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〇章 军部,高山仰止的地方()
第二天,装步三连连长赵强,带着十几名班长骨干,去了军部保障连,和原来执行值勤保障任务的装甲一一三师的连队主官见了面,去熟悉哨位的程序和要求,以便交接的第二天顺利上哨。
而政治指导员黄文辉,则是每天组织在家里剩下的本连战士和一连、二连、一炮连保障的战士,按照模拟的各哨位编组,进行适应性训练。
从接哨的程序,到接哨的交接词,到接哨的步法,到站哨的仪容姿势,再到各种情况的处置,无一不讲到、练到。
姚营长自始自终关注和指导着连队的训练。
杨文斌也不时地到连队去,给训练的官兵们鼓鼓劲。
而连长则又从上一个保障连请来了几名班长骨干,对换哨的程序和动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同时,也带来了军首长机关的军车牌号表,交给值勤的官兵们进行背记。
这些牌号的车子,不用检查,立即放行,只需登记一下出入时间就可以了。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
很快,三连及其保障三连的一连、二连、一炮连的官兵在几天的刻苦训练下,已经基本掌握了站哨和交接的程序和步骤,可以独立站哨了。
二十四日,姚营长派人填写了请车单,连人员带物资,一共准备了五辆车,请管理副团长签字,并交给团油运股,明天早晨5点钟,车辆和驾驶员到位。
二十四日晚上,装步三连在营部会议室召开了执行军部值勤保障动员誓师大会。
大会由装步三连政治指导员黄文辉主持,营长姚明光和政治教导员杨文斌参加了大会。团长鲁建功也参加了大会。
会场设在装步三连炊事班二楼的饭堂。
大会首先由黄文辉宣读了团关于装步三连执行集团军军部值勤保障的命令。
然后,由黄文辉部署了连队执行军部值勤保障任务的方案。
接着,由营长姚明光对值勤保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紧跟着,参加值勤的干部,士官,战士代表纷纷发言,表了决心。
最后,官兵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团长鲁建新同志讲话。
鲁团长站起身来,敬了个礼,说道:
“同志们,明天,你们就要出发,去执行上级赋予我们团的军部值勤保障任务了。
这个任务,光荣而艰巨。
说它光荣,是因为全集团军有几百个建制连,能选中你们连值勤,是你们的荣幸,也是各级对你们的信任。
说它艰巨,是因为你们担负军部的值勤站哨任务,代表的不仅仅是咱们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一个师的形象,更是一个集团军的形象。
所以,我要求大家:
一是发扬我师“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作风,用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作风,打造出一流的成绩,一流的业迹。
二是继承和发扬红军团的光荣传统,铁心向党,敢为人先,发挥官兵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值勤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发扬你们模范三连执行命令坚决,服从指挥不打折扣,拿出在解放战争中追歼残敌的狠劲和作风,抓好内部建设,创造出值勤保障工作的新的模范。
明年的今天,在这里,我等待你们凯旋,给你们接风!“
团长的话语,鼓舞人心,掷地有声,赢得了在场官兵的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清晨,五台轮式运输车到位,连队官兵在指导员黄文辉的指挥下,开始拆下床铺,床底柜,餐桌,菜板等生活和保障物资,分门别类地整理,捆绑,井然有序地装在运载物资的两台汽车上。
用了大概两小时,装载完毕。
然后,人员登上剩下的三台运输车,清查点名,悉数到齐。
带队的团首长是参谋长邹立达。
出发之前,邹参谋长叫通讯员喊下了运输车驾驶员和带车干部,就保持车距,保持车速,联络信记号,安全驾驶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协调。
然后,驾驶员和带车干部登车。
“营城,我是营城五号。发动车辆,出发。“参谋长下达了命令之后,坐着京城牌吉普越野车,率先出发了。
五辆轮式运输车保持着二十米的车距,一辆接着一辆,缓慢地驶出了营区。
军部,位于距营城约一百公里的襄城市。
最初,它是由红一三六军和一三五军组建的红一二五军团组成,在西北战场屡建奇功,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
抗日战争中,先是编为八路军三四四旅在华北抗战,皖南事变后,挺进华中,编为新四军三师十旅,与日伪顽军作战。
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先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九军,参加了三下江南,冬夏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由东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大西南的镇南关。
