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于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孔雀于飞-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识传念”与“神念传声”迥然不同,后者只是最粗浅的小术,近似于传音入密,别说仙人,普通人用点辅助工具也能办到。小秦刚穿越来没几天,只有筑基期的道行,就从鸿钧那里学会了这门法术,可见其不入流。“神识传念”之术却是地地道道的仙家神通,打个比方说,有人问你一道奥数题的解法,你心中有数,但要给他讲解透彻却很麻烦,这时如果用神识传念之法,将自己解这道题时的整个思路、整个思维过程“平移”到他的头脑中,就无须口述了。再比方说,你经历了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人向你打听事情经过,只须一道神念过去,整件事便从头到尾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里,你看过的场景画面、听过的声音对话、做过的举动,他就如亲身体验一样。

这门神通小秦直到证了地仙才学会,也才渐渐适应了这种交流方法。鸿钧用这样特殊的手段向她灌输胸中所知,秦星河自己再一一对应印证,就明了了三魂七魄所指。这需要先从人的八识说起,八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五识是感识,只负责认识具体对象,意识则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譬如说眼睛能看到各种东西,舌头能尝到各种味道,但眼睛只能看,舌头只能感受,而不会甄别,一旦你开始区分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个是甜,那个是苦,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七识末那识较为复杂,勉强可以解释为“我执”,是意识的根本。比如强化记忆让“我”非常喜欢甜味,尝到甜味“我”就非常欣喜,尝不到甜味“我”会很痛苦,下次“我”还想要尝到甜味……这种欲念,这种对甜味的执着,这份带有个人好恶的自我(与他我区别开)意识,就是末那识。末那识属于潜意识,往往大脑里还没有掠过“我喜欢甜味”的想法,感官已自动因甜味而愉悦了。

最后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太过抽象,在思维中不容易形成直观概念。想初步了解它,先要了解《金刚经》中的一句箴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为什么说这三心不可得?过去只剩回忆,了无可寻;未来还没到来,只有畅想;人脑中的杂念如同瀑布,一刹那就可闪过几百个念头,一念中有九百生灭,此又称意识流,转瞬即逝,刚想抓住便倏忽而没,于是现在心也不可得。过去无可改变,如果明知这一点还常常想着:“时间为什么不能倒流?我当初干嘛不换个做法?”即使追悔痛切之心真诚无比,这真心也变成妄心了。同理,谁能预知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的自己又怀着什么样的心思?如果明知未来不可知,却天天幻想着:“等咱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二奶包两个,一白妞一黑妞……”——幻想不是错,但沉溺于幻想不可自拔,就是陷入了妄心。

阿赖耶识就是本心与妄心的结合体,是一切感识的最根源,一切感识的种子库。可以说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言每一行,每一段思想的吉光片羽,所种下的业种都在阿赖耶识当中,前七识都有毁坏破灭的时候,只有阿赖耶识的“我”,是人的真心本性,可以随着人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永恒不灭。举个例子,我们常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意思是某个人虽然不在了,但他的思想和精神仍长存于世。其实不单是思想和精神,拿一般人来说,这一秒动了个念头“我要上街买菜”,哪怕下一秒他就老年痴呆再也买不了菜,这个买菜的念头仍是存在的——在这个人心内不存在了,在他的阿赖耶识中依旧存在。

人一生的念头想法有多少?这些心念,包括潜意识里的心念,一闪而过连自己都没发觉的心念,都归入阿赖耶识的瀑流恒转中,阿赖耶识就像念珠的线,把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它是生命的主体,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所有信息分辨定义后的存储,没有贪、嗔、痴、慢、疑之分;而末那识是“自我”凭以往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情感,有贪、嗔、痴、慢、疑的种种情绪。

