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学员,坐着这列火车,在省城的周边城市下了车,回了各自的家。
杨文斌,到了省城之后,又倒上了另一列火车,到了县城之后,又换乘坐出租车,第二天的,早晨,终于到了家。
由于,事发突然,杨文斌并没有给家里打电话。
尽管离家才半年,但是,看着家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都是特别的亲切。
到了家门口儿。
家里的大门紧闭着,父母还没起床。
杨文斌敲着大门,喊着”爸妈开门“。
而家里的那条,二十多年的四眼小狗,则”汪汪“叫着向他跑来。
”是我啊,叫什么叫?“杨文斌呵斥着它。
这条狗,是杨文斌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从姨家抱来的,现在也已经老得快走不动道儿啦,眼睛不好使。腿脚也不利索,但是耳朵还是很灵敏,听出来杨文斌的声音之后,它摇头摆尾地亲昵的闻着他的脚裤腿儿,打着快乐的喷嚏。
阿爸、阿妈还有奶奶,看到杨文斌回来,都非常高兴。
关切的问道,”在部队累不累?能不能吃饱哦?在不在家过年?“等等感兴趣的话题。
杨文斌,放下行李,一一对答着,告诉他们,自己呆两天就走。
一天半的时光,一晃儿就过去。
这两天,杨文斌,哪里也没有去,就在家,帮着家人准备准备年货,收拾收拾卫生。
第二天中午,当他又要踏上离家的火车的时候,阿妈的眼睛湿润了。
满脸的不舍,不停地叨咕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过年回家,咱家的孩子,过年,却要出门“
杨文斌,扶着妈妈的后背,想安慰一下她,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能缓解她的不舍之情。
火车轰鸣着,开出了站台,杨文斌头伸出窗外,挥着手,向站在站台上的阿爸阿妈告别。
第四十一章 天上掉下来的,不都是馅饼,还有陷井()
尽管腊月十九就是奶奶八十岁的生日,但是因为时间紧张,杨文斌只能匆匆忙忙地返家看了一眼,连奶奶的生日也无暇庆祝便踏上了归途。
杨文斌乘坐的这趟列车,是一列绿皮客车。它每十来分钟就要停一站,中间还要经历三十多个隧道。
三四百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五六个小时才到。
好容易到了锦城,他换乘了一列快车。
上了车,由于没有买到座号儿,他只能站了两个小时。
到了晚上八点来钟的时候,列车终于到了营城。
营城市,位于半岛的中部。关于它的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几千年前的唐代,大将薛仁贵,在唐王李世民的派遣下,经过了这里。
发觉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交通便利。
就将唐军的营地,驻扎在了这里。利用地利之便,击退了敌军的数次进攻,取得东征的胜利。
尽管几千年过去了,唐王与薛仁贵是否真的曾经驻在这里都不可考,但是,营城这个地名却流传了下来。
营城,处于半岛与内陆的连接点上,东接边城向东,南邻港口城市滨城,西依油城翠锦,北靠煤都市和省会。
营城市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南向西北倾斜。
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绝大部分海拔高度在60~500米之间,西部平原从海拔60米呈缓坡逐渐下倾至浊河、公主河平原。
西部平原由营城河、沙河冲积而成,山麓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系丘陵漫岗。
在龙江省来说,营城市绝对是经济开放的前沿,是龙江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市。
上次来报到,一天之内走完了由城市到乡村的过程。
先到的省城的军区政治部,再到军政治部,然后是师政治部,最后是装步一连的。
这次好了,不用再那么费劲,直接到驻营城的师部报到就可以了。
列车缓缓地开进火车站。
杨文斌,下了火车,出了站台。
此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
出站口的两侧,一群红男绿女们,一看就是小旅店的服务员在卖力地招揽客人。
“住店了!住店了!干净卫生又实惠!大哥,住店不?妹子,住店不?”
站前广场上,人流熙熙攘攘,在急匆匆地穿梭着。
远处的高楼大厦,彩灯,在闪耀着,预示着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夜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今夜住在哪里呢?”杨文斌心想,“回部队是不可能啦。只能,就近找家旅店,先住下。明天,和其他学员会合之后,再去师部报到。”
他犹豫了一下,选择离火车站最近的铁路旅社。
进了旅社,他在前台开了一张四人间。
房间里,四个墙角,各放着一张铁床。摆放比较简单。
好在,被褥还算有九成新的样子。
“反正就是一宿,将就睡吧”,他这样想。
开完房间后,杨文斌感到饥肠辘辘,便到小吃部进餐,
小吃部应该是旅店开的,为未就餐的旅客提供方便。
房间里不大。只有三五张桌子。
柜台里,有一个,男老板。
一个女服务员,在后厨和大堂间来回穿梭着,给顾客端菜端饭。
杨文斌,真是饿啦。
他要了一碗米饭、一碗馄饨,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时,旁边一张桌上的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将他的菜摆在杨文斌的面前,盛情相让,“当兵的,怎么不吃菜呢,来吃点!”
