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
荀彧乃王佐之才,只可惜最终没有辅佐献帝重塑大汉雄威。时也命也,在少年看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恩,为了纪念青春,便叫荀文若罢!
。。。。。。
。。。。。。
ps:求收藏,求推荐啊,我们一起加油!
第五十六章 畅销书()
(第四更!求收藏,求推荐!)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连绵半个月的阴雨彻底浇灭了长安百姓的热情,不管是年少的郎君,还是壮年的大汉,都没了仲夏初秋牟足绷紧的劲头,纷纷耷拉着脑袋,躲在自家院子里,无奈的望着雨水如珠帘般从屋檐泻下来,再一行行汇聚到大街两侧的排水渠中。
长安城地势北高南低,雨水一大,南城米行囤积的糙米便遭了难。这些关中庄户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剥下的粟米轻则泛潮,重则被淹。那些黑心的米商本想囤积粟米好在深秋卖上一个好价钱,如今直是欲哭无泪。
西市荀记乐行对面的书铺里,梅萱儿正捧着一份小册子,绘声绘色的讲着故事。她身边围了不少孩子,大多是十来岁,皆是一脸期待的望着她,期待她再多讲一些。
“萱儿姐姐,这刘玄德和关公、张翼德桃园结义后,又发生了什么呢?”一个梳着两只小辫的女娃眨着一双水灵的大眼睛,摇了摇梅萱儿的手臂。
“呃。”梅萱儿轻叹一声道:“你们要想看新的故事,需要管你们家阿爷阿娘要些银钱来买。等你们拿来银钱,姐姐再给你们讲好不好?”
“买?”那女娃子显然不明白为何故事也要花钱。毕竟这又既不是汤饼也不是泡馍,不能糊口啊。
梅萱儿淡淡道:“恩,既然是故事,肯定要买啊。你们想想,写这个故事的人付出了这么多劳动,若是没有银钱买粟米吃,还怎么能定下心神继续给你们写故事呢?”
“噢。”那女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阿丫明白了,阿丫这便回府让阿爷给阿丫银钱。萱儿姐姐,你要等阿丫呀。”
梅萱儿点了点头。
“乖。”
这些孩童纷纷跟着小女娃跑出书坊,朝各家奔去。
荀冉从内室走出来,拊掌道:“我就说,这件事情由你来做是最合适不过了。评书这种东西,女孩子来讲更有感染力,小孩子听了也就更舍弃不下。”
梅萱儿白了荀冉一眼:“这事情办的,我总是心有愧疚。他们毕竟是孩子啊。。。。。。”
荀冉耸了耸肩:“你这么做没有错,这是在培养他们的正版意识。他们年纪还小,可塑性还很强,等到年纪大些,便来不及了。”荀冉选择用评书的方式扩展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是有理论依据的。
唐朝百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即便是长安城中的百姓识字的人也是少数。而这种东西又不像诗词那般阳春白雪,只要能够讲出来,便是总角孩童也能听懂。
若想赚取最大的利润,光靠长安城中的权贵王孙是不行的,要充分挖掘关中父老乡亲的潜力。但这些百姓往往十分精明,一文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对于故事的吸引力荀冉是毫不怀疑的,但再好的故事也要有一种好的营销方式来推广。
荀冉决定让梅萱儿先试着说一章,若能吸引孩童证明这个法子行得通,再通过后续的收费盈利。口耳相传这种方式虽然比不上电子传播,但却胜在真实,其产生的读者往往更为忠诚。
在荀冉看来,要不了多久,三国演义的故事就会成为长安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个故事印在他的脑中,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想一次写多少就可以写多少。梅萱儿的评书相当于他的一项营销手段,市场明显处于垄断,利润十分可观。。。。。。
“希望如此吧。”梅萱儿莞尔一笑:“荀公子,你怎么总能想出这么多新奇的点子?”
荀冉淡淡道:“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创造力是可以训练的,你越是用脑,你创造出的东西便会越多。”
梅萱儿还是第一次听到创造力这个词,只觉得十分有趣。
“荀公子的意思,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只是这三国的故事虽好,若是长时间评书连载,难免会出现跟风之作。”
凡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会有人去做。不过对于这点,荀冉却丝毫不担心。
“什么事情都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做的人赚的最多。跟风之作当然不会少,但他们能创作成什么样,创作的质量能不能保持都是一个疑问。萱儿,你便放心吧,我有信心!”