天魂为末那识元性所聚,地魂为阿赖耶识演化的“意生身”,所谓“天、地二魂常在外”、“天地命三魂不常相聚首”,其实并不难理解,生活中主导人的基本还是显意识,潜意识只有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会被唤醒,融入显意识来支配人的言行,这一刻就是天魂与命魂的聚首。至于更神秘更直指本真的阿赖耶识,原就不在人的控制之中,因此地魂也是最难勘透的一魂。凡人是感知不到三魂聚首的,更无法主动加以引导,这也是仙与人的区别。

天魂主光,地魂则是天魂的光照在人命魂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称为影魂。无光不成影,无影不成相。修道之士若能修得命运融合,天光地相与人的命魂相合,如此眉心的灵慧之魄才得以显现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在外所见的一切相,才得以在人的灵台中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修到天、地、命三魂合一,潜意识和阿赖耶识中的力量也能为显意识所用,身即意,意即身,此时寻常五感退却,灵台豁然开朗,呈现一种澄澈且绝对清醒的自我意识。达到这一步,于一般修士而言,就是返虚合道,凝出元神,炼就阳神化身。

因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是以天魂和地魂也被称为身外化身。这个只是比喻性的称谓,与仙家真正的“身外化身”不是一回事。总之,有关三魂七魄的知识极为繁杂深细,牵涉众多,林林总总,难以尽述。

——————我是再详细讲下去作者就疯了的分界线——————

小秦的状况是元神已成,但天地二魂与命魂失了联系,飘游不归,等于道行境界仍在,但神通法力被打回原形;同时她失却气、力、精、英四魄,行动全靠鸿钧度来的真元支持,肉身炉鼎也渐渐衰败(道家将躯体称为炉鼎)。然而她毕竟有金仙修为,法术不能用,基本的神识感应依旧灵敏,很快就摸准了一个方向。秦星河走到血海边,回首冲鸿钧一笑,脚步不停,直直向海中迈去。

在她落足之处,阴灵游魂纷纷退避,空中仿佛铺展开了一条无形的大道,秦星河既非踏波而行,也非足下生云,而是一步步踩在虚无的空气中,离海面尚有几寸距离。这门“凌虚蹑空”的神通并不高深,但也非她现在所能动用,秦星河敢这么一步踏出去,也是仗着鸿钧就在身后。只是她没看见,鸿钧以法力凝成气障托住她时,眉头微皱了一皱。

他暗想秦星河习惯了自己在身边护持,没有为所欲为的能力,却养成了为所欲为的行事作风,明明修为不到,竟一点不惮轻身涉险,长此以往,对她绝非好事。虽作如此想,话在嘴边打了个转,到底没说出口。

幽灵这东西,小秦原先一直以为是无色无形无体的,如今才知在有修行的灵类眼中,三魂呈淡淡的红色,形态与生前一致,但也有例外,倘若某些灵兽修炼有成,达到化形或即将化形的境界,魂体也会是先天道体的模样。而自己的三魂就是红色的人形。七魄则依附肉身而存,肉|体死亡后,七魄便自然消散,所以死灵皆有魂而无魄。像秦星河这样人没死,魂魄先失的例子极为罕见,可以说如不出意外,满血海有亿万生灵的魂,却只会有她一个人的魄。

她从鸿钧那里得知,七魄呈黑色,形状不一,多为动物形。万红丛中一点黑,与自身又两相吸引,本来不难找,可直到第九日上,秦星河才在一群深红的鸟形魂灵中发现一只大鹤,通体半透明的浅黑,单腿站着,木木呆呆。她一靠近,那只大鹤便唳叫一声,展开双翅朝她飞来,秦星河记起鸿钧的嘱咐,连忙把拳头舒开。大鹤着了“觉”字,在空中打了个滚,从它身体中又跑出一只狐狸,一头野猪,一只山猫,这三只动物都色作淡红,脱离大鹤后飞快跑远了。它们一离开,大鹤的眼神马上由呆滞变作清灵,它悄然落在秦星河身侧,透明的双翼微张,一阵清风拂过她的发尾,清风散去后,那只大鹤已弥散于无形。