而后,在中原地区兴修水利的一四九军,又挺进东北,编为东北边防军,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跨过鸭绿江,南下参战。经一至五次战役,首战云山,连克北方和南方二个首都,突破临津江,激战马良山,北方首都防空降作战等,完整参加了抗M援战争的全过程。
五十年代中期,回国,留在白山黑水的要冲地带。
初驻营城,八十年代中期,移驻襄城。
七年前,杨文斌刚报到的时候,就到那里报过到。
对那里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的情况有过体会。
没想到,七年后,自己手下的官兵,也要去那里执行值勤站哨的任务了。
杨文斌坐在第三台轮式运输车的副驾驶位置,联想着军部光辉的历史,心中不禁神往。
汽车经过省道,上了高速之后,让一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驰着。
窗外的景物一晃而过,只看到护栏,灌木和待播种的土地,和一闪而过的乡村的小屋以及城市的楼房。
走了一个多小时,车队下了高速公路,拐进了城区,沿着柏油路又行驶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到了目的地。
保障连营区在军部的西墙外,是一个独立的院落。
军直属的部分营队,就分布在这些院落中。
保障连在由南向北数的第五个院落。主要建筑就是一幢独体的三层小楼,楼顶上点起脊的红色彩钢瓦房顶,从远处看,还是很气派。
车队缓缓地进了院子,排成一排。
而原保障连的车队,在十分钟前才离开,与来接防的三连车队是擦肩而过。
第三〇一章 站哨,值勤保障的首要职责()
进了大院,连长赵强及几个着军装的陌生人已等候在那里。
邹参谋长、杨文斌以及姚营长和其他带车干部,下了车。
赵强,向邹参谋长、营长、教导员,介绍着来迎接的几个干部。
“这是集团军直工处的李处长!”他指着一名黑胖的上校军官说道。
“这是集团军直工处的赵干事!”他指着另一名皮肤较白的瘦高个儿的中校军官介绍道。
然后,转过身来向直工处的的李处长、赵干事介绍道:
“这是我们团的邹参谋长,我们营的姚营长,杨教导员!”
邹参谋长、姚营长和杨文斌分别同两人握了握手,互相寒暄着。
介绍完了,看到双方领导接到了话,赵强就和黄文辉去指挥战士们从车上卸下各种物资,搬到楼里。
战士们井然有序的,在连长、指导员的指挥下,把车上的物资,卸下来,按照事先分好的房间,抬到楼上的房间里。
邹参谋长和姚营长、杨文斌,被让进了办公室。
那里放了几把椅子,然后通讯员儿过来,给每人拿了一瓶矿泉水。
那个黑胖的李处长,笑着对邹参谋长说:“感谢你们团里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派来这么好的连队,这么好的干部啊!”
邹参谋长客气的说道:“我们对军部的值勤站哨没有经验,你们要多批评,多指导,多帮助。他们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就向我们说,我们来尽力满足各种需要。”
趁着他们几名首长互相寒暄的机会,杨文斌折步出来,他要去实地看一看,连队正在已经接过来的白天的哨位情况。
出了保障连的院门,东面紧挨着的,就是集团军的军部大院儿。中间,有一个大铁门儿连接着。
大铁门,白天关着。有车辆经过的的时候,哨兵才进行登记,然后,打开大门放行。
大铁门的边上有一个小门,行人都是从小门经过的。
哨兵,看到杨文斌过来,举手敬了个礼,杨文斌还了礼。
这个哨兵是装步三连的一个副班长,杨文斌见过。
看到自己的教导员来了,哨兵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是仍是站得笔直的,保持着严整的军容,只是用面部的表情和杨文斌进行着交流。
“这个哨位合格!”杨文斌心中给了评价。
杨文斌,信步,沿着柏油路向东走去。
集团军大院儿内的卫生,很是整洁,据说这都是由勤务保障连来完成的。
走了约十多分钟,看到了一栋高大的楼房,大概有十几层。
从背影判断,这就是集团军的机关大楼。
尽管好几年没有来军部了,但是,军部机关大楼的影子,却深深的印在杨文斌的脑海里。
他心里想象着,在大楼的三楼的88号房间,那里是干部处,学员分配,就在归那个办公室的某位干事管理。
杨文斌,顺着机关楼右侧的柏油马路走了一会儿,再左转行了十几米,再右转,走了大约五分钟,就到了集团军大院的正门。
在正门的两侧,各站着两名士兵。
左侧的士兵,一名跨着冲锋枪,另一名带着弹夹。
右侧的士兵,一名带着防暴棍,另一名士兵则带着一个本夹,是用来登记出入人员的。
四名士兵都是全副武装,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背心,扎着外腰带,脚上蹬着作战皮靴。
看起来是威风凛凛。
“这个哨位没有问题!”杨文斌心道。
于是,他走进了院墙里面的值班室。
值班室里,有一名装步三连的副连长,在值班。
那名副连长,看到杨文斌进来,立刻起身向杨文斌敬了个礼。
杨文斌还了个礼,问道:“怎么样?还适应吗?”
