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是按照单科成绩及格则单科满分,不及格则单科为0分,其中三公里和射击分数比重最大,合占60分。
杨文斌站在走廊上,透过玻璃窗,看着室外的龙争虎斗。
三人已经围绕着大操场,在进行3000米路。
跑在前面的是三营七连班长石泉一。第二的则是一营二连班长厉宇春。第三则是炮兵营高炮连的班长李明涛。
第二圈下来,厉宇春与石泉一两个人相互咬着,一会儿在前,一会儿被超越。
而李明涛,则已经被两人落下了近半圈,实力相差太大。
两人你追我赶,在第三圈,来回拉着锯。
最后的,第一个冲到终点的,是石泉一,第二个,则是李宇春,最后一个,是李明涛。
看起来,军事科目考核的结果,大体就是如此,这反映出了军事训练的实力。
接下来,考的是文化摸底。
这由干部股组织。
杨文斌找出去年军队试题院校士兵考学的复习资料,由中间抽了一道模拟题,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六科,每科是五十分,总分是三百分。
他亲自操刀,在赵阳的协助下,将试题输入电脑,打印出了三套试题
利用吃完晚饭的时间,在政治处的会议室,他和赵阳监考,组织三人各答了一套试卷。
严格意义上说,题目不是太难,但是,这是针对高中毕业生来说的。
而这三个人,也许有的高二就辍学了,有的也许根本就不是高中,初中才毕业,但档案里却是高中文化程度。
本来是三个小时的试卷,三个人答了两个半小时,就答不下去了。
因为,真的不会。
杨文斌在旁边,观察着三个人的表现。
石泉一,不停地玩着笔,将签字笔在手指上不停地旋转着。
李明涛,则双眼望着试卷,发呆。
他的心理,一定在诅咒,出题的人,怎么出了这么难的问题。
杨文斌知道,如果他真是某个实实在在的高中毕业生的话,就这点题,根本就难不住他。
如果,他是高中的肄业,或者,只是初中毕业,那这些题,可就真的难了。
一晃,两个半小时就过去了。
看三人扭捏着,不交试卷的样子,杨文斌提醒着,检查一下自己已经完成的试卷,准备交卷。
收完了试卷,杨文斌把批卷的任务交给了赵阳。
都有标准答案,只要照着批,就可以了。
批完卷纸,把成绩登记好,就可以了。
第三个考核,则是体检。
杨文斌联系了卫生队,给卫生队长打了电话,请他们配合,给拟提干对象进行一次体检。
卫生队长爽快地答应了杨文斌的要求。
于是,杨文斌通知三人,于明日早操,到团卫生队进行体检。
体检,卫生队能做到的,也就是内科、外科,胸透等内容。
没有大的毛病,都能过关。
第二天上午的司令部作训股把军事科目考核的成绩送过来了。
平均看,与三千米跑的结果差不多,第一名,石泉一。第二名,厉宇春。第三名,李明涛。
而文化考试的成绩,却是个大逆转。
第一名,李明涛。第二名,石泉一,第三名,厉宇春。
卫生队送来的体检结果,三人均是合格。
档案审核,三人都合格。
这样,杨文斌将成绩汇总之后,交给了主任审阅。
主任看到了各项考评结果,没有马上签字,只是让杨文斌先将文件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原来,韦主任也是拿不定主意。
从私心来讲,他更倾向于将李明涛排在前面。
但是,出于公心的话,更应该将军事素质更好的石泉一排在前面。
他考虑了半天,也没定下主意。
于是,他签到:“拟同意建议,呈团长、政委阅示!”