秦星河只觉神魂一动,好像凝实了点似的,身上也不再虚软得厉害,有了些力气。她仍处在茫然中,只知道刚刚收回了一魄,却不懂自己的一魄为什么是鹤形?那狐狸、野猪和山猫又是什么,怎么会从大鹤体内跑出来?鸿钧迎着她困惑的目光,道:“力魄主行动,主速度,鹤在你印象中是轻灵迅捷的代表,于是它就成了你眼中力魄的形象。另三只动物是有修行的阴神,你是仙人,七魄精纯不染,它们自然想先据为己用,再慢慢吞噬炼化。”

“吞噬?炼化?”

“除非活着时就有太乙以上境界,否则阴神俱都孱弱无力,受阴浊之气吸引,身不由己来到血海,身不由己再入轮回。那些在海面上飘浮不坠的,都是天年未尽就遭横死,落下血海后渡不过黄泉,一些心力强的阴神就会往上浮。其间过程十分艰险,最后能浮出海面的,多少都有点修为……”

小秦听得头大如斗,打断他的话:“停!你一个一个说,我一个一个问。六道轮回不是后土化生的吗?怎么现在就有了?”

“轮回天地初开便已有之,不然阴神没有去处,阳神没有来处,洪荒岂不大乱?六道轮回……六道我没听说过,也不知那后土是何人。”

小秦几欲晕倒,这洪荒历史也跟自己看过的歪说差别太大了吧,她抱着万一的希望又问:“你以前说过十二祖巫是盘古精血所化,后土就是祖巫之一啊,这些我不知道就算了,你的传承记忆里难道没有?”

鸿钧皱眉道:“谁告诉你说十二祖巫中有一个叫后土?哪怕是混沌神魔,也不能未卜先知谁会修成巫,别说十二祖巫眼下尚未出世,就是出世了,能否成巫还要另说。其他生灵若走巫修这条路,最终也可能成为祖巫,只是机会渺茫而已。天下祖巫本无定数,或许是有一个后土,但绝非那十二祖巫之一。”

他越解释,小秦的问号就越多,敢情巫不是天生的,还是修炼成的?那十二祖巫之说又从何而来?这也难怪,即使两人相识已久,小秦也了解了好些洪荒常识,可某些事情对鸿钧而言天经地义,生来便知,在她的认知概念里却完全不是那回事。鸿钧不欲多说,一道心印传来,直接以“神识传念”之术将一切解说明白。

原来“巫”指的是一种果位,而不是一种族类,所谓巫族,只是对于修行此道的炼气士的通称。十二祖巫则是指盘古精血化成的十二位先天神祗,他们炉鼎绝佳,适宜巫修之道,更天生具备盘古当年炼形所创“九变诀”的传承记忆,最有希望证得祖巫道果。尽管有祖巫之称,但他们还不算是巫,毕竟想选修什么道法是人家的自由。如果哪位“祖巫”脑子一抽,非要改走道修之路,死活就是不肯用自己身怀的传承功法,那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这种愣头青应该不多……

普通的巫和地仙、真仙、金仙神通仿佛,大巫就再升一级,等同于太乙神仙,到了祖巫这一阶,基本相当于得了大罗果位,当然这其中也有差异,不是简单一一对应就了事的。严格来说,巫修和道修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二者不分家,巫修更重视肉身炉鼎的锤炼,法力的精进,道修更注重元神清明,通达无碍,讲究一个“悟”字——这也是说神通仿佛而不是境界仿佛的原因。

绝少有修士只修心不修身,或者相反,只修身不修心,所以大多数炼气士都是道巫双修,至多是偏重于一边,这个偏重的比例就决定着将来所证的果位。譬如鸿钧身为混沌神魔,天生肉|体强悍,平常也很注意淬炼炉鼎,但他还是重“神”而轻“形”,道心先于道体,从而得证大罗真仙。如果他当初走炼体的路线,说不定成道会早些,然后小秦遇到的就是鸿钧祖巫,而非鸿钧毛毛虫……以上是某女的脑补。

