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不再说了?”
“该说的都说完了。”
“……”窦太后默了一阵,挥挥手,“你去交接吧。”
“喏。”韩嫣再一揖,径自出了长乐宫。跟窦太后扛上,与上巳日等刘彻,其实是一样的心路历程,没发生的时候,担心得不得了。事到临头了,倒平静了,反而生出一种“不过就是这样”的想法。可以称为大彻大悟,也可以说是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
不怕烫的韩嫣,有点恐怖……
————————————————————————————————
窦太后大方地把韩嫣的头衔又都还给了他,上大夫、建章监,屯骑校尉是军职,倒是还挂在他身上的,侍中,当时没想起来,也还在身上挂着。因此,除了丢了个关内侯的爵位,韩嫣在外头转了圈儿,他又回来了。
出了长乐宫,自是直奔未央宫报到去。
到了宣室,一眼扫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也没有功夫细看——已经到了刘彻跟前了。当下便拜下去行大礼,膝盖着地,双手交叠,置于膝前地上,以额触手。刘彻见韩嫣进来,待要招呼,人已经拜了下去,从从容容、衣袂翻飞。
韩嫣行止,本就极优雅,刘彻看得一愣——他受了气,本是恼火已极,已是得了消息,早在等着人来了好说说话也顺便宣泄一下心中愤懑。本想迎上去抓住的,也确实已经站在殿中间了,手都伸出去了,韩嫣却在他身前站住,拜了下去。见了这样的韩嫣,刘彻一时倒平了心里的火气。
韩嫣起身,静静地看着刘彻。
一时相对无言。韩嫣下了决心要离刘彻远些,因此,自从入宫以来,就是冷着脸装冰山。见了刘彻,仍是这副表情,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大能纯粹把他当老板看待的。生怕自己一开口就破了功,此时就是强撑着。暗骂自己没出息,见了面就有些动摇了。
刘彻先开了口:“来了。”不是问句,是陈述句。
“是。”
叹口气,刘彻引着韩嫣坐下,韩嫣谢了座。看着韩嫣一举一动皆有法度并不慌乱,刘彻倒安下心来。定了定神,他终是把抱怨给说了出来,抱怨的对相自是窦太后、大长公主与阿娇。对窦太后,自是怨她专横,对大长公主,是怨她贪得无厌又无礼,对阿娇,无子,已是刘彻的心头大患——你要是没毛病,花那么多钱去看大夫做什么呀?看病的事情做得再隐密,终是有泄漏的时候,刘彻知道了阿娇瞧大夫治不孕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万分恼火了。
“不就是幸了个女人么?”刘彻喷了一轮口水,以下怨气消了些,怏怏地道,“我是皇帝,怎么就只能守着一个人?她又生不出孩子来!白花了那么多钱!”
[“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浸衰。”]韩嫣在心里默念。
无论外界如何传闻,“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阿娇母女表现得再蛮横,对外头皇帝无子的说法有些赞同,也会嚷嚷两句,可心里,究竟是有些心虚的。阿娇二十多了,在汉代绝对算是“高龄不育”,婚后这么多年,无子,她们早就急了。宫闱之事,外头不敢乱传,也没人知道刘彻这么些年只守着一个阿娇,只道是皇帝不大好。刘彻因为这个,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对她们更是不耐烦,若非有窦太后在,刘彻根本就不想见阿娇了。
“我从灞上回来,路过皇姐家,就不能进去坐一下?为什么要罚皇姐?”
“我不过就是歇下脚……”然后就看了一下歌舞,再然后,精心准备的、训练好了的没入得他的眼,倒是意料之外的卫子夫把他留住了……再然后,留下千金,他就带走了人家姐弟好几个,跟个奴隶贩子似的……
虽然他这是出了高价。当然,如果从后来的价值来看,才千金就买了一个皇后一个大将军实在是太划算了。但在现在,这其中的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
韩嫣一直在听。这时,刘彻却停下了,看着韩嫣依旧平静的面容,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我、我没想到会在那里呆了那么久,那个……你……嗯……”结巴了好一会儿,“没等多久吧?这些日子过得好么?”