“报告教导员,正在慢慢适应!”三连副连长说道。
他的工作就是主要负责对外面登记后放进来的外来人员进行甄别情况,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置。
如果是外来办事的军队人员,则先打电话给要联系的军部机关部门人员,询问里面是否同意放进去。如果同意,刚将军官证、或士兵证压在这里,换成出入证,交给那个人,那个人拿着出入证到机关楼前,机关楼站哨的哨兵验看在眼里出入证后,放入机关楼,与机关的机关处室人员接洽工作。
而对没有明确机关处室接待目标的地方人员,得视具体情况,再分门别类进行处置。
如果是有明确办理事项,事先有约定的,给相应的机关处室打电话,同意放进去之后,则压下来访人员的身份证,交给他出入证,然后,进入机关楼,到相应的处室去办理。杨文斌,当初来报到时候,就是这个程序。
或者是由相关的处室接待人员,派人在门口的会客室里接见。
而对于其他各类的上访人员,则由接待的干部进行登记,然后请楼上的秘书处派出的接访人员进行专门的接待。
杨文斌,沿着楼梯,上了二楼的休息室。这里面是哨兵下哨之后休息的地方。
按照规定,白天,是两小时一班哨。下哨的战士,就在室内将钢盔、防弹背心等脱下来,放松放松。等上哨之前再重新穿上,下楼去和上一班的哨兵进行交接,然后,站上哨位值勤。
由于三连今天刚接哨,所以室内只有另一组四个人。
里面四名战士,正在里面说着话,杨文斌敲了敲门,推门而入。
那四名战士是认识杨文斌的,连忙起身,齐声说道:“教导员好!”
杨文斌说道:“你们好!”
“怎么样?还适应吧?”
“还可以吧!”领头的一名高个子的战士回答道,“在这里站哨儿,比在团里中营门站哨的标准更高一些。出入的人员也更多一些,所以,相应的,对军容姿态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好在,这几天经过训练,我们已经适应差不多啦。”
“好,你们辛苦啦!”杨文斌说道。
于是,他出了门,经过机关楼前,仰望一下镶嵌在楼上部正中的“八一”军徽,庄重地敬了个军礼。
然后转而向右,走了约二百米,到了军营大厦的小门儿,这里也是一名哨兵在值勤。
杨文斌,在远处望了一眼,感觉他的警惕性、军容仪表,和西门一样,就没有上前打扰。
转而,折向北,走了三四百米之后再折向东,到最后一个站哨地点,东门。
东门的哨位,是两人,同样是荷枪实弹的哨位。
其中,一名战士持枪,另一名战士持弹。
所不同的是,这里只登记进出车辆,集团军内部职工家属则打卡进出,不需登记。
而对,进出的内部和外部车辆,则需登记车号及进出时间。
看完了这个哨位,杨文斌心中有了底。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精神状态,完成任务值勤站哨任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他想。
于是,顺着柏油路,他直接回到了保障连。
第三〇二章 转隶,神枪手九连的回归()
回到保障连的院子里的时候,运输车上的物资已经卸完了,连长,指导员正组织战士们向室内搬运物资。
司务长则组织炊事班的战士们架起了锅,做起了饭。
由于刚搬来,工具和莱品都不全,中午饭就是将就一下。炊事班下了挂面,打了鸡蛋卤。
快到吃饭的时间了,邹参谋长就打算在连队饭堂吃一口,然后带队撤回。
可是,直工处的李处长却说什么也不同意,非要拉他们三人去饭店吃,说这里太简陋了,让他过意不去。
于是,三人客随主便,上了吉普车,跟着直工处长的小车,拐进了市区,进了一家事先订好的环境幽雅的餐厅就了餐。
下午,姚营长留在三连,由于原定来三连蹲点的副营长休假,得下周才能回来,所以,营长不得不先期蹲点一周,对连队的值勤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
于是,车队由邹参谋长和杨文斌两人带队,安全顺利地返回到了营区。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文斌每天仍是一有时间就下到各连去摸情况,掌握营队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近段时间,小道消息开始风传,说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二一六师将被拆成两个旅,一个旅留在本战区,包括四四七团;另一个旅,包括装甲团等,将要开赴东南沿海,应对海峡方向的事变。
这个消息,搅得人心大乱,干部战士们开始观望。
可是,这也就是小道消息,来得无踪,去得无影。慢慢的,也就被大家淡忘了。
突然,另一则影响团队发展的消息,却爆炸性地被散布出来。
杨文斌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个感觉是震惊,第二个感觉是兴奋,第三个感觉是压力。
“知道吗?神枪手九连,要转隶到咱们团,而咱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