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洛阳铲,也是具备洛阳铲相当一部分功能的。

    甚至在洛阳铲刚刚发明不久的民国时期,当时的学者便把洛阳铲称作铁锥。

    “洛阳为吾国旧都,古迹甚富,城北城东,古墓尤多。近十余年来出土古物,以铜器为大宗。土人以大利所在,私行盗掘者,几成一种职业,并发明一种铁锥,专作采试地层之用。沿城北邙山一带,盗掘痕迹,不计其数。……其参加工作者,共二十余人,各执铁锥,分区探试,偶有所获,则欢呼若狂。”

    记载中所述当时所见盗墓贼手中的“铁锥”,就是刚发明仅十来年的“洛阳铲”。

    大体可以理解为,洛阳铲是铁锥的一种以及发展形态。

    曾文信的手下把骡马背上的大兜囊接下来,扔在台阶上一堆,里头工具加起来二三十件儿是有的,其中不少便是铁锥。

    这种铁锥下面是一个铲子,铲子的顶端,带着约莫三寸长的套管,不过铲身很有意思,并非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此时常见的瓦筒状。铲身的部位,长约半尺多,粗有两寸许,上面的套管里头则是连着三尺长的木杆。

    还有三四根足有六尺长的白蜡杆扔在一边儿。

    铁锥在盗墓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最大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探土,由于铁锥的样式和特性,在深砸进地下之后,很容易就能把地里的泥土给带出来——而一旦把土带出来,有经验的盗墓贼就能判断出底下到底有没有墓穴,若是有,其埋藏深度又是多少。

    墓穴顶上所用的封土,和一般的土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东西用来取土用来判断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却不能真正的挖洞,开挖洞穴,靠着这玩意儿不成。所以在盗墓中使用最多的工具,并非是铁锥,而是铁锨。

    没错儿,就是铁锨,和一般百姓家里常备的用来挖土的那种铁锨一摸一样。

    实际上,就是一种。

    五尺来长的木头柄,前头固定了一个铁锨头,不过,和一般的铁锨也有一点儿细微的区别。一个是铁锨头的身壁比议案家用的铁锨要厚得多,差不多就是两倍作用,非常之厚实。二来是,在铁锨周围那一圈儿的刃部,是特殊打造的,在打制的时候专门用特殊的工艺淬了火儿,非常之坚韧,质量远远超过一般的铁锨。而且这些伙计还把铁锨们都给开了锋,周围那一圈儿刃部磨得非常之锋利,简直就跟厚背大砍刀一般了。

    如此一来,这种铁锨远比一般的铁制工具要经久耐磨,不易损毁,好用得多。而且用这种铁锨挖土,速度要比一般的铁锨不知道快了多少。

    这两点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盗墓贼出外做活儿,既没有补给,也没有什么可供替换的,而且经常是为了挖一个大墓而十天半个月窝在一个地方不动,有的时间长的,为了算计一座古墓,甚至要把周围的地买下来,种上青纱帐,然后以庄稼为掩护开挖地道,通到墓里面去。这样的话,那时间可就长了,半年一年有可能,三五年也不是夸张。在这一段时间内,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自然也就没可能随时补充工具,如此一来,工具的耐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正好和上面相反。往往是盗墓贼已经锁定了一处墓穴,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极为迅速的打洞进去,把里面的明器盗出来之后,赶在天明之前便迅速遁走。这就对速度有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因为这些盗墓贼不是做的水磨工夫,是以手段也是相当之粗暴,打盗洞弄出来的土直接就是四处仍了。如果一晚上弄不完的话,到了第二天,就很容易被人给发现。

    而这种特制的铁锨挖掘速度很快,也是满足了这个要求。是以几乎所有的盗墓贼,都用这种铁锨,而铁锥,用的就不如这个普及了。第三种则是短柄锄,因为形状像是鹤嘴,因此也有称为“鹤嘴锄”的,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从耕地用的锄头上发明衍伸过来的。盗墓贼中,有相当部分其实都是当地的农民,而且数量很大。尤其是以那些墓葬极多的风水宝地,诸如洛阳,诸如关中,这些地方,许多当地的农民白日种地,晚上便偷偷去盗墓。这种情况,现如今大明朝有,大明朝之前也有,大明朝之后的满清和民国也都有,一直到了董策前世那个时代,也没什么可挖的墓了,政府管控的也是极严了,这种情况才慢慢的消失。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六八 北派

    这些人白天种地,晚上盗墓,农活儿上也熟练,盗墓的活计也不差,而慢慢的,便是从农用的锄头里头演化出一种工具来,便是这等短柄锄。比之一般的锄头,这等短柄锄——锄柄缩短,锄头缩小,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

    缩短了锄头的柄,则挖掘的时候,翻过来的土离眼更近,看得更清楚,不至于错过任何蛛丝马迹。而锄头改小一点,使用起来更省力,效率更好。锄刃部专门淬炼过,还夹了钢的,因此更加的耐用。