杨文斌拿着阅批件,分别找团长、政委,签上了他们的意见。
政委的意见是,明天上午九时,召开团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优秀士兵入学保送对象。
团长同意了政委的建议。
按照政委的批示,杨文斌将开团常委会,专题研究优秀士兵入学保送对象的通知,发到了团常委的手里。
团常委会的会议室在团招待所的二楼。
杨文斌提前半小时,找招待员把二楼的小会议室的门打开,简单收拾一下卫生。
到了八点五十五分的时候,团常委陆续到了。
八点五十九分的时候,武政委迈着方步进来了。
杨文斌提前给每名常委发了一套关于士兵保送入学考核情况的汇报材料。
“同志们,今天召开团常委会,主要是专题研究今年的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对象。
请韦明光主任介绍一下考核情况。”
韦主任,先是传达了一下师政治部关于优秀士兵保送入学的通知,然后,介绍了团政治处,协调司令部和后勤处,对三名预选对象进行了考核。
主任汇报了政治处的考核情况,然后提出了排名的建议:“综合考核的情况,政治处初步进行了排名。第一名,三营七连班长石泉一,预备对象一营二连班长厉宇春。”
“请主任一大家研究。”主任记录的杨文不文雅的话之后,喝了口水。
埋头记录的杨文斌条件反射似地瞅了一眼主任,原来还没有倾向性的,怎么一会儿就变了呢。
韦主任介绍完,团常委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同意主任的建议,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的。
团长由于不熟悉全团干部骨干情况,没有提出异议。
这样,经过表决,九名团常委没有反对意见。
武政委总结道:“那就向师打出正式的请示,推荐一名正式的保送入学对象,三营七连班石泉一。一名候补的保送入学对象,一营二连班长厉宇春。”
第二五四章 海训,由旱鸭子变成水天鹅()
转眼,进入了夏天。
部队的训练,也由单兵战术技术训练,班排战术训练,转入了海上适应性训练。
海上适应性训练的意义,不言而喻,当然是为军事斗争准备的。
陆军兵力招待渡海登陆作战时,要是不熟悉水性,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所以,抗眩晕训练和海上适应性训练,是必备的科目,在杨文斌读研究生的这几年,一直在开展。
如果在航渡的过程中,船被击沉,那搭载的步兵如果不会水的话,就是死路一条。
三大伯在参加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时候,就是凭着熟悉水性,会游泳,而渡过汉江,保住了性命,没有被俘虏。
过了江,他眼睁睁地看着不会水的战友被敌军俘虏,却没有任何办法。
可是,悲催的是,杨文斌却不会游泳。
尽管生活在敖木伦河边,一到夏天,很多小男孩都脱光衣服,跳下水去洗澡游泳。
可是,杨文斌从小就是听话的孩子,教师、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他是坚决不敢做的。
特别是,几个小伙伴单独去玩水,溺水身亡之后,杨文斌就更不敢往河边靠了。
现在,要正大光明地开展游泳训练了,杨文斌却是第一次参加,也是机关干部里第一个主动要求下来蹲点的。
这一次,他以蹲点干部的身份,参加了海上适应性训练。
乘着汽车,经滨哈路上拐上南向的高速公路。
公路两边的景色向后逝去,人们的心绪也随着景象而变迁。
由于年久失修,高速路的路面好多地方都出现了裂纹,影响着行车速度,而由于拓宽路面的缘故,车队不得不时而转上左行道,时而折回右行道。
而由于睡眠不足,杨文斌不停地打瞌睡,听副司机提醒司机换档、转向、刹车时,才睁开眼睛看一下,然后又回到梦乡。
迷迷糊糊地,感觉还象是在昨夜,还回味着深夜和凌晨所发生的一切。
“春华,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娶到了如意的妻子,生活中多了更多的美好和依恋。这些都是属于我的。
这些都是我的吗?有时候我扪心自问,这种生活,和我老家的生活,似乎是两个世界。
对于这种生活,我向往追求,对于前种生活,我曾亲历,而又无奈,留下的,是,追忆。
我曾经发誓,不管你找没找到如意的工作,不管我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仍然深爱着我,善待我的父母,那么,即使自己去蹬三轮,也要让你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这次,你能到部队来,既是我的祈望,也出乎我的意料,我更明了了我在你心中的位置。
亲爱的,我爱你!凌晨,就要告别,就要离别,下一次相见,最快,也得半个月之后。
真想紧紧的搂紧你,痛快地亲吻你,酣畅淋漓地爱你。
听着门外唽唽嗦嗦收拾行囊的动静,几次定下决心,该起床了,该离别了,下次,还有的是机会,起床吧!”杨文斌心里默念着。
春华已经毕业了,她参加了京津大学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这不,笔试成绩还没有出来,听说杨文斌要去参加海训,就从京城赶了回来,慰问杨文斌。这让杨文斌很是激动。
前面挡路的汽车打断了杨文斌的思绪,前面的运送人员的车,坏了,在高速公路的单行道上。
杨文斌下去组织人推了一程,也没启动着。无奈,只好带着运送物资的车先走了。
汽车在李官拐下高速,左拐右拐奔驰在山包,远处,就看见海了,围成一格格的,可能是盐池。
宿营地在一处山坳,稀疏地长着几米高的杨树,夹杂着齐腰高的小树苗,都是沙土地。汽车开进来略一减速,便只好用人来推才能出去。
卸下物资,等后续的人员到齐后,便开始搭设帐篷,架野战食堂,支起炊事车,挖厕所。
杨文斌信步走上营帐后的小山,透过山包,终于发现了训练场,大海。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再见到大海了。那种感觉,心为之一颤。
山脚下,近处是上百台汽车排成两列,再往前,就是沙滩,远看,全是细沙,海浪一波波地冲刷着岸滩,十几米处,泊着成排的渔船,再往远看,是围成警戒线的红旗、绿旗、黄旗。
放眼再往远,就是海天相接处的一望无垠的海面。
太阳要落山,阳光照在海面,场景颇为壮观,隐约还能看见波光潾潾处,打渔的船家正往回赶。
“这时,要是老婆在身边,该多好哇!
