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军就点点头,继续听。
“而所谓的108将,您看看都是什么人?虽然各行各业都有,似乎可以立刻组建成一个朝堂班子,但那些都其实是庸才,即便是军师吴用,也不过是投机取巧,和历史上真正的军师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那帮人根本就不能治理国家,当时宋江要是凭借这个造反,从而引起朝廷重视,分分钟就被灭了。”
戚军深以为然。
“既然造反不成,那么做个强盗山大王可以吧,但也不成。”
“为什么?”
“后继无人。”这才是宋江最担心的根本。“一旦这些兄弟老了,那么结局一定是可悲的,所以,宋江接受招安,其实是在给兄弟们留着后路归宿,是不得不为啊。”
戚军就长叹一声。
“这和现在老将军的状况一样,造反不成,那就要给未来的子孙一个归宿。”
戚军就再次长叹:“毛帅分析的对啊,但我一直没有办法和朝廷接洽,周边官吏恨不得我现在就死,哪里还能帮我说话?不瞒毛帅说,我现在和官军如此互不侵犯,正是不想和朝廷真的闹僵,好为子孙们留着后路啊。”
毛文龙就直言:“其实,这次我来,就是为此,以在下愚见,老将军应该再次出山,帮助我灭了朵彦,为国立功之后,再次堂堂正正的让戚家军走上大明舞台。”
“你能帮助我洗清罪名吗?你能让朝廷再次认可我吗?”
毛文龙就坚定的道:“能,我担保。”
“你凭什么担保?”
“凭辽东不能没有我,凭皇上不能没有我。”
第611章 胜利阅兵()
戚家军被毛文龙招安了,这个举动传到朝廷,当然又是一片非议,但现在毛文龙不管他们,准备在自己灭了朵彦之后,老账新帐和东林一起算。
之所以毛文龙并没有按照当初自己,在和老将军戚军密谈的时候承诺的那样,是以为戚家军正名洗冤为代价,进而获得戚家军的帮助,反倒是用了几乎是做实了戚家军造反的名头,以招安的名义获得戚军的认可,当时毛文龙还是苦口婆心的和戚军详谈了一夜的。
整倒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在当时大明大环境下,是整个朝堂官员上下一致的想法决断。
什么是大环境呢,依旧是扬文抑武。
戚家军当时的军功太大了,大到了已经严重的威胁了文官集团,大到了,最终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如果一定要将这些百战有功的将士封赏下去,按照他们的功劳,这些将士就会站满朝野,那样的结局就是灾难性的。那就是一个勋贵集团,更可怕的是掌握实职的集团,那还了得?
这样一来,按照皇帝的意思,就这已经不能够再行封赏的官员,尤其是戚家军这种集团,就只能给予剿灭了。
而剿灭戚家军的最关键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从戚家军成军以来,他们的命门——钱粮后勤,几乎全部是由江浙集团的财阀们支持,根本不受大明国朝的控制。一个军功显赫,没有封赏余地,更不需要朝廷捏拿命门钱粮的集团,存在这个大明帝国里,的确是让所有的文官以及皇上不能安睡。
这样一来,不灭你灭谁?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文龙大张旗鼓的给戚家军翻案,会得到文官集团,最主要是皇上的坚决反对,那是一件绝对不能够实现的事情。
所以,毛文龙就劝说戚军,走曲线救国的道路,反正大明朝廷有一个道德约束,那就是对没有称帝的所有反贼,都认为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子民,如果能够招安,那就是皇上体恤子民,百官仁德深厚。
这种仁厚,贯穿了整个大明帝国对内部战争的始终,即便后来张献忠直接挖了老朱家的祖坟,这对一个平民百姓来说都是你死我活的仇恨,结果崇祯依旧原谅了他们,并且接受了他们的归顺。
所以毛文龙和戚军苦口婆心的说:“什么事情都是先易后难,只要现在戚家军接受招安,在大明这个内忧外患需良将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这样一来,大家就真正洗白了身份,然后等到和自己歼灭了朵颜部,获取了天大的军功,戚家军再一次名正言顺的向天下宣布自己的忠诚之后,再上书为自己鸣冤,这样才是事半功倍。
这样入情入理的解释,最终获得了戚军的理解,在做足了手下子弟的思想工作之后,戚军整合戚家军主力十个哨合计一千子弟,留下一半为后手。交给自己的儿子,少帅戚朗留守三屯营,带着剩下一半子弟进了复辽军,开始传授训练复辽军的车阵,准备向朵彦部展开报复。当然,袭击朵彦的战争毛文龙是绝对不会让老将军去的,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因为这是个难得的人才,必须留在自己的军中,给自己训练军队,真要是出战了,有个三长两短,毛文龙哭都找不到坟头。
这样的军报报到朝廷,天启还蒙圈于什么时候自己手下还有这么一股贼寇,但听说接受招安了,也就不当回事了。