好!好得不得了!松快了好多。建元二年,三月上巳,或许是许多人命中的一个转折。别人,韩嫣无法顾及,自己,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由煎熬变成了解脱。时间进入三月,他便想着上巳这一天,想着自己心中的赌注,终于,在前一天如沸水翻腾的心脏,在当日,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居然连一点伤痛的感觉都没有的,只留些许失落——失落了那种沸腾的心情。
“还好。”
刘彻还想说什么,外面却来了通报的——皇后驾到。
刘彻与韩嫣本就坐得很近,所以,韩嫣有幸目睹了刘彻变脸的全过程——从对韩嫣有点不好意思,到听到阿娇来时的不耐,最后定格在温柔欣喜只在一刹那。
韩嫣觉得,未央宫的四月天,比自己脸上的表情更冷。
阿娇过来,自是受到了很好的接待。见到韩嫣,阿娇还很关心地问了一下韩嫣的状况,末了还说了一句:“都瘦了呢,你在家有这么累么?是不是吃的不好?不过也不什么,如今回来了,没多久又长回来了。”
韩嫣对着那双没心机的眼睛,心下有些羞愧,垂下眼敛应了。刘彻却是站在阿娇旁边,在她进来的时候就走过去扶住了她。韩嫣觉得心里腻烦,便请辞说来,说是得去上林瞧瞧建兵去,好久不见了,心里有些挂念。
刘彻答应了,阿娇对这个懂得不多,如今,她只想着看牢了刘彻,对别的却是留心不多,韩嫣顺利地出了未央宫。春陀送到门口,韩嫣站住,看向他。
“撺掇陛下去平阳府,赵顺儿被杖毙了。”仿佛说的不是一条人命。——上赶着不太好。
韩嫣点点头,随即道:“那毕竟是陛下的姐姐。”很简的陈述句,春陀会意。——也别落井下石。
韩嫣策马奔向上林,跑得快了,身上有些冷,紧了紧衣领,再也没回头看向身后巍峨的宫殿。
[“皇太后谓上曰:‘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上乃于长主、皇后复稍加恩礼。”]刘彻,连感情都开始做假了……
一直以来,韩嫣对刘彻的评价里,觉得他这个人身为帝王理智也好、无情也罢,不管其他方面如何,哪怕心机至深,至少他的感情都是真实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今天,猛然发现,他连个人喜恶都可以伪装了,对刘彻的印象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对他的信任之感也打了折扣。对阿娇,刘彻以前并不掩饰喜恶的,喜欢的时候固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不喜欢的时候他能连着几个月不踏进椒房殿。现在,也开始作戏了。
连让他做假的本事都没有的人,还是自求多福吧,自己的日子,没他,也挺过得下去。有他,倒是难捱得很。原有的那点动摇,立时不见了,心思也越发坚定了起来。就算是为了爱情吧,爱一个人,也是为了感受那份甜蜜,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心里难受。从中得不到一丝的满足,而只会带来痛苦的感情,还是爱情么?请,不要以爱为名,来进行伤害,还要以爱为名让受伤的人无条件的接受,那样,是亵渎了这个词。爱,绝不等于伤害,它该是圆满美好的代名词而不是相反。
如果,你说,为了爱人忍受一切,才是爱,那么,我告诉你,我的定义与你完全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点校
上林苑、骑兵营,是韩嫣心血所在,也是他的大本营。这里的士兵,可算得上是他的入门弟子,虽然数量多了点——三千。韩嫣就是被禁足在家,也是通过李家兄弟与这里没断了联系的。此时见韩嫣归来,众人自是高兴万分,于是,韩嫣回营的第一天,就在与大家分享别后重逢的喜悦里渡过了。看着周围一张张憨厚真诚的笑脸,韩嫣这才觉得心里暖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影。
瞧着韩嫣笑了周围灵醒的人才松了一口气,韩嫣此次回来,给大家的感觉变了不少。还是一样的平和,却更冷,那气势,看着让人喘不过气来。虽然以前训练的时候,韩嫣也是要求极严,在大家心里挺有威严的,只是如今这威严里更添了点东西,让人觉得他好像把什么都看透了,那双眼睛扫过你的时候,不用特意盯着,只如一泓冷泉浸了全身,你会觉得自己三岁时抢了邻居家小孩子零食的事他都已经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见韩嫣给人的感觉没那么碜人了,这些机灵的开始活跃了,一时间气氛好得不行。直到午饭时,大家才慢慢散去。
上午的时间是给大家伙的,下午的时间就是给一些比较亲近的人的了,再说,这毕竟是营地,全堆在一块儿也不像话,于是,士兵们很有眼色地退下操练去了。韩嫣继续与李当户等人交流信息。
李广掌未央,消息自然可靠些,李家三兄弟此时便把朝廷动态又给报了一遍。这其中最大的事件,无过于新丞相的人选了——太常许昌做了丞相。空出来的太常之位交给了南陵侯赵周,而郎中令则由老实头石奋家的儿子石建担任,大理、大行令、内史,也都有了新人。
得,都是崇无为的,年纪还都不小,改变观念费了死劲了,尤其是石家,一向以恭谨著名,想让他们家的脑子转过来,真是难如登天,真是有得磨了。大家叹了一会儿,又巡视了一下营地,韩嫣便自回家了——他仍住在城外,城内的宅子只余吉利带着奴婢看守,住得远了自然不能留得太晚,况且庄子上还有正在整理的文件需要继续用功。
————————————————————————————————
次日朝会,韩嫣就正式露面了。他到场,大家并不惊讶,韩嫣复出并不是件秘密的事情,事先得到风声的人也不少,令大家惊讶的,却是复出后的韩嫣给人的感觉全不一样。大家略一寻思,也就释然了:少年得志,难免心高气傲。能与窦太后硬扛,自然是有风骨的,是咱以前没注意罢了。再者,经过前事历练之后,人,总是要长大的。于是,得出结论——这孩子长大了,长大了跟小时候就不一样了。这里面,韩则的舆论宣传,功不可没。
经了去年东宫一事,韩嫣的人气倒上升了不少,加之关于学说讨论的积累之类,如今他往大家跟前一站,倒有点不怒自威的感觉了。其实,如果大家前卫一点,可以用另一句话来形容:天然的强力冷气机,在四月初夏,为大家带来一阵地狱般的清凉。
朝会,尤其是现在的朝会,能有什么大事呢?众臣舞拜完毕,大家就开始大眼瞪小眼了。刘彻很无聊,大家也很无聊,只是大臣与皇帝想的不一样:多一样不如少一事,只要皇帝别再折腾大家也就老实地呆着吧,别再把老太太给折腾出来了,到时候朝上再洗一次牌,还不定得折腾成什么样儿呢?
