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魔教少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真不是魔教少主-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单仙童神情一愣,低声道:“你这是……赶我走?”

    孙骆涯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好,好,好……”

    单仙童连说三个好字,红润的双眼微微一闭,泪珠闪落,却见她睁开双眸,又恢复原先在摘星阁时初见的那位柔柔气气的单仙子。

    只见她收了星河剑,朝孙骆涯嫣然一笑,柔声道:“孙公子,仙童谢谢你这些日子对我的帮助和照顾。仙童这辈子无以回报,来生定当做牛做马回报与你。”

    说罢,这位在上了角鹰山之前,一直是孤傲清高、从不给人低声下气的单大仙子,朝那位魔教少主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头也没回地就走了。

    临别时,她背对着屋里的那个男子,轻声说了句:“孙公子,若你想仙童了,就来天清峰找仙童吧,仙童愿意一直在天清峰等你到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忽然的,呆立在屋内的男子,想起了他娘亲曾说过的一句话。

    世间女子最痴情。

第28章 当年的决定() 
单仙童下山的第二天,孙希平就在摘星阁的三楼,找到了他的儿子孙骆涯。

    当时的孙骆涯,坐靠在三楼阳台的屋檐阴影下,身边堆放满了他从一二楼找来的各个门派的所有剑法。不管入不入流,他都一并找来了。

    然后,他从昨天单仙童下山开始,一坐就是一天一夜,直到今天一早,他爹孙希平来找到他,跟他唠叨了一些有关单仙童的事。

    “你是不知道,昨天那丫头里里外外整理了一遍摘星阁。把之前她和你一起翻找出来的心法秘典都一并放了回去,还顺带打扫了一下摘星阁里的卫生。啧啧,真个爱做家务的贤妻良母型。”

    “还有啊,她离开前,还捎带了四坛子女儿红,还有一篮子菜肴,去赵西烟和智禅和尚的坟前祭拜了一次,磕了几个头才下的山。”

    “你是不知道,她这一下山,就有好多江湖骚客,围着她打转,那一个个狗娘养的,看单丫头的眼神,啧啧,真是精虫上脑型的,要是老子在场,恨不得一巴掌把他们脑袋都给拍飞喽。”

    孙希平就这样在孙骆涯的耳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而孙骆涯,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剑法秘籍。

    有时候,他还会腾出一只手,并做剑指,按照剑法秘籍上边记载的招式,以剑指的形式凭空舞动起来。

    也不知道是孙希平说累了,还是把能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说完了,干脆双手插袖,靠在墙壁上休息起来。

    孙骆涯始终如初,心平气和地看着手里的剑法秘籍。

    然后,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是开口问道:“她回天清峰了吗?”

    坐靠在一旁,差点打上盹的孙希平,一个激灵就坐了起来,“如果不出意外,她明后天就能到荆州。听‘角鹰’她们说,单丫头昨日一离开角鹰山,就策马赶回了荆州,一天一夜没合眼,估计以她的速度,明夜子时左右能登上天清峰。”

    荆州离扬州不远,若论马车的行驶速度,大概在半旬左右能抵达,可要是骑马策奔,则能节省下一些时间。天清峰虽然在荆州地界,但不在荆州城里边,它是一座距离荆州城一百里开外的高峰。

    听完孙希平说的,孙骆涯点点头,道:“你说过的,要把摘星阁里一半的武学秘典都给她,过几日我便差人送去。”

    孙希平对此不以为意,什么角鹰山大武库,什么拥有了大武库,就等于拥有了一半武林,摘星阁里的这些武功秘籍,他孙希平连瞧都懒得去瞧。

    之所以他先前会想着建造一座摘星阁,来储藏各大门派的武功秘籍,其实有一半是心血来潮,还有一半原因是打算给自己的儿子当聘礼的。将来他的儿子哪天要是成亲了,就把大武库当做聘礼送给亲家。

    这一送,就等于是把半座武林都送了出去。

    天下九州,几乎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籍都有,只要潜心专研这些秘籍,并寻找出克制之法,日后武林之中,便可所向披靡,力压各门各派。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便是这个理。

    “都说女儿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提着胳膊往外拐。可你还没嫁出去呢,就想着把角鹰山的武功秘籍送出去啊?”

    “滚!”

    孙希平难得开一次玩笑,不过还是被骂走了。

    离开前,孙希平回头看了眼那位靠坐在屋檐下的身影,轻声说道:“既然外人都走了,我们也是时候清理一下门户了吧?”

    “我还以为你孙希平越活越孬了呢,几天下来,连个屁都没放。”

    孙骆涯背靠着红木墙壁,翻过一页泛黄纸张,满不在意道:“去的时候算我一个,赵道长和智禅大师的仇不得不报。”

    “我这不想着,让你和人家好好培养培养感情的嘛。这单丫头不仅人长得好看,我看脾气也挺好,我这边就算是同意了,你什么时候带她去皇宫那边瞧瞧。”对于自家儿子的冷嘲热讽,孙希平显得毫不在意。

    “人家这么好的一姑娘,凭什么跟着我?”