杨文斌感觉他的豪爽与热情,一看是菜是普通的尖椒干豆腐,也不是什么昂贵的菜品。
“这点人情还是还得起的”,他想。
便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挟着,尝了几口,以示礼貌。
“谢谢哥!你是哪里人啊?”杨文斌随口问道。
“我是哈拉西林的,现在在营城打工。”那个汉子回答。
打开话匣子,杨文斌发现那汉子竟然是蒙族人。
寒喧着,他们随意谈了几句,感到特别亲切,颇有几分他乡遇知音的感觉,十分投机。
这时,杨文斌发现旅店老板不时瞅着自己,并不停地向自己眨眼睛,并把右手食指放在嘴边,做着“噤声”的暗示。
但由于怀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乡情,同时,想与同是蒙族人的汉子用同一种语言交谈,因为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他就直接忽视了老板的这种暗示,继续用民族语言和那汉子边吃边聊着。
看到他无动于衷,旅店老板仍是不停地给他使眼色,示意他不要睬那个人,以防敲诈于他。
可是,杨文斌见那汉子一脸倾诉衷肠的样子,心想,“我一个穷当兵的,还怕被他骗?我一个玩枪的人,还怕被他抢?”,便拿定了主意,没有离开,冷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那汉子又要了一盘菜,三瓶啤酒,加上一碗鸡蛋汤,轻酌慢饮,和杨文斌继续地聊了起来。
杨文斌吃得差不多了,站起来,准备结帐。
这时,那个汉子出现了醉酒的样子,用蒙语吵吵着,说要打饭店老板,甚至杀了他。
杨文斌内心苦笑了。
遇到了个酒蒙子。
在家乡,他见惯了这种人。
喝点酒后便不吃天高地厚的样子:只要喝点酒,就天老大地老二,自己是老三,谁也不放在眼里。
喝了酒之后,什么事都敢干,什么话都敢说。
杨文斌本可以一走了之的,但低头瞅见这身军装,同时想起“周润发”说过的话,“穿上这身军装,就得有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心想,不管那个汉子是真的想闹事,还是吹牛,这种事,绝不能让它在自己身边发生。
他刚到营城如果就遇到这档子事,不管怎么说,怎能脱得了干系呢?自己以后还咋在营城、在军营混下去呀?
想到这里,杨文斌便拉着他的手劝道:“哥们儿,你喝多了吧?人家老板又没惹你又没招你,你凭什么要打人杀人啊?再说了,你要真出点啥事儿,你对得起你的家人吗?你过年不准备回家过年吗?不准备回家和亲人团聚啊了吗?遇事,一定要想一想,不要冲动啊!再说呢,你要真惹事儿了,得给你和你的家人带来多大的痛苦啊!”
可那汉子却一变脸,冲他喊,“拿钱!你挣多少钱?都给我拿来,都给我。”
杨文斌一怔,他的心一颤,苦笑起来。
他用力捏住那条汉子的手腕,用眼神儿,警告着他,提防着他行凶,
同时却又觉得可气、可笑。
“竟敢勒索到当兵的身上来了。我得陪他玩玩。”,他想。
杨文斌的手上加大了力道,那个汉子疼得嘴都咧了起来。
杨文斌,先是一个扫堂腿,将那汉子撂倒,拳头抵在那汉子的太阳穴,将嘴凑到那个汉子耳边,轻声说:“大哥,你想干什么?你穷疯了吗?我可是部队出来的。而且,全省自由搏击冠军。在家里的,那达慕大会上。也是最佳摔跤手。不服的话,咱俩拉出去溜溜。”
杨文斌故意的,装着糊涂将他拉到饭店门前。
那个汉子手上吃痛,想收回自己的手,却又挣脱不开。
然后,却是脑瓜一转,脸色一变,高喊:“你知道我丢什么东西了,跟我来”,又要回到刚才的灯影下。
看到,那个汉子的表现,杨文斌就气不打一出来。
“好好的民族,咋就出了这种人?”他愤愤不平,就像用鲁迅的话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他手上加大了力道,把那个汉子又拽回到了饭店里。
这时,一位高大魁梧的青年人走来,说,“你们是一块儿的吗?不是的话你走开。”
杨文斌,瞪了那个汉子一眼。
这回那个汉子眼神儿闪烁着,没有吱声,并且也没有露出什么别的危险动作。
杨文斌心想,看来他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
就放开他的手。
略微踌躇了一下,就转身到柜台,跟老板结了自己桌的帐,又替那个醉汉,可气又可恨的蒙古同乡把帐结了。
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将门锁死,准备睡觉。
躺在床上,杨文斌又担心那醉汉向老板行凶,躺了半个多小时。可一直也没听到动静。
他还是放不下心来。就又回到饭店里。
发现老板和服务员还在。却不见那个汉子的踪影。
他的心情难受极了,好容易以为遇上了一个好人,可以说心里话的一见如故的朋友,谁知他却是一个丑恶的骗子:
尽管酒店老板再三提醒,他还是心甘情愿地掏出了兜里的钱替骗子结了帐,以报答他慷慨解囊付他的饭费——3元钱。
杨文斌付出了十倍的价钱,和一颗善良的心,以满腔真情,结交了一个骗子。
而这就是刚刚演完的一出活剧,尽管自己还骗自己说也许他真是一个好人,看不惯别人瞧不起穷苦人,或者真是遇到了什么难处,才出此下策。
可是,作为一个男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应该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怎么可以这样猥琐?这样下作,这样卑鄙无耻呢?