而东林当然反对,要不怎么叫大明搅屎棍子呢。
但魏忠贤和叶向高认为,这时候正是大明需要良将卖命的时候,来了一群很能打的炮灰也不错的。尤其这群炮灰直接收在了东江镇复辽军里,估计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子,于是,不说恢复名誉,只是按照招安规矩,封赏戚军老将军一个游击将军名头,这事情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去了。
名份有了,戚军也就安心的在复辽军帮衬毛文龙训练车兵。
毛文龙的车兵构思理念真的和别的不同,似是而非的大阵也是漏洞百出,戚军干脆深思了多日之后,直接将原先自己复杂的阵法简单化,那就是按照一车一杆枪,一车十个人的编制,直接将未来的车阵改为,遇战则围成刺猬,追击则全力奔驰,在时间和战斗力上更加简洁快速,因为,时间也来不及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宁远前面的关宁铁骑阅兵也正式开始了。
按照当初的计划,整个阅兵要进行十天,是要邀请蒙古诸部的首领观战的,结果出了信王被截的这个岔子,虽然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知道是被人利用了,但还是恐惧大明王朝的报复,别被邀请去看热闹,被扣押下来做了人质。
在大明的后续工作做得好,又一批使者分赴蒙古诸部,向他们解释了这次建州女真挑拨离间的鬼把戏,并且从申了大明的态度,这才让这些蒙古首领欣然接受邀请,纷纷带着亲兵卫队赶到了宁远,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秋操胜会。
整个阅兵相当顺利,现在兵强马壮的关宁铁骑,虽然没有经过真正的战争锻炼,但在无数钱粮堆砌起之下,在孙师傅严厉的督促训练之下,不是面对敌人,感受一下军威那是绝无问题的。
当时孙师傅的关宁铁骑分作三军,骑兵,车兵,火器营。
骑兵成了关宁军的主力,战阵变化往来喊杀,真是士气如虹,让人看是目痴神迷。
车兵战阵转换变化无穷,聚合之间井井有条。
而火器营火铳二人抬是主力,一时间是硝烟弥漫枪声震天,其他各自火器更是花样翻新,名字繁多的让人发指,尤其是一窝蜂,那简直就是后世的多管火箭炮,发动起来,火箭漫天尖啸刺耳,那热闹花哨的让人感觉比过年的鞭炮可好多了。
而袁崇焕也展示了他新建的宁远的高大与巍峨,尤其是城上上百门各式大炮,更是威猛无比。
最后的压轴戏,就是炮火的展示,当时已经有了开花弹。袁崇焕为了在蒙古诸部首领面前展示自己的威武,在信王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更是做足了功课,亲自操炮,百门大炮一起开火,真的是惊天动地,从实心弹,打到霰弹,再打到开花弹,单单炮兵就打了一天,那真是硝烟弥漫声震天地,从十里远一路打到城下,将眼前的城墙前预留给敌人的战场打的是土石飞溅弹坑累累。
这才是真正的震撼,这才是真正显示了自己大明军队的军威,更彰显了——咱们大明有钱。
就单单这一场炮战,打出的银子就不下十万,而这一场阅兵,花出去的银子就不下百万,然而看看大明的信王,看看孙师傅,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这不得不让蒙古诸部首领感佩汗颜。
于是,就在山上山下无数住在辽西走廊里的蒙古人的欢呼中,在女真无数探子,包括躲在蒙古百姓中几个重要女真人物的惊心中,整个大阅兵以完美的展示了军威实力之后,胜利结束。
那几个后金重要人物回去之后如何回报总结,那是以后要说的,但在座的蒙古诸部的首领,在看完整个过程之后,竟然一个个呆呆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好久好久没有动弹,他们的确是被大明的这种军威和实力吓到了。
林丹汗好半天才艰难的站起来,走到信王面前,捂住自己的胸口,给信王深深的施礼,再也没有他刚来的时候,对这个小屁孩的那种倨傲和轻视了。
经过血火之后的信王朱由检也没有了一个十三岁孩子的稚嫩顽劣,脸上也带上了一个大明最大的贵族,皇家的威仪,轻轻的虚扶一下,淡淡的道:“大汗平身。”
一句大汗,其实这不是信王的口误,因为大汗在蒙古等同于皇上,而在大明的正统规矩里,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这在信王出行阅兵之前,天启和内阁以及毛文龙都事先商量好的,要想让对方为自己卖命,那就要适当的承认对方的地位。
对于林丹汗,这个不是汗的汗,就要培养他的野心,让他能够在得到大明的认可之后,能够聚合更多的蒙古部落,和建奴对着干。
现在,大明上下已经一致认同,建奴后金,才是现在大明最大的敌人,因为他们已经让大明有了切肤之痛,不单单是战死无数大明各地抽调辽东的精锐,最主要的还是钱。
面对被震慑住的林丹汗,信王很满意,他总算看到了阅兵的效果,林丹汗都臣服恐惧了,那么其他的蒙古诸部还敢不臣服吗?