    这种工具,最早是发源于长沙那边儿的土夫子,长沙一带多丘陵,土质不好,杂质多,锄头的锋口极容易受损,钢火强度越高,使用寿命就越长。而且长沙墓葬多埋葬于山坡,埋得不深,浅薄的耕土层或扰土下即是墓土。在这些地区找墓道或墓口,用短柄锄比其他工具效率高。

    与农民锄地一样,使用时弯着腰、瞄着锄头,用力挖下再平拉起把,然后耪一下地,锄下土质变化情况一目了然,死土活土区别明显,一看便知。

    曾文信的伙计们都是抄的铁锨,他们显然是经验丰富,没少干这个,在那个领头儿的带领下,先来到了那条选好的山溪边儿上,从那边开挖。

    这也是有讲究的,山溪地势低,院子所在的位置地势高,是以从山溪边儿上开挖,水不会往上走,也就是说,施工的时候不会受到水的困扰,就会比较方便。而若是从院子里头开始挖,则你挖一点儿,水就跟着过来一寸,那就麻烦许多了。

    十几个人铁锨翻飞,速度很快,效率相当之高。这铁锨厚背锋利,但惟其如此,重量也是一般铁锨的一倍。不过这些伙计都是孔武有力的大汉,却是就不用担心这个了。不过是一个时辰的功夫儿,一条从山溪通往院内,长约二十米,深约三尺,宽有两尺的壕沟便是挖成了。壕沟从院门下面过来,延伸到院子里头的水洼边儿上。壕沟的尽头,和水洼之间只隔着两尺后的土壁而已。

    那带头的被曾文信称呼做许胜的汉子,一声令下,众人铁锨翻飞,瞬间便是那两尺厚的土壁给挖开了。

    只听得一阵哗哗的水声,院子里面的积水都往那缺口涌去,水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下降。

    大约一盏茶的时间过后,院子里面的积水便是排的七七八八了,只好剩下一两个浅浅的小水洼,不过已经是没什么妨碍了。

    这就是人多势众的威力了,若是曾文信没带这些人,就他们几个的话,怕是就得麻烦。他们精细活儿做得来,这种纯体力的活儿却不是长处。

    水排好了,但还得定位,总不成这么大个院子全都掘地三尺,那就算是人再多一倍也是做不来的。

    这就是笑面金刚的活儿了。

    他走到方才青云子指着的地方,先是四下里看看,然后也顾不得脏污,趴在泥里耳朵贴着地面听了听,地上都是泥,也不知道能听到点儿啥。而后还把他那根粗如茶杯的锡杖尖儿的那一头狠狠的插入地下足有一两尺深,拔上来之后看看下面沾着的泥土的颜色。

    足足一盏茶时间之后,他才找准了地方,把那根锡杖一插,大声道:“围着佛爷这锡杖,周遭三尺范围内,开挖!”

    “得嘞!”

    曾文信满面红光的应了一声,意气风发的一挥手:“开挖!”

    若是在南方的话,说不得现在就是要开始挖盗洞了,而且是那种直径不超过两尺,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出入的盗洞。

    但青云子这群人却不是如此,按照笑面金刚所说的话,这要挖出来的盗洞,直径足有六尺,也就是两米多,一次性进去四五个人都没问题,这哪里是盗洞?分明就是在墓穴顶儿上再开出一个大大的天窗来。

    而曾文信接下来更是下令,先把院子里面的浮泥都给挖出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这些烂泥的存在,不但使得大伙儿行动非常不方便,而且里面的水还会往盗洞那里渗入,使得挖掘不便。只不过这样做的话,工程量可就不小了。但曾文信才不在乎这个,他们向来是这般做的。

    盗墓四门,按照地域来分,乃是南北两大派系,其中以北派势力最为强大。两大派基本上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属于南派;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洹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鲁南帮属于北派。北派以山海关为界,可分出关内派、关外派;以黄河为界,可分为京派、地方派。

    北派以“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挖成何形都有讲究。盗洞有方圆之分,两种形状都是北派盗墓贼所创造的。方形洞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多见,圈内俗称关中式盗洞,这种洞形方便上下攀爬,好出土,现在各地方盗墓贼都在使用。关中式盗洞一般不直接打在墓穴附近,那样容易暴露目标,而是选择打在一般人不注意的地方,有的甚至在几里外。根据墓穴的深度打好竖井后,再向墓的方向横着开挖坑道,直通墓穴。这种关中式,费时费力——时间长的要打好几年,短的也有半年,吃喝拉撒都在洞里。施工人数多达数十人,轮班作业,工程量浩大。

    南派盗墓贼一般轻易不会这么干,他们以技见长,手段极多,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来探穴盗宝。别看卸岭力士这一脉在北方,但望闻问切这盗墓四法,却是南派盗墓贼掌握的更好更多。

    从使用的技术来说,卸岭力士更接近于南方盗墓贼,但行事的风格,却是完全不同。

    北派以力见长,而卸岭力士这一脉,又是北派这些以力见长的盗墓贼中,最为强横霸道的一支。

    这一点,从其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卸岭,直接就把一座山岭给搬走了。他们基本上都是选好了地方之后,也不打斜洞,也不偷偷摸摸的行事,而是直接召集一大批人,强行从墓穴顶部或者是侧面打洞下去。打的洞极大,几乎是要把这墓穴整个给挖开一样,把顶子都给掀开。

    但凡是卸岭力士主持的盗墓,几乎都是这般。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这墓穴里面的宝贝给一网打尽,但是坏处也不少——如此肆虐过后,这座墓就相当于完全毁了,一点儿价值都剩不下。

    如果说一般的盗墓贼是偷的话,那么卸岭力士就是抢!

