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诸曹侍中()
霍去病此话一出,大帐之中诸将都连忙向霍光道贺。赵破奴更是开玩笑的说道:“这还只是开始,等咱们灭了左贤王,我看阿光兄弟也能封侯了吧!”
“光年纪尚轻,与匈奴之战还要靠各位将军处理,我也只是依照兄长之命行事,赵将军莫要再取笑我了!”霍光连忙说道,却是将三千骑兵以少胜多的部署归结为霍去病的安排,而他自己只是依计行事。
霍光这么一解释,帐中诸将反倒一脸释然了。原本众人听闻霍光的表现都很惊讶和不可思议,霍光这么将事情推到霍去病身上,这些人反倒觉得没什么了。这不明摆着冠军侯再给自己小弟送功劳吗?当然即便所有人心中这么想也不会有人说出来。
霍去病大有深意的看了霍光一眼,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微微嗯了一声,而后将一些部署吩咐下去,随后诸将便各自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待众人走后,大帐之中又只留下霍光与霍去病兄弟二人了。霍光知道兄长之所以没有叫自己离开,这个时候才是要对自己说一些重要的话。
“阿光,整个漠北之战无论最后战况如何,恐怕为兄只能为你争取这一次军功了!”果然当只有兄弟二人的时候,霍去病就没有丝毫掩饰的说道。
刚听霍去病这么说,霍光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霍光刚想开口询问,霍去病就一摆手制止了霍光,而后继续说道:“希望你不要怨恨为兄,以你的才干或许这能仅次一战便封侯,可是你毕竟年纪太小,年少成名不仅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对你将来的发展有大碍。”
霍光一听顿时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自然懂,而且霍光本身为自己制定的成长路线就是不要太过张扬,之所以急于求功只是想要在军中名正言顺,帮助三千骑兵以少胜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事态严峻,霍光也是迫不得已。
“兄长用心良苦,小弟都懂得。其实我本无意出风头,只是当时事态严峻,以后我自当韬光养晦。”霍光知道霍去病对自己果然用心良苦,甚至可以说是呵护备至,连霍光未来的发展,点点滴滴都考虑了进去。
“嗯,我观你言行举止都颇为圆滑,行事也进退有度,只要小心谨慎你将来的成就肯定比为兄还高。”霍去病对这个弟弟是真心喜欢,不过当他说完这话也觉得有些不妥。因为霍去病拥有开疆拓土的功绩,其地位更是大汉王朝异姓中最顶尖的存在,除了开国几位异姓王外,成就要超越霍去病是不可能的。
“异姓封王?难道我这小弟真有那么一日?如果真有这一日,就算我也不枉此生了!”霍去病只能在心中想着,但他也无法否认异姓封王的巨大诱惑。
“兄长,我有一事不明,想请兄长明示!”霍光现在也从上书请封的喜悦中冷静了下来,可冷静下来之后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兄弟二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霍去病伸手在霍光肩膀轻轻的拍了两下,霍光能真切感受到霍去病对自己的关爱与坦诚。
“既然兄长也不希望我风头太盛,那这次为何还要专门为我上书请封。其实完全可以不提及我的存在,只要上报复陆支的功绩就可以了。”霍光疑惑的真是这件事,既然霍去病不想自己风头太盛,可为什么还大张旗鼓的上书请封?
“原来是此事?阿光你可知道秦将王翦?”霍去病笑着看向霍光,这时候他也收起了一贯严肃的表情,显得和颜悦色。
“兄长是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小弟也只是听闻其名,还请兄长指教。”对于王翦霍光确实知道,可正如他所言的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个,至于霍去病要说什么他就不知道了。
霍去病走出两步,便在案前坐下,同时也示意霍光入座。而后便开口说道:“王翦助秦国灭除六国,所带之兵五六十万之众,此等手握重兵之将,秦始皇难道对他就没有疑心?不过这王翦每每出征在外,总要借机向秦王讨要田地封锁。秦始皇不仅不反感王翦,反而还越发信任他,并且以师礼相待。你知道为什么吗?”
霍光也没想到霍去病会说这样一件事,不过这个道理倒也浅显易懂。霍去病无疑是在告诉霍光,他霍去病如今和王翦的境遇差不多,为自己要官不过是一种自污的手段,这样汉武帝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更加信任霍去病。此时霍光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认识的霍去病与史书上记载的那个少年成名,却又嚣张跋扈的冠军侯有些出入了。
“兄长这么一说我到想起来了,当年‘文终侯’也有贪天自污的做法。”霍光在霍去病这里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如何做好臣下与君王间的关系。而霍光说道的‘文终侯’正汉初开国功臣萧何。汉初萧何为了明泽保身,也不得不做出侵占百姓良田而自污的事!
