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鬼道长奇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捉鬼道长奇闻-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便在这时,附身于我的那道阴寒,说了一句冰冷话语:“何人……唤我白起?”

    我一愣。

    战国时期秦国凶将,白起!!

    与上次西楚霸王项羽不同,若说项羽是悲壮霸王,那这白起就是一介真真正正的杀人魔,号称人屠!

    莫不是说,刚才自己所见到的那尸山血海场景,都是他当年杀掉的那些人……

    然而却在我心头震惊自己竟然召唤上来一位杀神———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著名将领。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战国四名将分别是起、翦、颇、牧,排在首位的就是凶名赫赫的秦将白起,攻必克,战必胜,一生从无败绩。

    然而与其战绩相比,更令人震惊的是白起一生所杀的人数,古今无出其右。

    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攻打韩国新城。

    公元前293年,白起担为左更,攻打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升迁为国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担任大良造,攻打魏国,取城六十一座。

    公元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攻克韩国垣城。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公元前280年,白起攻打楚国,夺取鄢、邓五城。

    公元前279年,白起攻打楚国,攻克郢都、火烧夷陵,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4年,白起攻打魏国,攻克华阳,败走魏将芒卯,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对战,淹死敌人二万人。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陉城,攻克五城,斩首五万。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南阳,断绝太行道。

    公元前263年,白起攻打韩国野王,野王降秦,断绝上党道。

    公元前261年,秦赵大战长平,白起前后斩首四十五万,赵国大震。

    白起指挥的十二次战役,其中仅伊阙、华阳、陉城、长平四场战役,白起就杀敌八十九万。

    如果加上另外八场战役,以及战争中死掉的平民,白起从军三十多年,至少杀了上百万人,平均每年杀三万,每天杀百人!

    难怪被后人称为“人屠”。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指挥的每场战役都充满了血腥残酷,其实与秦国的战功评定有很大关系。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把爵位分了十七级,斩杀敌首是爵位晋升主要途径,这激发了秦军强大战斗力。

    公元前294年,白起首次指挥战斗,当时为左庶长,爵位十级;而后升为左更,爵位十三级;接着升为大良造,爵位十七级;最后封为武安君,这个爵位比仅比王位次一级,比一般的侯爵要尊贵得多。

    由此可见,战功对秦人是多么重要,秦兵战场对阵,敌人在他们眼中就是一茬又一茬等待收割的庄稼,白起就是其中收获最多的那一位。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长平之战为白起增添了夺目光环,正当白起扬鞭东指覆灭赵国,争取更大辉煌时,一个智商爆表的人站在了白起对立面。这人就是当时秦国丞相范雎。

    范雎是谁?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范雎确立“远交近攻”的战略,秦国统一进程不知要走多少弯路,如果没有范雎行反间计,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不可能取代廉颇担任赵军主帅。

    但可惜的是,范雎虽能力超群,但绝不是心胸宽广之人,眼看白起即将凌驾自己之上,内心总有一些不舒服。

    于是范雎向秦王进言,长平之战,秦军虽胜,但将士疲敝,不能再打了,让韩赵割地赔款,咱们见好就收吧。

    因为这件事,白起开始怨恨范雎。

    可白起只是一个职业军人,政治头脑欠缺,心里又不痛快,一来二去落下了病根。

    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国攻打赵国邯郸,秦王想让白起继续领兵伐赵。白起认为攻打赵国邯郸,战线拖得太长,况且秦兵也没修整好,不如不打。

    但秦王听不进去,强行命令白起攻打赵国,白起坚决不领命。结果,真如白起所说,秦军攻赵失利。秦王心情自然不好,这时白起又来添堵:“大王,您不听我的计策,现在怎么样了?”

    秦王大怒,又一次强令白起带兵,白起还是不领命,于是秦王就把白起贬为士卒,发配阴密。白起因为生病没能去成。此时秦军在前线节节败退,秦王想起白起心里更烦,让人催促白起上路,不能留在咸阳。

    白起离开咸阳后,秦王与范雎等人商议:“白起走时,脸色很不高兴,还发了很多牢骚。”

    于是秦王派遣使者赐白起剑,令其自裁。

    白起自杀前自问道:“我哪里得罪了上天,落到这步田地?”

    过了很久,自说道:“是啊,我本来就该死,坑杀赵兵四十万,其罪足以致死!”

    于是引颈自杀,一代名将最终陨落!

    在我国历史上,白起之所以被称为“杀神”,主要是因为他在秦赵长平之战中使诈,把赵国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而整个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

    在其它的较大战役中,白起也暴露出了嗜杀的本性。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斩首赵魏联军十三万,又溺毙赵卒二万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攻打韩国斩首五万………

    简单的来说吧,这白起,于当年长平之战,杀人四十五万。

    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

    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

    后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

    前前后后,共计一百余万!

    而这,仅仅是历史记载上白起的不完全杀人统计数据,根据后人考究,整个战国时期共战死两百余万人,当中,白起最少占据二分之一!

    当乃真正的杀神,人屠!

    所以,被叫为“杀神———白起”!

    当时有许多的有名之家赞扬了这位“杀神———白起”:

    如下

    “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

    (本章完)

第141章 战国名将杀神———白起(二)() 
白起怎么死的?

    君王猜忌,悲剧结局!