杨文斌,非常反感这样。
不希望碰上这种人。
可事实却远非如此。
教训是,不要轻易相信待你过分热情的人,他的微笑背后藏着诡诈与阴谋。稍有不慎,便会入套。
第四十二章 命运,在轻描淡写间被决定()
上午10点钟,杨文斌和其他同志会合后去师部报了到。
从火车站下车,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师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营城警备区”的黑色宋体字的牌子挂在门楼上。
门左面的墙上,写着“提高警惕”,右面的墙上写着“保卫祖国”。
他们到哨兵处重新登了记。
然后去机关楼88号的干部科,报了到。
这次接待他们的人,还是曾干事。
曾干事早就知道他们报到的事情了,满脸堆着笑,把大家让进了会议室。
他先是给每名学员发了一张《干部情况登记表》,叫大家填写完整。
在大家填表的时候,他拿着一本名册出去了,应该是去向领导请示分配方案。
过了十来分钟,他回到了会议室。
“大家把填好的表格交给我”,待收齐了表格后,曾干事说,“根据师里干部的缺编情况,干部科科制订了分配方案。一会儿大家就按照我念的方案,到各基层单位去报到!”
“……,李坤,446团。……,赵峰,447团。……,杨文斌,448团。……。”按照名单上的计划,曾干事轻描淡写地宣布了大家的分配去向。
这时,赵风,拉住杨文斌的衣襟轻轻的问:“我想去448团,那里有最先进的驻港部队所用的冲锋枪,我比较喜欢那个地方,咱俩换一下行不行?”
杨文斌,想了想,自己到哪个部队,都没都没有认识人,分到哪个单位都一样,都要从头开始。
所以,就回答说:”我没有什么意见,如果师里能同意的话,可以答应你。“
看到,杨文斌同意了他的提议,赵风非常高兴,拉着杨文斌的手悄悄的凑到了曾干事的身边。
”领导,我有个请求!我们两个人的单位换一下行不行?“
曾干事抬头,望了他们一眼,说:”啊,只要你俩同意,没问题。在我这分谁都一样。“
然后抬手将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在名册上,画了互换两个箭头儿。
念完了分配名单,然后,杨文斌他们这批学员,就按照分配的方向分头去报到。
同一方向的学员,自行组成,仨一群,俩一伙儿,打车去了新的单位。
和杨文斌,一起分到447团的,同样是一个文科生,叫李兆伟。
他的个头,和杨文斌差不多。
同样,竟然和杨文斌来自同一个县。
他毕业于省城,学的是哲学专业。
两个人以前,虽然认识,但是交流并不多。这次,分到了一个单位,两个人在出租车上,简单交流了几句,二十来分钟,就到了447团。
两个人,下了出租车,拎着行李,来到哨兵的身边,说是来报到的。
哨兵让他们登了记,然后,放他们进入了营区。
447团的营门,很有气派。两面书写的两条标语。一条是,”科技练兵锻造精锐部队“。另一条是,”发扬红军传统再创新的辉煌“。
两人进了主路,走了二三百米,在转弯处,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石头纪念碑伫立在那里。
上面,有几个红军战士的头像浮雕。背景是一面红旗,红旗的旗杆边上,标准。中国工农红军第46军。下面有一个人的题词,”发扬红军传统,铸造一流团队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
”呀,这还是一支红军部队呢”,杨文斌和李兆伟,两人感觉很是兴奋。
他们又走了一会儿,进了机关楼。
他俩向机关楼的哨兵说明了情况。
哨兵告诉他们,到二楼的88号,政治处干部股报到。
两个人,来到战士所说的二楼的第五个房间。
门是虚掩的,两个人敲了敲门。喊了声报告。
“进来!”两个人推门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面,有三张办公桌,两个中尉军官在里面交谈着,研究什么事情。
看他们两个人进来,问了是新报到的事情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