“草原需要如您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如此才能和大明成为一个整体,现在,建奴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为此,我大明将和你共同对敌。”
对于信王如此表态,林丹汗感激涕零。
第612章 暗访林丹汗()
林丹汗在领教了大明的军力强盛之后,回到了自己的漠南王庭,他见到了一个陌生的访客——大明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
毛文龙是在他回来的前一天到来的。
当毛文龙看着这个伟大的,纯种的,整个草原的共主,(这只是他自己说的,)草原的万王之王林丹汗,一点都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伟岸。身体矮小脸色苍白灰败,穿着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换的大汗王服,迈着罗圈腿,就和鸭子一样行走,身后一群万夫长和台吉,也精神萎靡不振,从这一点上看,这位真正成吉思的嫡系子孙大汗万王之王,蒙古共主真是如历史上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疲甚、饿甚、穷甚,什么都缺。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为了统一漠南蒙古,和分离的部族打,和皇太极打,即便是抢掠大明边地,其实也是在和大明打,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毛文龙就纳闷了,难道林丹汗的脑袋是被驴踢了吗?既然要恢复往日辉煌,那也得来个远交近攻什么的,不能四面树敌啊,就这样,累也累死你了。
看来用志大才疏来形容他,简直就是在夸他,这个家伙其实就是一个傻子。
等毛文龙自己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这位大汗,真的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大明朝廷能够派出如此高的官阶来自己这里,的确让林丹汗感觉到出乎意外。而更让他出乎意料之外的,还是毛文龙开门见山的告诉他:“我不是朝廷的使节,我是你的朋友,我是来和你谈生意的。”
不是使节?你个大名堂堂的东江镇总兵官,被称为一方之帅的,来到我这里,说着要和自己作为朋友,要和自己谈生意,鬼才相信。
这要是按照平常的状况,林丹汗会拿出他骄傲的本钱,对这个大明使节不理不睬,但经过这场阅兵之后,现在的林丹已经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于是他以天使的规格,接待了毛文龙。
对于这种高规格的接待,毛文龙却是甘之如饴,在心理上高高在上的心态,决定了他的不卑不亢,更何况自己这次的确要给林丹汗一些好处,享受这种待遇,毛文龙认为是理所应当。
一些云山雾照的客套之后,毛文龙直奔主题:“我知道大汗您有恢复原状,有恢复原主荣光的雄心,但是现在你是内焦外困,需要我们帮助。”
对于这种高高在上的说辞,林丹汗是不能接受的,虽然对这次阅兵震撼,但在气势上是绝对的不能服软,否则怎么和大明叫板?
自己是骄傲的,骄傲的大汗怎么能向人低头?最少,嗯,最少在面子上是应该这样滴。
“黄金家族的荣耀,是在我们的马蹄下,在我们的弯刀上,一切还要靠我们自己勇士的勇气,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帮助。”
毛文龙当时就嗤之以鼻,端着粗瓷大碗,浅浅的喝了一口之后,就放下了,蒙古人的马奶酒其实更接近饮料,但更难喝,毛文龙喝不惯。
放下酒碗之后,就开始准备谈判的铺垫。
谈判这东西,首先要浇对方冷水,打压对方的嚣张气焰,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缺点,让他们知道,自己掌握着他们的缺点。于是毛文龙就提起冷水桶,开始泼冷水揭伤疤;“恢复祖宗荣光,但却被一个老是挖你墙角小小的建奴后金压着打,你也好意思。”
此话一出,满帐大怒,谁都要个面子不是,哪里有这样损人的,正所谓,矬子面前不能说矮话,秃子面前绝对不能骂和尚,你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难道我说错了吗?”毛文龙就淡淡的问到。
大帐里所有的人就一起哑口无言。
蒙古人这样的担当还是有的,虽然被人揭了伤疤,但人家的确没说错。这是事实,事实就在这里,当然不能不承认。
“而你大汗真的很能,原先有不部族人口千万,现在弄的是四分五裂,最终你自己控制的人口还有多少?百万就顶了天了吧。”
林丹汗就瞪眼,准备再次暴怒,但想想,最终还是忍了,究其原因,人家说的还是对的。
当初自己接老爹的班的时候,整个漠南,有部族人口真的不下千万,但经过这几年自己励精图治之后,竟然,竟然只剩下不足百万,这是为什么呢?
“而你的土地呢,现在你的土地也不过剩下这区区这屁大的地方。”
林丹汗和他的大臣们就一起变得沮丧起来。
当初在自己爷爷那时候,拥有漠南漠北广大的土地,骑着马,一个月都跑不到对头,现在好了,三五日奔跑就得停下,因为,再跑就跑别人的家里去了。
“再看看你现在的居所,看看你的部族的日子,啧啧啧。”毛文龙就一脸鄙视。
林丹汗和他的大臣就彻底的灰心了,是的,原先咱们也富过,那是金银珠宝无数,穿金戴银,马刀锋利,所到之处无不拜服披靡,现在呢?别说,再说满眼是泪啊。
看看冷水浇的差不多了,气焰也打压的到了底线了,毛文龙就见好就收了,再不收,那就有冻死这所谓的大汗的可能了。
于是,进入谈判的第二项,给对方点燃希望,毛文龙就蹲在那里开始打火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