次说的是汉语,通译及时的翻译。这位通译,是一个南洋的华人,不知道怎么就跑印度去了,因为懂一些英语,高薪雇佣来的。
“我知道你很好奇,为什么我会发出邀请。一个明国的内阁大臣,向一家英国的公司发出邀请,这不正常。”陈燮笑着继续,亚当斯点点头,这个问题困惑整个东印度公司很久了。陈燮笑了笑道:“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利益冲突,荷兰人则正好威胁到了我的利益。大明的海上贸易,一直都局限在明国、朝鲜、日本这些海域,我们无心对外扩张,也愿意与人为善。但是荷兰人不这么想,他们希望用大炮迫使大明交出这片海域的主导权。”
说到这里,陈燮耸肩摊手,很无奈的语气道:“战争,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发动战争很简单,但是怎么结束这个战争,就不是发动战争者能说了算的。荷兰人挑起了战争,怎么结束,什么时候结束,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在战争期间,贸易不能不暂时停止,我需要一个新的贸易对象,这就是我邀请贵公司的初衷。除此之外,我还希望与贵公司达成一些关于印度问题的协议。”
提到印度,亚当斯的脑子里猛的激灵了一下。这个时候的印度,还真的没英国人太大的事情。但是就算这个样子,英国人每年从印度获得的贸易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独霸印度,是英国人孜孜不倦的目标,但前提是能掀翻荷兰人。具体的结果如何,现在还看不到。
听上去,这位尊敬的内阁大臣说的很直接,但是仔细品味这话里面的意思,亚当斯觉得事情似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难道说,大明不希望自己独霸印度市场么?他们完全有这样的实力去做到这个事情。只要把停在大员的舰队开到印度,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再去回想之前恭撒录提到的明国对外的战争问题,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尊敬的阁下,恕我直言,以您的睿智,不难获悉,目前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的处境,似乎很难与阁下进行平等的合作。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您需要的不仅仅是东印度公司的合作态度,而是一个国家态度?”亚当斯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只好以静制动。这次谈话,他知道自己注定无法主导谈话的进程,双方的地位决定了,这次的谈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