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欽令不知从哪个尸体上摸到了一把横刀,奋力将一名企图偷袭他身后的唐军士兵砍翻,大声呼喊着。
在他声嘶力竭的呼和下,越来越多的吐蕃士兵聚集在了他的身侧,形成了一个扇形。
“不想死的就拼命到底,落在唐军手中免不了要一死!”
鸠欽令怒目圆睁,还在做着最后的抵抗。
。。。。。。
。。。。。。。
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刃战()
求订阅,求订阅
鸠欽令可不是那束手就擒之辈。看到唐军围攻了上来,他第一个迎上前去砍翻一人。
此时虽然唐军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但因为沙洲地形狭又有芦苇遮挡,唐军的人数优势不能在局部发挥出来。
而吐蕃士兵因为求胜心切,在鸠欽令的带领下反倒在局部杀出了气势。
白刃相搏本就是最惨烈的事情,何况乎万人的混战。
唐军与吐蕃士兵绞杀在一起,拼的难解难分。
吐蕃军士此刻已经杀红了眼,也不管许多只要见到唐兵便砍,及至最后长刀已经砍豁了口。
一名唐军士兵抽出横刀去砍吐蕃百夫长的肚子,刀身却不幸卡在了锁子甲中。
那吐蕃百夫长也是勇武过人,虽然身上被砍了数刀仍然气力十足,奋力一甩便将那唐军士兵甩了出去。
那唐军士兵被甩到一块尖利的石块上,石块刺穿了他的后心,他挣扎了没多久,口吐了一口鲜血便死透了。
“虎子!”
刘德见自己的亲兵身亡,悲痛欲绝的冲上前来,将长枪刺穿了吐蕃百夫长的锁子甲。
那吐蕃百夫长难以置信的盯着刘德,显然没想到唐军中还有如此勇武之人。
吐蕃军队的甲胄配备相较于唐朝军队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寻常军卒根本就没有甲胄护身,最低一级的军官着皮甲,百夫长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着锁子甲。
但即便是锁子甲也无法抵御长枪、长矛、马槊等长兵器。
而唐军便是最低级的士兵也配备了两档铠,精锐部队更是有明光铠这样的极品甲胄。
装备的差距在这时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那百夫长牙齿打了打颤便轰隆一声跌倒在地。
“虎子!”
刘德一把抱住虎子的尸体,不甘的用双手揉着他的脑袋。
虎子不光是他的亲兵,还是他的胞弟。
大唐军队有制度,一家需出一人服役。
这实际上是皇帝陛下体恤民情的一种表现。毕竟普通农户家总得留下一个小幺防老,若是全部征兵了去,战场之上刀枪不长眼,若是出现什么意外,普通人家就很有可能绝户。
由于刘德出来的早,已经在军中混的有头有脸,故而他想帮衬着胞弟刘虎子一把。这便强行说服了自家阿爷,娘亲,将刘虎子带到了军中。
开始的几个月事情发展的很顺利,刘虎子跟当年的刘德一样吃苦耐劳,很快就得到了队正的欣赏,在训练中重点指导了一番。
加之刘德的身份地位,刘虎子的前途十分远大。
后来荀冉进入左千牛卫,利用个人魅力征服了刘德,刘德也下定决心跟着荀冉闯出一番天地来。
后来荀冉被皇帝陛下封为剑南道节度使,刘德也理所当然的跟着荀冉来到益州,成为了荀冉的一名心腹。
从旅率直接升为游骑将军,这可是刘德之前从来不敢想的事情。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既然入了行伍,就要觅得马上封侯,不然混混噩噩的混日子,有的恁意思。
成为游骑将军后,刘德理所当然有资格组建一只自己的亲兵队。刘虎子被选入亲兵队后直是分外欢喜。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可以和自己的大兄有时间相处了。
本来日子越过越好,刘德是打心眼的高兴。寻思着等过些日子替刘虎子找一个好生养的媳妇,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可谁曾想,谁曾想今日刘虎子竟然惨死在吐蕃人的刀下。
“啊,啊,啊!”
刘德仰天长啸。
一番悲恸长啸后,他将刘虎子的尸体放下,抽出横刀奋而继续杀敌。
芦苇荡一时间变成了绞肉场,无数断肢残臂飞闪而过,吐蕃人的人头,唐军的人头随处可见。
双方皆是杀红了眼,不接受任何性质的求和。
一名吐蕃百夫长被几名唐军校尉围到了死角,自知无法突围,那百夫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几名唐军校尉却是毫不动容,挥刀便向吐蕃百夫长砍去。
瞬间那百夫长便被乱刀剁成了肉泥,死状极为可怖。
“杀光吐蕃蛮子,不接受投降!”
刘德奋力高呼着,他要替虎子报仇,他绝不接受投降!