    “再者说,正邪不两立,人家堂堂名门正派的掌门,会卑躬屈膝地嫁给一个魔教少主?”

    “就算她愿意,我还不愿意呢!跟着我干嘛?找死啊?你信不信她和我成亲第一天,各大门派就会联手把她天清峰给灭了。”

    孙希平看着那位双眼始终落在书籍上的男子,心想道:这家伙不仅长相随他娘,就连骨子里的那份善良劲,也一点都没变。

    有时候他就在想,十五年前在那件事发生之后,他从老唐王那里把孙骆涯抢回来的举动,到底是不是个错误的决定。

    ——————

    十五年前。

    那一天,等到他回到角鹰山的时候,其实老唐王已经在角鹰山上等他了,随同的两百个一品大宗师见他回来的时候,一个个气势外放,摩拳擦掌之际,外放的气势还在不断攀升,似乎随时都能和这个魔教教主大干一架。

    虽然这场架到最后都没打起来,但是心怀愧疚的孙希平实在没那个脸皮,在老唐王的面前阻拦当今的“太平公主”李玉婵,带走孙骆涯。

    后来,老唐王向天下人宣布,他有个外孙。

    再后来,那个不知姓名,长相却颇为秀美的小男孩,被冠以“唐王孙”的头衔了。

    半年后,当角鹰山的形势逐渐趋于稳定,孙希平便独自进京。

    在皇宫禁地,面对上千禁军的兵戎相向,魔教教主只管步行前进。

    不论禁军的长剑阔刀如何砍伤他的身体,不管长枪长矛是否刺穿了他的身体,一意孤行的孙希平,浑身浴血,目视前方,他的视野所及,是那御道之上,龙颜大怒的老丈人。

    数百丈的皇宫大道,只见一道瘦消的身影,一瘸一拐地踩着血色的脚印,一步步往前走。

    将魔教教主团团包围的数千人禁军,一退再退,纵使帝皇有令,不得取他性命,可这名两眼炯炯,浑身上下被利器刺伤的伤口不下三百余道的壮年男子,宛若一头身经百战的雄狮,即便伤痕累累,流血不止,可作为强者的姿态与气势,丝毫不弱于那位负手站立在御道边沿的帝王。

    “涯儿在哪?”

    “我要带他回去!”

    当时的孙希平就站在御道之前,仰着头,看向那位高高在上的老唐王,声音之中,充满哀求。

    “哼!

    年过半百的老唐王,一声冷哼。

    他实在是想不到,这个家伙为什么还有脸皮来见他。

    当年,这家伙也是站在这里,以同样的姿态,向他提亲。

    只不过,今非昔比。如今孙希平的身上,完全没有当年那么意气风发了。

    消瘦的面颊上,隐藏着不知多少辛酸苦楚。

    李芝高犹记得半年前,他与此人见面时,还远未如今这般憔悴。未曾想,区区半年,堂堂魔教教主孙希平,竟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孙希平,你凭什么带走我的外孙?”

    老唐王气极反笑,“呵,你可别忘了琳儿当初是怎么死的!”

    孙希平垂下头,呢喃道:“琳儿的死……我怎么可能会忘记。”

    “杀妻之仇,我如何能忘!”

    话锋一转,孙希平猛地抬头,直视老唐王,气势凌然,道:“李芝高,我孙家的媳妇死了,我孙希平自会手刃仇人,用不着你来操心。”

    “还有一件事,我需要纠正你一下。”

    “我儿子他姓孙,不姓李,更不姓唐!”

    “他是我孙希平的儿子,你李芝高凭什么把他留在皇宫大内!”

    说到最后,字字铿锵。

    高处的老唐王,在见到高台之下,那位面容憔悴,却又重新意气风发的瘸脚汉子,倍感欣慰。

    那个目空一切、不曾把天下人放在眼里的大魔头,又回来了。

第29章 幽州() 
血箭门,是魔教分坛之一。

    此坛,位于幽州地界,幽州城中。

    正所谓,小隐于野,中隐于市,这魔教门派,非但没有开山立派在城外高山之中,反倒而还开坛建立在了郡城当中。

    幽州城,是天下九州之中,最盛文学诗书的一座郡城。

    幽州兴文学,城里百姓也多是重文轻武之辈。

    大街小巷,卖艺杂耍之人皆在少数,多为吟诗作赋,摆弄文学的士子书生。

    在幽州城里,女子有才便是德,男子无才便是狗。

    寒酸士子,贫穷书生,在幽州城里并不多见。就算是有,却也因幽州城的独特民风,使得这类身无分文的士子书生,都能喝上一盅好酒,吃上一顿饱饭。

    幽州城里,有座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酒楼,名为“自华楼”。

    据说,在一百年前,幽州城里出了位探花。早年间,这位探花郎也是贫民窟出身,而且幼时丧父逝母,祖上无荫,多是街里乡亲出力帮衬,供他吃穿住行,供他入读私塾。

    求学时期,勤勤勉勉,后来又寒窗苦读数十载,终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进京赶考多年,仍是让他中了个探花。