还记得我们野心勃勃地想去大连海边玩的计划吗,因为某种有罪原因而搁浅了。总有一天,我要带你实现这个宏愿。”杨文斌还是沉浸在回忆里,还没有出来。
设营还有很多活儿没干完呢。杨文斌结束了感慨,下了山包。
游泳训练开始后,头几天,海上的风浪大,部队主要是进行岸上训练,练习水中的伸臂、划水、捧水动作,蹬腿练习蹬夹水。
早晨操课后,迎着朝阳,顶着烈日,踏着余晖,在海边沙滩上,徒手进行训练。或伫立于海边,听着浪打海岸的哗哗声,一天的训练时光就过去了,渴望下海,但又恐惧下海。
今天下午进行下水训练,中午十二点半就开进了海训场。
面对着久违了的大海,尽管缚着救生圈,杨文斌还是有些恐惧。
他小心翼翼地探进去,海水很凉。走到齐胸深之后,浪头就打得人站立不稳。
杨文斌蹲下身子,熟悉水性,试探着体会蛙泳的蹬夹水动作,将救生圈压在胸前,两手紧紧把住,双腿屈起,外翻,然后蹬水,夹水,向着岸滩飘移,一个又一个浪头打来,一不小心,一口海水呛入口中,苦咸,连吐了几口唾沫也驱不去苦味。
游了一段然后上岸,活动小憩,接着再游一会,潮水也向着岸边涨了二三十米,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
晚餐的饭桌上,竟然摆上了螃蟹,这是官兵最爱吃的。
杨文斌美美地享用了两个,抹抹嘴巴,好象有好几年没尝过了。
这几天晚上团里在放电视剧《绝不放过你》,尽管在家看了个大概,但重温一下,补充一些细节,日子过得也挺有意思的。
这也是海训官兵度过茫茫长夜的唯一娱乐方式。
第二五五章 入水,瞬间的疏忽都是致命的()
头几天学游泳,只是趴在救生圈上划水玩。可是,学不会,还容易出危险。
那天下午,杨文斌随部队下水,正是涨潮时间。
他趴着救生圈,划过了浅水区,进入了深水区。
他们训练的地方,靠岸的海滩比较平,再往里,有一条浅沟,浅沟里面,又是浅平的海滩。
杨文斌在里面玩了一会,那里的水只有齐胸深。
榴炮三连排长董浩和尹向奇没带救生圈,看水也不深,就把救生圈要过去了练了一会蹬夹水。
过了一会儿,潮水略微往上涨了一点,岸上吹哨,人员上岸。
他看大家排成一路往回走,就也跟在队伍里。可过深沟时,水已经漫到鼻子那儿了。
由于不知道前面还有多深,就抓住渔船的绳子,沿着绳子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这时,他后面的董浩发现了,就笑着喊尹向奇,让他把救生圈扔过来。
技术员也在深水区,正浮在救生圈上蹬水,听到喊声,松开救生圈可没踩着地,却碰到了暗礁,大腿被礁石上生长的海砺子给划了好几道口子。
救生圈没拿到,董浩帮杨文斌拽绳子,再走两三步,也就到了浅水区,水到脖子、胸、腹,接着就上岸了。
不管咋说,技术员的伤间接是由杨文斌引起的。
于是,他发誓要扔开救生圈,认真学游泳。
开始先在齐腰深的水中,憋一口气,四肢伸展,头埋在水中,漂浮起来,熟悉水性。然后,再慢慢学划水、蹬水,换气。
可自己总掌握不好要领,连划带蹬地也只能游出去四、五米,不然就得喝几口苦涩的海水沉底了。
为了提高游泳训练的效果,各单位按照游泳水平的高低,分成了几个组。
第一个组,是游泳技术娴熟的。
一般,每连能找出三四个。
这些人,可都是游泳训练的宝贝。各单位将他们抽调出来,先参加团里组织的集训,学会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了各单位的教练员团队。
第二个组,是稍微会一点,但是,技术不熟练的。
这一般一个单位能有个十来个。
他们的训练重点,主要是进一步提高游泳技能,向技术水平娴熟迈进。
第三个组,则是一点也不会的菜鸟。
这在每个连队,都是大头儿,约在二三十个。
这些人是游泳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这些人的游泳技能没得到提高的话,那么,游泳训练也就等于是白训了。
他们,是最拉连队后腿的。
作为旱鸭子,应该怎么样学习游泳呢?
营里的小教员给杨文斌等初学者介绍着经验:
“新手学游泳的步骤,主要分四步。
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头等大事就是要熟悉水性。不要怕谁且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不要怕喝水,呛水是每个游泳学习者都会经历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呛水就畏惧了,最后放弃游泳。
第一步:憋气、吐气
凡人只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