荀冉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不时弯弓搭箭将企图近身刘德的吐蕃士兵射翻。
两世为人,他自然能够理解刘德此时的心情。
但作为一个男人,便要独自将这一切扛在肩上,不能随意的放弃。
他当然可以率玄甲亲卫一拥而上,但他更希望刘德靠自己发泄心中的怒火。
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别人代替不了,更无法帮助他成长。
荀冉能做的便是保护刘德在发泄的过程中不至于有生命威胁。
十几名吐蕃军士被唐军围到了岸边,还没来得及咒骂便被弩机射成了筛子。
在这个距离弩机的冲击力实在太过恐怖,巨大的冲击力将吐蕃军士钉死在石块上,鲜血喷撒了一地。
荀冉见情况差不多已经得到了控制,便挥了挥手,示意自己的亲卫队出击收割最后的人头。
一军主帅首先要做的便是不与下属抢功。
故而他一直选择让手下将士自由发挥,能够割下多少敌军士兵首级,能够累积多少军功便全看他们自己的。
不过这一切建立在唐军已经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虽说慈不掌兵,但荀冉毕竟是两世为人,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家袍泽弟兄去送死。
但当兵就是在刀口上舔血过活的,荀冉也不可能将所有人护卫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杀光他们,一个不留!”
荀冉目光冷冷的扫过所剩不多的几百名吐蕃士兵,声音冰寒的让人发抖。
这句话也断送了吐蕃士兵最后的希望,他们像野兽一样的冲向数倍于自己的唐军,顷刻间被剁成了肉泥。
荀冉转过身去不再看唐军士兵挥刀割首级的场景。倒不是他害怕,而是这样的场面见得实在太多了,难免有些麻木。
而领兵的将领最忌讳的便是麻木。
他要让自己时刻保持一股新鲜感,对生存的渴望不容或缺。
。。。。。。
。。。。。。。
第二百四十九章 荀冉收徒()
求订阅,求订阅
荀冉在大泽一役歼灭了吐蕃三万精锐,可谓重创吐蕃。
经此一役后,吐蕃人已经没有了继续跟唐朝叫板的实力,理所当然的放弃了继续攻伐剑南的计划。
吐蕃赞普是个识时务的人,当即换了一副嘴脸,命特使前往长安求和。
当然在此之前,荀冉呈上的大捷奏表早已呈递到大明宫紫宸殿中。
当今皇帝陛下本就是个英明神武的领袖,所谓英明神武换句话说就是好大喜功。
皇帝陛下虽然已经贵为天可汗,但其实这个名头多少有些虚。
看看那些入长安参加大朝会拜见天子的番邦,除了已经被灭国的波斯,几乎找不出一个大国。
西突厥人刚刚和大唐大战过,如今划碎叶分治,自然不可能对唐朝俯首称臣。至于高句丽,自打前隋起便是一根啃不动的硬骨头。
隋炀帝三伐高句丽,最终败掉了大隋基业,成了亡国之君。
当今天子自然不想倾举国之力去啃这么一块硬骨头,所以只要高句丽不太过分,皇帝陛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至于其余奚族、契丹族、室韦族则都是一些小部落。这些部落在之后或许会成长为横扫亚欧的超级部族,但那都是后话,在唐朝他们绝对不可能和突厥、回鹘相比。
再就是西南了。
南诏一直是个令皇帝陛下头疼的问题。
这个并不算但也不能算大的国度对唐朝的态度几经反复,并最终投入死敌吐蕃的怀抱。
这次南诏与吐蕃联合侵扰剑南便是看准了时机,若不是荀冉料事如神,在野狐岭与大泽一线部署了重兵,真会被他们绕过去直取益州。
皇帝陛下是个恩赏分明的圣人,荀冉不仅擒获了南诏国主,还痛击了进犯的吐蕃人,端是为大唐朝廷出了一口恶气。不过荀冉年纪轻轻却已经贵为护国公,剑南道节度使,可谓位极人臣。再行封赏,那可就得是封王了。
自古异性封王可没有什么好下场,荀冉活的好好的,自然不想去触这个霉头,当即谢绝了皇帝陛下的美意。
皇帝本就是做做样子,也乐得荀冉拒绝。
最后英明的天子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那便是允许荀冉将家眷接到剑南。
这个恩赐说大不大,但说小也却是不小了。
要知道大唐祖制不允许驻守边防的大将携带家眷,为的便是防止他们造反。
虽然这一招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但大多数的武将心里还是会有所顾忌。
不是所有人都是人渣,只要对亲眷有挂念,武将的头上便悬着一柄长剑,时时刻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皇帝允许荀冉将亲眷接到剑南,等于是传递了两个信号。
其一自然是对荀冉绝对的信任。这一点,长安城中的老妪,总角孩童都能看出来。
其二便是告诉荀冉,他的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皇帝能够把荀冉的亲眷送到剑南,自然也有办法将他们再掳掠回长安。
这是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自信,只要这个天下还姓李,皇帝便有这份自信。
不过荀冉却是不会去管这许多,能够与梅萱儿重聚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大喜事了。
人得学会知足,不然若是当了节度使想当王爷,当了王爷难道还要造反当皇帝吗?