两种修炼之道,难说孰高孰低。巫修前期进步神速,后期举步维艰,大巫已经是凤毛麟角,而得了大巫道果后,几乎所有巫修都止步不前,唯有炉鼎为混沌出品或盘古出品的先天神祗中,会有那么零星几个证得祖巫果位。大巫们神通手段多,法术威力强大,一般同级仙人不是他们的对手,但巫修也有弱点。由于心境有缺,他们极容易剑走偏锋,以妄为真,唯心是物,堕入他化自在天世界,沦为天魔。这一节鸿钧没有细说,只言魔道也是道的一种,若修行有成,一样可证道果,只要于人无害,旁人或可出言点化,但不该强行插手干涉。

道修就更玄了,光是入门一道,就将千万生灵拦于槛外,资质、心性、福缘、智慧、毅力,缺一不可,秦星河那样于昏迷中筑基成功,是走了万年一遇的狗屎运,只能作为特例。太乙散仙以下,心境和感悟不到,还可用勤奋专注来弥补,入了太乙境后,道行进阶便不像常人想的那样,只要功深日久就能水到渠成,悟就是悟,不悟就是不悟,若是一层窗户纸始终捅不破,纵然打坐入定一辈子也是徒劳。太乙境上的大罗境就更是晦奥,虽有言称“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即是大罗天”,可什么是不为形所累?如何才能不为形所累?

小秦觉得,巫修就像是面向大众的普及班,入门易精进难,但谁都能尝到点成就感;道修就像是点对点辅导的精英班,能不能入班,入班了能不能学到东西,一半看悟性,一半看天定。大家参加哪个班全凭个人意愿,学不好还可以转班,只有鬼修是例外——阴神之身虚虚荡荡,本无实体,连炉鼎都没有,还怎么习练巫修之道?因此鬼魂欲踏上仙路,必然从道修入手,首先定心住神,慢慢学会炼形,化虚为实,形神如一,才可成正果。

秦星河消化完这一堆零零碎碎,忍不住道:“鬼也能修仙吗?”

鸿钧笑道:“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阴神为何不能?鬼有鬼修之法,鬼仙也有鬼仙的妙处。大成之时,道体能在虚实间自如转换,神随意动,身随意转,我也未必能及。”


本作品源自晋江文学城 欢迎登陆。jjwxc观看更多好作品



第32章 幽冥
洪荒科普知识讲座暂告一段落,回到寻魂的正题上。话说某ET一路有如蝗虫过境,望去好似开了无敌光环,飘行到哪里,哪里的鬼鬼就作鸟兽散。留心细察之下,她渐渐发现鬼和鬼果然是不同的,有的缈若轻烟,若隐若现,不靠神念扫描根本察觉不到;有的大体轮廓完整,但形态极不清晰;有的身形凝实,鼻吻的突起、爪尖的趾甲都与生前毫无二致;更有阴神全身莹洁透亮,像一只孔明灯那样,晕晕地发着微光,想必修行小有所成。

百鬼夜行,秦星河以猎奇探秘的心态大饱眼福,正事的进展却相当缓慢。收回力魄后,她在血海上空盘桓良久,又找到了自己的精魄。精魄的形象是一只黑如墨的巨龟,足有奥拓那么大,憨态可掬,同鹤形的力魄一样,它也被几条游魂占据了阴神之躯。小秦照旧摊开手心,游魂见“觉”字而惶惶退避,巨龟见“觉”字而明心返照,重归秦星河之身。

上一次力魄归位,内腑气血略略完足,周身精力自生,她感觉并不十分强烈。这一次精魄还归,元气充盈,那持续多日的忽冷忽热、忽痛忽痒的种种症候一下子就轻了大半,真如脱胎换骨,再世重生,秦星河激动得神经都不正常了,差点跳起来高歌一曲“青春,最美是青春,白天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