    长平之战过后,是秦国灭赵的最好时机,白起当然希望一劳永逸。但一报还一报,赵国也想到了反间计。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说客苏代,受赵王委托,带上丰厚的礼物入秦,问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杀了赵括吗?”

    “是。”

    “秦国就要围攻赵都邯郸了吗?”

    “是。”

    苏代于是说:“灭了赵国,秦国称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为秦国夺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历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劳,也不过如此。到时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苏代接着说:“上党的百姓宁可归附赵国,也不向秦投降,可见天下百姓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如果秦国灭了赵国,赵国北方的人会投奔燕国,东边的归入齐国,南面的跑去韩国魏国,秦国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着赵国惊恐之际,叫赵国割地求和,别再让武安君建功立业了。”

    这段话说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劝秦昭王和谈。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后,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赵时,时机已然错过了:赵国从重创中喘息过来,白起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败。于是去请白起,白起断然拒绝:“邯郸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何况各国的救兵纷纷开进赵国,他们对秦国的怨恨何止一日两日?长平一战,赵军虽然死了40万,但秦军也折损了一半,我们国内空虚,还要远征别国。赵军以逸待劳,各国援军里应外合,秦军必败。”

    昭王不听,强行派兵。不久,第二员大将王龁果然遭遇了赵楚魏三国联军的夹击。白起不免自鸣得意:“不听我的话,如今怎么样啊?”这句话传到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恼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阵吧!国相范雎亲自去请,但白起犟如黄牛,偏不从命。一个将军,既然不能为王所用,就只能为王所弃。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夺官、削爵、降为士兵、迁居他乡。由于病情反复,白起无法远迁。他滞留在咸阳的3个月里,正是秦军节节败退之时。颜面扫地的秦昭王,不想让他继续得意,更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决策的失败,便勒令他离开。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怀怨诽,不如处死。”在咸阳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赐死的命令。刚烈的白起拔出剑:“我有什么弥天大罪,何至于这个下场?”良久,他又叹息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40万人投降,我欺骗了他们,把他们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说罢,他举起了那把鲜血浸染过的战剑,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

    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白起偏偏看不到这一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

    此后秦国的另一位名将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训,在残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终。

    在后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杀神”的形象出现;然而当年,他是秦国真正的“战神”,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敌。

    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和他征战数十年取得的赫赫战功关系密切——这是历代史学家都不会否认的事实。

    但有一件关于白起之死的真正原因,容我慢慢地解释: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十七城,又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形势异常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后,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

    “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啊!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您将来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范睢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

    “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苏代的话,前后有不同的意思。先是说范睢的处境。秦国之所以如今这个样子,根本的是秦国的强大,而秦国如果没有范睢这样的足智多谋的人在治国安邦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秦国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但是,范睢虽然是秦国的头号功臣,但白起这个人,是容不得你的,别看如今你在他之上,将来,您肯定要屈尊于他之下了。他这个人,是不好相处的。同时,在苏代看来,如今的赵国,已经是只死老虎了,秦国与赵国议和,根本的是剥夺武安君白起的兵权。如果解决了赵国的问题,那么,您范睢,也就可以稳坐泰山了。

    范睢听了苏代的话,肯定是动了心,不然,他不会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

    听了范睢的话,秦王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欣然同意了范睢的建议。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就无可奈何作罢。

    虽然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也是有限制与前提的。像秦国本来已经打了胜仗,赵国并主动提出议和,在这样的前提下,君主发出撤兵的命令,不管是什么人的建议,都是没有毛病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还要坚持“君命有所不受”,那就错了,也是愚蠢的。似乎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白起只好服从君命了。

    两年以后,秦王又发兵攻赵,因白起正在生病,便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对秦王:

    “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这次出兵,恐难取胜。”

    听白起的话,可以看出白起很沉稳,又很实事求是。他没有曾因自己战胜过赵国,取得过歼灭赵国四十万大军的重大胜利而沾沾自喜,而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过去战功赫赫的真正原因,那并非因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赵国军队的指挥者无能;同时,秦王这次仍旧让自己出征,以为仍旧可以取胜。而白起却承认赵国有老将廉颇指挥军队,这次出兵,很难取胜。

    尽管白起这样对秦王说了,秦王仍不死心,便又派范睢去劝说白起。可是,白起与范睢两个人的积怨很深,白起听说范睢来,便明白他的来意,连面都没和他见,称病推辞。

    秦王见白起不出山,就只好派王龁去攻打邯郸,结果攻不下来。秦王只好又一次命令白起挂帅出征,白起仍旧称病不出。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将他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又对秦王说:

    “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将来必是秦国的祸害。”

    范睢的话,明显是在添油加醋、火上浇油。范睢惟恐事情小,也惟恐白起活着。

    秦王听了范睢的话,连忙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与其说白起是死在秦王手里,不如说是范睢要了白起的命!

    许多事实证明,小人谗言不但具有颠倒黑白、疾贤妒能的作用,也能要了对手的性命!

    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本章完)

第142章 隔山打牛的效果惊人() 
万万没有想到,劳资既然召唤出战国名将杀神———白起!

    “是何人唤白某?”这时,冷冰冰的话语顿时传到了我脑海里。

    我心中猛地一惊,急忙地说道:“是我,一名道士弟子,白将军,我召唤您出来,就是恳请您帮我一忙?”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