不过霍光总觉得霍去病这么做其中还隐藏着什么他没明白的道理,只是一时还没有发现。
“呵呵,为兄我便是学那王翦和萧相国。不过这也只是其一!”霍去病呵呵一笑,他也觉得和霍光谈话就是高兴,在自己的兄弟面前他也不用掩饰什么,关键是霍光一点就透,与他谈论起来也轻松愉快。
霍光心中叹道:‘果然……这是其一,那就真的还有其二了。“
“不知兄长如此做还有什么缘由,小弟愚钝确实不知了!”霍光也不得不谦虚了,虽然自己灵魂的经历加起来比霍去病还要长,可毕竟两人地位悬殊,有些问题是自己这种层次是无法考虑的。
“这其一是为我自己,其二自然是为你。将来你也是要步入朝堂的,当今皇帝陛下雄才大略,以后你切莫吧小心思放在陛下身上。今日所作所为。即便为兄不上报,你以为陛下就不知道?”霍去病一语惊醒梦中人,霍光这才觉得自己果然太年轻,层次也太低了。这许多事情也只有霍去病才能考虑的如此全面,而霍去病做如此安排也可以看出他确实已经深懂人臣之道。
“小弟受教了,我能跟在兄长身边,此生就少走许多弯路。”霍光也恭维霍去病一句,不过这也不是单纯的恭维,也有霍光发自内心的感激。
“你也不必太过拘谨,有我和舅父在,只要你不是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出了什么事我们都会为你担着。我霍家儿郎行事不必畏首畏尾!”霍去病双眼毅然的看着霍光,虽然他留下霍光是有心教导一番,但是因为霍去病性格使然,他又是一个血气方刚杀伐决断的人,教育之后又要给霍光以信心,这句话说出来算是给霍光打气,让他将来做事也不用处处畏首畏尾。
霍光特别注意到,霍去病最后说的是‘我与舅父’。这里自然指的是他与卫青,这也让霍光肯定了,卫霍两家果然同气连枝,怪不得历史上都是说‘卫霍家族’两家不分彼此。看来一些野史所言霍去病官拜骠骑将军后与卫青不合的传闻都是子虚乌有的。
这次谈话兄弟两人算是交心之谈,而霍光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就显得比较平静了,左贤王大军退守,而经过先前一战,汉军也在就近休整。、
不过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里,霍光也解开了心中的一个疑惑,那就是关于斥候的。原来这个时期并不是没有斥候,不过呢这时期的斥候与后世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这个时期斥候数量还极少,也没有成为军队中的一种常态制度,而斥候仅仅只是侯爵领兵在外,部分亲兵充任瞭望警戒之职。
也就是说斥候往往只有一军主帅才有,而且这些斥候也只是复杂观察战场范围,并没有后世那样分散开来将大军行动的几十里范围内都布满眼线。
大军这一下休整就是半个月,直到半月之后霍去病麾下五万大军才再次开拔。本来这期间霍光也想着将后世那种斥候制度告诉霍去病,然后推广到汉军中的,不过最后想想也就算了。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霍光想要低调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则是霍光觉得,历史的发展自然有他的规律,一些新生事物到了时机自然会出现,而自己即便提前将完善的斥候制度公布出来,说不定最终也不一定起多大的作用。
虽然这半个月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不过却有一件对于霍光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就在大军开拔的前一天,来自长安的信使到了。而这信使带来的不是什么重要军情,反而是一份圣旨,一份关于霍光封赏的圣旨。
光这圣旨到来的时间上霍光就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汉军现在所在距离长安马不停蹄的来回差不多就要半个月,也就是说霍去病的请封上书一道长安,汉武帝马上就下了旨,而后又马不停蹄的直接送了过来。
当霍光听到汉武帝对自己的封赏后,却是有些意外和茫然了。因为汉武帝对霍光确实进行了官职封赏,不过这个官职就太值得推敲了。
因为汉武帝封给霍光的官职其实应该是两个官职。圣旨中说封霍光为‘诸曹侍中’,其实在这个时期,诸曹与侍中应该是两个官职,而且两个都是加官,说起来这也并不是一个实职!
第17章 历史的岔道()
对于诸曹侍中这个官职,霍光也很意外。他隐约感觉汉武帝封他这样的官职还有什么隐含的含义。不过由于霍光对如今的朝政还只停留在史书中浅显的记载,对于朝局的复杂还一无所知,所以有许多事情他还不是很清楚。
“陛下封你为诸曹侍中,你可知其中深意?”果然在众将离开后,霍去病开始道出了霍光的疑惑。
“还请兄长示下!”霍光这次是真不知道了。甚至他连诸曹与侍中这两个官职具体详情也不是很清楚,毕竟前世不是专业学历史的,对于这两个官职他也只是觉得听着耳熟。
“呵呵,说起来这个诸曹侍中的官职,古往今来你还是第一人。不过这也没什么,当今陛下乃千古一帝,许多官职都是从未出现过的。”一旦没有了外人,霍去病就表现的随意的多,也能在霍光面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一点霍光倒是明白,汉武帝就是一个开拓型的帝王,不仅是开疆拓土,许多后世沿用千年的职官制度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就连霍去病的骠骑将军和冠军侯的封号也是属于汉武帝首创的,一个从未出现的诸曹侍中倒也没什么了!