荀冉不是一个野心膨胀的人,自然不会主动去造反当皇帝。至于之后会不会被逼的造反,那是另外一回事,荀冉现在也不愿意去想。
遇到一个好皇帝是一件幸事,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王道嘛。
不然若是弄得双方都剑拔弩张,又是何苦呢。
当然,此恩旨一出免不了御史台的言官又会参奏荀冉。荀冉便是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这是晋王在从中授意,不过眼下晋王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圣倦也大大降低,荀冉完全不用担心。
相反,荀冉有些担心的是太子。
太子殿下虽然也写了一封私信称赞了荀冉几句,但荀冉明显能够感受到太子态度的冷淡。
感情是骗不了人的,当一个人虚情假意的时候便是笔墨间都会透漏出痕迹。
荀冉两世为人,虽然不敢说阅人无数,但吃过的盐也不是太子这样的小屁孩可比的。
眼下的情形十分微妙,作为皇帝自然是愿意看到太子和荀冉关系疏远的。
这样他便可以居中调停,随时干预。不管最后荀冉和太子是合是分,对于皇帝陛下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替天子牧守一方从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毁誉参半荀冉倒是不怎么在乎,他只在乎自己在意的人能不能够顺心的生活。
梅萱儿如今成了他的妻子,将来他们势必会子孙绕膝,这些都是荀冉在意的东西,他不允许任何人去破坏。
期间蜀王李秀倒是邀请荀冉到府中作客了几次。
对这位老朋友,荀冉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这人虽然说不上仗义,但也不是背后捅刀子的小人,可以说几句心里话。
李秀最近迷上了临摹字帖,听说荀冉有一副绝品兰亭序摹本,自然厚着脸皮求上门来。
荀冉那副兰亭序摹本本是为了整垮独孤家做的诱饵,最后独孤家没来得及整垮,倒是把摹本省下来了。
白白从王维手中赚了一副绝品,荀冉自然很是得意,却不曾想转眼间蜀王李秀便凑了过来。
荀冉虽然对字帖也十分喜爱,但却对王羲之并不怎么崇拜,索性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将字帖让给了李秀。
蜀王得了字帖也是心情大好,决定让幼子李逍拜荀冉为师。
蜀王李秀的世子和荀冉差不多年纪,可幼子却是小了许多,只有八岁。
八岁的年纪便是在唐朝也说不上年长。
小王爷虽然已经有人开过蒙,但却并未行过正式的拜师礼。
在蜀王李秀的安排下,荀冉稀里糊涂被小王爷拜了师。荀冉这下可好,虽然不能做帝王师,但好歹也做了一回王爷师父过了把瘾。
己为人师,荀冉自然要多多考虑一些。只是该教小王爷些什么呢,帝王之术,经纬之略肯定不是适合他的。
荀冉真的很忧伤啊。
。。。。。。
。。。。。。。
第二百五十章 小正太李逍()
求订阅,求订阅
与世子的少年老成不同,小王爷李逍是个彻头彻脑的虎小子。
如果不是他身上的蜀锦袍衫,荀冉真认为他和普通农户家的淘气小子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要做师父自然要有师父的样子,荀冉特地换了一件藏青色长袍,又戴了僕头,得亏下颌没有留有三缕长髯,不然真是一副西席先生的样子。
不过有了教书的样子,教什么可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情。
要知道李逍再怎么调皮也是小王爷,是皇室子孙。
荀冉两世为人,优势却不是那些经史子集。他的优势毫无疑问是视角的宽广和高屋建瓴般对局势的理解。
换句话说在唐代有本事有学问的人多了,真正出将入相的有几个?
在大唐官场上混,最重要的永远是与人相处的本事。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讲的便是如此。
不过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显然不需要太过提防,荀冉发愁的是选择一个怎样的切入点。
蜀王府荀冉曾经路过一次,但并未进去过,这次得蜀王盛情相邀,荀冉总算得以好好一睹这座亲王殿下的宅邸。
老实讲进入宅邸后荀冉的第一反应是失望。
这和他想象中的蜀王府有很大不同。要知道蜀王可是先皇嫡子,当今皇帝陛下的亲弟弟,这样尊崇的身份便是独占一坊修建王府御史台的那些言官们也找不出理由弹劾。
何况王府规制虽有定数,但对于占地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既然没有要求,蜀王自然可以随意征地修葺宅院。
不过荀冉现在看到的王府最多只占用了三分之一坊的用地,与一字王的身份地位实在相去甚远。
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蜀王在藏拙!
至于藏拙的目的无外乎两个。
其一是有所图谋,用来麻痹敌人。
其二是图自保,但求混吃等死。
荀冉却是不好判断蜀王李秀究竟是哪一种。
顺着回廊一路前行绕过一座假山荀冉便来到供小王爷李逍读书的宅院。
李秀背负双手淡淡笑道:“荀将军大驾光临,小王蓬荜生辉啊。”
荀冉连忙摆手道:“殿下这说的是哪里话,真是折煞荀某了。”
从品级上来说荀冉可以说和李秀平级,但真要论身份那可就差的太远了。
李秀虽然频频自污以求自保,但再怎么说也是皇帝血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