本着这样的心思,大汉朝的朝会保持着安静的品质,一直沉默了一刻钟。
刘彻不耐了:“谁有事要奏?”
众默。朝上奏事也要讲究个品级资历的,不能丞相不说话,你一个郎官在殿外哭天抢地说有冤案,这不是明显的拆台么?起码,得静一会儿,见排在你前头的人都不出来了,你再说话。于是,大家的眼睛一级一级地从上往下看,三公没有说话的意愿,九卿也没人愿意站出来。
韩嫣见前面没人有奏事的意思,这才出列:“臣韩嫣有事要奏。”
刚一回来,就生事?半年来没有正事做只在朝上装雕塑的大臣顿时来了兴致,也都想知道韩嫣这回又要说些什么,他说的这些与皇帝有多大的关系,会不会对以后的朝政产生影响。
韩嫣奏请的事情却是大家都知道的——点校经籍。不管真也好假也好,窦太后是发了话让他做这个事情了,之前把他禁足,用的就是这个比较文雅的说法。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事做不得准,且不论当时韩嫣的名——忠孝之名与博学之名,那是两码子事,也不论他的年纪——这是个强行提前加冠的人,单说这样工作吧,这时的书籍,没有后世那样“浩如烟海”却也是“汗牛充栋”了,韩嫣又是个主张“兼容并包”的,各家学说都要理一下,并不是单治哪一家,单凭他一个人,怎么点得完?
如今,韩嫣回来了,他就借着这个由头,把这事又重新提了出来。不能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干,希望刘彻能够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参与。朝中无大事,如今有了个能拿上台面的,大家都来了热情。再说,点校经籍啊,得是多大的事儿?点完了,是要国家明令颁行,为后世之范的,做这样的事情,哪怕只是在点校组里挂个名,都是名垂青史的买卖。
韩嫣能得这个差使,一是因为他是最早用标点的,对标点非常熟悉,又因着献纸的功劳才得了这个任务,二是当日窦太后打发他回家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借口,不然,他想进这个点校组,还真是没这个可能——年纪太小、资历又浅,新学说讲得不错,可大家点的是原来的旧书——遑论如今是他领衔主管此事。
之前韩嫣也跟刘彻说过这事,刘彻此时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既这么着,就着博学之士会同修订新书吧。”
整个朝会,也就这么一件大事儿,确定下来了以后,也就散了。这会儿,再没有人敢说“勿奏事东宫”了,未央宫的朝会散了,又去长乐宫报备了一下。
老太太最近被刘彻哄得不错,前日韩嫣又已经跟他报备过了,寻思着只要刘彻别动了她的根本,其他的,也就随这个孙子闹腾了,况且,点校经籍,也不是独尊哪一家,老太太对于韩嫣的政见,倒还算放心。
“成了,这事儿你们看着办吧,去寻些有真本事的,别找那些不安份的。”窦太后同意了。
“喏。”
韩嫣交给刘彻的名单里,是各家都有的,当然,此时最主要的还是偏向黄老与偏向儒家的,还有一部分是法家的——法家毕竟实用,想把国家治理好,没有法家还真不行。
刘彻看了名单,很想把偏黄老的全给划了去:“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让他们也分一杯羹。”
“臣此番是奉命点校经籍,这些书,以前臣也读过的,只是要论精通,毕竟不如他们。对事不对人。况且——”指了指名单,“这些人,在长乐宫那里颇说得上话,给他们面子,对陛下也是有好处的。”
“唔,”刘彻点头,“这倒是了,”忽又想了起来,“怎么又弄这些虚礼?这儿又不是朝上。”
“回陛下,今时不同往日,还是谨慎些好。”
“你今天怎么了?不对!这两天,你都不大对劲儿,出什么事儿了?”刘彻很不解,伸手抚上韩嫣的脸。
韩嫣一偏头,躲开了:“回陛下,没什么。就是刚复职,事儿多了一点儿,”不让刘彻插话,又指了另一些名字,“这些,有先前陛下命举贤良方正时入选的,也有在京中颇有名望的,有些人被闲置有半年了,不如,就趁这个机会召回来,也算有个理由。”不用说,这些人都是刘彻一边的。
“还有这些,家学渊源,本人或许名声不显,可家教还在,说不定会有启发,点校经籍,不但是确定了句读、写法,还有注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