“嗯。”梅萱儿轻声应着:“荀公子,萱儿有一个不情之请。”
荀冉摆了摆手道:“但说无妨,你我之间不要用请。”
“萱儿想去见一见长兄,只是时隔多年不知能否找到。。。。。。”
少年眉头微皱。对于梅萱儿的身世他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梅萱儿本不是崖州人,她七岁那年父亲梅久寒犯了一桩大案,府邸被朝廷查抄,男丁尽数流放岭南,女眷则贬为乐籍,归教坊司管理。有唐一朝教坊司下属的歌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宫廷使用的官妓,一类是平康北里中的市妓。梅萱儿按照朝廷规制,本该归为官妓,但却被黑心的教坊司吏员贱卖给了个平康里中有名的掮客,自此几番流落,来到了崖州。
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回忆,如今梅萱儿重新提及,该是鼓了很大的勇气。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你兄长当年被流放岭南,朝廷的文书定然有详细记录,只要查看一番,就可以知晓他现在身处何处了。”
以荀冉现在的身份,要去抽调朝廷文书,查看一个犯官之子的下落绝对不是什么难事。但他总觉得这件事背后有些蹊跷。。。。。。
“萱儿,这之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梅萱儿摇了摇头:“荀公子,你便不要再问了。有生之年,要是能再见阿兄一面,萱儿也就知足了。”
。。。。。。
。。。。。。
“三国演义?”
太子李贞放下了手中狼毫,奇道:“萧太傅,这东西又是荀郎君捣鼓出来的?”
太子太傅萧纲点了点头,沉声道:“殿下,老夫当初没有看错眼,这荀冉确是个人才。如今长安城中一百零八坊,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概是无人不知荀文若这个名字了。哦,按照荀冉的话说,这是他的笔名。”
李贞背负双手,在大殿之中踱了几步,长叹道:“在萧太傅看来,这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如今晋王开设文学馆,以礼贤下士的姿态吸引了无数长安士子争相投奔,一时间门客无数。偏偏自己身居东宫这么一个风口浪尖的地方,不能结交过多士子,这风头一时便被晋王压了下去。如果仅仅是如此,倒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晋王还纠结了不少士子编纂地志,这摆明了是在向父皇邀功。好在东宫出了一个荀冉,不仅诗词冠绝同龄少年,还写出了三国演义这样精彩的,以一己之力与整个晋王府文学馆对抗,为东宫挽回了不少颜面。
怎么看,自己都不应该担心。。。。。
萧纲仿佛看出了李贞心中的忧虑,拱手劝慰道:“殿下,依老臣愚见,荀冉对殿下忠心有加,便是此时兼着一个太乐署令的官职,也不会忘记自己东宫属官的身份。毕竟,当初把他从崖州那蛮荒之地提拔来的是殿下。若没有殿下大恩,此子以商贾卑微的出身,这辈子怕是都没有机会踏足朝廷。他是个聪明人,自然会念着殿下的恩情。”
“希望如此吧。”望着殿外的幻化的流云,李贞幽幽一叹。
。。。。。。
。。。。。。
第五十七章 大人物的心思()
(爆更结束,真是累瘫了。恢复正常更新时间,中午一更,晚上一更,感谢大家的支持。)
晋王府,偏厅。
“属下无能,未能及时救驾,让公主殿下受了惊吓,还请晋王恕罪。”
阮千秋面无表情的立于大厅,神色并没有丝毫慌张。
晋王李洪眉头微皱。
这件事情发生的太突然,照理说乐游原是皇家禁苑,即便已经荒废,寻常人也根本不可能进入。九妹虽然任性了一些,但这件事上做的并没有什么过失。
怪只怪那人瞎了眼,连大唐公主都敢冒犯。
“那个人的身份查清楚了?”
“此人名为卢作孝,经查是京兆尹卢仲臣的远房族侄。此子前些日子与公主在西市泡馍馆起了冲突,许是不知道公主的身份,一时起了歹心。”
李洪冷哼了一声。
这狂妄之徒当然不知道九妹的身份,不然便是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对九妹有任何不恭。这人死便死了,重要的是卢仲臣知不知情。
“卢仲臣这只老狐狸,也是该敲打敲打了,这次便是个好机会。”
李洪把玩着手中佛珠,沉声道:“他一直对本王阳奉阴违,跟东宫暗通款曲,河东饥荒那么大一件事情,最后一人发了几斗粳米便打发过去了。朝廷发了那么多粮食赈灾,他京兆尹就是这么办事的?
“殿下是说赈灾的事情?”阮千秋虽然不善于谋划,但这样明显的事情还是看得出的。河东饥荒,皇帝陛下开太仓以赈济灾民,这本是天子厚德的表现,偏偏底下的人喜欢钻空子,导致灾民并没有分到应得的足够粮食。
这米粮最终很可能入了东宫的口袋。
“当时正值西域各国使臣参加国宴,便让他瞒混过去了。”稍顿了顿,李洪冷笑道:“可是事情做了便是做了,黑的不会变白,你说呢?”