    赴考归来,功成名就,便在幽州城当了县令。当时的幽州,还只是县大的小城,乡民疾苦,城中百姓稍稍好些。

    探花郎从小命苦,深知贫穷是命,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待到学业有成,日后进京为官,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于是,探花郎一边改善幽州地界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一边还着手考虑应该如何鼓励人人入塾读书。

    后来,幽州城里的百姓,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城外乡下里的百姓,日子过得也就越来越贫困。

    俗话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有钱的人会越来越有钱,而穷的人,却会因为有钱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价上涨越来越高,而变得越来越穷。

    已经成为县令的探花郎,心怀壮志,有心要把幽州城打造成一个文学盛地。

    某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是幽州城人人重文学,兴文学,不光是城里百姓,要是乡下百姓也是如此,那幽州城成为文学盛地也就指日可待。

    可前提是,城中百姓与乡下百姓能够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粗浅的道理。

    眼下,两地的贫苦百姓,都在探花郎的资助下,上的了私塾,吃穿也不愁,故而不知那种“求而不得”的痛楚。

    遥想自己当年,天寒地冻,无炭取暖,便将书本置于桌上,自己则从木凳上站起,双手揉搓,双脚则在原地踏步,以此取暖。

    如今这些小辈,身在福中不知福,未曾真正体会到那种饱一顿饿一顿的饥馁日子。故而,他们过着一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浑噩日子。

    想到此处,探花郎便决定要彻底根治这些人的糜烂思想。

    此后,他便不再供人吃穿住行,不再供人入塾读书,而是在城中以读书人的名义,建造了一座名为“自华楼”的酒楼。

    酒楼的名字,取自“腹有诗书气自华”里的“自华”两字。意思是说:只要饱读诗书,气质才华自然横溢。

    而探花郎也开诚布公的与百姓说明,只要是穷的吃不上饭了,尽管来自华楼,只要你能答得上自华楼出的题目,那就有一顿可口的饭菜吃。

    这条规定,不限在幽州百姓,就算你是难民流落至此,只要答得上自华楼的题目,自华楼自当有你一席之地。

    最早的时候,当探花郎决定不再资助穷人吃穿住行、入塾读书,那些家中长辈曾在早年帮助过他们这位探花县令的贫困子弟,则一个个恶语相向,什么猴鸡狗猪轮流骂,什么挖坟奸尸满嘴来,一个个活像是是昧着良心的白眼狼。

    再后来,有一位曾被探花郎资助过的入塾少年,儿时经历与探花郎颇为相似,也是幼时失去双亲,却被探花郎救济。他对探花郎说的“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坚信不疑。

    所以这些年来,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在私塾学习,学业算有小成。后来,在探花郎暂停资助的半年后,他每日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两也都用尽。无奈之下,他想起了恩公探花郎说过的话。

    “没钱吃不上饭的,不要紧。只要你肚子里还剩几两文墨,尽管来自华楼,自有好酒好肉招待着。”

    从自华楼开业至今,他是第一个不带钱,光靠自己的文学才华,就能一日三餐在自华楼里解决的贫穷子弟。

    再过半年,他每天只要张张嘴,偶尔画几幅水墨丹青,或是提诗几首,就能在自华楼里白吃白住。

    有了他这个典型的例子,探花郎又在城里开设了几家相同规定的私塾、书坊和衣坊。

    那位被探花郎内定为得意门生的寒酸子弟,正因为幽州城里的新规,在就读求学期间,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后来进京赶考,也中了个举人。

    返乡归来,常年伴在探花郎左右,帮着出谋划策。

    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两位为幽州城做出了杰出贡献之人,早已入土为安,化作一棺白骨。

    物是人非,幽州城在那两人的竭力整治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小县城,而是郡城般的存在。

    如今的自华楼,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除了口碑越来越好之外,其余的一切都还如当年那位探花郎仍在世一般,从未变过。

    今日,自华楼里,来了位手持折扇,一身白衣的翩翩公子。

    白衣公子哥,手摇折扇,两鬓垂髫随风飘摇,宛若冠玉的面庞上,更是笑意盈盈。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在他鼻翼两侧,可见雀斑点点如墨。

    而在他的身旁,分别站着两位身段婀娜,艳妆淡抹的娇艳女子。两位女子身着一粉一紫两色裙杉,艳丽的抹胸之下,更有两座山峦傲然挺拔。二人款款而立,一颦一笑,充满了诱人的妩媚。

    除此之外,在白衣公子和二位女眷的身后,更是站着一位两米长的光头壮汉。

    壮汉身穿一件黑牛皮制的背心马甲,两条肌肉虬结的臂膀,足足有半根房柱那般大小。宽阔的后背上,更是背负着一柄巨大的双刃战斧,威武不凡!

    此人于屋中站定,四周环视半晌,大喝道:“小二,上酒!”

第30章 人熊肖汉() 
随着光头大汉一声高喝,酒楼里的众人,纷纷停下了正在进食的嘴,两眼呆滞地盯着门口那位,膀大腰圆的彪形大汉。

    这位两米长的光头大汉,虎目圆睁,在正前方那两位个子矮小,身段却颇为妖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