    强抢!

    曾文信这些人都是跟着青云子许多年的老交情了,深受他的影响,也是越来越粗暴直接。

    十几个壮棒汉子一块儿干活儿,用了约莫半个时辰,把院子里的地面整个给离了一遍。

    这院子毕竟不是很大,这一场雨虽然下的又大又急,但毕竟不是那等连着下了好几天的暴雨,因此地面上的泥并不是多么厚,大约只有半尺左右,下面的土层,谁还没渗进去呢,还是很干燥的。

    这会儿已经是天色擦黑了,曾文信招呼了一声,大伙儿便是都回到屋子,做饭吃饭,制作火把,准备连夜赶工。他们都是做惯了这等事儿的,连夜开工最是寻常不过,几乎有七成的情况下都是在夜间盗墓。至于制作火把的家伙事儿什么的,曾文信的人带的就很全活。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六九 金代大墓?

    曾文信瞧了一眼,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这处地点是在山中,若不然的话,怕是远远的就要被人给瞧见了。若是报了官府,到时候说不定又是一番麻烦。

    一切准备妥当,十几个汉子被许胜给分成了两拨,一拨为六人。第一拨六个人站在笑面金刚方才划好的那个圈儿外面,手里都抄着铁锨,许胜往手心儿里吐了口唾沫,嘿呦大吼一声,手中铁锨压进土里,左脚踩在铁锨铲头上面狠狠的一踩,这铁锨便是入土一尺来深,然后双手一振,用力往上一撩,一大铲子土便是给扔到了一边去。

    “弟兄们,开工哟!”

    许胜大喊一声,剩下那五个人都跟着喊,铁锨纷飞,朝着地面挖去。

    他们很熟悉这个,力气也是很足,因此没多一会儿,那块被笑面金刚划定的区域,便是挖下去了足足两三尺深。

    到了这个深度,就不能站在外面挖了,一众人都跳下去,在坑里接着挖,不过就是甩土往上的时候用力了一些,直接把那些土给甩到坑外边儿去。

    而第二拨那些人则是坐在一边蓄养气力。

    又往下挖了两尺多,到了这个深度,几乎已经快到一人深了,便再也没法子往坑外甩。许胜便招呼人拿出一个大竹篓子来,连上两根绳子,下到了坑底。第一拨六个人里头,寻了一个力气最大的,让他在坑上待着,下面几个人铁铲纷飞,挖的土都扔到这大竹篓子里面去,然后坑上那人便是把竹篓子提上来,把里面的土给倒在一边。

    其实这个活计最是辛苦,比下面那几个挖土的还要辛苦许多。虽说铁铲挖土,一刻不停息,但是每一次总归不算多重,不耗费太大力气,而这坑上的人,倒是隔一段时间才用把竹篓子拉上来一次,但这竹篓子装了土之后,却是极为的沉重,少说几十斤也是有的,全凭臂力将之提上来,提上一次便是累的胳膊酸软,跟面条儿也似,似乎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

    半个时辰之后,大约挖到了距离地面八尺左右的距离。

    这会儿许胜的第一拨实在是扛不住了,所有人都是累的满头大汗,虽然还是冬末春初,天气颇为寒冷,但他们却是汗透重衣,从衣服下摆上一个劲儿的往外滴答水。于是几个人便被用竹篓子给提上来,换了第二拨进去接着挖。

    青云子在一边瞧着,又看了曾文信一眼,心道这位倒是经验丰富,很有些技巧的。

    他手下这十二个人,而要挖的坑洞就那么大,十二个人都挤在那儿也是效率很低,六个人正好塞得满满的够用,不多不少。分成两拨,一拨力气耗尽了换下一拨,如此轮换交替,足以保证不停歇的挖掘,进度便是很快。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第二拨也没气力了,许胜的第一拨反而是恢复的差不多,便又重新换下去。

    这时候,坑洞的深度已经是达到了一丈四尺,也就是四米多。

    这一次只下去了四人,许胜和之前那个站在坑外负责拉竹篓子的人留了下来,现在拉竹篓子的得增加到两人了。一个是因为这坑洞越来越深,拉竹篓子需要耗费的力气越来越大,一个人已经是力有未逮。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坑洞里面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虽说他们尽力维持着让坑底和坑口始终保持一致大小,但这样是很难做到的,毕竟人不是机器,没法子那般精准,这等坑洞,除非是要打成肚大口小的那种形制,否则的话,肯定是越往下面打越小的。

    现在坑底已经大约只有五尺方圆了,五个人已经逐渐不能容纳。

    从开挖到现在,已经挖下去这么深,却是什么都没发现,甚至连一块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