其实这个事情很好理解,太子和晋王分别笼络了无数幕僚门客,这就需要庞大的开支。仅仅依靠皇庄的收入肯定是不够的,商铺便是最好的赚钱手段。事实上不论是太子还是晋王名下都有无数商铺产业。便拿米行来说,太子掌控的粟盛元米行占据了长安米市四成的生意,而晋王也分走了至少三成的份额。
这次赈灾的米粮,很可能是被粟盛元转手卖掉。一出一进,东宫便有了一笔数额巨大的银钱。
“依卑职之见,京兆尹倒未必真的有意帮扶东宫。”
李洪笑道:“他这是在待价而沽,殊不知脚踩两只船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若是什么都尘埃落定了,还要你表态作甚?他是拿这件事激本王,要本王自己乱了阵脚。”
“殿下英明。”
李洪并不着急,事实上这种事情先着急的人反而会被人拿住心思,落得个进退维谷的下场。
这就像两名高手对弈,先出手的往往会露出破绽。
而他李洪,便要做那执后手的黑子。(注1)
。。。。。。
。。。。。。
秋雨初歇。
紫宸殿内,大唐天子李显正在看一本来自安西的奏报。
西突厥一直对安西四镇虎视眈眈,随时欲夺之而后快。事实上大唐对西域的统治并不稳固,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羁縻统治。所谓的都督府不过是怀柔西域胡国的一种手段罢了。便拿这次赐婚宁远国主的事情来说,意在表明大唐的态度。仅仅依靠安西不足十万的驻军完全不可能统治幅员辽阔的西域,争取更多的胡国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近来,疏勒城附近的戍堡经常有突厥人袭扰,按照安西节度使程昱武的说法,是小股散骑。西突厥汗国方面却并不承认派出哨骑袭扰,认为这些是附近放牧的牧民。
对于安西都护府来说这样的袭扰当然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后果,但影响却十分恼人。若是程昱武放任不管,军中难免会有非议,百姓也会怨声载道。若是程昱武下令追剿那些散骑,突厥却可以借机挑起战端。
吐蕃势微后,大唐在西域最大的对手便是在三弥山建立牙帐的西突厥汗国。安西是西域丝绸古道的咽喉,为了争夺这条商贾通行的要道,西突厥不惜屡次三番挑衅,这让李显十分懊恼。
真的要打仗吗?
虽然年轻时李显曾率禁军封锁长安,一夜平定了诸王之乱,但这等宫廷争斗可和动辄几十万大军血拼的国本之战完全不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从关中运送到安西路途上的损耗十分严重,十剩其一并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大唐开国一百余年轻徭役赋税,百姓休养生息,人口也渐渐恢复到了前朝的巅峰水准。但这一仗便可能将一百年积攒的底子打空。
盛世是十分脆弱的,要做到家家户户有田耕,人人有饭吃也许需要百年,但要摧毁这一切,也许只需要一场战争。
一个决策的失误将导致万劫不复的后果,也许这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吧。
打或者不打,何时何地打,怎么打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事实上,李显为了这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大战已经做了很久的准备。拿开放近海海盐晒制权来说,仅此一项便从商贾中筹措到了大军所需三个月的军粮。至于各州府军的演练,也比平日严格了许多。
对于大唐,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若是输了,不仅西域将彻底失控,陇右也将门户洞开。大唐不仅会失去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最大的养马场也将拱手相让。
这就意味着胡虏将没有任何忌惮,随时可能挥师东进,直取长安。
少去轻骑兵的辅助,纯粹的步兵在突厥骑兵面前不过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西域是大唐的命脉,拱手相让是李显绝对接受不了的!
皇帝揉了揉额角,取来朱笔在奏疏下方写了“程卿随机而变”六个小字,加盖天子玉玺后交给贴身内监李怀忠。
“用八百里加急送给程昱武,除了奏疏第三条,朕皆准他所奏。”
。。。。。。
。。。。。。
注1:古代围棋规则是白先黑后,与现代围棋规则恰恰相反。
ps:求收藏,求推荐!
第五十八章 手心手背()
“陛下,晋王殿下求见。”
老内侍李怀忠的声音将皇帝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李显点了点头:“宣他进来吧。”
李怀忠领命而去,不多时的工夫,晋王李洪便躬身进了大殿。他今日穿了一件湖蓝色长袍,上面衬着一张半臂,头上的乌发用玉簪整整齐齐的固定好,显得十分英挺。
朝中官员都说他与陛下年轻时极像,故而李洪极对于自己的仪容十分看重,甚至到了痴魔的地步。照理说皇子出阁之后就要到番地就任,但皇帝对李洪十分疼爱,便破了这个祖例,将他留在了长安,只遥领河东都督的职位。
李洪冲皇帝跪身一拜,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显摆了摆手:“洪儿起来吧。怀忠,给晋王赐座。”
李怀忠机敏的将早就准备好的胡凳抬至大殿中,恭声道:“晋王殿下请。”
李洪儒雅的冲李怀忠点了点头,算作致谢。这老奴才虽然身份卑贱,但却是皇帝身边的心腹,他总归要给几分面子。
皇帝沉声道:“仙惠这件事,倒是多亏了你。若是晚上一步,后果真是不可设想。”
李洪早知道皇帝会提及此事,便恭敬回道:“九妹吉人天相,儿臣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皇帝对李洪的态度十分满意。
“该是你的功劳,谁也拿不走。洪儿,欲对仙惠行凶之人的身份可确认了?”
“回禀父皇,此人名卢作孝,乃是京兆尹卢仲臣的远房族侄。”
“卢仲臣?他倒是个稳重的人,依朕看,此事他应是不知情。”
这些儿子中,李显最喜爱的自然就是晋王。倒不是因为他学问最好,而是他最懂自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