“难道这官职背后还有什么说法?”霍光将心中的疑惑讲出,虽然自己无法猜测其中意味,可是霍去病是汉武帝宠臣,许多机密他肯定是知道的。
“这其中确实有些说法,而且对整个朝野来说也是一件不小的秘密,不过既然陛下封你为诸曹侍中,那么给你说说也无妨。这诸曹原本只是各府属官的称呼,不过不久前陛下将此作为一种官职加于一些亲近之臣,并受诸曹尚书事,由此便成为了一种加官。至于侍中于此也有些相似,不过侍中多加于常侍陛下左右的亲近。陛下封你这样的官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在军中实则代表着陛下!”霍去病很详细的为霍光讲解着,不过仅仅这些,还不至于像他说的那样会是一件对朝野来说不小的秘密。
“只受我加官而无实职,甚至连最低等爵位都没有,难道是陛下想要对官职进行改革?”霍光从霍去病的话中捕捉到了一敏感的地方,而霍光也隐约记得差不多就是这个时期,汉武帝对中央政权的设置做了一次重大调整。
“哦。没想到阿光你竟然能想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啊!”霍去病再一次毫不吝惜的对霍光大加赞赏,这也说明霍光的猜测是对了。
“是啊,陛下是有想要改个朝中制度的想法,陛下一直觉得外朝权利太过了,应该就是这次漠北之战结束,陛下就会完善内朝,从此以后就真的是独掌乾坤了!”霍去病其实就是汉武帝这个内朝与外朝分置的关键人物,所以早在半年前汉武帝已经将这个计划告诉了霍去病。
“内朝?外朝?对啊,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相权的第一次大范围削弱不正是汉武帝时期吗,而原本历史上的那个霍光更是将内朝制度发展到了巅峰,当然同时也为后世埋下了宦官外戚专权的隐患。”霍光终于想起了汉代著名的内朝,而恰恰他自己就是这个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也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现在汉武帝封自己为诸曹侍中,成为内朝官员,而二十年后自己就以加大司马衔统领内朝,开始执掌整个大汉王朝。
“自陛下登基以来,已历六位丞相,除了两年前平津侯发病而亡外,无一人得以善终。这其中虽然有些偶然,可谁知道陛下的心思呢?”霍去病说话的声音比开始小了不少,而他这话说出霍光确实震惊不已。
不过经霍去病这么一说,霍光也记起了一些史料,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一共出现了十三位丞相,除了刚才霍去病说的平津侯公孙弘和石庆是因病死在丞相任上外,其他十人都无意善终。当然汉武帝死的时候最后一任丞相田千秋是顺利过渡的。历史不会记载那些可能的因素,可是霍光却觉得,这些人的命运或许真的与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的政策有着联系。
历史上在汉武帝内朝出现以前,历代丞相的地位都是相当的高。其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剑履上殿’就能看出当时丞相的地位,因为从周开始,臣子觐见皇帝就要脱掉鞋子解掉佩剑,可是丞相却是除了极少数被皇帝恩许以外,唯一可以剑履上殿的人。而且在汉武帝前,天下政事尽皆归于丞相一人,几乎所有奏折都要先通过丞相才传到皇帝那里,而后皇帝的命令又是通过丞相及其属官去传达执行。
内朝的设立正是为了制衡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比如霍光现在的加官诸曹侍中,就有着直接上书皇帝和参与政事的权利。当然这个参与也仅限于皇帝开会你可以旁听和发表意见,并不能直接发布什么命令,一切的政令皆需以皇帝的名义。
而后来也正如汉武帝的设想那样,他真的建立了一个架空相权的内朝,使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仅仅只是一个政策的执行机构。不过恐怕连汉武帝自己也不会想到,在许多年以后他的后世子孙却被这个他一手缔造的内朝给架空了,而内朝之首又获得了实际上的相权,自封建伊始这皇权与相权就没有停止过博弈!
霍光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脸汉武帝的面都还没有见到,甚至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漠北,已经被汉武帝当成了一颗棋子,未入朝堂却已经被卷进了权利的争斗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军继续向着漠北深处挺近,不过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遇到匈奴人的抵抗。按照从俘虏中获得的情报,汉军面对的至少还有左贤王的两层防线。可是汉军又一直行进了三百多里都没有见到一个匈奴人的踪影。
“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霍去病看着眼前粗略的地图向赵安稽问道。这张地图霍光也研究过,不过说实话,霍光觉得这样的地图还不如自己脑袋中记忆的后世地图,因为让霍光自己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几个熟悉的地方。
“再往北走一百多里就是狼居胥山了。”赵安稽都不用看地图就回答道。
“什么?”赵安稽话音刚落,霍光就心中一惊。因为赵安稽提到的那个地名实在太出名了,出名到后来都演化成了一个成语‘封狼居胥’。
而这个封狼居胥的典故讲的就是霍光这一次漠北之战取得的巨大成就,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